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公仪休拒收礼物的语文教学反思

公仪休拒收礼物的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37W 次

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掌握三点:一是学会课文是的生字词,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二是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三是能把握剧本中公仪休、子明、管家这三个人物的特点,其中特别是要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公仪休拒收礼物的语文教学反思

一、初步感知,研讨学法。

我是第一次教独幕剧,没备课之前,对独幕剧的特点及一些基本知识我知道得甚少,因此,当课堂剩下20分钟我提前进入这一课的教学时,很干脆地另类处理。我直截了当地问:

“同学们,明天我们又要学习新内容了,你们认为第10课该怎么学?”

许多同学立即回答:“演”!

“还没有学你们就会演?”

“会,我们看过了”。

“不需要预习一下?”

“不必要。”

“现在就想演?”

好几双小手举起来了,而且露出非常急切的神态。

“好吧,自由组合人员。”

【这个教学片段没有经过设计而是突发奇想的,因为突然接代课任务,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入这一课,正感一筹莫展时,我干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也创设了自主表演的情境,使学生自由地有创意地表演一番。】

但是,孩子们弄错了,不该旁白的旁白了,表演也不到位。

二、从体裁入手,了解学法。

当天晚上,我收集里许多与课文的相关资料,准备得很充分,胸有成竹了。第二天一上课,我就提问:独幕剧是什么?一部分学生知道是剧本的一种类型,有两个学生还知道是一种文学体裁,但是“剧本”、“体裁”这些词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讲有点抽象,我不想直接讲解,而是变换方式说:“你们发现这篇课文跟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话音刚落,许多小手举了起来。

生1:我发现课文一开头就写出时间、地点、人物。

师:这就是独幕剧的特点。剧本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独幕剧比较短,只有一幕,一幕以上的戏剧称为多幕剧。独幕剧开头必须写出时间在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人物有几个并交代他们的身份。

生2:老师,我发现人物讲话不用冒号和双引号。

师:又不是他本人在说话。这是台词,是别人在演他这个角色,所以不用双引号。你很善于观察。

生3:我发现中括号只写一边不写一边。

师:你好眼力。这是交代剧情的布景和人物活动用的,不需要朗读,更不需要旁白。

生4:我发现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动作都使用小括号。

师:哪些语气?哪些动作?

生:“忙起身向老师行礼”、“回味似的”、“满脸堆笑地”、“恍然大悟地”。

师:这些话要不要读出来?你们讨论讨论。

生5:不需要读出来,也不需要旁白。

师: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5:读出来句子就不通顺了。

生6:表演时才演出来的.。

师:你来演试试?

【这个教学片段是我精心设计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在备课时发现,心想:如果以此理论为依据进行教学,效果会很好。果然不出所料,孩子们很快了解独幕剧的特点以及学法了。这样教学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能力目标,也展示了我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三、重点点拨,理解内容

这篇独幕剧的语言文字通俗易懂,不需要太多的讲解,教学时,我只抓住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1.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2.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待学生发表看法后启发学生思考:公仪休说他“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是真话吗?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列在第一位,教学中,我抓住有价值的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消化以便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培养学生的智能。】

四、精读感悟,拓展延伸

师:“公仪休喜爱吃鱼,为什么却不肯收别人送来的两条鲤鱼呢?”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子明和公仪休的对话,特别是公仪休最后讲的那段话,让学生在朗读默读中领会公仪休高人一筹的见识和清正廉洁的品格。

师:“听了公仪休这一番话,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学生畅所欲言。又再次表演。我问子明的扮演者:“你明白了什么?你会怎样去做?”那孩子演得惟妙惟肖。

【《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和最重要的训练。我依纲扣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读中领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在读中感悟公仪休高人一筹的见识和清正廉洁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