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及反思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及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4W 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及反思

  一、师生活动

(课间播放优美的诗歌朗诵录音,使教室里充满文学的韵味,营造一种诗意的学习氛围。)

 二、营造氛围,从细节做起

师:前面我们学过了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现在有哪些同学能够充满感情的为我们背诵这首诗?

(众生举手。指名背诵,两名至三名。)

师:刚才欣赏同学们的背诵,最感动我的一句就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今天我们要学习戴望舒的一首诗《我用残损的手掌》,与艾青的《土地》一样,诗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得热烈。我们来听一遍课文录音,注意一些字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

(示范性的朗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也为学生学习提供最佳指导。)

(生听读诗歌,师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听过一遍之后,同学们体会到这首诗中包含着什么情感?

生1:诗中包含的是爱国的情感。

  三、整体把握是深入探究的基础

师:是总体的把握。是一首爱国诗。具体说呢?

生2:我感到诗人很悲哀。

师:“悲哀”一词似乎不够准确啊。

(有生补充:悲愤。教师肯定。)

生3:其中还含有激动、欣喜的感情。

师:看来,诗中不止含有一种情感。怎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呢?我建议大家找到一条诗人抒发感情的线索,顺藤摸瓜。

生4: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那就应该顺着他摸索的顺序去看他抒发了什么情感。

师:很好。我们就按他说的方法做。大家自己把这首诗朗读一遍,注意看诗人用他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哪些地方,又分别在上面寄托了什么情感。读完在书上做勾画批注。

(生朗读,读后勾画批注。)

生5:诗人手掌摸索到的有“这一片湖”“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因为这些地方都已经被毁坏,都沾满了血和灰,所以作者是非常痛苦非常悲愤的。

师:关键词抓得非常好,概括得也很准确。请其他同学补充。

生6:还有“辽远的一角”。可看出诗人这时非常欣喜。因为前面他看到的都是阴暗的,而这里却是“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将驱散阴暗,带来苏生”,所以他是很高兴的。

师:显然,本诗的情感呈现出一种前后的对比:前半部分主要是冷色调的,低沉伤痛;后半部分主要是暖色调的,高昂,憧憬。回顾一下,我们刚才读的时候,有没有读出这种情感啊?

(生杂说:没有。有很多人开始小声试读。学生自读。)

师:我来听听同学们这时候的朗读是不是有进步了。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表演一下。

(指名让一个学生读。)

师:好多了!总的来说把握住了两种情感,但一些具体的句子处理的还不够准确。下面同学们就要想想办法让自己的朗读更有情感更有节奏感一些。我建议大家分组来读。合作学习的时候,同学们要弄清楚诗人借助那些形象来抒发了什么情感,在语言上哪些句子让我们很喜欢。读一读这些句子,品一品它的韵味,看看是不是读的更有味道一些。可以分工读,也可以轮流读,每个人都要读到。

  四、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由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开始分组合作学习。师在小组间巡回解疑。)

师:请各小组读一读我们最欣赏或最有感受的句子。

生7:(读“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永恒的中国!”)这一节是我们很喜欢的。首先,从感情上来说,它很高昂,能够给人以鼓舞,让人读起来就能感到一种力量。

师:打断一下,你认为这种力量是什么?“辽远的一角”具体指什么?

生7:我们查过资料,“辽远的一角”应指延安。有的资料上说的是解放区。(其他同学纷纷点头)这种力量就是一种爱国的力量,诗人相信我们国家虽然现在灾难深重,但还是有希望的。

师:好!同学们课前查阅资料做的不错。

(适时肯定学生并进行学法指导,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