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教案 > 苏教版三上《小露珠》评课稿2篇

苏教版三上《小露珠》评课稿2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2W 次

  《小露珠》评课稿一

苏教版三上《小露珠》评课稿2篇

很荣幸借立体评教的机会,走进成梅林老师的课堂。这是我第一次听她的课,感觉非常不错。她上的是三年级的课文《小露珠》,下面就采撷几滴如钻石般璀璨的露珠与大家分享。

成梅林老师能合理、有效地运用优质教学资源,为自己的课堂增光添彩。并且到了能选取其中的一部分为教学服务的高级阶段。如,①导入新课不久,成老师向学生展示了优质教学资源中晨露的课件,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小露珠的闪亮、透明、圆润;②在学习2、3、4节过程中,成老师播放了优质教学资源中钻石、水晶、珍珠的实物图片让学生辨认,使文中的比喻更形象、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③在第六自然段的教学中,成老师又向学生展示了优质教学资源中小露珠装点下的植物,鲜嫩欲滴、生机勃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小露珠不仅外表美,心灵更美。……一系列课件的播放,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表象库增添了全新的内容,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以下的再造想象也就有了依据。

德国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在2、3、4自然段的教学中,成老师让学生演一演文中的小动物,小青蛙的“蹦”,小蟋蟀的“爬”,小蝴蝶的“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小脸上写满了兴奋。这种语言性与非语言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和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还符合小学生爱动好玩的特征,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自己的角色体验,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了感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体悟了不同小动物的特点,也体悟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使自己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

弗西斯·格瑞莱特说:“阅读是读者积极活动的过程,读者带入这一过程的东西,往往比他从读物中找到的更多更重要。”在学完了2、3、4自然段之后,成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还有谁会见到小露珠?他们会怎样赞美小露珠?”启发学生抓住课文的留白,进行补白。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学完课文,成老师要求学生以动植物的身份用一句话把小露珠留下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人物对话,体味、揣摩人物的内心,体会动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和临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勿需更多讲解,勿需更多冗长分析,主人公小露珠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学生的一句句真情告白中不断闪现,学生的心灵正接受潜移默化的洗礼……

  《小露珠》评课稿二

我聆听了浦亚红老师执教的《小露珠》一课,感受较深。在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浦老师充分体现了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学的开展,是以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感情的熏陶、感染、升华,思维的撞击、为目的的,使教学成为多方位、多层次、主动而有效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心灵对话的过程。

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说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是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课上,老师用充满激情的、饱满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通过读好“闪亮”“透明”“圆润”来感受小露珠美,通过读好“光彩熠熠”“生机勃勃”“笑盈盈”等词语来感受它的心灵美,从而产生对小露珠的喜爱。

2、这节课上,浦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以各种不同形式的读的训练、评读的安排、想象说话等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地、准确地感知文本、感悟语言。如:“爬”“蹦”“落”三个动词的理解,教师故意设置小小的陷阱,让学生从读中发现这些动词错位了,通过比较懂得词语运用要准确。激发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内化语言的形式,学生读得投入、说得动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

3、“阅读是一种对话”,老师和学生在这节课中以谈话式的语言,进行了一次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优美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扮演活泼的小青蛙、可爱的小蟋蟀、漂亮的小蝴蝶与小露珠进行对话,想象自己就是被小露珠滋润的一种植物,来夸夸自己的美貌。学生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主动参与、乐于交流、懂得倾听,勇于发表自己的阅读体会。浦老师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小露珠的美丽,去感受动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采用角色体验的方式,与小露珠进行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