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反思 > 三年级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

三年级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13K 次

《心中的那盏灯》这篇课文是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的是一位父亲忍着寒冷为儿子做灯笼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三年级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

  三年级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1

在这次教学活动实践中,我对《心中那盏灯》在不同的班级中进行了四次授课,每上完一次课及时进行评课,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我虚心接受,听取同行们的意见、建议,我又对教学设计进行改进、修正,以此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以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经过四次授课,三次评课反思。

课后感受:

第一节课的感受:上课能够把握好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衔接紧凑,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教学顺利,基本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教学中学生还是没有透彻的理解感悟“打磨”这个词,还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父亲为孩子打磨冰灯时是在用体温一点一点将冰融化,进而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意。

第二节课的感受:这节课是在三(3)班上的,对学生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学生不愿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没能及时调控课堂氛围,课堂气氛沉闷。

第三节课的感受:这节课上得比较得心应手,我总结了前两节课出现的问题,课堂中突破了让学生通过理解父亲做冰灯时的动作词语,让学生感受到父亲是在用手上的温度来一点一点将冰打磨成一盏精美的冰灯。我从“擦擦、捂”这两个词语入手,提出问题“父亲擦什么?为什么擦?让学生感受到父亲做冰灯是的艰辛好良苦用心。同时在教学我与父亲的对话中,既不失学生能够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感受到父子情深又节省朗读指导的时间,我插入这段对话的课文录音让学生听,同样达到了学生与作者感情共鸣的效果。

第四节课的感受:这一次授课之后,我的心情并未因课上完了二放松下来,从刚一开课时学生没有正确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使得我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使得整堂课都受到了影响,再加上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不太好,这堂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堂课中的亮点:

1、都能够抓住重点词来理解课文,同时词语的理解能够结合上下文和学生的生活实践。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这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2、课文中的补白练习。我再让学生通过我与父亲的对话,从父亲那暖人心的话语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后,我有怎样的表现?学生找到句子,并体会我当时的心情,此时我出示补白练习:听了父亲的话,看着他那冻得发红的双手,我的心里十分(感激感动自责幸福……),豆大的泪珠从我的眼里滚了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词语或根据自己的理解填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彰显出父子情深,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升华。让学生欣赏一组父与子各种情景图片,让文章思想内容得到升华,学生真正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由衷地激起学生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

不足之处:

虽然在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但在课堂上老师讲得过多,留给学生的时间过少,学生的主体性没能突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三年级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2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重点把握好课文的第二部分,针对文中所刻画的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理解字里行间所充满的浓浓的亲情,感悟父爱的温暖。

我在教学中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达到教学目的。

1、把握人物的动作刻画:学生在第二部分内容中,自行对父亲做灯过程中,所出现一些动作词,做出记号,(分别是:“托、打磨、擦、捂、扭、掖”。)让学生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揣磨这些动词,来体会父亲做冰灯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儿子的冷暖挂在心上的言行举止中。

2、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间的对话,从这些简单朴素的对话中,父子间的亲情跃然纸上,怜爱之情溢于言表。体会父子间浓浓亲情。

3、洞析人物的表情变化:课文在人物表情描述中,最突出表现是用“尴尬”这个词。既反映了父亲想做玻璃灯笼而又没有玻璃的无奈,又流露无法满足孩子想要玻璃灯那种美好愿望时的歉疚。这种表情描述,达到了极致。通过让学生查字典体会“尴尬”这个词,来理解父亲这时复杂的心情。

通过以上的教学处理,师生达到了与作者感情间的共鸣,犹如耳听父亲关心之语;目及父亲冻红之手;身感父亲冰凉之躯。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感动,真挚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