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一年级教案 > 苏教版一下25课《咏华山》教学片断

苏教版一下25课《咏华山》教学片断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1W 次

  [片断一]

苏教版一下25课《咏华山》教学片断

师:暑假里,老师想去华山游玩,现在就想了解一下华山的有关资料,谁能来向老师介绍一下?

生:华山在陕西省,高1997米,山高路陡,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

生:我知道华山的传说。(叙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

生:我来补充一点……

  评析:

本片断目的在于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华山资料,激发学习兴趣。由于课前已让学生回家查阅资料或请教家人,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已“胸有成竹”,自然个个跃跃欲试。学课文前已对华山有了大概的了解,激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这样做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生更好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片断二]

师:现在,我们就和这师徒俩一起去登华山,去看风景。请小组学习,说说他们在山顶看到哪些美景?(四人小组讨论并汇报)

生:他们看到红通通的太阳,离自己很近。

生:师徒俩还看到了白云就在自己脚下。

生:除了蓝天和太阳,其他所有的东西都比他们低。

师:为什么会比他们低?

生:华山真高哇!

生:(齐读“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飘着朵朵白云。”)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华山到底有多高,有多险?!(播放华山录像,生边看边说:“哇!多高呀!”“真美呀!”师生共读,这次学生读的更投入: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飘着朵朵白云。有的学生边读边做手势。)

师:同学们被华山风景迷住了,读着,读着,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有的还做手势,这就是情不自禁啊!文中的小孩和大家一样,也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他吟诵了一首诗来赞美华山。

  评析: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如何让学生入境?我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转变角色,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读书,用文中人物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情不自禁”一词很难说清,引导学生在感情朗读“山顶景观”上,当学生获得这种体验后,对“情不自禁”这一词语的领悟也就水到渠成,也顺理成章地引出所要学习的古诗。

  [片断三]

师:(点击古诗)谁来吟诵这首诗?生纷纷举手,大声朗诵。

师:读了前面的'课文,谁能说说这首诗是什么意思?生同位互说。

师:(点击第一句,齐读)课文哪一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

生:“除了蓝天……飘着朵朵白云。” 师解释“与”“更”“齐”。(师点击第二句):这句是什么意思?书上有没有帮助你理解的句子?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朵朵白云”(点击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朵朵白云

师解释“举头”“首”。)

齐读古诗,边读边做手势。

师:这首诗赞美了华山的高,用诵读诗歌来赞美华山,就叫“咏华山”。

  评析:

本片断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借“文”学“诗”。“文包诗”课文的特点就是以“文”解诗。苏教版编写这种类型的课文意在探索一条帮助儿童学习古诗的途径,即不待老师讲诗,学生学了“文”就懂得了“诗”。我只解了几个词语,其余让学生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帮助理解诗句。学生通过“文”“诗”对照,不要老师怎么讲就心神领会了。这样,既完成了学习古诗的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片断四]

(出示文中插图)

师:同学们想不想再听听课文的录音?

(放录音,配课文录像,学生小声跟读,细细品味。)

师:假如是你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想做什么?

生:我想用照相机把它照下来。

生:我想把家搬到那儿。

生:我想对它唱首歌。

师:唱什么歌?

生唱:高高的山多么美。

(全班同学鼓掌)

一生大喊:老师,我想把它画下来!

许多学生也喊着要画下来。

师:好吧,既然有这么多同学想画,那就画吧。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在你画好的画旁边再写一首诗或一句话,来赞美华山。

(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手中的笔唰唰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