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家乡的草屋抒情散文

家乡的草屋抒情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1W 次

离开家乡的草屋虽然已经有近三十年了,但发生在家乡草屋中的一幕幕,还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让我难以忘怀。

家乡的草屋抒情散文

家乡的草屋是一座坐北朝南普普通通的三间草房,房后是条道,再往北走300米,就是七勃线,轰隆隆的火车声给了我童年多少梦想呀!房子的四周园子,用柞木夹的障子,障子内栽种一圈榆树墙,榆树墙四个角各有一株鹤立鸡群的大榆树,以示标志。一到夏季,房前屋后的园子里栽有绿的黄瓜、紫的茄子、红的辣椒,豆角、芹菜、韭菜应有尽有。趴在黄瓜架下,顺着垄沟看,挑顶花带刺、清香沁脾的嫩瓜吃,别提多高兴了。特别是房后东头有两棵李子树,一棵是干碗的、一棵是水碗的;西头还有棵黄太苹,每到果熟时,或站在李子树下,或爬到黄太苹树上,专捡熟的吃,惬意极了。

草屋里住着祖孙三代九口人。爸爸、妈妈带着两个妹妹西屋住,爷爷、奶奶领着我们哥三个在东屋住。挤是挤了一点,但也其乐融融。爷爷在生产队当饲养员。每天早晨二三点就要起床,晚上七八点方能回家歇息,工分多点,可是特别辛苦。每天都要轧草、拌料、喂马,还要清理马厩。星期天、寒暑假我就去帮助爷爷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奶奶那时身体还可以,每逢夏天,就给生产队看护菜地,挣些工分,贴补家用。爸爸从19岁起,就在当地做小学老师,现在退休到县城享清福了。从我记事时起,爸爸就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整天忙忙碌碌,家务的事很少管。也算是报答吧,他的学生不少都出息了,最大的官当到市级领导。妈妈一生勤劳善良,是个特直爽、并有口无心的人,虽然有时说的话很噎人,但心眼好使,勤勤恳恳操劳家务,五十刚过,就积劳成疾患脑血栓去世了,一生也没享着福,想起来,还深深的遗憾。

常言道,隔辈亲。我是长孙,爷爷、奶奶对我真是甭提有多好了。爷爷、奶奶对我的亲劲,有时妈妈看了都嫉妒,弟弟妹妹更不用说了。据老人讲,我小时候身体不太好,经常闹病,晚上哭起来让人睡不好觉。奶奶就将我抱在怀里哄,一哄就是大半宿。遇到头痛脑热、发烧感冒时,不管是三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都要深一脚浅一脚地抱着我敲开大夫家的门,让医生看病、打针吃药。

上学了,虽在爸爸教书的学校,但奶奶仍不放心,每天都要反复叮嘱:“东西带全了吗?不要和同学打架,听老师的'话”等等,念叨个不停。上高中时去了县一中,来回要坐火车。到了放学的时候,奶奶就会在屋内后窗向外张望,稍回来晚些,她就到院外来迎,看到我的影子才返回来,真是可怜天下奶奶心。考学的时候,因在乡所在地考,奶奶就陪我到考试那村的亲属家里,帮我安排吃住。

考上了哈尔滨的学校,全家高兴的不得了。爷爷奶奶更是兴奋得睡不着觉,爸爸妈妈也是乐得合不拢嘴。记得到学校报到时学费不够,爷爷就带我起大早背上玉米面,乘一个多小时火车,到一个矿区小站时天刚蒙蒙亮,像做贼似的(因当时是计划经济,不允许倒卖粮食),见人就悄悄问:“要玉米面不?”终于将玉米面卖出去了,凑够了学费。这件事对我影响很深,即使现在生活富裕了,我仍保持着节俭的习惯。每当回忆起来,心里还是酸酸的。在哈尔滨上两年学,每月领到十几元的助学金,吃饭是够了。每当放假时,还能到奋斗副食品商店买上几斤香肠,到秋林公司排队买上两个大“咧吧”,想象着弟弟妹妹吃着香肠和大“咧吧”时的高兴劲,心里乐啊,恨不得一步跨进那充满亲情的草屋。

爷爷老实厚道,言语不多,但在村里德高望众,说话有分量;在家中主事,持家有方,大事小事从来不用父亲操心。亲朋好友、乡亲们如果谁家遇到了难心事,都要找爷爷商量,爷爷就帮他们想办法,度过难关。记得在哈上学第二学期,大概是1979年上半年,接到家中电报,说爷爷病重,我就急三火四赶回来。爷爷已卧床不起。在家陪了爷爷一周,就在爷爷再三催促下依依不舍地返回了学校。爷爷去世时,奶奶考虑我刚回去,就没让爸爸通知我,直到放寒假回到家里,才知道爷爷已经不在了。没有见到爷爷最后一面,直到今天还感遗憾和歉疚。

奶奶育有一女一儿。我大姑是长女,而我爸爸是老小,他们年龄整整差了一轮。奶奶生性活泼,年轻时也好热闹,是村里文艺活跃分子,扭起大秧歌也蛮带劲。勤劳节俭一辈子。记得奶奶年纪大的时候,腿脚不灵便了,每天拄着拐棍,依然在园子里拔草,或清扫院子;穿得很朴素,吃得也简单,从不挑三捡四。当我和爱人给她买些吃的或穿的,她嘴里总会说:“别乱花钱!”可掩饰不住满脸的喜悦。

爷爷、奶奶、妈妈从这个草屋中走出来奔向了另一个世界。弟弟、妹妹也长大工作,陆续离开了家乡的草屋,后来这个草屋父亲转赠给了老妹妹的婆家。现在老屋已扒掉了。但草屋给我留下的美好的记忆,会伴随我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