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我和孩子的高考历程散文

我和孩子的高考历程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3W 次

我是1987年参加高考的,算起来也快30年了。那时候,我们一年前刚分家。给我们家分到的全是老弱病残:爷爷分家不到一年就意外去世了;父亲86年胃部做了手术,查出来的时候已经是胃癌晚期,三分之二的胃被切除,没有钱继续治疗,也没有钱去补给营养。我记忆中最好的病号饭就是挂面里打个鸡蛋,再就是那些来看望他的人拿的罐头。我母亲也体弱多病,那年暑假也做了个胳膊上的小手术,没有能力干重活。再就是我,正在上学,没有任何收入,就是家里的几亩薄地,和父亲落实政策后每个月拿到的30元钱。日子相当艰难。父母一方面咬牙坚持让我上学,希望我能考上大学,光宗耀祖,又担心考上了拿什么来供我;另一方面,又希望我考不上回来,尽快找个婆家,缓解家庭的困窘。我不仅要担心学业,还要为父母的身体,为万一考上了经济来源等等熬煎。现在想来,那时候我之所以能撑下来,是我发誓要逃离农村,改变自己命运的信念在支撑我。现在让自己去过那样的苦日子,感觉都过不下去。现在的孩子,家里给想办法加营养,炖汤,加水果,要啥有啥。而我那时候,没有合适的衣服,不说漂亮,得体,连合适都谈不上。姐姐的,哥哥的,能凑合就凑合了。无论是冬夏,都穿的是母亲做的布鞋。吃的是家里背的锅盔,菜基本没有,很多时候,是家里自己淹的咸菜,或者哥哥卖雪糕给的几毛钱,半斤酱辣子或者咸菜就是一个礼拜,偶尔在灶上买个热的软馒头,已经很不错了。高中三年里,只有最后一学期,家里才给我交了一袋子面,其它时候我就吃家里的冷馒头,锅盔。三两天后都变坏了,不吃就得饿肚子。看着同学在老师灶上买份烩面,都觉得好羡慕。宿舍里的那些老补习生,家里拿的鸡蛋,每天都冲着喝。对我来说那是奢侈的事情。即使有几个鸡蛋,家里还想换钱做别的事情呢。

我和孩子的高考历程散文

记得5月初参加预选考试的。我可能是压力太大,考得不好,仅仅刚刚预选通过,是那年文科应届生里通过为数不多的几个。我压力很大,为自己,为父母,为所有爱我,关心我的人。我可怜的母亲,一辈子头疼,为了我们兄弟姐妹念书,整整烙了十多年饼子。他们都因为各种原因,中途就毕业或者不念了。我多希望自己能带给他们点希望,快乐啊。以后很多年想起来,那时候,我一个没有考上的一个同学给我写了一封信,其中一句话激励了我好多年:“爬过高山,眼前将是广阔的平原。”也许就是为了这句话,为了那个心中的平原,我熬了过来。也许老天可怜我,让我最终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没有让我去补习。我的一些同学,补习好多年,直到我工作了他们才考上,还有很多补习很多年,最终也没有考上。尤其女孩子,有些精神都有些不对劲。婚姻,人生都受到了影响。很可怜。昨天跟几个同事说起,觉得那时候信息闭塞,我只知道西安外国语学院有个英语系,咸阳师专有个英语系,报志愿的时候就填了这两个,其它的就照文史类的填了。第一次参加高考,又没有一个有经验的人帮助,估计的分数比实际低了近30分,没有想到竟然是那年我们县上外语类第二名,比第一名只差一分,他因为后来的面试不好没有被外院录取。觉得自己糊里糊涂地考了个大学。现在想想,也许是考试时没有老补习生那样的思想负担,顾虑,轻装上阵,才能发挥到最好。以我那时的家庭情况,如果考不上就完了,肯定没有能力去补习,而且补习几年,我把父母卖了也供不起我。好在那时候大学没有学费,一学期下来也就三,四百元,要是现在我就是考上了,也没有能力上啊。

记得那天分数出来的时候,我正跟着家里人一起劳动。父亲回来说,邻居告诉他我考上了,让赶紧去学校拿分数条。父亲嘴上没说什么,子嘟囔着骂人家呢:“补习生那么多,我娃能考上啊?你明明是在看我家笑话嘛!”我听了也很意外,似乎也在预料之中。一个人跑到学校班主任处,记得拿到分数条并知道自己的确考上了的时候,手都在发抖。老师说什么,都没有听进去。只想把这个好消息尽快与家人分享。

录取通知书来的时候,大概在8月初吧。好像家里当时还有啥事,人很多。邮递员说我是我们这一片第一个拿到通知书的。我自己倒还比较平静。父亲激动的不得了。把邮递员让到窑里,让吃饭,喝茶。自己则像个孩子似的,拿着通知书高兴得走来走去。那是我记忆里,父亲生病几年里,笑得最灿烂的一回。

回忆自己的考学过程,反倒没有多少压力,很多压力来自自己内心。这么多年过去了,2010年,轮到孩子高考了。我感觉比她压力还大。她给自己树立的目标是西安交通大学。有天晚上又说她万一考不上交大,就离开西安去上中国传媒大学,或者北京交大。我肯定有些舍不得,但是我说我支持她。只要她能考上,对孩子,对我们都是个解脱。这一年太辛苦,我们俩都是带毕业班,孩子也是毕业班,又是关键的一年,学业上帮不了多少,干着急。最多能检查一下英语单词的听写,语文文章的背诵。更多的是充当孩子的心理疏导老师,生活后勤。我每天都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很多时候觉得自己都快撑不下去了,可是还得开导她。有天晚上,家里来了几个客人,她爸爸没有去接她。轮流接的人又没有接上,她后来自己打车回家。也不知道这个原因,还是压力太大了,怨声载道。勉强逼着她把该背诵的内容背完,终于眼泪哗哗的流了下来。我看着心疼孩子,她又不愿意说出原因,说自己能承受。很多时候,她自己默默忍受一切,有一次,在楼底下还在哭,擦干眼泪,揉揉脸,装出笑容……我不得不反思自己,我这个母亲,自己认为做得很不错,其实远远不够。孩子大了,我依然把关心生活,温饱,安全作为全部内容,忽略了她的内心感受。我自己有时候还在孩子,亲戚面前哭泣,发泄,孩子那么小一个人,是如何自己承受这一切的?今年高考又有所改革,分数出来才报志愿,到底好坏咱们老百姓也不知道。我一会担心她考不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一会又担心她考不上,万一第一志愿分数不够,第二又耽搁了,架空了怎么办?又担心她身体是否能吃得消。谁能理解一个当母亲的心啊?担心,揪心,但是无论自己心里多么地翻江倒海,在孩子面前,还要装得无比坚强。我不能先倒下去。再难,都得撑着,我是孩子的坚实后盾。我们一起,努力熬过这艰难时期。有这句话来同样鼓励孩子,也继续鼓励我:“爬过高山,眼前就是广阔的平原。”

我和她爸爸分工明确。他负责每天开车接送孩子。有一阵子,孩子在学校上晚自习,每天下了自习,已经十点半了。无论刮风下雨,下大雪,她爸爸都风雨无阻。甚至在后来考试前,学校放了一个月的假,让孩子自己回家复习。尽管学校开了大会,校长,班主任都信誓旦旦地保证:这是他们学校多年的经验,让家长不要担心,可是说实话,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她本来就不是那种自觉的孩子,这一回,天知道会是啥结果啊?她爸爸跟我一商量:晚上把第二天要学的资料整理好。第二天我们上班前叫她起床,跟她爸爸一起去学校,找了个空教室,吃饭时间一起吃饭,然后稍作休息,继续学习。这样一个月下来,孩子自己感慨:“这一个月说的话,都没有原来一礼拜多。“

而我,主要负责给孩子做饭,检查学习,陪学习,心理疏导。后来的每天,无论多晚,多累,我都会给她做夜宵。陪她写作业,帮她背诵,听写,检查。理科我一点都帮不了。文科,多少还能帮一点。我在她的要求下,把古诗词长短篇搭配,每天检查各一篇。把英语的完成句子,在做过的卷子上剪下来,在一个本子上粘贴,用纸片盖起来,让她有空了重新写一遍。然后再检查答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高考的时候,这个平时扣分较多的题,几乎拿了满分。她的古诗词,本来是六分,平时疏于背诵的她,只能拿一两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她在高考时也拿了满分。

为了能考上交大,她给自己树立了目标:语文多少分,数学多少分,别的学科我都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英语是130。我是对她没有信心,担心考不到。就故意激她:“你要是能考到130,我给你奖励5000元。”后来分数出来了,总分597,英语138。我也只好遵守自己的承诺,给她办了一个卡,乖乖地打了5000块。虽然多少有些后悔,想食言,又害怕孩子说我说话不算数,只好按照当初的话去做了。

高考前几个月,考场一定下来,她爸爸就在附近把酒店订了。到考试时候,我们俩有分工:他负责接送孩子,我负责买饭,做安抚工作,确保她正常发挥。每天,等她从考场回来,热乎乎的的饭菜已经准备就绪,吃完赶紧躺一会。比起我们那会,比起现在很多的孩子,她应该够幸福了。

记得高考分数出来的时候,大概是6月25日。我比当年自己分数出来紧张多了。我们好像也马上中考,下午要看考场。我一个外甥女也参加考试,所以,我得看俩人的分数。我连饭都没心思吃。在办公室里,惶恐不安地等着12点的到来。自己还不会弄。叫同事帮我把分数查出来的时候,心突突地跳,害怕不好怎么办。还好,上一本没问题,有些重点也可以。可以了,我很知足。外甥女也过了二本线很多。我自己觉得是好消息,把电话打回家去,结果她也知道了结果。在家里哇哇地哭。说所有好朋友,同学都考得比她好,她没脸见人了。我本来想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可是,孩子已经很伤心了,我就不能再说了。安慰她,鼓励,开导。最后,还担心有啥意外,打电话把她爸爸叫回去,安顿孩子吃饭,做思想工作。

再后来,就是她爸爸带她报志愿。北京报了两个:交大,理工,湖大,长安大学。与前两个最后以几分之差失之交臂,湖大又因为报的财会专业分数不够,调配了专业。无论如何,总算熬过那艰难的一年了。

纵观我和孩子,两代人的高考历程,有着太多的感慨。无论多难。都过去了。那也是我们生命中一个经历。以后回忆起来,也有太多的记忆。社会在进步,高考制度也在改革,我们走的路,经历的事不同,但是都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都是从高考线上爬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