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问答 > 谁有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谁有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5W 次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谁有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这篇阅读课文,我是把握着这样的脉络来上课的:初读——说——品读——表演——悟理——自编——自创。初读是解决生字的读音,说则在读的基础上把握全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时分角色进行品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接着带上面具进行表演,对文章的精华了解更为透彻,文章的灵魂得以升华,像一个烙印一样刻在学生的脑海里,最后让他们轻而易举的悟出文章的真谛——道理。层层深入,步步紧扣中心,水到渠成。

这时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更加用活了文本,进行思维的拓展,即我设计了自编——自创,又给学生一个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台阶,让他们顺理成章、不自觉中就跨越这道屏障,由此达到创作积累语言的过程,完成了一个作家的工作,这时老师适当的鼓励,将会激发孩子创作文学的.激情。

在教学过程中,时间非常紧凑,一环扣一环,学生始终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来完成教学,在再读课文时,问他们你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许多后进生或不爱发言的学生都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可见他们对课文比较熟悉、感兴趣。说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时,平时爱好读书的学生纷纷举手,一比高下,并且还锻炼了合作精神。精制的面具及时对文章的理解使得他们跃跃欲试,营造了课堂上的小高潮。最后体悟出道理,明辨是非,使生受益。

在拓展思维中,老师的引话中提出了新问题,但在引导学生弄清二者优缺点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自觉地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互换思维,并集体改编故事来赞扬铁罐批评陶罐,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新的程度。自创寓言则是读写结合,生成创造,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语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既引导学生内化了语言,又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因此更为受益匪浅。

但再成功的课堂也还是留有不足和遗憾,在这节课中,时间过于紧张、仓促,以致于在面方面没有注意到,后面创作寓言时间不够,只能留于作业形式。当然作业布置我也作了精心的设计,即照顾到各个层次、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可在三条中任选一条来完成。

总之,多尝试、多实践,我相信会更完善,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在中心校组织领导下,我镇各校尝试教学正如火如荼开展。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尝试教学改革,学校决定把三年级两个同轨班定为课改实验班,并安排我主抓课改实验工作。说实在的,之前我对尝试教学了解和理解很有限,加之刚刚接手这个班不到1个月,

虽然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也有尝试的意味,但是不系统,也不规范。又赶上这次承担中心校大教研活动,怎么办?要上一节有一定质量的尝试教学公开课,真的是在考验我。为此,我上网查阅大量尝试教学相关理论、程序知识,认真学习一些优秀的尝试教学课例,在此基础上试着总结教学模式、设计导学案。通过反复思考,也在学校同学科教师的帮助下,导学案基本成型。有了导学案,但是如何在课堂中予以有效实施,成了摆在我面前的又一个难题。虽然短期内学了一些理论,但是毕竟没有真正意义上掌握尝试教学,纸上谈兵终觉浅。

今天,我就抱着“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不怕出丑、不怕出错”这样一种想法来实施这节课,下面我就这节课的完成达标情况做几点反思,请各位同仁指正:

1、虽说这几年我经历风浪不少,但还是有点紧张,一些细节有点遗忘了……

2、主要是因为进度把握不好,内容没有处理完……

3、小组合作有效性不高,组长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4、失去了对课堂的掌控,缺乏有效的评价……

5、导学案的设计还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进一步细心研究……,使之更有操控性……

除此之外,我还有两点感悟:

感悟一:放手有益

以前讲公开课、示范课,拿过课文,我都会着急的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今天这样大胆尝试,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仔细想想,原来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惊喜。

感悟二:走进文本,走进学生,达到师生、文本的有效对话。

通过近期学习和解读课标,我深深的认识到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在这节课中,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最后我想说,正是有了这样一个机会,让自己进一步走近了尝试教学法,让自己对尝试教学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自己进一步认识到教学的不足,还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同伴互助对于一个人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对所有给予我关心帮助的领导、同事、以及我的学生表示感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