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设计 > 《功》的教学设计

《功》的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9W 次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功》的教学设计

2.知道什么情况下物体做了功,什么情况下物体没有做功。

3.掌握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①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③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理解功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讲授、讨论式相结合,弹簧测力计、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

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做工”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放在地面上的小车,在人的推动下向前移动,哪些力对小车移动做出贡献?哪些力对小车的移动没有贡献?

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困素,

1、举例:人站在阳台上,用绳子将地面上重物拉上阳台。学生不难知道人对重物做了功,启发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做功的物理含义。由学生说出做功的二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2、实例分析:由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教师对平时注意观察,能举很多例子的学生要多鼓励,当然对错误的例子要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做功的二个必要因素。如起重机拉起重物,起重机对重物做了功,马拉着马车在马路上奔跑,马对马车做了功等。

3、接下来教师向学生讲清楚“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引导学生举“劳而无功”的例子,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人累吗?人做功了吗?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做功了吗?为什么?等等。

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不劳无功”的例子:用脚踢出去的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在码头起重机吊着集装箱水平移到船上,在水平移动的过程中,起重机对集装箱有做功吗?等等。

引导学生猜想,力学中的做功多少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功的计算

力学是规定,功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计算分式:W=FS

单位:J,IJ=IN?M

用课件出示例题,学生动手做练习,并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演算。

三、功的原理

提问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省力的机械要费距离,而费力的机械则可以省距离,为什么?

用课件出示计算题:比较直接将一个500N的重物提升2m高,和用一个不计重量和摩擦的动滑轮将些物体提升2m高,哪次做功多?

学生通过计算,分析和归纳得出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1、做功的二个必要因素:

2、功的计算方式:W=F?S

3、功的单位:J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