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教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木笛》教学实录及反思示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木笛》教学实录及反思示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8W 次

师:还发现了什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木笛》教学实录及反思

生:“木笛”,四次出现

师:可见,木笛紧紧跟随着朱丹,朱丹的命运和木笛紧紧联系在一起。同学们,如果把第一二句合起来,第三是句连起来,发现了什么?(生沉默)读书要注意前后联系,前面的句子和后面的句子有什么时候联系,这就是作者的表达,

生:第一句写取出木笛,第二句写放回木笛。

师:对,说明他中间有——

生:朱丹演奏的过程,从去演奏而又没演奏的过程。

生:在这过程中跟大师讲不能演奏欢快的乐曲,因为这一天是12月13日,

师:第一句写取出木笛,第二句写把木笛放回,中间有故事吗?

生:有。

师:第三句和第四句中间有故事吗?(生:有)请你来讲讲这个故事。

生:当朱丹走近遇难同胞的纪念碑的时候,伫立雪中,这时大师来找,他已经被乐团录取了。

师:对,把这四句话,用上“因为……所以……”,然后在课文里找找依据,就是课文的大概内容。(课件出示:1.朱丹进入了终试。朱丹轻轻走进屋,小心地从绒中取出木笛。因为,所以他向主席鞠了一躬,把抽出的木笛小心地放回绒,转过身,默默地走了。

2.因为大师看到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笛声 、 、 ,所以朱丹被录取,朱丹的手中,紧紧握着木笛。)

【曾老师把第一二句整合起来,把第三四句整合起来,让学生用自已理解的内容把它说出来。同桌互说交流】

生:……因为他非常爱国,这是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他不能演奏欢快的乐曲,所以……

生:……因为他要通过初试,考上乐团,主考官要他演奏一曲欢快的乐曲,今天是12月13日,它不能演奏欢快的乐曲,所以……

师:同意吗?(生齐:同意)第二句。

生:……笛声悲凉凄切 犹如脉管滴血,大师深受感动,所以……

师:四句话概括出主要内容,按道理来说,你认识朱丹吗?那是怎么样的?

生:爱国的朱丹。

生:伟大的

生:不忘国耻的

生:为了国家,牺牲了自已前途的。

生:很怀念失去的同胞的。

  三、一首曲子,一丝情感——语词的背后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了朱丹,课文可以不讲了。

生:(生疑惑)不会吧!

师:对,小说,要了解人物,不仅仅是通过内容来理解,看重要的是看看作者赵恺是用怎样的文字来体现朱丹这一人物形象的。看看,你们发现课文中的哪些内容要必须读,必须认真地读,他是哪个自然段,哪句话,哪个词语?

生: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师:你的朗读,震憾着每位同学的心,你为什么觉得这段话一定要读?

生:我觉得这一段有很多好词多句,有比喻、排比的写法,还有优美词句的用法,这还可以用在我们的作文中。

师:但是我觉得这个自然段和朱丹没有关系。可以删去不写,赵凯为什么要写?真的可以删去吗?

生:因为他用孩子来表达对遇难同胞的怀念。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更能突显出朱丹。

生:说明孩子们虽然不一样,但都有一颗爱国之心。

师:是呀,孩子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在小说里面,朱丹是作者塑造的典型人物。为了自已的前途,他拒绝吹奏笛子,跑到纪念碑前,然而,孩子跟朱丹一样,擎着红烛告慰亡灵。还有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你觉得必须读

生:“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师:为什么你会读这一个自然段。

生:我觉得这一段是用环境来衬托朱丹的笛声。

师:作家赵凯先生把朱丹的笛声化为文字。让我们再读。用自已的心情,自已的情感来读好这一段。(出示: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文字的背后是情感。在这一段文字的背后,你读到了什么东西。是从哪个词语让你读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