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教案 >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09W 次

 【教学反思一】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蜜蜂真的会引路吗?”并组织学生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可以知道蜜蜂会引路的,因为列宁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向导就是领路的人,蜜蜂是向导,所以蜜蜂会引路。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因为列宁仔细观察,又认真地想:蜜蜂的家一定也是养蜂人的家,只要跟着蜜蜂回去的路走,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列宁是这样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虽然蜜蜂也有功劳,但主要还是列宁自己的功劳。我告诉他们每位同学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从这个意义上说,两方同学都是胜利者,但是认为“蜜蜂不会引路”同学的表现更佳,因为他们能认真读课文,细心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另一方同学应该向他们学习。

其实这篇课文重点就在第三段。我设计了一个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阅读过程。这种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和阅读课文的心理过程的。一开始,请学生默读整段课文,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和养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我一边听学生发言,一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一教学步骤中,把重点放在学生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上,并不单纯以学生答案正确为目标。如要学生说花丛在哪儿,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花丛在路边,理由是课文里说“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中有许多蜜蜂。”

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部分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进一步从词句中体会列宁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如问学生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想的?学生阅读了课文以后说,列宁在路边发现了蜜蜂,他会这样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养蜂人的吧?他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这样逐句逐段进行情节性问答和讲解的教法,对于发展学生认识和思维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当学生深入学习了列宁观察、思考的方法以后,又让学习回到课文的整体上来,借助看图,融进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具体叙述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这样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二】

近来,我们学校进行了新的教学小专题研究—学案教学。学案,其实就是学生学习提纲。学案教学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用学案教学的一些体会。

教学《蜜蜂引路》这一课,第三自然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段,在教学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学案设计:

“蜜蜂是怎样引路的?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想到——————————————。

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想到——————————————————。

(2)他想得对不对?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哪个词最能体现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而理解“果然”。因为只有正确的理解词义,才能够正确的去应用。一些抽象的词语就需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细细的体会。

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部分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进一步从词句中体会列宁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列宁在路边发现了蜜蜂,他会这样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养蜂人的吧?他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改变以往习惯于逐句逐段进行情节性问答和讲解的教法,对于发展学生认识和思维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当学生深入学习了列宁观察、思考的方法以后,教师又让学习回到课文的整体上来,借助看图,融进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具体叙述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这堂课的教学,使我深切地感到学案设计在教学过程的引领作用。作为教师,以教材为载体,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读中训练他们的能力:作为学生,有了学案的引领,他们的学习潜能就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学习的效果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1.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2.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学反思

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泉水》教学反思

4.二年级语文下《看浪花》教学反思

5.二年级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

6.人教版二年级《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反思

7.二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