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问答 > 求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辅导资料

求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辅导资料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1W 次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阅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期至少阅读两三部名著。

求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辅导资料

可是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今年上半年,我在本校做了一项关于阅读的调查,结果表明:43.9%学生认为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主要是依靠“认真听课”,31.0%的学生认为主要依靠“多做练习”,而认为要“多看课外书”仅占23.6%。很明显,在读书与做题的选择上,更多的学生是选择了做题,因为做题确实在短时间内可拿到好分数,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广大的课外书才是他们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最好营养,多读书少做题才是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

在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已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现在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阅读,阅读也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软肋。因此,我着手对“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究。

近一年的研究,使我认识到,教师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立足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心理

1.在时间上“放”,教师每节课讲课时间最多为20分钟,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中放手学习,自主阅读,养成良好学习心理。如,学习一篇课文,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每句话都读通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己理解。凡是学生能自己读懂的,教师不讲。有了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有基本的保障。

2.在空间上“放”,教师把空间还给学生。如语文课上,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探索未知,让学生自己先学后教,主动提出问题,说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培养良好学习心理,学会迁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在学习方法上“放”。英国著名生物家达尔文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学生的学习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教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心理,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4.以情励学,以趣激学。注重培养学生饱满热烈的情绪,真诚、持久、细腻、深厚、健康的情感,高尚纯洁的情操。激发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确定课外阅读目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和“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学生个体在主观上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愿望。距离目标太远,会因高不可攀而使学生失去信心。因此,确立阅读目标,要切实可行。首先让学生明确《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其次由教师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再次由全体学生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最后由每一位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目。每一位学生确定了阅读书目以后,必须制订一份阅读计划。保证每天至少应有1个小时时间进行课外自由阅读。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生阅读名著的心理压力,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三,要解决好阅读资源问题。

1、利用好学校藏书。

据我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除了在父母的帮助下购买外,其他来源并不很充足。而学生自行购买图书毕竟有限,如果不能给学生提供丰富课外阅读读物,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就无从谈起。现在学校基本都有图书阅览室,但未必都开放。如果能够要求学校定期开放阅览室、定期配购课外读物,让学生能随时查阅解读各种图书,这就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一个储粮丰富的“仓库”。

2、建立班级图书角。

我的经验是可以采取让家里有藏书的同学自愿捐书的形式来共建图书角。图书角藏书由专人管理。一段时间后,图书由捐书者领回,再组织学生捐书,这样既保证了图书的新颖性,也使学生的个人藏书得到了流通。

3、鼓励学生多订报刊杂志。

今年,我鼓励我的学生及家长征订了《语文报》、《作文评点报》、《少年文摘报》、《读者》、《学习方法报》等报刊杂志。这样,学生能从这些“窗口”了解到学校外面的大千世界,能让学生进一步去贴近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汲取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第四,榜样激励,活动激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首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其次,在班中树立读书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营造快乐的阅读气氛,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是其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其知识、能力及品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形成和促进作用。平时我根据上级部门及学校的要求,开展一系列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今年我班有五位同学在县级征文、演讲活动中获奖。

第五,培养学生勤于积累的阅读习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促使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学生通过读书笔记的形式每天积累,可以是摘抄也可以是读书感悟和心得体会。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文本、文本与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层面的的融通,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六,注重落实检查,深化课外阅读。

1、家校互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在工作中,一定争取家长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可以专门设置了有关表格,请家长填写。

2、建立读书报告制度。可以每天抽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

3、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认为这一观点,无论从理论的角度,或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依旧新鲜有效。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都以其地位的特殊性占据着语文教学的一片天空,虽然教师总是针对阅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会学生阅读,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人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限的工作经验以及研读的资料,对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做了以下设想。

(一)创设阅读的大环境。

1、让学生深入走进阅读。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都会要求学生要深入阅读,但是怎样走进阅读是一个薄弱的环节。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想让学生进一步走进阅读,在指导学生时,应采取多层次阅读的原则。第一步泛读,即浏览,粗知文章大意,理顺文章的字词句,在阅读过程中,词汇的、句法的、语义的知识及背景知识都在发挥作用,并制约着我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第二步,带着问题阅读,即理解性阅读,即要求学生不仅了解字面意义,而且要理解作者的意图、有关阅读内容的文化背景以及作者通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各方面的知识。第三步,精读,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文章所蕴涵的美,然后从美学角度去欣赏,逐步引导学生走进阅读。

2、让学生更加热爱阅读。

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喜欢阅读,有的不喜欢阅读。教师一般都会拿出传统的说法:阅读可以增加知识、可以开阔眼界、有助于写作等来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热爱阅读呢!我认为采取引导学生从美学角度去阅读一篇文章,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平时注意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经常念一些文质美的文章让学生品味,体会语言美、场景美、思想美等等。

3、让学生更好的自觉阅读。

通常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自觉阅读,由于这一切都是学生的一个心理过程,因此教师很难把握这一环节,学生自觉阅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自觉阅读,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尽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尽量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觉的去读,去思,而不是简单的给出标准答案,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自己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援助者,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做阅读的主人。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对于一篇文章的字、词的音和义,一般要求学生课前自查工具书完成;而有关作家作品,则提倡学生查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学生间可相互补充,这样,大大提高了时间的有效利用率,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也达到了预期的阅读效果。变学生“要我读”为“我要读”。

(三)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

1、 博约结合,粗精结合,培养阅读能力

博约结合法,是就阅读的内容而言,既要广博又要简约,这是横向和纵向的结合。广博指阅读涉及面大,文学、历史、地理、艺术、军事等等无一不读,而不光读本专业、本学科的书。简约指阅读的深度而言,“简约”二字更是“精深”的概括。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能突出重点,刻苦专研某一方面的书籍,两者结合才能融会贯通。

粗精结合是就阅读方法而言,将粗读和精读结合使用。精读一般每分钟阅读250字以下,理解率90%以上,略读一般每分钟阅读250—500字,理解率80%左右,快读每分钟阅读500字以上,理解率70%左右。如果说精读是精雕细琢,那么粗读便是走马观花,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灵活运用。例如:看《水浒传》若要看故事情节发展,可快速浏览,若要看人物塑造的手法,则可一一品味,动作、语言、神态、肖像等等描写展现得淋漓尽致,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回就足以让人惊叹不已。另外粗读和精读是兼容并蓄的。不同的阅读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新闻报刊可大致浏览,粗读一番;散文名篇可仔细揣摩,精读品味;时尚读物可快速浏览,知其大意。正如美国休斯顿市教育发展实验室的一材料所指出的那样:一个好的读者,无不喜欢读书,这种人读书的速度由他所读的内容而定:对于弥尔顿的诗必须逐字逐行地读,对于少克莱的小说必须一段一段地读,对于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必须一页一页地读,将粗读和精读不失时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培养阅读能力。

2、读写结合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

(1)进一步强化读与写的关系。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而读与写是相辅相承的,大量阅读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大量写作也能促使学生多去阅读。从初一开始,就要采取读与写相结合的阅读方法,有意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每天必读一篇课外文章,读本就选取课本的配套阅读教材,读后必做读书笔记:写作方面要求学生从一句话开始,到初二时则写成日记,通过长期的读写训练,有些学生反映,多读的确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以前是不想写,现在是很想写;以前只限于一般的浅显读物,现在则一步步走向深入,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者》、《青年文摘》等都成了学生的精神大餐,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心理都呈良好的趋势向前发展。

(2)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诗话的意境、丰富的人生哲理,对于陶冶性情、完善人格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不管读哪类文章,都要要求学生用审美的观念去发现其中的亮点,去找自己认为最好的语句或语段,即使只有一句也算有收效。同时学会去体验生活,用心去观察生活,善于发现自己身边以及大自然中的各种美好事物,积极地去认识它们并抓住它们(因为“美是一项最难以捉摸的特质,它是那样的微妙,以致看起来好像是在快要抓住它的那一刹那间又给它逃跑了。”),获得心灵的愉悦和丰富的审美享受。

(五)更有效的提高阅读效率。

由于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存在不足,而且在各种考试中也离不开阅读,所以提高阅读效率是一个大问题,教师也对此状况提出了很多对策:一目十行、只看中心内容等阅读方法,但对有些学生来说这些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为了更有效的提高阅读效率:

1、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阅读以理解为目的,推理是理解的核心。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须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同时,在理解过程中,教师还负有启发学生修正或建立理解所需的有关知识结构的重任。在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只是粗略地浏览,不去探究其中的思想内涵,因此在理解上只限于表层。鉴于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他们读后至少能提出二至三个问题,然后在问题的引导下再深入研读课文,去获取有关信息,以达到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目的。而带着问题阅读实际上就起着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有地放矢。

2、缩短阅读时间。

目前中考、高考都离不了阅读,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好的阅读效果,必须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平时就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可采取的方法是利用课堂4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篇文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写提纲,或提出几个问题,或写一篇读后感等等。坚持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目标。

3、学会提炼中心。

阅读理解是阅读活动的本质特征,达不到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效果,一个缺乏阅读理解能力的人在进行阅读时,轻则出现阅读效率低下,重则根本看不懂所阅读的材料,或者不能有效地从中提取所需信息,成为“功能性文盲”。缺乏对所阅读材料的理解,就谈不上对它的更进一步加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中,第一,要求学生抓住第一感觉,并把这种感觉付诸笔端。因为第一感觉往往是最真实的,只要抓住了它,理解所读材料就显得不是想象的那么难了。第二,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圈、点、勾、画以及做旁披,及时保留阅读时所获得的有关信息。第三,学会找中心句。这要根据所阅读材料作出具体要求。

本文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动机,阅读方法掌握为基础,阅读能力提高为目的的前提下,设想了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使中学生的阅读目的更明确,阅读方法更加合理和多样化,力图避免以往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雷同,本文着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指导力求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课外阅读的能力,走出重重课外阅读误区,最终提高语文鉴赏能力,使得语文阅读在课堂内外比翼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