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问答 > 高中文言文《师说》课后练习

高中文言文《师说》课后练习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39W 次

一、这篇课文论述了从师之道。看看课文的第一段是怎样逐步推出论点的,第二、三段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高中文言文《师说》课后练习

二、课文的第二段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说说这一段用了几组正反对比的事实论据,这样对比有怎样的论证作用。

三试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作者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设题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参考答案:

第一段开篇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紧接着正面概述教师的职能和任务是“传道、受业、解惑”;然后转而论述从师的必要性,无师不能解惑;最后正面论述择师的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为师,并归纳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第二段评述当时不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论证从师的必要。第三段举历史事例正面论述从师的必要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二、设题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对比论证的手法重点理解第二段的内容,第二段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参考答案:

这一段用了三组正反对比的事实作论据。第一组,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第二组,对其子于对其身对比:爱其子,择师而教;于其身,耻学于师。第三组,百工之人与士大夫对比: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之。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师道之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从批判反面现象中阐明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三、设题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以现代观念总结作者从师为学的进步意义,并就课文第三段谈自己的认识。

参考答案:

作者概括而全面地提出教师的职责。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掖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作用。第三段阐述师道、师生关系,以能者为师,也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比较容易接受,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

  高中课文《师说》课后练习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句读( ) 或不焉( ) 经传( ) 蟠( )

老聃( ) 苌弘( ) 近谀( ) 贻( )

答案: dòu fǒu zhuàn pán dān cháng yú yí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4)小学而大遗。

(5)句读之不知。 (6)今之众人。

  参考答案:

(1)(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6)(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3.写出下列加点的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及含义。

参考答案:师:①名词,老师;②动词,学习;③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动词,从师;⑤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⑥名词,军队。

传:①动词,流传;②动词,传授;③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④动词,传递,传送。

之:①助词,的;②代词,他;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⑤代词,这类,这些;⑥动词,到,往。

其:①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②代词,他,他们;③代词,表远指,那;④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⑥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