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问答 > 小学学习语文的有哪些方法?

小学学习语文的有哪些方法?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41K 次

语文文本的特点决定了在语文的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学习习惯、健康的个性┅┅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的教学目的,也是语文教学全部的重心所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很多,可以说是百花争艳。我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探讨、 积累,得到了一些经验和知识,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问题谈几点认识。

小学学习语文的有哪些方法?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文以载道”、“文道统一”,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顺理成章的事。思想品德的载体是课文,脱离具体语言环境的单调说教和牵强的大道理,是难以根植进学生的心中的。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总是从直观到抽象,从形象到具体。语文课文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语文教学应利用直观显示的手段和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到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进而把这些情感转化为自己的心理感受。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春雨“润物细无声”般的熏陶,而不是蜻蜓点水式的一蹴而就。语文课文中所选的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一些真知灼见和独特的感受。如果学生能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认真领悟,那么他的思想境界就会不断地提高。可以这样说,学习语文便是学习做人,教学生学会做人,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教学包含着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教是一个方面,学生学则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肯定教师教的主导地位时,决不能忽视学生这个学的主体作用。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一个教师的素质再高,教法再好,如果学生不愿学,不主动学,恐怕也难以搞好课堂教学。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确定他们的学习的主体地位对于教材的使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对于刚入一年级的学生还不太了解,要搞好教学首先是对学生们进行调查研究,要对他们上学年的学习情况、实际知识水平、个人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单独辅导。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到为止,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新鲜的有吸引力的内容上,使他们爱好这门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做到这一步,再配上生动活泼的教法、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搞好语文教学工作就“水到渠成”了。

抓主课堂提问,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

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思维的正确方向和进程的重要方法。提问可以打破学生的认识平衡,使他们面临着未曾接触过的新问题,使他们产生一种努力求知的欲望。同时,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从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回答中,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及时地调节教学安排,弥补教学中的缺陷。因此,课堂提问是完成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在每堂课上都按课文内容有主次地安排一定的提问,把课堂提问当作学生课堂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可以说,离开课堂提问,授课就显得苍白无力,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同时,课堂提问还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每堂课的内容都有深浅之分,浅显的问题,学生们能够轻易地回答,感召力也就不深,但是知识层次较深、较难的问题,有可能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不上来,这时,整个班级气氛很严肃,大家都绞尽脑汁地想这一个问题,都想在别人不能回答时自己能回答上来,以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这时,如果有目的找一个成绩好的同学来回答这一问题,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可以说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大家在听完回答后有的恍然大悟,有的自叹不如,有的连连叫好。总之,问题的效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家都很深刻地掌握了这一知识内容。这时,老师则因势利导,举一反三,那么以这一问题为中心的与之有关联的一大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无疑,这从知识和学生两方面都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四、注意迁移能力培养,举一反三,推旧出新

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大量的迁移现象,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中,如何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就会产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能。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规律,自觉地进行学习迁移更显其重要。我体会到培养学生学习迁移能力是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就能事半功倍地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很注重学生们迁移能力的培养。

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小学语文学习迁移的前提。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有促成知识间的共同因素互相迁移的客观条件,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在新的同类资料中通过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触类旁通地感知并认识一些新知识,也就不能顺利地把旧知识与新材料中的有关知识“接通联系”,推旧出新,根据这一情况,我在授课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放在课文内容上,而把其它的一些辅导书、辅导资料放在次要点,做到紧扣书本,深刻领会,反复巩固,使学生们的脑海里有一个坚固的基础知识堡垒。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们把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总结、分类,找出其中的规律性,以利迁移。找到了规律,也就是所谓的“一”,掌握了这个“一”,就能“反三”。当然,要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还有待向纵深出研究、发展,如教学生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剖析事物内部各侧面相互联系、事物内部与外部的联系等,这对小学生来说,要求太高,不可取之。

优带劣,取长补短,正确引导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天地,其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是很正常的。教师的职责是把全班的.学生都教好,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对优等生的教育,教师可不费多大的心思就能达到目的,然而,对后进生来说,可就不轻松了。怎样才能教好后进生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优带劣,鼓励教育,取长补短,正确引导。”难道不是一个好方法吗?于是,我在班里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好氛围。在安排座位上有目的地进行优差生搭配,以小组为单位,让一个优生分包两个后进生进行帮教。每月开班会进行评比,对表现突出的优等生和进步大的后进生予以表扬,号召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这样以来,教室里学生学习气氛浓,学风正,“比、学、赶、帮、超”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对待后进生教育还得注意一个方法问题,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有错误、不认真学习就必须批评,让他知道改正。这种做法我觉得不妥,应该说服、以鼓励为主,效果更优,即多表扬、少批评。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我就先避开其错误,进行谈心,大谈其长处、优点,鼓励他只要努力学习,认真找出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就会不断地进步,将来一定会如心所愿,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待他精神放松,乐于接受时再不失时机地指出他的错误,正确引导。这时,他会轻松地接受批评。此时,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但并不很圆满,因为此时还没有达到该生思想认识上的飞跃,还应促成其思想换境界。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通常我采用找几个同学和这个同学交流思想,让他们畅所欲言,在思想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取长补短,互相帮助。通过上述方法,班里的后进生进步得很快,优生也得到了锻炼,整个班级出现了你超我赶、互助互学、竞争向上的好风气。

减轻作业负担,培养创造型人才

目前,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课余大部分时间用于做各种练习题,很难有机会进行课外阅读和自由练习。诚然,为了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学生要做一定的练习,但“练”要有目的,要讲究效果,要有限度,不能唯多为上。教师布置作业,要从学生的总体时间和身心的承受能力去考虑,还应当给学生留一定的自由学习时间、娱乐时间,以便发挥其特长和爱好。

就我们农村小学来讲,当前存在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他们往往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切听老师摆布。哪一科的作业多,任课老师逼得紧,就先做哪一科的。学生超时学习,他们做作业的目的,变成了纯粹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赶时间,求数量,就过眼云烟,胡抄乱写,纯属应付。教师也不能全面地进行质量检查,这样既起不到真正“练”的作用,又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种做法,实不可取。有人担心,作业量减轻会影响考试成绩,这种顾虑是存在的,但也只是暂时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自制力较差,只要老师逼的紧,大量死记硬背,重复作业练习,普通考试是能考得令人满意的,但这正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暂时考试考得好,但是学生们的知识灵活性却很差,遇到新问题、比较复杂的问题就束手无策,无力应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己任,智力于智力开发,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变得手法启发学生,让他们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和参加其它活动,全面发展。

这些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的做法是切实可行的。我所教过的班级的学生思维敏锐,潜力很大,在灵活性较大考题的考试中成绩令人满意,同时,多面手人才很多,无论在绘画、音乐、体育、办黑板报┅┅我们班这些人才可信手拈来。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发展性。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基础的基础。是否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教育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