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日志 > 汉字中的饮食文化情感日志

汉字中的饮食文化情感日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33K 次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民以食为天”,无论是天子贵胄还是平民百姓都把吃当作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另外,既然是“以食为天”,那么说明吃”绝对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简单行为,它还是一种丰富的生活方式。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与吃有关。例如管不认识的人叫生人,把相互了解的人叫熟人;受欢迎就是吃香,靠老婆叫吃软饭嫉,嫉妒别人叫吃醋:形容妇女好看叫秀色可餐,感到厌恶就是大倒胃口。除此之外,“吃”还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如史记中的鸿门宴,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这些政治事件都是在餐桌上进行的。时至今日,人们依然习惯通过吃饭来维系感情、解决问题。下面就来谈谈与饮食有关的汉字。

汉字中的饮食文化情感日志

首先,我们来看“民以食为天”的“食”字。

“食”字本义指的是一种餐具,从它的形体上看,下面是一个容器,中间两点表示盛满的食物往外溢出来了,上面三角形状的盖子用来保持食物的温度。“食”字还是一个部首字,跟它组成字的都跟食物有关,比如馋、饼、饭、饱等等。古代人特别是王孙贵胄非常重视饮食,不但活在世上要吃得好,离世后还要用各种各样的餐具随葬。例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锅碗瓢盆、筷子、酒杯等餐具一应俱全。在汉字中,除了“食”字表示餐具外,还有登、豆、鼎等汉字也表示烹饪器具。例如“豆”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豆,古食肉器也”。可见,“豆”在古代是指进食用的.一种器具。

谈了古代的烹饪工具后,接着我们再来说说跟烹饪方式有关的汉字。说到中国的烹饪方法,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像煎、炒、蒸、煮、烤、炸、焖、卤等烹饪方式就能列出几十种。中国的烹饪方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生活在远古时代的人们还没学会用火,过着跟野兽一样茹毛饮血的生活,在人类饮食方式的变迁中,学会用火是里程碑式的进步。最初的用火烧食就是直接把肉放在火上烤,即跟现在的烧烤差不多。跟烧烤有关的汉字就是“炙”字,从“炙”字的形体上看

它的上面表示一块肉,下面是火,把肉放在火上不正是烤肉嘛。但是,有人可能想到一个问题,肉能直接搁火上烤,但蔬菜不能啊,那可怎么办?其实,在炊具发明以前,聪明的先民们已经想到了一种方法来煮菜,这种方法就是“石煮法”。它的具体做法就是将一片大树叶折成船状,往里面放进水和食物,再找来许多卵石并把它们烤热,最后把这些发烫的卵石放进水里跟食物混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在水中通过热传递把食物烫熟了。“石煮法”充分体现在一个汉字中,那就是“庶”字。由于这种方法要用到众多的卵石,所以“庶”字又引申出众多的意思,例如庶民、庶官等词就反映了这一意义。陶器发明后,人们的烹饪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进步。有了炊具后,人们煮食就变得方便多了,直接烧烤法从此也被间接煮食法取代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烹饪方式煮,其实“煮”最初是用“者”来表示,后来由于“者”字被借走用来代指人或事物,于是就在“者”字下面加火字底,造出了“煮”字。甲骨文中“者”字的形体就形象地反映了水煮食物的情景,看它的下面是一个陶具,里面盛着食物,上面还冒着水蒸气。除了“煮”这种健康的烹饪方式外,还有一种就是“蒸”,跟“蒸”有关的汉字就是“会”字。“会”字本义指的是蒸锅,至于它具体的字形如何,这里就不多作说明了。

中华文明至今绵延了数千年,作为其杰出代表的汉字蕴藏了极为丰富的内涵。通过研究汉字,我们可以获知一个时代的经济、政治、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所以,研究古汉字,不仅趣味无穷,而且能让我们探索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宝藏,意义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