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美食传承与健康阅读训练

美食传承与健康阅读训练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4W 次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美食传承与健康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食传承与健康

《舌尖上的中国2》的第一集和第二集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各地的特色美食,如徽州臭豆腐、陕西挂面、苏式小方糕等,也展示了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徽州古法榨油。但是,后者也随即遭到了批评,因为徽州的古法榨油方法落后,保质期短,还可能会产生癌症诱变剂苯并芘。 能入选?舌尖中国?的美食有四个标准:一要健康,二要真实,三要相对日常,四要解馋。所谓美味的真实时,又有两个标准,一是好吃,二是有传承。

对照这些标准,徽州的古法榨油就有些不符合。因为,如果经常食用古法榨取的油,难免会对健康有害。食用油并非是一种食品,而是烹制食品不可或缺的原料,因此,更需要注意这种食材是否健康。好在经过多年的健康传播,一些人已经知道这种古法榨出的油对健康不利,而且现在公众消费的食用油也是经过精炼处理,减少了烹调时的油溶烟雾(其中包含多种致癌物,如苯并芘和多环芳烃),从而把致癌的危险降低了许多。这集的导演陈磊表示,之所以要表现古法榨油是为了表现祖先智慧的传承。

如同任何领域的传承一样,美食中的传承代表了某种传统和智慧。但是,传统也未必就是合理和健康的,经过现代实验科学的验证,无论是国人的饮食还是国外的饮食,都有很多传统食品与健康并不相符,好吃和传承就会出现矛盾。

一般来说,美味或好吃是一种食物能获得人们青睐并传承下来的第一个关口,这在人的进化中已经得到验证。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体内都有一种苦味基因TAS2R16,但是,在中国人的身上这一基因表达得更充分,因而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吻合。苦味基因的形成和充分表达在中国人身上大约是在5000-6000年前,所以,只要是苦味的食物,人们就会排除掉,以避免中毒,而美味的食物才会被人们选择,包括种植、培育、捕获和烹调。所以,食物的美味的确是传承中第一位的要素。

但是,好吃未必就有利于健康。虽然美味的食物大多有利于健康,但却还有一些美味的食物并非如此。中国人的?冒死吃河豚?就是对美味与健康互相矛盾的一种经验解释。推而广之,就美味食物的传承来看,中国人的饮食也有很多被现代实验科学证明是不健康的。 比如,鼻咽癌又被称为?广东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饮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研究人员发现,尽管鼻咽癌的诱因有遗传、病毒和环境等因素,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

的。主要的是,鼻咽癌的发病与饮食制作和习惯有更大的关系。咸鱼粥是广东家庭在婴儿出生以后最常吃的食物,意在唤起和培养婴儿的食欲,并终生保持对美味的口感。但是,长期吃咸鱼、咸菜等腌制咸食却容易诱发鼻咽癌,因为咸鱼的制作方法导致了致癌物的产生。

广东沿海地区有一种待鱼变质、发胀、发臭以后加盐腌制的咸鱼,这样的鱼含有大量亚硝胺类物质,如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能直接诱发癌症。可以看到,咸鱼粥就是广东沿海地区的一种美味食物,而且具有传承,但是经过现代科学的验证却不利于健康。因此,这样的美味和传统饮食方式就需要改变,如此才有可能摘掉?广东癌?的帽子。

由于没有剧透,不知道《舌尖上的中国2》还有多少类似徽州古法榨油的美味饮食。如果在剧中除了表现中国饮食的博大精深和深远的传承外,能在科学上把关,顺带手进行健康饮食的科学传播,意义会更大,也会更好看。

1.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徽州的古法榨油遭到了批评,因为方法落后,保质期短,还可能会产生致癌诱变剂苯并芘。

B.徽州的古法榨油不太符合“舌尖中国”的美食标准,它不属于美食,常食用对健康有害。

C.徽州的古法榨油入选“舌尖中国”不是为了展示一种榨油技术,而是为了表现祖先智慧的传承。

D.徽州的古法榨出的油由于没有经过精炼处理,其中包含多种有毒有害物质,食用对健康不利。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食用油并非是一种食物,只是烹制食品不可或缺的一种原料,因此徽州的古法榨出的油就有些不符合入选“舌尖中国”的标准。

B.人们会主动排除掉苦味,选择美味的食物,食物的美味第的确是传承中第一位的要素。

C.鼻咽癌的发病与饮食制作和习惯有更大的关系,咸鱼等腌制品含有大量亚硝胺,能直接诱发癌症。

D.是广东家庭在婴儿出生以后最常吃的咸鱼粥,意在唤起和培养婴儿的`食欲,并终生保持对美味的口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食中的传承代表了某种传承和智慧。但是,传承也未必就是合理和健康的,好吃和传承需要兼顾才可取。

B.美味或好吃是人们选择食物的首要标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从选择自然美。食到人工制作美食的过程。

C.徽州的古法榨油和广大咸鱼属于传承美食,但加工方式落后,因而类似的美食加工方法需要及时改进。

D.此类节目除了要表现中国饮食和博大精深和深远的传承外,还要能科学传播健康饮食,这样一来,节目才有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4-7小题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过三十,未有名。

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材能,每出军,奏傔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慨然发愤,投牒请预。常清细瘦,脚短而跛,仙芝见其貌寝,不纳。明日复至,仙芝谢曰:傔已足,何烦复来??常清怒曰: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故无媒自前,公何见拒之深乎?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公其念之。?仙芝犹未纳。乃日候门下,仙芝不得已,补为傔。

会达奚部落背叛,自黑山北向,西趣碎叶。仙芝以二千骑追蹑,达奚行远,人马疲,擒贼略尽。常清于幕下潜作捷书,具记井泉次舍,遇贼形势,克获谋略,事颇精审。仙芝取读之,皆意所欲出,乃大骇。即用之,遂知名。以功授叠州戍主。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仙芝委家事于郎将郑德诠,其乳母子也,威动军中。常清尝自外还,诸将前谒,德诠见常清始贵,易之,走马突常清驺士去。常清命左右引德诠至廷中,门辄闭,因离席曰:?吾起细微,中丞公过听,以主留事,郎将安得无礼??因叱曰:须暂假郎将死,以肃吾军。?因杖死,以面仆地曳出之。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遂以状白仙芝。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谢。会大将有罪,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常清性勤俭,耐苦劳,出军乘骡,私厩栽二马,赏罚分明。

天宝末入朝,而安禄山反,帝引见,问何策以讨贼。常清见帝忧,因大言曰:?天下太平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天子壮之。明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副使,乘驿赴东京,常清募兵得六万人,然皆佣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以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常清使骁骑拒之,杀柘羯数十百人。贼大军至,常清不能御,进入上东门,战不利,贼鼓而进,劫官吏,再战于都亭驿,又不胜。引兵守宣仁门,复败。乃语高仙芝曰:?贼锐甚,难于争锋,潼关无兵,一夫奔突则京师危,不如急守潼关。?仙芝从之。

败书闻,帝削常清官,使白衣隶仙芝军效力。仙芝使衣黑衣监左右部军,边令诚以诏书至,示之,常清曰:?吾所以不死者,恐污国家节,受戮贼手,令死乃甘心。

始,常清败,径入关,欲见上陈讨贼事,至渭南,有诏赴潼关,常清忧惧,为表以谢,且言:?自东京陷,三遣使表论成败,不得对。?又言:?臣死后,望陛下无轻此贼,则社稷安。?至是临刑,以表授令诚而死,人多哀之。

(节选于《新唐书〃封常清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B.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C.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D.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一夫”在文言中有多种释义,最初指独夫,暴君,如,《孟子·梁惠王下》:“残

贼之人,谓之一夫。”一夫,指殷纣王,后又指“一人,一农夫”,如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欧阳修《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老为南亩一夫去,犹是东宫二品臣”。而文中,“一夫奔突则京师危”的“一夫”则指一个士兵。

B.“牒”指用竹片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投牒”,在文中指呈[来源学科网ZXXK]

递文书。

C.“子羽”是孔子弟子,因为相貌和体型都不好看,被孔子认为没有前途,但其刻苦

学习。终成大器,文中借此典故希望高仙芝不要以貌取人。

D.“左右”是多义词,有方位“左边右边”之意,有动词“支配”之意,也有副词“反

正”之意,文中指跟随的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封常清出生贫苦,相貌丑陋,开始并不受赏识,但他锲而不舍,抓住时机写出一篇让高仙芝非常赏识的战报,从而崭露头脚。

B.封常清执法严明,因郑德全故意纵马冲击他的侍从,就依法处死了他,后又斩杀两名犯罪的大将,于是军中人都很怕他。

C.封常青大声向皇帝进言,提出大的战略方针,皇帝很赏识,派他前往迎敌,他到达东京后,招募军队,截断河阳桥据守。

D.封常清认为,据守潼关,能够守护京师长安,自己虽可能被以临阵逃脱的罪名杀死,但也胜过死于敌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故无媒自前,公何见拒之深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江上秋夜

(宋) 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注】道潜(1043-1102),字参寥,杭州于潜(今浙江临安)人。俗姓何,本名昙潜,赐号妙总大师。自幼出家。与苏轼、秦观友善。②断:停。

8.“井梧翻叶动秋声”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写了梧桐,这两句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

9.宋诗长于借景寓理,请分别简要概括四句诗的写景内容,并用一句话阐述本诗蕴含的道理。(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在处理朝政时在赏罚褒贬方面必须统一。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刘裕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壮举来表现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无限景仰。

(3)刘禹锡《陋室铭》中通过使用自然意象来描绘陋室自然环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做题

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只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