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新五刑是哪个朝代的

新五刑是哪个朝代的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87K 次

说到五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多多少少都听过一些故事,但是你对五刑的了解其实很少,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更加深入的去了解吧,欢迎阅读参考!

新五刑是哪个朝代的

  五刑起源

五刑最早源于有苗氏部落,另有一说源于上古时代蚩尤领导的九黎族。有苗氏亡于夏启后,夏启将有苗氏推行的刖、劓、琢、黥等刑加以损益,形成了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并使之成为主要的刑罚体系。自夏以后、商、周及春秋之际,五刑一直被作为主体刑而广泛使用。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帝时期因为缇萦上书而被废除,被封建制五刑取代。

  五刑两个阶段

以汉为界,“五刑”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秦以前为墨、劓、剕(刖)、宫、辟。 “ 墨”是在罪犯面部、耳后、颈项、手臂上刺刻后涂以墨。“ 劓”是 割掉鼻子。“ 剕”是 断足,春秋战国时普遍施用此刑。齐国因受刖刑者多,曾出现“屦贱踊贵”现象,踊就是刖足者穿的鞋。“ 宫”是剥夺犯人生育能力:对男犯施行割;对女犯则用暴力打击其腹部,使其子宫脱垂,不能生育。“辟” 即死刑,其名称和执行方式不尽相同,主要有炮烙、剖腹、醢、脯、戮、斩、焚、踣、黥、轘、辜等。

可以看出,上古的五刑都是残害肢体的刑罚,它反映出蒙昧时期刑罚的野蛮。秦亡汉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及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以墨、劓、剕(刖)、宫、辟为主的旧五刑也逐渐为笞、杖、徒、流、死的新五刑所代替。

奴隶制五刑

奴隶制五刑中除大辟为死刑,其余四种皆为肉刑,并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是不可复原的。

墨,又称黥,在受刑者面上或额头刺字,并染上墨。

劓,割去受刑者的鼻子。

刖,夏称膑,周称刖,秦称斩趾。斩掉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有另一说称膑是去掉膝盖骨。

宫,又称淫刑、腐刑、蚕室刑,割去受罚者的生殖器。

大辟,即死刑,分为戮、烹、车裂、枭首、弃市、绞、凌迟等。

封建制五刑

笞,用小荆条拧成的刑具抽打受刑者臀部,清朝时刑具改为竹板。分五等: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杖,用粗荆条拧成的刑具抽搭受刑者的背、臀和腿。也分五等: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和一百。

徒,强制犯人劳役。分五等:一年,一年半,两年,两年半,三年。

流,将犯人流放到边远地区,不准回乡。

死,隋唐之后,死刑一般为两种:绞和斩。宋后加凌迟。明清加枭首。

  上古五刑与中古五刑差异

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法制进入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刑制改革是向中古时期“五刑”的最后冲刺。笞、杖、徒、流、死的“五刑”制度中的刑种和刑等,是从这时进入法典并逐渐规范化的。

其改革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正式废除了宫刑。从此,在中国古代,宫刑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二,形成了五种刑种。经过魏晋南北朝各律的不断改进,《北齐律》最终形成了接近“五刑”的五个刑种,它们是:死、流、耐、鞭、杖刑。实际上,与中古时期的“五刑”已十分接近。

第三,规定了刑等。上古时期的“五刑”只有刑种,没有刑等。而魏晋南北朝的刑制改革中,不仅出现了刑等,而且逐渐规范,并在律中作了明文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