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论小学语文朗读指导需关注的四个问题

论小学语文朗读指导需关注的四个问题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28K 次

[摘 要]

论小学语文朗读指导需关注的四个问题

朗读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语文能力。在指导小学生朗读时,教师若能区分朗读、诵读和朗诵,考虑不同文体的朗读特性,把握各学段朗读指导的层级、标准,强调课文朗读的细节感受,师生双方就能从琅琅书声中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和美好。

[关键词]

朗读指导;小学语文;层级标准;文体特性;细节指导

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是最常见的教学行为,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这一常态的语文活动,却在概念的理解、文体的感悟、学段的要求和方法的指导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使教师的指导也存在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论是在教师的朗读指导和学生的朗读训练,均须关注以下四个问题:

一、区分朗读、诵读和朗诵

朗读、诵读和朗诵是教师教学用语中常用的三个词,也是经常混淆的三个概念。那么,该如何区分呢?

朗读是指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诵读有两个含义:一是读出声音来(比一般响亮),另一个意思是背诵。朗诵属于艺术表演范畴,是一种再创造,借助音乐、态势等辅助手段造成一种“未有曲调先有情”的氛围,在音色、音量、语速、节律等方面可适当地夸张,渲染气氛。

朗读和诵读不需要特别地区分。两者都是出声读(与默读相对应),都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都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和培养语感。主要区别在于:诵读不仅强调读,更强调积累,要熟读成诵。

朗读和朗诵不相同。朗读是教学形式,而朗诵是表演形式;朗读的语言必须接近自然真实的生活语言,朗诵的语言形式则较为夸张,往往需要各种手段来增强表演的艺术性;朗读是一种再现,强调的是忠实原文,朗诵是一种再创造,是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的二次创作。

诵读和朗诵同样不是一码事。朗诵是表演给别人看的,而诵读是对课文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

二、朗读指导的层级和标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年级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但是一至六年级这个标准都一样,如何区分?在一线听课发现,教师都是以“有感情朗读”为终极训练指标,几乎每个年级每篇课文都是如此。其实,仔细研读每册教材后会发现其中的微妙之处。以一年级上册为例,基本要求都是“朗读课文”,只有一篇为“分角色朗读”,一篇为“有感情朗读”。所以,有感情朗读不是一年级的重点,一年级的重点在于读正确。教师应该明确各年级的朗读层级,具体参照学情予以落实,具体如下:

一年级: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较好地运用停顿。二年级:在以上基础上,读好重音。三年级:在以上基础上,读好语调。四年级:在以上基础上,语速适中,读得有感情。五年级:在以上基础上,读出语气,能有理解有感情地读,读出味道。六年级:在以上基础上,读得有感染力。

在所有要求中,读正确是最重要的。仅仅这一指标,就要求“学习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做到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不指读、不唱读”。这一指标是基础指标,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扎扎实实地学朗读、练朗读。

三、课堂现场课文朗读的细节指导

课文反映着生活和世界的点滴,它用文字再现着我们对世界的感受。世界是由方位、声音、色彩、味道、光线、运动、距离、画面……组成的,朗读时唯有发动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去敏锐地感受,并将之与我们的生活链接起来,融入其中,才能将这些元素的多元性、丰富性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而言,朗读并不仅仅需要感情,更需要充分的感受。

例如,在读“锅里的水吱吱地响,老大娘里屋外屋地忙,烧完热水,又端饺子又端鸡蛋,香味伴着腾腾的热气在屋里弥漫”这一句话时,要发现句子中表示位置的词语:锅里、里屋、外屋、屋里,读时加重位置词,读出位置名称的不同,以及位置转换所带来的变化,你会感受到香气与热气一同弥漫的温馨感受。

在读《珍珠鸟》中描写珍珠鸟的语句时,要读出珍珠鸟的“小”来。读时紧紧抓住“小脑袋”“小红嘴儿”“小红爪子”,声音就要轻、柔、小,读出雏鸟的“小样儿”来,让听者体会到珍珠鸟的娇小玲珑。这样抓住事物的“样子”细读,珍珠鸟便一下子活了起来。

在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的“自在娇莺恰恰啼”时,把“恰恰”连读或稍有间隔,会感受到鸟鸣的“音乐美”。两个“恰”的不同读法,既让人感觉到鸟声的此起彼伏,又让人感受到鸟儿们的唱和应答。这就是抓住“声音”来读。

在读冰心儿童诗《雨后》中描写兄妹俩那一连串的动作时,不要过多酝酿,一气呵成,把它变成一小段连续、动态的画面,并且边读边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人物角色,那种童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这就是抓住“画面”来读。

四、考虑文体的“特性”

小学阶段教材各种文体已经都有所涉及,特别是适合小学生的童话、诗歌、散文、记叙文等。一般来说,诗歌、散文等抒情性比较强的作品,着重掌握并表现其感情脉络和抒情线索;童话、寓言、小说等叙事性较强的作品,应着重把握并表现作品的情节和人物性格;说明文等平实性的作品应着重把握对事物性质、功用的介绍,对事理关系的阐述,要求念得准确、清楚、平实等。

另外,特别需要强调各种文体的特征。诗歌朗读要有充沛的情感,全面展现意境之美,表现音韵之美,而它的抒情性,决定了朗读时应当感情充分。记叙文的叙事性,决定了朗读时应当注意区别处理高潮时不同的气势。其中,状物文朗读要注意强调重音、停连等表达技巧,强调和突出其事物特点;写景文朗读则需要节奏舒缓,语调流畅。说明文的科学理性,决定了朗读时应重点强调那些巧妙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特别是引用、比拟等部分,会给人一种趣味盎然之感。议论文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论点的一语中的的磅礴气势。寓言朗读则要把握好节奏,避免平实。童话朗读,首先要从儿童的接受和理解心理出发,用儿童的眼光审视文本,相信一切真实可信;语速适度,但是情感要略微夸张;要灵活地处理反复处,同一句话,要考虑不同语气语调。总之,朗读前一定要先把握文本的“特性”,这样才能突出自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