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中药传说和筷子的典故

中药传说和筷子的典故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5W 次

相传从前有座山,名叫常山。山上有座破庙,庙里住着个穷和尚。穷和尚每天下山化缘为生。

中药传说和筷子的典故

有次和尚得了疟疾,身上忽冷忽热,无钱医治,没过几天就瘦得皮包骨头。

有一天,和尚拖着病体下山化缘,他来到一家穷人门前。主人说:“我们也吃不上饭,刚煮了半锅野草根稀粥,谁吃了谁吐。你要是胃口好就吃吧。”和尚早就饿得头晕眼花,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口气吃了两碗。奇怪的是和尚吃了这种野草根子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呕吐。

几天过去了,和尚的疟疾病一直没发作。和尚以为好了,挺高兴。可是,一个月后,他又发病了。和尚想:“上回吃了那种野草根煮的粥,病就不发作了,是不是那种草根能治疟疾呀?”他急忙去找那位施主,见面就问:“我上次在你家吃的那种草根,是在哪儿挖的呀?”

“那是我家不懂事的二呆子挖来的',有毒,一吃就吐。”

“让二呆子带我去行吗?我有用。”

二呆子是这家的儿子,看着有些傻气。他领着和尚上了山,找到一种开蓝花的野草,这种草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上还有锯齿。和尚挖了些回来,在庙里煮着吃了,第二天真没犯病。他又挖了许多,栽在庙前庙后的空地上。和尚一连吃了很多日子,疟疾病就这样除了根。

从此,和尚化缘时遇到疟疾病人,就用这种草根给他医治,治一个好一个。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说:“常山破庙里的和尚会治疟疾。”

一时间,方圆几十里内的人,都跑到破庙来求药。有的人还打听:“治疟疾的药草叫什么名字呀?”

和尚一想,这药草出在常山,就说:“叫它‘常山’吧!”

中医认为,常山味苦、性寒,主治伤寒引起的恶寒发热、温疟发热、鬼毒、胸中痰结、吐逆。

筷子习俗传佳话

筷子虽小,但在我国婚俗、礼俗、食俗中常唱主角。

据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载:“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行绕一周,谓之麒麟送子。”解放前,常有扬州乡民到上海举着纸扎的麒麟挨户送子讨钱,见妇女吃饭即唱道:“小小牙筷七寸长,一头圆来一头方,少奶奶手里捧筷子,年底快生麒麟郎。”有时上海市民中不孕妇女会拔下麒麟头上的数根纸须。缠双筷子藏在枕头下,取“筷子”的谐音,以讨“筷(快)生贵子”的口彩。

山东旧时流传认干亲的习俗。为便于孩子健康成长,婴儿一出世就拜干爹干娘,相传这样宝宝可消灾祛病。认干亲干儿三天之内不能吃自家的过年饺子,要吃只能由义父母送到家中。盛饺子必须用新碗,只有用新筷子吃干娘包的饺子,干儿子才能长得虎头虎脑、健壮无病,这种筷俗至今还在流传。康桥e家

湘黔雪峰山瑶族定情允婚时,宴请求婚初次登门的新婿,有多双筷子强制性塞入嘴巴的风俗。当岳父母招待送定情礼物的毛脚女婿酒宴后,女方的亲友、恭候多时的姑娘们立即手持竹筷蜂拥而上。有的抱腰、有的扯臂,然后另几个以筷子夹起一块块腊肉、一只只辣椒等,送进未来女婿的陪同后生嘴里。这种奇特的以筷撬嘴的习俗称“喜筷劝菜”。

三教九流指什么?

“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指儒家者流、道家者流、阴阳家者流、法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农家者流。流者,流派也。九流就是九流派学说(康桥e家)。

“三教”和“九流”的名称,在汉朝时并不含有贬义。自唐人撰《春秋谷粱序》中,把“九流”“异端”并列后,加之佛教、道教迷信日盛,后人就用“三教九流”来泛指社会上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各行各业各式人物,从此含有贬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