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有眼不识泰山”的历史典故

“有眼不识泰山”的历史典故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4W 次

我们常说的“有眼不识泰山”,就是指长了眼睛,却没认出泰山。在生活中常常比喻眼力笨拙,见识浅陋,不识出众人才。据记载,关于这句俗语的来历有两个有趣的传说,而且都跟中国建筑业的祖师爷鲁班有关。

“有眼不识泰山”的历史典故

【典故来历之一】

据民间老人讲,泰山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竹匠,曾经做过鲁班的徒弟。鲁班对徒弟要求极严,从不轻易放过他们的缺点。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鲁班十分珍视自己得来不易的声誉,为保持声誉,他建立了自己的管理制度,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

可是有一年,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因为技艺长进不大,而被鲁班辞掉了。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一次鲁班在集市上见到一批制作精巧的竹制家具,便想结识这个制造竹器的高手。于是,鲁班便向当地人打听制作这些家具的人的名字,当听说他就是被自己赶下山的泰山时大吃一惊。于是,鲁班对于当初错辞泰山的事很是惭愧,并且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典故来历之二】

据传说,鲁班婚后十年,一直在外做工,和他名叫泰山的儿子从没有见过面。泰山长大之后便去寻找父亲。

有一天,鲁班给一大庙堂上梁,围观者对其超人技艺赞叹不绝。突然一手拿雨伞,背着包袱的过路少年说道:“好是好,只是上得有点儿高。”

话毕,鲁班循声看去,只见这少年眉清目秀,仪表堂堂,气度不凡,心中暗暗吃惊,觉得这少年定会超过自己,不由一阵嫉妒,随手抄起一个木棍子掷去,正中少年头部,少年当即身亡。

过了几天,鲁班回家探亲,夫妻团聚,老婆问他有没有见到儿子泰山?不说不要紧,一提到这事,鲁班便想起了那个被自己砸死的'少年。于是他便把那少年的事说了一遍。夫妻二人仔细核对相貌特征之后,鲁班才知那含冤死去的少年便是自己的儿子泰山,大叹一声:“唉!我有眼不识泰山!这眼瞎留着还有什么用呢!”

说吧,鲁班当即挖去左眼。从此以后,鲁班用一只眼干活,再也不嫉妒保守。

据说,后来的木匠为鲁班知错就改的精神所感动,为纪念鲁班,在检查木料曲直时总是闭起一只眼看,并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