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精品】

语文教学设计【精品】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4W 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学设计【精品】

语文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经过朗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感知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悟,把握文章主旨。

3.揣摩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4.体会紫藤萝花的独特意蕴。

二、教学重点:

1.揣摩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2.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由写作背景导入:宗璞一家在危难中深受迫害,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最钟爱的小弟癌症晚期,作者十分悲痛,文中提到的“生死迷,手足情”指的就是这件事情。应对着紫藤萝花,作者会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从中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2、说说作者宗璞。(生小组派代表汇报)

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另有笔名丰非、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长篇《野葫芦引》等。

二、课文朗读,整体感知:

1、读准下列字音:

迸溅(bèngjiàn)伶仃(língdīng)盘虬(qiú)卧龙

仙露琼(qióng)浆酒酿(niàng)

2,理清写作思路。

我们先把课文的结构梳理一下,请大家用10分钟时间,再把课文读一遍,要求——(1)用_____线勾画表示“我”观赏紫藤萝瀑布的行踪的语词;

(2)用~~线勾画“我”每一步行踪的所做或所想的语句;

(3)用几个短语简要而准确地概括勾画出来的主要资料。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读书,圈画有关语句,并概括资料.)

师:同学们刚才按教师的要求在书上进行了认真地勾画,同时也对勾画出来的资料进行了简要的概括。下头,把教师的概括,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作者的行踪。大家在读书的时候必须注意到了,文中作者的行踪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看到紫藤萝瀑布就停住了脚步,然后是伫立花前抚摸花儿;最终是加快脚步离开了紫藤萝瀑布。行文思路相当清晰并且开头停住脚步,结尾加快脚步,首尾呼应。

学生:停住脚步伫立花前加快脚步

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又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呢?相信同学们刚才已经找到了有关语句并进行了概括。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停住脚步驻步赏花伫立花前伫立忆花加快脚步快步思花

用三个词准确而简洁地来概括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停住脚步来“赏花”,伫立凝望在“忆花”,加快脚步为“悟花”。

赏花————忆花————悟花

3、捕捉情感变化。

这一路走来,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很多波折。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用三角标注表示感情的词句。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批注、发言、评价。)

同学们,让我们一齐来看看答案:作者刚看到紫藤萝时先是一阵“惊喜”,之后看到每一朵、每一穗花时产生了“振奋”与“激动”之情;在驻布凝望,抚摸花朵之际,“疑惑、痛楚、遗憾”之感一并涌上心头;最终在再次抚摸花朵,经过一番沉思之后,她的内心又被“宁静、喜悦、振奋”所包裹。

总结:感情变化:

惊喜——振奋——激动——疑惑、痛楚、遗憾——宁静、喜悦、振奋。

三、小结文章结构上的特点

条理清晰,首尾呼应,情景交融。

四、布置作业。

文中描述紫藤萝的语句很生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圈出其中关键的字词,在句子旁边简要的做评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写作思路,即赏花,忆花,悟花,此刻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赏一赏花吧。

二、赏花之美,写景之妙。

在作者眼前的一树紫藤萝是怎样样貌的?作者是如何来描述紫藤萝花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下列有关眼前紫藤萝花的五个方面的语句。{教师指导学生圈划,批注,赏析}

1、整体形状;2、花朵形状;3花的颜色;4、花的香气;5、花的枝干

1、整体形状的语句

(1)“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比喻:把整片垂下来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写出了这一树紫藤萝气势非凡,辉煌灿烂)

2、花朵形状的语句

(1)“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之后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比拟:那里同样是以动态写静态,把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的花拟化为人,甚至是一群小孩子在相互推挤,玩闹,生动地写出花的多,也就是它开得很茂盛。同时她也写出了花的可爱,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一样可爱,我认为这是一种童话般的美)。(2)“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比喻:形象、生动并且具体地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那里面作者不仅仅有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应用,也有整体描述和局部描述的分别,还有先写和后写的分别。作者描述紫藤萝花的形状的顺序依次是花瀑——花穗——花朵,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3、花的颜色的语句

(1)“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比拟: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予了紫藤萝花的动态美。一派生机勃勃的样貌。)

(2)“紫色的大条幅上像迸溅的水花。”(比喻:既写出了花的形状,也让人感受到了它的质感,是像水一样晶莹剔透的。同时,“迸溅”两字,也赋予了花动感,让人感觉到它是在跳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4、花的香气。

描述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引导:感到花的香用的是人的嗅觉,浅紫色是一种颜色,需要人的视觉,那里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述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这种手法称之为通感。

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经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各种感觉相通。

5、花的枝干的语句。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夸张的修辞手法可见紫藤萝在茁壮蓬勃的生长。

学生品评之后概括紫藤萝的生长特点。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忆花悟花,述花之语。

1、比较花的此刻与过去,理解作者的感悟,把握文章主题。

师:提问:眼前的紫藤萝盛开犹如一条瀑布,而十多年前是什么样的?请从课文中快速的搜索一下十多年前的紫藤萝。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改种了果树”十多年前的紫藤萝花稀落、伶仃、甚至被拆掉和眼前的繁茂蓬勃构成比较。

师:十多年前花经历了衰败,那赏花的人呢,是不是一帆风顺呢?

“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作者此时内心是十分悲痛的

师:联系花和人的遭遇,作者感悟到了什么?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可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有了这样的感悟,你觉得作者会如何对待自我的不幸,作者的感悟对你又有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联系自我的实际谈一谈,主要让学生们懂得一时的挫折或失败,不足畏惧,人生应当豁达、乐观、奋发、进取。

3、作者从花那里得到了启示和感悟,这也是花在对作者说话,请同学们猜一猜紫藤萝花的花语吧。

四、教师总结:

课文让我们明白,花的不幸正像小弟的不幸,但那可是只是生命长河中的一小点,只要坦然走过,又会“枯木逢春”。花的辉煌正像时代的提高,人们总是在提高中意气风发。同学们,但愿你们每个人都是一朵小小的紫藤萝花,酝酿自我的花舱、装满生命的酒酿,张满帆在闪光的花瀑上冲浪,在花河上远航!

五、布置作业。

搜集并积累吟咏花木的诗句。

语文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 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间的生字只识不写。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有感情得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

1、配套光盘、课件。

2、了解美丽的祖国。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家》这首优美的诗歌。

2、多媒体出示配套光盘里的生字卡。

3、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美,你们也能把课文美美地读出来吗?让我们先来欣赏这首优美的儿歌。

4、多媒体图文并茂地朗读课文。

5、学习第一句。

(1)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

(2)多媒体动画演示:蓝天白云图

(3)描述:一朵朵白云在蓝天上飘荡,有的像羊群,有的像冰山,你见过什么样的白云呢?

(4)蓝天衬着白云,白云依偎着蓝天,所以说蓝天是白云的家。谁来美美地读这一句话。

6、学习“树林是小鸟的家”。

(1)多媒体演示:鸟儿在树林里飞行、觅食、筑巢的情境。

(2)小鸟在树林里生活多么愉快,让我们愉快地读一读。

7、自学三、四两行。

(1)播放动画:鱼儿水里游、种子钻出泥土。

( 2 ) 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 3 ) 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口头扩词。

( 4 ) 用“天上的白云可真多呀,有的像_______,有的像_____,有的像_____,还有的像______,真是千姿百态。”描述自己见过的白云。

(5)指名读这句话。

(6)多人挑战读,其他同学评价。

(7)想象练说:小鸟会在树林里干什么呢?(小鸟在欢快地唱歌…..)

(8)指名读,分组赛读。

(9)想想: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第二课时

1、学习“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1)过渡:我们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的家在哪里呢?

(2)出示这句话。

(3)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呢?

(4)多面体动画演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地形轮廓里依次出现雪山高原图、草原牧羊图、平原丰收图、小桥流水图,最后空格为开满鲜花的中国地形图。看了以后,你想说什么?

(5)多媒体演示:许多穿着鲜艳服饰的儿童跑到开满鲜花的中国地形图里,儿童和花朵的形象互相幻化、叠印。 生

(6)用“我是一条快乐的小鱼,因为……”、“我是一颗种子,我要感谢我的妈妈,因为……”句式练习说话。

(7)自由练读,指名表演读,男女生比赛读。

2、有感情的齐诵这句话。

(1)指名读。

(2)齐答:中华人民共和国。

(3)哇!祖国真美呀!祖国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呀!

(4)交流自己的感受:祖国是一个巨大的花园,我们就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5)小结: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我们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3.过渡:生活在美丽、可爱的家里,多么幸福呀!让我们带这种感情练习读课文。

( 1)这首诗写得多美呀!现在让我们也试着做个小诗人。

( 2 )出示沙漠图、南极冰天雪地图等。

( 3 )多媒体配套光盘出示“我要写”,学写“土、子”两个字。

( 4 )范写。

( 5 )小朋友们真不简单,今天不光学了这首诗,还作出了这么美的诗,课后让我们把它写到采蜜本上。

(6)激昂地齐诵这一句。

(7)自由练读练背。

(8)指名有感情地表演背。

(9)全体起立,加上动作,有感情地齐背。

(10)用“什么是谁的家”的句式作诗。

(11)扩展练说:

沙漠是骆驼的家;

海洋是海豚的家;

南极是企鹅的家;

树林是老虎的家;

夜空是星星的家;

地球是我们的家;

宇宙是地球的家;

春天是小草的家;

冬天是冰雪的家;

云儿是雨点的家;

大海是浪花的家……

①指名读,分析字形。

②描红。

③练写。

五、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回去背诵课文。

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泉水》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

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四幅场景意境优美,极富画面感。语言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本课重在创设一幅幅美丽的意境,让读者在美景的熏陶下感受泉水的热情与助人为乐。

【设计理念】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课通过示范、设问、表演、声音等手段创设多种情境,营造一种“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良好氛围,激发师生激情和真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针对低年级年龄学生和心理特征,教学中采用多元激励性评价用语,旨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本节课探索和创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目的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教学目标】

1.会认写“然、塔”两个生字;

2.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体会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教学难点】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课 型】以读代讲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有关音乐及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复习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出示幻灯片2)

丁冬 清泉 石缝 杜鹃 清脆 欢快 天然水塔

2、老师范读课文

3、师依据板书简单小结泉水去过哪些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在老师的示范朗读中理清文章脉络。】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幻灯片3)播放“泉水”声音。

2、,品味 “丁冬,丁冬”“弹琴”和“冲”感受泉水的快乐心情。

【设计意图:运用声音情境引入,引导学生通过重要词语的品读感受泉水快乐的心情。】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设境引读,通过教师评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2、师相机板书:多

3、(出示幻灯片4)对比“人工水塔图”理解“天然水塔”。

4、书空生字“然”;田字格示范教写“塔”:提醒学生右下“合”。

【设计意图:情境引读,在读中感受泉水的“多”,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朗读,在读中对比理解“天然水塔”的含义,在语言环境中认识与熟记生字并正确书写。】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幻灯片5)播放“泉水”声音。

2、运用个别朗读与引导方式,品味比喻句领悟泉水的“清”一特点。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泉水“清”的特点,在个别朗读与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读好文段。】

五。 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品读泉水对果树说的话,体会“甜”

2、师引读:(唱)泉水丁冬泉水丁冬泉水丁冬响,流进山腰流过平地流到果园里,泉水穿过静静山谷,画眉鸟尽情唱,泉水说------齐读。

3、个别读、角色读、分组读,感受泉水的“美”

(板书:热情 大方 可爱 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品读泉水的语言,在朗读中感受泉水的无私奉献,在情境朗读中强化泉水“热情 、大方 、可爱 、乐于助人”的形象。】

七。检查背诵(出示幻灯片6)选背3456段

1、自由背诵全文

2、个别背诵(选择背诵内容)

【设计意图:再次整体感知全文,分层次地让学生自主选择背诵内容进行背诵。】

八。发挥想象,拓展练习

1、(出示幻灯片7)分角色朗读《泉水你到哪里去》

2、(出示幻灯片8)播放泉水的声音

3、(出示幻灯片9):泉水流到--------,她看到了--------,泉水说:“-------------”)

【设计意图:课内外结合,课外拓展朗读的引用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

语文教学设计4

活动内容:生活处处有语文

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体现观察与思考、应用与创造、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让学生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和课处资料,自主学习与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写出对自己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学生体验到参与、合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

1、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2、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活动准备:

1、让学生走上街头,走近荧屏,走到图书馆,走进网络,搜集资料、筛选、编排、装帧设计,制作成抄报。分四个小组开展搜集公益广告、新词汇、错别字、精彩店名的活动。

(1)公益广告集锦(2)新新词汇

(3)错别字门诊(4)精彩店名举偶

2、让学生根据所搜集资料在课外集体创作,如编排小品、写感悟文章、拟广告词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略)

二、品味文化套餐:

第一站:广告策划公司

过程:1、公司简介

2、优秀广告词欣赏

3、不规范广告词分析

4、现场广告

第二站:店名服务中心

过程:1、中心介绍

2、精彩店名推广

3、现场服务

4、创意小品

第三站:错别字门诊

过程:1、诊所简介

2、病情诊断

3、诗歌朗颂

第四站:语文俱乐部

过程:1、本部简介

2、新新词汇分类介绍

3、相声表演

三、四个小组分别交流本次活动的体会、收获。

四、我为“语文”写首歌

五、结束语:(略)

六、作文:

学生在活动的基础上写一篇作文:生活处处有语文。

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例文,知道文章叙述了自己在新疆的经历和感受,重点写了游览赛里木湖的情景,抒发了兴奋之情,表达了要和好朋友分享快乐的愿望,但它与一般记叙文不同,它是以信的格式写出来的,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信上。

2指导学生结合“习作要点提示”分析例文,了解信的基本格式,明确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等五个部分,明确各部分书写在什么位置,明确信的内容,需要告诉对方什么就写什么,想告诉对方什么就写什么。

3指导学生分析“习作要求”,知道是给亲戚或朋友的一封信,注意有的放矢,用语得体。

4指导学生选择写信的对象和选择好信的内容,鼓励学生写好后寄出这封信,为日后书信交往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当今虽然有了电话、电报、电脑等先进媒体,可人们的社会交往仍离不开书信,本次作文要求给你的.亲戚或朋友写一封信。

二读析例文

1引入例文<<给好朋友的一封信>>,认真阅读。

2简单交流,指出文体,并结合信的内容,有意识地让学生知道这种文体珠社会交际作用。

三系统介绍,严格要求

1着重提出,信的格式不能搞错。

2系统介绍信的格式。

(1)信一般包括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等五个部分。

(2)每个部分该写在什么地方,都有传统的约定俗成的格式。

(3)还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四小型练笔,填写格式。

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正文内容。

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可以叙述见闻,也可以介绍经验,交流思想等。

六对照要求,完成草稿

七组织修改,注重格式

八认真誊写,符合规格

写信给别人,越是态度认真、字迹工整,越是说明对别人的尊重。

九简介信封写法,鼓励投寄

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以及自己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对太阳的有关知识的科学道理的了解

教具准备计算机、录像

课时分配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繁殖”的意思;“蒸汽”与“蒸气”的区别。

2、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提出问题自学课文,寻找答案。

归纳每节主要意思,板书,理清课文层次。分段,说出段意。

一.出示.课件,创设情景。

同学们,在广袤的宇宙中,我们居住的地球只是一个小小的星球,它与恒星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太阳的知识。(板书课题)。

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提出问题。(板书:“?”)现在你们面对太阳,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提问。估计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等均会提出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给问题分类。

你们提的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

一是从课文《太阳》中找,二是课外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你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

二、自学课文,寻找答案。

1、欣赏课文。2、自学课文。3、交流收获。(归纳每节主要意思,板书,理清课文层次。分段,说出段意。)

三、汇报预习成果。

1、正音:2、生字:3、生词:“繁殖”的意思;“蒸汽”与“蒸气”的区别。(.课件)4、质疑。

(学生收集的课外资料很多,可以进行一次小小的展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太阳》一课。大家打开书,谁能说说本课的分段情况。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介绍远大热

关系

二、交代目的: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这两个问题,学习相关的知

识,并解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三、学习第一段

1、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呢?大家快速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从中找到答案。

⑴生读,找答案。⑵教师板书:一亿五千万公里远、一百三十万个地球、六千度(三千倍)

2、课文怎样介绍这三方面内容的呢?结合一个句子来学习。

3、出示1句:一人填空,大家判断,对了齐读。出示改句,对比谈不同,(研究为什么用数字就显得准确明了?)

板书说明方法。小结:列数字是一种说明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会使说明的问题准确,更有说服力。朗读第一句,能不能读出“太阳离我们可真远啊”这个意思。个人,指名读,齐读。

4、从作者介绍太阳的这一段中,作者还用了哪些方法呢?我们还能发现什么呢?同学们一边读一边仔细地想,看谁的新发现最多。

5、交流思考成果。(见右侧)软件配合。出示后两句。

6、小结:作者以传说引起话题接下来又用了数字、比较、比喻、等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特点,清楚明了,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学习第一段,大家把读书思考结合起来,一边读一边想,并善于.总结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大家要发扬。

7、朗读第一段。?

四、学习第二段

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密切呢?下面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研学习第二段。你们可以先研究太阳和人类哪些方面有关系,再想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你们可以画,可以批书。做得好的到黑板来写。

2、讨论,找快的到黑板板书。(1——2人)

3、研究板书是否合理。补充,归并、精练,理顺。

4、研究太阳究竟与人类关系怎样的密切呢?对照板书讲一讲。(生存需要、生活条件、直接关系)(准:质疑

5、看软件。软件中有一些人类与太阳关系的科学道理的介绍,想看哪一个?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讲解。

6、小结:这一段列举了这么多内容,是有顺序的介绍。通过交流知道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太阳的关系太紧密了。

7、朗读。

第三教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以及自己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3、出示最后一节。⑴自读,有无疑问。⑵选择你最拿手的方法练习背诵

小结: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保护环境。作者这句话写的多么严谨啊!

五、.总结:课文内容我们基本理解完了。关于这篇课文谁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准)质疑,解疑。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关于太阳的最基本的知识。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人类又发现了太阳的许多奥秘。老师收集了一些图片,同学们如果有给大家介绍的可以举手。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借助发明的天文望远镜历来实现的。后来有了航天飞机和人造卫星。通过他们拍摄到了浩瀚宇宙的许多图片。

这是银河系。这是银河系内的太阳系,九大行星正围绕着太阳运动。地球。太阳。太阳上的黑子。太阳能是一种可供利用的新型能源,可以用来一……总之,太阳有着无穷的魅力,它他正等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谁还有要跟大家介绍的知识?

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家,你想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孩子们吗?其他同学对修改这篇课文有什么意见?憧憬。

六、关于地球,关于太阳,关于宇宙,有许多奥秘正等待我们去研究。

我国古时候有后羿射日的传说,这个传说表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和造福人类的崇高思想。

希望同学们能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有一天你们都能成为征服自然,征服宇宙、造福人类的新时期的后羿!

七、作业

把你了解到的有关太阳的知识,可以是课文和课外的或是自己对未来的大胆想法编一期小报,或写一篇科幻文章,或画一幅画,或制作一件模型。我们一起开个学科学交流会。

板书:10太阳

远一亿五千万公里

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数字、比较)

热六千度(三千倍)

植物动物矿物

关系云雨雪风没有……就没有

预防治疗疾病

全文用数字的方法运用较多,可以让学生仿写一个片断。

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对数学的严谨与执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对数学的严谨与执著。

教具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华罗庚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一下华罗庚是什么人?

2、过渡

师: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童年。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互读。

3、指名接段读文。

4、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1)评价优点

(2)提点意见

5、出示生字,会读的字多读读,不会读的字到课文中找一找念什么,并想想怎样记住它。

6、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难记的字,说说怎样记住它,并用这个字组词或说一个句子。

7、开火车识字。

8、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在评价册上给以评价。

(三)专题研讨:华罗庚是怎样的小朋友,阐述观点,并在书中找到理由。

(1)自由读书准备

(2)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其他学生可以对他的观点补充或反驳,教师加以指点,如:华罗庚爱学数学,从课文中那里看出来的`?……

(3)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

注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出示华罗庚爷爷的照片,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出示华罗庚爷爷的照片,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全班交流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二、写字

1、开会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在具体环境中认读: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3、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4、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5、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6、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7、用这些字组词。

三、学后总结

老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延展

1、课后阅读名人故事。

2、将阅读后的感想写在小本本上。

全班交流

学生描红

采用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和以各种方式和生字“打招呼”两种形式进行生字认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重点指导与学生找规律写字相结合。促进写字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程序说明顺序,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2.掌握“为”、“就”、“火”、“印”、“之”、“以”、“则”等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初步认识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了解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方法与过程

自学文言文字词,找出说明的要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文文字比较浅易,文章也较简短,结合课文下注释,学生大体可读懂。因此,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对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加以归纳,并辅导学生掌握文言中单音节词的翻译方法。

2.学习按工作程序说明的顺序,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可以结合疏通文字初步提出,之后再强调分析。行文的简洁,语言的准确也应作适当讲解。

3.准备《辞海》一部和若干铅字印模,备用。

[课时安排]

安排两课时,连上最好。

1.介绍毕昇和他的活板印刷术,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

2.疏通文意,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板书:活板(科技说明文)

这篇文章的作者沈括,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著述。请同学朗读“阅读提示”的有关介绍。板书: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二、范读全文,要求同学参照注释,注意字音。

板书下列汉字(或出示卡片),提问学生,其中多音字要求学生连同词一起读。

昇shēng、 薄báo、 唇chún、 和huò、 炀yáng

砥dǐ、更gēng、瞬shùn、帖tiē、 韵yùn、 贮zhù

粘zhān、燔fán、沾zhān、予yú、从zòng 旋xuàn。

三、学习课文第1段。

指名朗读第1段,教师指导学习。

疏通文意:板,刻板、雕板,这里义为“用雕板”;印,动词,印刷。唐,唐代,公元618—9XX年;尚,还;盛,广泛的,大规模的;为,动词,使用;之,代词,指“板印书籍”这种方法,可译为“它”。五代,公元907—979年;时,时候;始,开始;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种儒家经书。已后,以后;典,经典,例如“五经”;籍,一般书籍;皆,都;为,判断动词,是;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总结:(一)专用名词:朝代、书名、人名、地名、官职等不译。(二)文言文省略较多,译为现代汉语时,要疏通上下文意,补上。(三)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译时有很多单音节词要补上一字变成双音节词。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1)照顾上下文,准确搭配,(2)不可只拘泥于这一种方法。

请同学译出第1段全文:用雕板印刷书籍,唐代的人还没有广泛的使用它,从五代的时候开始(用雕板)印刷五经,以后(各种)经典书籍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

分析:介绍活板,先说雕板,既说明了活板渊源又提出了比较对象。“尚未盛为”,并非绝无,用词考究。“尚未……始印……皆为”,干净利落的交代了雕板印刷的发展过程,自然的引向说明中心——活板。

提问:课文这一段介绍了什么?

归纳:简述我国雕板印刷发展状况。(加黑字板书)

学生齐读。

四、疏通第2段文意。

这一段是全文主体,具体说明了活板的发明、制作、印刷及有关事项。

(加黑字板书)

1.学习第一层。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句,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

为,动词,发明。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板(印刷)。

提问:第一段中“唐人尚未盛为之”的“为”译为“使用”,这里的“为”译为“发明”,根据什么?

归纳:根据上下文意。前一处宾语“之”指“板印书籍”的方法,“为”译为“使用”;这一处宾语是“活板”,所以“为”译为“发明、创造”。

提问:这一句十二个字,介绍了什么?

归纳:活板发明时间、发明人身份及姓名。(加黑字板书)“布衣”二字,表现了人民的创造力,也表明作者不以地位取人的进步态度。“又”字呼应第一段,说明活板是在雕板印刷基础上的新创造。

2.疏通第二层文意。

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层(“其法……瞬息可就”),教师指导,看注释,逐句疏通文意。

(1)其,他的,指毕昇;胶泥,有粘性的泥土;一印,一(个)印模,省略量词;火,名词,在这里是“用火”义。全句意:他的方法是使用胶质泥土雕刻文字,薄厚好像铜钱的边缘,每个文字制作一个印模,用火烧烤使(它)坚硬。——这句介绍制作活字的工序。同学们注意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的方法。

同学齐读这一句(“其法……火烧令坚”)。

(2)其,那,代铁板;以,介词,用;两个“之”用法不同,前一个,助词,可省去,后一个,代词,指铁板,可译为“它”。

请学生译文,同学校正,教师评判。(以下各句同)

译文;预先设置一块铁板,那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一类东西蒙盖它。

同学齐读这一句(“先设……冒之”)。

(3)“置”后省略介词“于”(在)”;乃,于是;满,用作动词,排满;三个“则”字,都是顺承关系连词,可译作“就”。 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译文:想要印刷时,就拿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密密排布字模,排满铁框子就算作一块活板,拿着(它)靠近火边烧烤它;等药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张平板按压它的表面,字模就平整得像磨刀石一样了。——以上两句介绍制作活板的工序。

同学齐读这一句(“欲印……字平如砥”)。

(4)止,通“只”;为,认为,算做;神速,极快、快得惊人。

译文:如果只印刷两三本,不能算作简单方便;如果印刷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却快得惊人了。——这句介绍印刷工序中的一板单印。

同学齐读这一句(“若止印……极为神速”)。

(5)请学生译文,同学校正,教师评判。

译文: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铁板印刷,一块铁板另外排布字模,这一块印刷的刚刚印完,那第二块板已经备好,交替轮流使用它们,转眼间就能够完成。——这句介绍两板交替。

同学齐读这一句(“常作……瞬息可就”)。

以上是第二段第二层,介绍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是文章的说明重点。

3.疏通第三层文意。

这一层介绍活字印刷的有关工艺事项。共四句话,分别请四位同学朗读、翻译。

(1)第一句译文:每一个文字都有几个印模,例如“之”、“也”等文字,每个文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一块板面内有重复出现(这些字的时候用)

(2)第二句译文:(活字)不使用时,就用纸条标记它们,每个韵部标上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藏它们。

(3)第三句译文:有生僻文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随即雕刻它,用草火烧烤,转眼间就能够制成。

(4)第四句译文:不用木头雕刻活字的原因,因为(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沾水浸湿后就会高低不平,并且(字模)和药物粘结在一起,(拆板)时不能够取下;不好烧烤泥模,用完后再用火烧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摸擦它们,那些印模就自动脱落,一点也不会沾药弄脏。

同学齐读第三层。

五、学习第3段。

指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

为,介词,被;予,我。

学生翻译。译文:毕昇死后,他的印模被我的侄子们得到,到现在还(妥善的)保存收藏着。——这段介绍了毕昇活字模的下落,证明自己所介绍的活字印刷术是确切无疑的。这段说明是必要的。

六、朗读、背诵。

同学齐读全文。背诵第二段,教师可将每句起首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作为提示。

布置作业

1.根据第2段第二层的说明,思考活字印刷的具体工作程序,参照完成练习

2.根据第2段第三层的说明,思考活字印刷的有关工艺的具体事项是什么,用四个短语归纳概括这一层的四句话,参照完成练习一。

3.反复朗读全文,争取能够背诵。

语文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悬崖、深渊、望而生畏”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列宁作为一名革命者不怕困难,勇于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坚强品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小路危险的句子和表现列宁勇敢的句子。

3、懂得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要有勇气去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列宁像,介绍列宁。

2、揭示课题:登山

二、初读感知。

1、同桌合作读,相互帮助正音。思考:读了这篇课文列宁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反馈。

三、研读课文。

1、再读课文,把最能体现列宁这一人物品质的词句划出来,深入研究一下,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交流。

重点抓住以下几句话:

(1)只见他的脊背紧紧地贴着陡峭的'悬崖,把头扭向一旁,不去看深渊,沿着狭窄的小路,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地移动着。(通过说说、议议、读读体会小路之险)

(2)正沿着那条小路前进的列宁突然停住了。列宁感到头昏目眩了。可是,列宁只站立了几秒钟,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着身子。(通过读读、议议体会列宁的勇敢、临危不惧)

(3)“可是我,”列宁说,“打算还走那条险路。”

“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毅然走了过去。

(体会列宁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

(4)“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他。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中间结合学生的理解出示华罗庚和荀子的名言。

(5)、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理解了什么?

(2)、有感情的朗读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

二、继续学习课文。

列宁和巴果茨基走过那条危险的小路后,及时看到日出吗?他们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副景象?自由读,体会。

看日出美景。

再有感情的朗读。思考:这仅仅在说美景吗?(感受到经过磨练能有成功的喜悦)

积累词、句。

三、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节。

对你有什么启发?在生活中你有什么感到害怕,你以前是怎样的?现在怎样想的?

四、总结课文。

五、作业:

完成小语作业本或写读后感。

语文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这次练习安排了5个板块,内容包括看清笔顺、写好铅笔字、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

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的课程实际,说说共有几门课。再借助拼音读准词语,然后练习描红。在此基础上,可指导学生制作简易的课程表。第三项练习,加标点,再分角色读一读。教学时,可让学生自己先练读,在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分别填上问号和句号,再分角色练读。最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精心制作的课程表有什么作用。这样既进行了字词句的实际练习,又启发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语积累”这种练习形式,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在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成语读正确,然后再结合课本中的插图或多媒体,再现中国申奥成功后,人们在天安门广场庆贺的场面,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们开心、激动的心情,从而理解成语的意思,并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

“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这是以介绍自己的家庭为内容的一种言语交际训练。在教学时,先让一起来欣赏一部有趣的动画片《小白兔找家》,讨论:为什么小白兔找不到家了?如果你是小白兔,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明确了要求,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家。然后请个别学生上台来向全班同学说说自己的家,并请其他学生做评委,说说谁把他的家介绍得最清楚。练说时,要注意说好开场白,说话时要有礼貌,并把事情说清楚,做到态度大方,表情自然,声音响亮。

教学目标

1、认识汉字的笔顺、笔画。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2、写铅笔字,认识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练习按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写字。

3、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识字,加强对所学偏旁部首的印象,掌握生字的笔顺。

4、让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是怎样进行自我保护的,籍以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5、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读读背背,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背背,做到正确、流利。

7、口语交际,鼓励学生能大胆地当众说话。

教学重难点:

1、能认识汉字的笔顺、笔画。

2、练习按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写字。

3、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月20日总第1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认识汉字的笔顺、笔画。

2、练习按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写字。

教学重难点:

1、能认识汉字的笔顺、笔画。

2、练习按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写字。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练习1》,板书课题:练习1激发兴趣,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入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第一题:按笔顺写字。

教学“认清笔顺”

1、审题:

(1)引导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听老师范读。

(2)组织讨论,明确题目意思。

(3)教师小结:读准每一个字,熟记生字笔顺,按笔顺写字。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3、指导。

(1)指名认读生字,并书空笔顺,相机纠正。

(2)质疑:哪几个字的笔顺你觉得很难记,需要多练生字(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3)强化记忆板书下来的生字的笔顺。

(4)同桌互相抽查笔顺易错的字。

(5)教师小结。

4、练习。

(1)强调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2)学生按笔顺写字一遍,教师个别辅导。

5、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各自轻读,书空笔顺。同桌交流说笔顺。学生认读生字,并书空笔顺,学生说难记笔顺的字。强化记忆难记笔顺的字。同桌互相抽查笔顺易错的字。学生按笔顺描红。认识笔画和笔顺,能说出笔画名称。能按这些字的笔顺写字。)

三、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指导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弄清笔顺,练习描红。

3、点拨笔顺规则,仿影体会。

(1)师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学生仿影体会。

4、指导临写。

(1)出示“干”,提醒学生注意“干”的第二笔横较长。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干”。强调临写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写,写完后认真对照,看临写是否准确、到位。注意保持本面整洁。

(3)学生练习写一个“干”。

(4)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出”和“击”。

5、反馈。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指名说笔顺,教师同步示范描红。强调描红要求与写字姿势:每个笔画要一笔写成,不能描,不能有复笔,要使铅笔的笔锋在字的点画中间运行;要按照字的笔顺一笔一画地写。注意保持本面的整洁。学生完成描红练习,师个别辅导。能写好铅笔字,注意撇和捺的书写。)

第二课时

2月20日总第13课时

课时目标:

1、认真读词语、认真描红。

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够分角色地朗读句子。

3、制作简单的课程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制作简单的课程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学用字词句。

1、检查认读,相机正音。

2、哪些字的笔顺比较难写,请你来说一说,教师示范描红。

3、明确描红要求,强调写字姿势,。

4、反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练说本班的课程名称。指名说,其他人补充。学生自由读词。质疑生字的笔顺。学生自己提醒注意写字的姿势,练习描红。)

二、读读背背。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出示空白课程表,教师示范填写纵横序数并讲解。

3、反馈。展示部分学生制的表格,肯定成功之处,指出不足之处,并进行矫正训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印发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数的填写。利用自制课程表,相互询问,熟悉班级开设的课程。给这些课表提个建议。。)

三、教学第三大题中的第三小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

2、完成学习单二

3、集体讨论,相机点拨。

4、分角色朗读。

5、指导点标点。

(1)出示第一句话并指导:你们明天上午有什么课

(2)依照第一句话完成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完成其余三句话的加标点和朗读练习。

6、教师小结:这四句话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他俩一个提问,另一个作出相应的回答。想一想,要想问得清楚该怎么读,要想答得明白,又该怎么读,然后与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7、反馈。

(1)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

(2)引导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有什么不足?

(3)教师小结。

8、多种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9、这节课,我们先了解了所学课程名称,接着自己动手制作课程表,最后通过朗读对话弄清了课程表的`作用。希望你们积极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要学的功课早知道,提前预习并做好学习准备。

(设计意图:学生读题,说题目的要求。回忆学过的标点和使用方法。各自试加标点,练习朗读。评判对错,说出自己的理由,练习读出疑问的语气。)

第三课时

2月21日总第14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插图和形象化的语言描述,理解成语及诗句的意思。

3、培养学生主动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4、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有条理地进行介绍。

5、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习惯。

6、进一步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家庭的爱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

一、教学第四题。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看书上图,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教师问:看了这图,你们好像听到了什么?

这些声响混在一起,真像一阵又一阵的响雷从头上滚过,就叫做“欢声雷动”。

人们的心情怎样?这就叫“欣喜若狂”。

为了庆祝申奥的成功,人们纵情地欢呼,不停地挥动手中的彩旗,情不自禁地边唱歌边跳起舞,这就叫——载歌载舞。

这一天,北京城没有夜晚,所有的灯都亮着,绚丽的烟花在空中不停地绽放,这就叫——灯火辉煌。

3、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4、反馈。

(1)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5、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相机正音,教师范读。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二、教学第五题。

读背古诗《村居》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听一听吗?

2、引导学生观察《村居》的背景图,弄清图意。

3、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指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5、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

(2)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

(3)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

(①田野风光②儿童放风筝③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第一句。④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生活情景,理解第二句诗。)

6、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7、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背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古诗。学生看图。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三、口语交际。

A、观赏图片揭示话题。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2、弄清图意,板书话题:说说我的家

B、教师示范说话,明确说话要求。

1、学生看图听老师说话。“我叫王小明。我家住在环城花园2号楼305室,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一位布厂的工人。我很喜欢自己的家。”

2、思考问题,明确说话要求。

(1)听一听王小明是怎么介绍“我的家”的。

(2)学生回答问题。

(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3)学生借助拼音读本次说话的要求。

(4)借助板书,师提示说话要求。

3、根据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

C、练习。

1、然后推荐同学向全班进行介绍。

2、指名说,对照要求评议。

3、请一个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介绍。

D、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连贯。对照要求评议。学生分小组练说。)

板书设计:

说说我的家

住在———————————————————————

家里有————————————————————

他们分别做—————————————

我喜欢自己的家。

教学反思

适时出示投影片,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帮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使文字内容实在化,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后面的说话训练奠实了基础。口语交际是我们一年级小学生第一次接受的训练,再引导学生口语交际时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到讲台上前当众说话。

语文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的能干、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

4.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悟语言,学习作者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三、教学准备

著名的法国作家雨果的叙事诗《贫苦人》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馈预习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穷人》,它是一篇短篇小说。

(板题,读题)

(交流预习成果:

指导观察字写得是否正确,工整,是否写得美观,并引导学生发现词语分类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体悟情感

理清故事中描写了哪几个人物

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呢,作者描绘哪个人物用笔墨最多?

对于主人公桑娜,通过预习,你们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年级下册桑娜给你留下的印象?

请同学们先选择这些特点中的其中一个研究,具体步骤是1.默读课文2.找到相关内容的段落3.画出体现这个特点的词语和句子4.再带着体会朗读朗读。

自学后请研究同一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讨论交流。

(三)交流学习,读中领悟

(学生交流其它内容时,相机评价,并引导学生互评,体会桑娜的特点)

1.重点指导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到什么?

文中有两个词语准确地形容了这个渔家小屋(“温暖”“舒适”)正是这两个关键词,概括了小屋的特点。

(通过指导学生读懂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2.重点指导课文的第八至第十一自然段。

朗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我们能读好这几段话,就理解了这几段话的意思。请同学们先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你从哪儿体会到桑娜的善良呢?

指导学生按照作者表达的顺序体会桑娜的善良,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的意思,指导学生运用找关键词的方法体会“忐忑不安”的词意。

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评价学生朗读后指导学生关注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指导读好省略号)

教师质疑:刚才抱孩子时她是那样的义无反顾,现在为什么却忐忑不安呢?(相机指导学生朗读句段)。

教师范读后学生评点,由此巩固学习的.理解。(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读懂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列夫·托尔斯泰用2.70个字,形象、细致地描绘出桑娜的心理活动,把善良的桑娜刻画得生动形象。今后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通过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质量、性格。

(四)拓展阅读,情感提升

同样一个故事内容,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呈现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篇短篇小说,而另一位非常著名的法国大作家雨果却把它写成了一首叙事诗,让我们来看看桑娜的忐忑不安雨果是怎么写的,有兴趣的同学跟着录音读一读。

在《穷人》这篇课文中,托尔斯泰不仅把桑娜这个人物描绘得生动形象,渔夫这个人物同样写得非常精彩,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习有关春天的词语,增强识字、学词的能力。

2、借助拼音,朗读背诵儿歌,积累评议,培养语感。

3、培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提高识字、学词的能力。

2、培养说词、造句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漂亮可爱的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她吗?

2、课件出示春姑娘,画外音: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春姑娘,听说大家都很喜欢我,今天我特地起来和大家一起活动活动,相信我们一定会玩得开心。

3、出示课题。

(二)万花筒

1、创设情境,引出词语。

2、认读词语。

(1)大家快试一试,借助拼音读读花儿上的词语吧。

(2)指名读词语,大家评,正音,小组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还能读准吗?指名读,齐读。

3、自主发现:写春天的词语。

(1)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听听春姑娘的评价吧。

(2)春天来了,你有什么新发现呀,请你们像小鸟一样把自己发现的春天写在杯子上吧。

(3)分组比赛汇报词语,写得好的`鼓励。

(三)百宝箱——读读背背儿歌

1、小朋友们真会用心观察,有这么多的新发现,春姑娘又有话要对大家说呢。

课件演示,出示儿歌《春天来啦》。

2、读读背背儿歌。

(1)春姑娘的礼物真特别,你们能读好儿歌吗?快试试吧,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

(2)指名读。

(3)师生合作轮流读,同桌合作读,表演读。

(4)试背儿歌。

语文教学设计1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下列词语,要求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熟记字形。

拘谨颀长孔武有力绶带怯生生着陆熹微寥寥可数呜咽闩门悉意

2.第三人称叙述和第一人称叙述的比较。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把握重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2.学习寥寥数笔勾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德育训练点

树立学生的和平信仰,培养学生爱正义、爱国的思想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

美国青年的智慧美和法国妇女渴望和平的理想美及其表现出来的行为美。

二、学法引导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再通过比较,法国妇女前后两次答话的同异,法国妇女和美国伞兵的同异加深理解,最后用改述法(改变叙述人称复述)比较体会作者的构思匠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适当引导,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把握“勇气”、“福气”的含义。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投影片:①生字词;②随堂练习。

2.如有可能,则准备二战中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电视或电影片段。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反复阅读课文,抓主要文段、语句,讨论分析文章的思想内涵。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淮海战役》这部电影吗?在我的记忆里,一幅支援前线的画面尤为深刻。男女老少,众多的百姓推着独轮车,冒着硝烟炮火、泥泞暴雨,将家中的所有、自己亲手所做的积极送到前线。

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看着这样一幅画面,品着元帅的这句话,我们能说什么呢?

人民是伟大的。他们热爱和平,向往和平!为了和平,为了正义,他们甘愿付出一切。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勇气》,便是展示人民的伟大的一篇作品,请大家仔细读,细细品味。

(二)明确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第三人称叙述与第一人称叙述的比较。

(三)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

(1)给加粗字注音

拘谨()绶带()怯生生()着陆()闩()呜咽()

拘谨——(言语、行动)过于谨慎、拘束

颀长——身材高

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量

熹微——日光微明

寥寥可数——非常少

悉意——全心全意

(2)把握文章段落结构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文章开头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在大规模进攻开始的前一天”至“她毫不犹豫地给了他第二次机会。”讲述关于勇气的故事。

第三部分,“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至文章结束。是“我”的感受。

2.再读课文,勾画重点文段、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1)明确文中的重点人物

美国伞兵、法国女人

(2)勾画重点文段、语句,分析两个重要人物。

美国伞兵

“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绶带,比我记忆中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

“他意识到,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

“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舍。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啊。他朝那房子奔去,一边温习着寥寥可数的几句法语,……”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那伞兵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对,还有最后的一次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

“‘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这是一个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战士,是法国夫妇给了他宝贵的生命,也是他们给了他更多的勇气。于是,他勇敢拼搏,屡建功勋。

法国女人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是善良而镇定的——开了门。她是刚从做早饭的灶间出来的。”

“‘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把他带进屋里。”

“妻子呜咽,……”

“那位法国女人很快打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他们面对面的,站了也许一秒来钟。她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一直看也不敢看他一下。她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

“哦,当然啦。快!”

“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

这是一个爱丈夫、爱孩子、爱家庭的勤劳女人,然而,她懂得“爱国、爱正义、爱和平”才是更大的爱。她为和平、为正义甘愿献出一切,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因而,她赢得了众多人的敬仰。“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3.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反复朗读,勾画重点语句

“青年伞兵有的是拼命的勇气。”“在牢笼里,他看到了而且抓住了惟一的出路。他是勇敢机灵的孩子。但是,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她是一个有福气的女人。”

“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

(2)领会文章的主旨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文章的主旨是赞颂为和平、为正义而努力的人们的勇气、信仰。

4.学生活动。

试改用美国伞兵的口吻把这个故事复述一遍,然后比较一下叙事角度和表达效果有些什么变化。

用美国伞兵的口吻讲述故事,是第一人称表述,特点是便于直抒胸臆,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课文主要是第三人称表述,特点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

(四)总结、扩展

和平是一种信仰,为了捍卫它,许多人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珍惜和平、热爱和平、保卫和平,应是人类的共同职责。

请同学们结合时事,各抒己见,畅谈对“和平”的理解、认识。

(五)布置作业

反复阅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

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走进作品,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基础理论,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审美情趣,增强生命意识,提高语文素质。

教学重点: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习惯仅仅用阶级关系看待人物的观念,学习用人文的观点,多角度理解作品,从文本本身出发进行阅读,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大家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有一期节目是:曹禺名剧的误解、曲解与理解。主讲人是辽宁师大文学院王卫平教授。那一期节目给与我一名语文老师太多的思考。和一切经典作品一样,《雷雨》拥有许多的导演、演员、读者、观众、批评家,人们喜爱《雷雨》,但又误解曲解着《雷雨》。今天让我们用生命视觉来理解《雷雨》。

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二、提问:那么什么叫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指剧本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内心的各种动机之间的抵触、磨擦和撞击。人物与人物的冲突是构成戏剧冲突最基本的内容。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都是人物与人物的冲突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展开。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在本质上是性格冲突,是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遭遇由于相互的差距而产生的抵触、摩擦和撞击。

三、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1、我们研究探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戏剧冲突。

咱们分组探讨。每个人研究你感兴趣的一道题(注意在课文中寻找依据)。

(1)探讨:周朴园没有认出鲁侍萍,周朴园对埋藏在记忆中三十年前的侍萍的感情是什么?为什么他要抛弃侍萍?他深情的怀念侍萍,他爱着侍萍。他的心目中侍萍是一个很美好的人,他的爱是一种很原始、很单纯的、不理智的爱。这种爱超越了地位身份。他抛弃侍萍正是由于这份原始的美好的爱情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是对抗的,他的性格是妥协。所以三十年前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在于爱情与环境的冲突。

(2)探讨:周朴园认出鲁侍萍之后,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什么?为什么他不想提旧事?他深爱着记忆中的侍萍,但饱经沧桑的鲁侍萍出现在现实中,他所处的环境不能够再提旧事,不提爱情。他变得很冷静,很理智。所以他不想提旧事。他是一个很现实的人。这依旧是爱情与环境的冲突。

(3)探讨:鲁侍萍为什么向周朴园说出真相?鲁侍萍对周朴园的情感是什么?

鲁侍萍经历了三十年的人生沧桑,但她依旧爱着周朴园,她不由自主的非理智的说出了真相。我总是觉得这份美好的爱情也是她坚韧地活着的理由。但是这份爱情却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她的内心还有对周朴园的恨。

我们来看看曹禺是怎么谈《雷雨》。

《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雷雨》可以说是我的“蛮性的遗留”。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的眼。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显明的力量。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这种自然的“冷酷”,可以用四凤与周萍的遭遇和他们的死亡来解释,因为他们自己并无过咎。)如若读者肯细心体会这番心意,这篇戏虽然有时为几段较紧张的场面或一两个性格吸引了注意,但连绵不断地、若有若无地闪示这一点隐秘,——这种种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管辖。这主宰,希腊的戏剧家们称它为“命运”,而我始终不能给它以适当的命名,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实相。因为它太大,太复杂。我的情感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字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么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够自己主宰。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机遇或者环境的捉弄。

2、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自然环境:郁热。暗示着人物的心理、个性、生命状态等。播放大屏幕。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这样说:文章多次出现蝉鸣,蛙噪,雷响,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氛围,同时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致生命的存在方式。在《雷雨》中,几乎每一个人都陷入一种情感的郁热中——欲望与追求中。但所有人物所有的情热(欲望与追求)都被人的残酷命运压抑着。

曹禺说:与这样原始或者野蛮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就是我性情中的郁热的氛围,夏天是个烦躁多事的季节,苦热会逼走人的理智,在夏天,炎热高高升起,人们会时常身不由己的回归原始野蛮的路,不是爱便是恨,不是恨便是爱,一切走向极端,要如雷雨一样轰轰烈烈,中间不容许有一条折衷的路

3、下面让我们激情表演朗读一下文章的两个片断:

(1)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她叫侍萍。

(2)你来干什么——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4、屏幕显示:曹禺自讲述写作《雷雨》的过程: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我才明白我正沉浮在无比惨痛的人海中,我要攀上高山之巅,仔细地望穿这些叫做人的东西是美是丑,究竟有怎么样复杂的个性和灵魂。

从人性的角度看,人性是复杂丰富的。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在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是愚蠢。

分组讨论:(1)周朴园是怎么一个人呢?不幸者

(2)鲁侍萍是怎么样一个人?不幸者

5、学生讨论:你对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什么感情?

《雷雨.序》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意地祈望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睛不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屏幕:尹红(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曹禺研究专家)这样说:《雷雨》中充满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无可柰何的悲哀,同时又充满了一种对热情与激情的憧憬。当我阅读《雷雨》的时候,往往被互相对抗互相搏斗的力量所打动,一种是人的热情与追求,一种是人与命运不可放弃的对抗。生命的热情之力与命运的冷酷之网就构成了曹禺悲剧的核心,沉重浑厚但又光彩照人。可惜的是,曹禺戏剧的生命质感在那个阶级斗争的社会语境中慢慢被淹没、被扭曲了,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明显地意识到我要匡正什么、讽刺什么、攻击什么。然而在起初,逗起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写作《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后来当曹禺在朦胧地追认自己的《雷雨》的主题是表现封建专制大家庭的罪恶的时候,他就开始自觉用社会的共同视觉来代替自己的生命视觉,逐渐他的剧作开始与当时的多数作家的创作趋同了,以致于他后来的作品都没有达到《雷雨》。曹禺晚年也叹息:明白了,你却也残废了,这也是悲剧,很不是滋味的悲剧。

四:小结:《雷雨》启发我们重新思考生命,触动了我们最敏感的感情。让我们每个人用一名话总结自己的感受。我的感受是:爱情是一朵美丽的脆弱的花,青春是一个美丽的伤感的记忆。

五:自己欣作业赏阅读四幕剧,写一篇评论文章,分析能够让你感撼的一个人物。只要你立足作品本身,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你的观点会更趋于正确。

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因为什么体会到了父亲的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通过学习,能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感受。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40X2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许多同学都有早晨赖床的坏习惯。也一定因此迟到不少次吧?每当这时你们心理怎么想的?爸爸妈妈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验作者小时侯的迟到经历吧!

板书课题:迟到

二、 阅读感悟,体会严格

1、 师:在文章的开头,提到这样一句话:(出示课文第一句)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同学们,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感情的读。

2、 师:是啊!严格的父亲对于作者的这次迟到一样是严厉对待——狠狠地打了“我”,请大家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从哪里看出打得好痛?

3、 学生找出语句:爸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顿时流了出来。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子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在空中一抡,发出嗖嗖的声音。我挨打了!

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作者有“抄”而不用“拿”?学生试着用手做一做。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4、 师:父亲狠狠打了“我”,“我”委屈、生气、怨恨、那么父亲为什么要打我呢?

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谈看法。

(1) 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我竟很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① 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怎么不舒服?

② “竟”字说明了什么?(意想不到)想不到什么?你能联系上文谈谈吗?

③ 指导朗读。

(2) 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①“父亲开始就准备打我吗?”抓住重点语句说说父亲情绪有什么变化?”

②“快起!快起!”——“起”!说明父亲情绪有什么变化?

③指导朗读。

(3) 理解“居然”,体会情感。面对父亲的命令,我是怎么做的?“居然”代表作者什么心情呢?

(4) 对比“竟”和“居然”,感受父亲的严厉。

(5) 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展开想象,体会慈爱。

1、师:范读课文12—15自然段。生:想一想父亲打了“我”,为什么还送东西?

A、生:交流。

B、展开想象,对照插图想想作者此时面对父亲,他会说些什么?

C、生:交流明白严是爱。

2、自从这次挨打后,作者再也没有迟到过,后来她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学到这儿,你想对文中的作者说些什么?

2、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写写你与父母的一件难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