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设计 >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集合15篇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集合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22W 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集合15篇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凭”等13个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稿纸、梅花、跌倒、开辟、抓痒、撞疼、屏息凝视、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猫等待老鼠出洞和捉老鼠的课件(或录像、图片);猫叫声录音带。

2、学生收集有关猫的图[文资料,张贴到教室的相关栏版上,办一期“猫趣”展。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

a.导语:观看了同学们精心布置的`“猫趣”展版,老师对猫的了解和喜爱都更进了一步,这小生灵真是有趣、可爱!参观了“猫趣”展,你最想说什么?

b、师生各抒己见,谈“趣”激情。

2、揭示课题,简介老舍。

整体惑知

1、自由练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可自读,可同桌一起读)

2、反馈生字词预习情况。

自由发言,就容易读错或写错的生字词互相提个醒。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交流: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了你怎样的第一印象?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什么方法能迅速抓住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条理?

5、展示交流,理清脉络“方法”有三:

a、抓住各段中能概括主要意思的重点句,连起来读一读。

b.设计填空题,如: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至第( )自然段写大花猫( );第( )自然段写满月的小猫( )。

c、设计板书,如:

老实 贪玩 尽职

(大花猫)性格古怪 高兴时…… 不高兴时……

胆小 勇猛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剖析“古怪”,赏“猫”悟“情”

1、自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简要概括出猫性格古怪的几个方面,然后全班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每人以猫的一个性格特点为例,把文中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语句读给同伴听。

3、深入研读,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a、同桌交流:老舍先生喜欢这一只“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花猫吗?你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会的?

b.范例引路。

出示例句:“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引导赏析:抓住“屏息凝视”“一连”“非……不可”边读边想象,并结合相关课件演示,体会作者对这只“尽职”的猫的欣赏、喜爱之感。

c、全班交流。

找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借助朗读、比较、品赏关键词语等方法,体验作者渗透于字里行间的爱意。如: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用身子蹭你的腿,……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积累运用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小组合作学习:

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可是……”分别说句子,比比谁说得准确、说得多。

3、扩词练习

贪( ) 性( ) 高( ) 采( )

贫( ) 姓( ) 稿( ) 踩( )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

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秋天》以秋天的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绘出秋天的特征。课文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读文、生活体验和观察图片等方式感受秋天的美丽。

(二)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 识字、写字板块

(1)识字

字音方面:重点是借助拼音读准“一”的不同读音。可以通过观察发现“一”字有三种不同读音,借助拼音读准词语。

读准轻声。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轻声,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来读准音。

字形方面:

独体字的字形识记:

“飞”可以利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识记。

“片、个”都是量词,可以通过说一说“一片( )、一个( )”。

“了、大”可以对比“子、人”来识记。

“气”可以采用组词的方法识记。

合体字字形识记:

“秋”可以联系枫叶、禾苗图片形象记忆。

“树、叶、会”可以在学会新偏旁的基础上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字义:重点是理解“树”和“木”有关,根据偏旁表义的特点初步了解偏旁和字义的关系。

认识新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了解木字做偏旁时,四笔捺变点。

(2)写字

本课4个生字,在巩固撇、捺写法的基础上重点写好横撇。“了”和“子”、“人”和“大”有一定联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加以区别。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

2. 阅读理解板块

(1)表达特点分析

①文本特点分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了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感受秋天的美丽。

②语言特点分析

课文语言生动,朗朗上口,适合低年级孩子朗读。文中用到两个“那么”着力刻画出天高云淡的秋景,可以通过看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来感受秋天的美景。在充分的朗读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节奏和韵味。

③课后习题分析

◆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变调带来的音韵美。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文的内容理解、生活体验、再现图片、抓关键词等方式引导学生背诵。

◆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要求是: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数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是文章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它有明显的标志:每个自然段的前面空两个空格。根据这个特点,可以通过本课课文和拼音单元所学的儿歌做对比观察不同,然后再数本课有多少个自然段。

3. 积累、表达板块

(1)积累部分

文中“片、个”都是量词,可以归类积累“一片( )、一个( )”。

(2)表达部分

拓展表达练习:结合插图和生活观察说说“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训练学生模仿课文语言说句子。

4. 综合学习板块

通过亲子阅读《秋天的童话》进一步了解秋天。

二、单元整体架构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展现评价)

五、资源链接

1. 北燕南飞的小知识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初读课文,正音识字

1. 结合课题识字。

(1)出示三张图片(课件):黄叶飘零、大雁南飞、稻谷丰收。看到这些能让你想到哪个季节?(预设:秋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秋天有关的课文。板书:秋天

(2)齐读课题,结合字形特点识记“秋”。(课件出示图片:绿色的禾苗和;火红的枫叶和火字)结合图片描述秋天到了,田里的禾苗成熟了,热情的枫叶红似火,你们瞧“禾”遇上了“火”就变成了“秋”(课件演示禾字和火字慢慢靠近组成秋字)。试着给秋找朋友,组词。(预设:秋天、秋风)

(3)联系生活:秋天到了,你身边的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让我们一同走进书中的秋天。

2. 读文正音。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读正音。

3. 集中识字。

出示带拼音词语(课件)小老师带读。

秋(qiū)天 天气(qì) 树(shù)叶(yè ) 一片(piàn)片 大(dà)雁 往南飞(fēi)

4. 重点正音,读准“一”的不同读音和轻声。

(1)出示词语(课件):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我发现都有“一”字但读音不一样)借助拼音 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排成个“一”(yī)字

(2)出示词语(课件):这些词语你能读准吗?指名读,齐读。

一个(ɡè) 一人 一只(zhī) 第(dì ) 一

(3)出示轻声词语(课件):范读、指名读。

凉了(le) 黄了(le) 来了(le) 叶子(zi)

(4)出示句子(课件):长句子注意读出停顿,先原句呈现,再加节奏线呈现。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过渡:看来生字宝宝难不住你们,现在还有个更难的任务,谁愿意来挑战。

【设计意图】

能够读准字音尤其是“一”的不同读音和轻声,落实课程标准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师的范读能够起到点拨的作用,小老师的带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区分段落,随文识字

1.认识自然段。

出示拼音单元学过的儿歌和本课课文(课件)对比发现什么?(预设:发现两首小儿歌前面都是对齐的,课文中的不是。)

一篇课文中,每段话的前面空两格就叫一个自然段。数一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序号①②③。展评,纠错。

过渡:今天我们的收获真不少,能够读准字音,还认识了自然段,现在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2.随文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第一自然段(课件),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②出示“气”(课件)。“气”是生字,谁能给它找朋友,组词?(预设:天气、气球)老师也给它找了几个朋友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生气、空气、力气(课件)。

③出示“树”(课件)。“树”是生字而且“树”字中还有一个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偏旁,一起来认识一下它。 出示“木”和“木字旁”(课件)。这是“木”字,这是木做偏旁的样子,你发现什么?(预设:我发现木做偏旁变瘦了,而且捺变成了点。)出示词语和图片柳树、桃树、杨树(课件)。你又发现什么?(预设:我发现这些字都有木字旁,这些都是树。)那你猜一猜,木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呢?(预设:与树有关。)是呀,木字旁的多与树木有关。

④出示“叶”(课件):这个字里有你以前学过的字吗?(预设:有口和十。)(课件动画演示“口”和“十”两个字慢慢靠近组合成了“叶”)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口”+“十”就是“叶”字。学习新偏旁:口字旁。

⑤出示“片”的甲骨文

(课件),猜猜它是谁?(预设:是片字。)在古代“片”指被劈开的木片。出示“一片叶子”及一片叶子图和“一片片叶子”及一片片叶子图(课件),比较不同,体会“一片片”表示叶子很多。还能说?(预设:一片雪花)

⑥齐读第一自然段,巩固生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第二自然段(课件),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②出示“飞”字理图(课件),猜猜这是什么字?(预设:飞)

③出示“会”(课件)。这个字由我们熟悉的两个字组成。学习新偏旁:人字头。

④我们将“会”字的云去掉加一竖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个”字。出示“个”(课件),你能这样说吗?(课件出示一个( )和苹果图)(预设:一个苹果)你还能这样再说说吗?(预设:一个桃、一个梨)

⑤齐读第二自然段。

3.识字检测,落实评价。

(1)巩固识字活动:小小树叶带回家。

出示写好词语的树叶卡片,读对了,就可以把树叶带回家。

(2)伙伴互相检测。

同桌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测,全部正确的在蓝线格旁画一个笑脸。

过渡: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那现在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中你还认识他们吗?

4.整体朗读,巩固生字。

通过随文识字及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课标中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在语境识字的过程中渗透不同的识字方法,加强字形、字义与字音之间的联系,既识字又学文。

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认识横撇。

2.学写“了、子”。

(1)通过观察,比较异同。(课件出示 “了”和“子”)(预设:他们都有弯钩和新笔画横撇,“子”比“了”多一横。)

(2)小老师讲解:(从整体观察字形、笔顺笔画和占格三方面讲解。)

“了”的弯勾压在竖中线。

“子”的弯勾压在竖中线,横从横中线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描红、临写。

(5)评价反馈(从正确、端正、整洁三方面评价),再练写一个字。

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落实课程标准中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老师的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复检字词,整体回顾

1.闪视词语:天气 树叶 一片片 大雁 往南飞 一会 一个(课件)

2.出示生字:树 叶 会(课件)指名读。这三个字里藏着昨天咱们认识的三个新偏旁,分别是什么?(预设: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3.我们把这些词语宝宝送回课文中,小声读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课文写了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在课文中圈出来。

(预设:天气、树叶、天空、大雁)谁能把这些词语贴到对应的自然段的位置吗?

走进课文,了解秋天的特征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天气和树叶的变化的?(预设: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2)天气凉了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预设:不是特别热也不是特别冷,是比较舒服的感觉。)那天气凉了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预设:会穿长袖。)

(3)不仅我们会感觉到变化,就连小树也会感觉到不同而发生变化呢。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夏天的柳树和秋天的柳树图片)

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变化?(夏天柳树的叶子绿绿的,秋天柳树的叶子变黄了。)是呀,秋天来了,树叶黄了,这时候一阵秋风吹过,你看。(课件出示落叶纷飞的动图)

你能用书上的句子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吗?(预设: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指导朗读: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不是一片、两片,那是好多好多片叶子,谁再来读读?

(4)秋天来了,有的树叶会变成黄色,有的树叶还会变成红色,站在高处往下望。(课件出示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预设:我看到了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的?(预设:美丽、漂亮。)你喜欢这美丽的秋天吗?(预设:喜欢。)那你能试试带着这种喜欢的心情读读第一自然段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思考,天空是什么样子,大雁又有什么变化呢?(预设:天空那么蓝,那么高;大雁往南飞。)

(2)出示第一句(课件),指名读。谁能试着给“那么”换个词语?(预设:非常、很。)你们想看一看那么高那么蓝的天空吗?出示图片(课件)。

那么高,那么蓝的天空是秋天独有的景象。你能试着通过朗读读出秋天那么高,那么蓝的特点吗?指名读。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3)大雁有什么变化呢?出示第二句(课件),齐读。谁知道为什么到了秋天大雁会往南飞吗?(预设:因为天气冷。)指名读,范读,指名读。试着读出雁群一会儿……一会儿的变化。

补充资料和图片:(课件)

大雁往南方飞是飞去过冬,南方属于热带气候,比北方暖,食物也会比北方充足所以大雁到了秋冬季节就会往南飞。在长途旅行中,雁群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大雁的这种叫声和队形起到相互照顾的作用。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课文读到这里,秋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很美。)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预设:喜欢秋天,因为秋天很美。)那我们借助图片来一起读一读1、2自然段,试着读出你的感受。(课件)是呀,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多么美丽的秋天呀,让我们不禁感叹,老师引读啊!(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接读秋天来了!

啊!秋天来了!

两个感叹号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秋天的赞叹,谁再来读一读。

结合生活体验,模仿课文说一说

1.秋天不仅天气、树叶、天空和大雁会有变化,你还知道秋天来了,什么会有变化吗?(预设小草会变黄,苹果会成熟)那你能这样说一说吗?出示:秋天来了,。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借助板书和图片背诵课文

1.看看课文变成这样子了,你还能读下来吗?(课件)

出示: 天气( ),树叶( ),一片片叶子( )。

天空那么( ),那么( )。一群大雁( ),一会儿( ),一会( )。

啊!( )!

2.我们看着图片来试着背一背。(课件)

3.老师要加大难度,看着板书来试着背一背。

观察图片和联系生活了解秋天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落实了人文目标和语文要素目标。

1.学写“人、大”

①通过观察,比较异同。(课件出示“人”和“大”)(预设:大比人多一横)

②小老师讲解:(从整体观察字形、笔顺笔画和占格三方面讲解)

“人”的撇要从竖中线起笔。

“大”的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点起笔,竖撇从竖中线起笔,捺在横中线下起笔。

③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④描红、临写。

⑤评价反馈(从正确、端正、整洁三方面评价),再练写一个。

综合学习

1.通过亲子阅读《秋天的童话》进一步了解秋天。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材分析

诵读欣赏中选择了三首唐诗,都是与景色与关,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写,来抒发个人的情怀,表达各自的豪情壮志。

教学设想

通过多读来领会诗歌的意境,通过对意象的把握来理解诗歌感情。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望岳》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视频及图片,请同学们自由发言。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二、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屏幕展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品读诗歌

(一)朗读诗歌

1、配乐诗朗诵《望岳》(出示视频和音频材料)。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古筝曲)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二)解题

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 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三)逐句理解诗歌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

(四)再次品读诗歌,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1、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诗歌

学生在配乐下自由朗读诗歌,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看谁读的最有诗意。

2、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四、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么?

学生自由发言。

第二课时《钱塘湖春行》

一、导入。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如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二、感受诗歌

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问: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问:“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讲: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问:“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莺不多;如多,当为“处处”。)为什么“争暖树”。(余寒犹在,鸟儿也想晒太阳。)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见也不多。)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问: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暗切题中“行”字)写浅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问: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用抒情方式) 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 “最爱”)

师归纳: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

三、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复韵母aieiui和它们的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能够认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会拼读本课的复韵母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3个复韵母aieiui和它们的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能够认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会拼读本课的复韵母音节,会读拼音词。

难点:能够认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会拼读本课的复韵母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挂图 拼音小黑板 拼音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会3个复韵母aieiui和它们的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课时重难点:准确读出复韵母aieiui和它们的四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把两个单韵母放在一起的拼音字母吗?这样的字母叫复韵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复韵母。

板书:aieiui

问:这里的复韵母都是由几个字母合成的?

讲:像这样由两个或三个字母组成的韵母就叫复韵母。

二、看图学习语境歌,引出aieiui

1、图上画的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教学语境歌:扎篱笆,围树苗,一棵矮来一棵高。éiéiéi,小羊羔,快快过来吃青草。

2、这两棵小树苗怎样?引出高矮的“矮”。

小女孩在干什么?引出围篱笆的“围”。

小男孩在干什么呢?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引出“éi”。

3、只要把高矮的“矮”,嘴里会发出的声音“éi”,围篱笆的“围”,都读成第一声就是我们要学的aieiui。

三、看图学习字母ai

讲:图上的两棵树苗一棵高,一棵矮,“矮”就是字母ai的音,ai要先发a的音,开口度大,声音响亮,然后迅速向i滑动,i的发音轻短,合起来一口气读成ai。

教师范读:ai。

学生学读ai。

ai有四个声调:āiáiǎiài。

(集体读字母和四声,个人读,分行读)

记忆āi的形。

四、看图学习字母ei

1.图上的小孩子在喂羊羔,他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讲:ei发音的方法和ai一样,要先发e的音,e读重一点,i读轻短一点,模糊一点,就成了ei的音

教师范读:ei。

学生学读:ei。

ei有四个声调:ēiéiěièi。

(运用多种方法练习读。)

2.怎样记字母的形呢?

可以根据发音来记形。

五、看图学习字母ui

问:1.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讲:围篱笆的“围”发第一声就是ui的音,要先发u的音迅速向i滑动就是ui的音。

学生练习读准ui的音。

板书四声进行练习。

2.怎样来记ui的形呢?

六、巩固练习

看板书采用多种形式读准音

课中休息:

儿歌: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字母在一起,

口形变化要注意,合成一音要牢记。

七、讲标调方法

aieiui都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那么标调的时候应当写在谁的头上呢?

老师教你们一首儿歌,这首儿歌就告诉我们怎样标调。

儿歌:有a不放过,没a找oe,

iu并列在一起,注意标在后一个。

八、指导书写:

两个字母靠的近一些,占格的方法和以前学的一样。

九、作业

练读aieiui的四声。

连写aieiui。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快速认读声母aieiui组成的音节,会准确拼读本课的复韵母音节词。

2、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藏着aieiui的音节。

3、试着用拼音词讲故事。

课时重难点:

能正确快速认读声母aieiui组成的音节,会准确拼读本课的复韵母音节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作好铺垫。

1、师:小朋友,我们拼音王国里呀又多了3个复韵母朋友,你看他们来了:多媒体出示aieiui,谁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生:aieiui

2、师:已经认识他们了!那他们的兄弟姐妹认识吗?你看他们也来了:多媒体出示:aiaiaiaieieieiei uiuiuiui

师:谁来读ai的兄姐妹

生:āi ái ǎi ài

师:ei的兄弟姐妹呢?

生:ēi éi ěi èi

师:ui的兄姐妹也想让你们喊喊,谁来?

生:uīuí uǐ uì

师:齐读:

3、师:如果他们的队伍排乱了,你们能认出他们来吗?

出示打乱的aieiui的四声谁能认出他们来呢?

师:那我们来开火车!

师:我们一起来叫叫他们的名字!

师小结:小朋友,你们真是了不起,不按顺序也可以认出他们来!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要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想听吗? 那就脚放平――腰挺直!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探究新知。

㈠听一听

师:有一天呀,乌龟和白兔碰到了一起,小白兔嫌乌龟爬得慢,乌龟不服气,于是他们之间进行了一次比赛。你们看,他们正在比赛呢?多媒体出示:龟兔赛跑图,小朋友们,他们各自都在干什么呀!

㈡说一说:

生:乌龟在拼命地爬 小白兔在睡觉

师:哦,乌龟在爬,白兔在睡觉。

多媒体相应出示:wū guīpá báitùshuì

㈢找一找

师:小朋友们,你们找找看,我们学过的复韵母藏在什么地方?看谁的火眼金睛能把他们找出来。

生:藏在乌龟的guī中 生:白兔的bái中 师:还有呢? 生:睡觉的shuì中

师:对,就藏在这儿。(边说边操作,红色闪烁u??iu?)

㈣拼一拼

1、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找出来了!是呀,我们平常说的每一句话,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由我们学的拼音字母组成的! 拼音王国里多了这3个复韵母,声母们都来欢迎他们,都想和他交朋友。

你们看:ai找到了朋友。出示:bpkh ai

2、师:ai找到了哪几个好朋友,谁来说说他们的名字

生:bpkh

3、师:声母b和ai交朋友,拼读的时候怎么拼呢?先听老师拼?b-aibaibai 谁告诉我,老师是怎样拼的'?

生:声母要轻一点。 生:韵母要响一点,拼得时候要快一点。

师:是呀,声母轻短 生:韵母响, 师:两音相连 生:猛一撞。

师:说的好!我们一起来拼一下: 生:baibaibai

4、师:那其余几个怎么拼呢?自己先试试。 师:谁先来: 生:paipaipai

5、师:跟声母kh交朋友,谁来拼? 生:kaipaipai 生:haihaihai 师:好,谁来领大家一起读:(一位学生领大家一起读)

6、师:ai交了朋友,ei也想要交朋友呀!他的朋友谁来喊。

出示:mw ei

7、师:怎么读好他们呢?我们男女生来比赛好吗?先自己试一试。 师:这个谁来读:男生来,派一个代表先来读! 生:meimeimei 师:男生齐读。 师:这个女生来读,也先派一名代表! 生:weiweiwei 师:女生齐读! 师:不分胜负:那交换后再读!(女生先读,再男生读)。

8、师:aiei都有了朋友,ui当然也要有朋友啊!谁能来读好它?

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学生练读) 师:呆会儿我们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开得顺,要不要准备一下。(学生积极的准备) 师:准备的怎么样了?再请同学互相读给同桌听,同桌之间也要交好朋友。(同桌互读) 师:火车哪儿开? 师:哪两列火车并列一起来开!

三、联系生活,拼读音节,自主探索。

1、师:小朋友们,老师又要带大家出发了,去认识三样新事物,想去吗?那就(师:一二三生:坐端正)

2、师:你们认识他们吗?多媒体出示:白菜梅花书柜 生:一棵白菜,一枝梅花,一个木柜(注意学生用的量词)

师:这是我们常吃的白菜出示:白菜báicài bái是由什么组成的呀? 生:bái是由声母b和韵母ái组成的。 师:谁来把它拼出来:生:báibáibái师:一起来拼? 师:cài是由什么组成的? 师:谁来拼?生:càicài 师:谁能把这个音节连起来拼一下: 生:báicài师:说的真好,奖给你一个大拇哥! 师:我们一齐读!

3、师:那这两个音节词谁来拼读,先自己试一试。 师:谁来读第一个? 生:shuguì师:第二个谁来读? 生:méihuā 师:huā是三拼音,读时要注意:声轻介快,韵母响。 师:齐读。 师:男同学读梅花,女同学读书柜。 师:调过来读

四、回归生活,给物标音。

1、师:小朋友真聪明,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跟大家来做个游戏!猜一猜,谁能猜出我做的是什么动作?(师做“飞”、“拍”、“睡”的动作)

2、师:老师在干什么?(老师做飞的动作) 生:老师在飞。 师:对,这就是小鸟飞的音节,谁来拼?你能带大家读一读吗? 生:feifeifei 师:你带领大家读得真好,老师把这个好看的图片送给你,课间游戏时你带同学一边飞一边拼读,好吗? 生:好的。(学生非常高兴地坐下了)

3、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周围也有好多藏着aieiui这3个音节的词语,我们来找一找好吗? 生:好的。 师:(老师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 生:黑板。 师:黑板是什么颜色的? 生:黑色的。 师:开动小脑筋,想想这里藏着谁? 生:“黑”里藏着ei。 师:真聪明,谁来读这个音节! 生:heihei 师:我们把它贴在黑板上标出来。

师:墙壁是什么颜色的?这里藏着什么? 生:“bái”里藏着ái。 师:这是我们小朋友用的水杯,这里藏着什么? 生:这里藏着ēi。 师:还有吗? 生:这里还藏着?i。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音节,然后把他们贴上去。生拼读音节)

4、师:小朋友们,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可以用我们学的音节去标出来,请小朋友在课后找出来告诉老师,看谁找得最多。

五、运用音节,自主讲话

1、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讲了龟兔赛跑的故事,但是,龟兔赛跑结果怎样呢?要请小朋友自己来讲!你们行吗? 那在讲故事之前,先要把这些音节读熟。出示:龟兔赛跑图 谁来读。 生:wuguipabaitushui师:读得真棒,这里有个整体认读音节wu都读好了,应直接读,不能拼,我们一起读。(生齐读)

2、师:那谁来根据汉语拼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先自己试试。 生:有一天,乌龟…… 师:讲得真好!如果把故事中的白兔和乌龟的话讲的更生动些,故事肯定会更好听。请小朋友们回去作充分的准备,下节课我们进行故事比赛。

3、老师这里还有一句关于龟兔赛跑句子呢,能读出来吗?

小白兔,白又白,要和乌龟来比赛,你猜猜,谁厉害?

六、总结

今天我们读了声母与aieiui相拼的音节,小朋友们学的很认真,大家要好好学拼音,学好了拼音我们就能说好普通话,能自己读懂故事书了。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课文。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幻灯片。

(1)出示图一: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什么地方?

(2)出示图二:小鹰跟着老鹰又飞到什么地方?

2、设计悬念,引出新课。

小鹰为什么会越飞越高?它飞到很高的天空后又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

3、出示课题。

(1)板书:8小鹰学飞

(2)教学生字:鹰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第一遍,在生字下做记号。

②读第二遍,碰到生字重点拼读。

③读第三遍,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上“~~”

④读第四遍,标上自然段序号。

(2)引导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

①出示小黑板。

小鹰跟着摇摇头不算拼命指了指

急促总算鼓起劲头顶盘旋吧

②指名看拼音读词语。

(2)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

①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

②出示: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①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教学生字字形。

①教给方法:用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②学生用上述方法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熟字加偏旁:吧(“巴”加“口”);促(“足”加“僀”);

②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比较难记。

2、指导写法。

(1)摇、促、吧、指,左窄右宽。

(2)鼓,左右等宽。

(3)算、总,上中下三部分要紧凑。

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生字。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生字选择正确读音。

3、指名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二、细读训练。

1、学习第1、2自然段。

(1)看图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幅图的内容。

(2)指名读第1、2自然段。

(3)了解有关词句。

①它们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和老鹰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②小鹰说这话时,心情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

③“还不算会飞”是什么意思?

老鹰对小鹰这样说有什么目的?我们应该怎样读老鹰的话?自由练读。

④小结: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会飞了,老鹰说这不算会飞。

2、学习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句。

①小鹰和老鹰又来到什么地方?它们的看法又有什么不同?

②指名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哪两个词应读得重些?为什么?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结合意象品味诗歌意境,感受诗歌表达的丰富情感。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了解本诗复沓叠唱的手法,感受其声韵美,并领会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体会诗歌中表达的对故土、祖国深切的眷恋之情,并理解其作为人类美好情感的共通之处。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赏析诗歌采用复沓叠唱结构技巧的妙处。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分析意象在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体会诗歌在抒情方面的艺术技巧。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迷娘思乡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赏析诗歌采用复沓蠡唱结构技巧的妙处。

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人类最古老的发明,也是最珍贵的瑰宝。它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美的灵光,也是我们纯粹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歌德的《迷娘(之一)》,让我们一起在诗歌的世界里翱翔。

二、写作背景

歌德从一个反叛作家变成了一个封建小朝廷的官吏和宫廷文人,但是,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为了行政工作他不得不在许多方面对外妥协,对己克制,在他在也无法忍受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时,《迷娘(之一)》就是在这种境况下写出的。1786年他来到早已向往的意大利,在意大利,他游遍各个城市和西西里岛,宏伟的大自然、丰富的文化遗产、纯朴的民间生活,都使他心旷神怡。

三、作者介绍

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他曾短时当过律师,但主要志趣在文学创作方面,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中坚。歌德不仅善绘画,对自然科学也有广泛研究。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和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

四、题目解读

“迷娘”,《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的小说人物。

五、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节,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

第二节,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

第三节,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国的沿途风景。借助不同场景的描述,表现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

六、全文分析

1.第一节中“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是什么地方?诗歌选取哪些意象来描写“那柠檬花开的地方”的美好的?请结合诗歌做简要分析。

明确:

“那柠檬花开的地方”指迷娘的祖国意大利。诗歌在描写意大利景色时,选取具有意大利典型特征的意象,比如用柠檬花、蓝天、和风、静立的桃金娘、高展的月桂等来描写意大利,并把对故国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抒发了浓郁的思乡情感。诗歌就是这样通过具体感人的意象来描绘迷娘故国意大利的美丽风光,抒发迷娘对故国的依恋、思念之情的。

2.诗歌中哪些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其对诗歌主旨的表达具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

桃金娘和月桂。桃金娘为维纳斯的神树,而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象征着爱情与美;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预言、音乐和医药之神,消灾解难之神,具有太阳神的属性,象征着光明和美好。

桃金娘和月桂与其他意象一起营造出美动人的画面,承载了主人公对故乡的热烈情感,同时也使诗歌的主旨拓展延伸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这一更高的层面,起到升华和深化主旨的作用。

3.本文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那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明确:

共同特点:都与故乡有密切的关系,都表现出故乡的美好和魅力。

首节选择的意象有柠檬花、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具有鲜明的意大利地域特征,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自然风光图景;第二节所写的圆柱、厅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具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鲜明特征,宏伟而壮美;第三节则以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等意象,展现阿尔卑斯山的险峻之美和神秘色彩。这三幅图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迷人和无穷魅力,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美好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

4.《迷娘(之一)》借助各种意象就是为了塑造一个人物形象——迈斯特,为什么诗中会有“爱人”“恩人”“父亲”三个不同的称呼?

明确:

这首诗以对知心人倾诉的形式完成。倾诉的人是迷娘,而被倾诉的对象分别是这三个称呼者,事实上,这三个被倾诉的人实际上是同一个人——迈斯特。迷娘在心中深深地爱着他,可她知道这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就由“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进而称呼他为“父亲”。这三种称呼在诗中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迈斯特怀有的那种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怨,又美好。从感情上看是一种递进关系!这种炽热的爱被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对父亲的爱,又和思乡之情扭结在一起,让两种感情都得到了升华和强化,但又互相掩映,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

5.这首诗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明确:

这首诗运用了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每一节第一句开头和第五句都采用了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力量,加深了想念的程度;每一节的最后两句也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6.对于《迷娘》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迷娘,有人认为是作者本人。你认为呢?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链接”,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观点一:迷娘。

①诗歌标题为“迷娘(之一)”。

②从《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来看,迷娘的故乡在意大利,而诗中的意象多具有意大利的典型特征。

③从诗中的称呼“爱人”“恩人”“父亲”的转换来看,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符合迷娘爱上迈斯特,感恩、依恋迈斯特的特点。

④诗中的意大利建筑,宏伟壮美,应是迷娘幼时居住之所,与迷娘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这一身份符合。

⑤《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被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渴望有心爱的人相伴,回到故乡意大利开始一种美好的生活,这与诗歌的情境一致。

观点二:作者本人。

①诗歌《迷娘》创作于《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之前,诗中的迷娘并非小说中的迷娘,而应该是诗人自己借以抒情的化身。

②意大利是文化氛围浓厚的国度,厌倦魏玛公国小朝廷的庸俗公务的歌德渴望到意大利汲取创作灵感,接受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滋养。在创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经两次从瑞士的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并在创作此诗三年后前往意大利居住。诗中的美好景象是诗人对意大利的想象。

③《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是一部成长小说,主人公迈斯特是个满怀理想、充满朝气的热血青年,他不满现实的平庸和混沌污浊,追求人性完善和崇高的美好世界。而对美好世界充满渴望与向往,正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深层主题。

七、中心思想

《迷娘》以最委婉优美的形式,表达了历经坎坷的迷娘对故乡的思念,对美好世界的追求,以及她执着、深挚、哀婉而美好的心声。诗篇明里是写迷娘对故国的思念,内里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意大利的热爱和向往。

八、写作特点

1、运用正歌和副歌的形式。

诗歌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正歌分别描写了意大利的美好景物、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迷娘返回故国途中所见的景物。副歌则抒发了强烈的故国之思。正歌所描写的景物是副歌所抒发情感的基础,正歌和副歌相互配合,寓情于景,相得益彰,把感情的抒发推向极致。

2、运用重章叠唱的表达技巧。

诗歌三节正歌部分的第一句和第五句都采用了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的力度,加深了思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容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3、意象鲜明,意境优美。

诗歌选取的意象带有鲜明的意大利景物的特色,而且同是意大利景物,三节诗歌所选的意象的特点是不同的:第一节的景物高洁、宁静,第二节的景物庄严、肃穆,第三节的景物神秘、古朴。同时,诗歌中,意象和迷娘的情感完美融合,构成了优美的意境,画面有尽而情意无穷,令人陶醉。

九、补充资料

了解“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布置作业

《迷娘》这首诗的.三节正歌第一句开头和第五行都采用了诗句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加了想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请你运用反复的手法,描摹一种事物。150字左右。

课后训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月下

[俄]费特

我和你一道漫步,

在月亮的清辉里。

我的心快醉了,

在神秘的沉默里。

池塘像一块闪亮的明镜,

小草在呜咽不息,

磨坊、小河和远处都已沉浸

在月亮的清辉里。

能够悲伤?能够不活着?

在这迷人的世界。

我们静静地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