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设计 >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5篇)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31K 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5篇)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本单元的一组小说写的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悲惨人生。学习本单元要明确以下几点目标:

1、认识小说的作用: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读自己,既是一种艺术享受,又可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

2、了解并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

3、通过朗读,品味细节描写,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

4、阅读小说,懂得结合自己的知识体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再创造力;

5、学习本单元,通过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学习小说安排故事情节的线索和构思的巧妙;

2、学习环境、语言、动作、表情等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

4、体会特定社会背景下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

学法初探

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小说重在“品”,可以先理清故事情节,然后以人物为中心,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各种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当然,人物的生活必然有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应和小说的人物、情节发展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故 乡》3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

《在烈日和暴雨下》2课时

《多收了三五斗》1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3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名著推荐与阅读1课时

单元学习

与文学大师亲密接触

——单元整体学习

目标锁定

1、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确立自己本单元的单元研究活动专题。

沙场点兵

1、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收集小说的相关知识;

2、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课堂在线

一、大师登场——导入语

(屏幕上依次投射鲁迅、莫泊桑、老舍等文学大师的图片,逐一提问:这是……,学生齐答)

他们洞悉社会,他们记载历史,他们感悟生活,他们体味人生,他们——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背着写有“思考”的行囊,在时代的冲击波中书写人生。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新单元,一起走进文学大师,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一定会带给每位同学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和品格。

二、初次见面——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走进这一单元,最吸引你的视线的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交谈,教师认真倾听,注意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语文知识与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有新的收获。)

三、谈天说地——共提单元学习任务。

学生了解单元内容后,自己提单元的学习任务、目标,教师组织、引导、补充。

四、出谋划策——探讨单元学习方法、确定单元活动专题

1、学生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学习方法,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单元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3、开展一次“我读小说——”的主题交流活动,与作品产生共鸣。

五、茶余饭后——师生自我反思、评价。

(侧重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及能力的提高、本堂课的表现等方面)

智能储备

学习后,你一定有许多心得、体会,甚至一种渴望,不妨阅读他们的其他作品,与同学一起谈谈对大师及其作品的认识。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2

教育目标:

1、巩固识字,明白偏旁与字的意思有联系,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自觉积累词语。

3、区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说好普通话。

4、熟读儿童诗,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出示带有三点水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与水流的.意思有关)

2、出示带有女字旁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指女性)

3、出示带有口字旁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与嘴巴有关)

4、小结归纳偏旁表示意义,形声字的形旁都与它的意义相关。

二、你还认识我吗

1、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动口。

2、圈出反义词,多读几遍。

3、多种方式读,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三、读读想想

1、自由读这六组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互读,正音。

3、分小组读,注意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四、读读玩玩

1、读题目,猜猜这首诗会围绕题目鞋鞋什么。

2、自由读文,验证猜想。

3、边读边玩(学蝴蝶飞的动作)。

4、指名4个学生到讲台上根据不同内容表演,去他学生朗读。

五、读读背背

1、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继续教读音。

2、找出大小不一样的字母(红色),多读几遍,加强记忆。

3、教师教“汉语拼音字母表”,帮助学生记忆。

六、自主识字园地

1、学生自读,同桌读。

2、交流。

七、安全教育一分钟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3

一、目标点击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曹雪芹其人及其生平思想,高三语文 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

2.了解《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3.了解宝玉、王熙凤、香菱、晴雯等人物性格。

(二)能力目标

1.学习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阅读有关章节,力求较好地欣赏《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

二、要点回放

1.《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思想内容。

(1)《诉肺腑》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主线。本文通过宝黛倾诉肺腑,吐露心声,表明他们的爱情已经成熟。

(2)《宝玉挨打》

所写的是《红楼梦》中的著名事件之一,突出表现了贾政与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3)《香菱学诗》

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这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香菱。

(4)《抄检大观园》

王夫人因下人在大观园里拾到一个绣春囊而大发雷霆,质问凤姐,风姐说出理由排除自己的干系,刑夫人的仆人王善保家的进谗言,提议夜里到大观园各处一一抄检,通过描写一系列活动,表现了复杂的矛盾冲突,逆造了王熙风、晴雯、探春等几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内部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贾府由盛而衰的一个征兆。

2.分析有关章节中的人物形象

贾政:惧怕忠顺府,听信谗言,易于动怒,笞子时下手不知轻重,性格正统顽固。

贾宝玉:言谈机敏,不善应酬,矢志不移,性情温润,善体贴少女,思想叛逆。

王夫人:善用心机,以退为进。

王熙凤:指挥若定,管家风范。

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同时又热情实在,富于同情心,不虚伪,不做作。

晴雯:身份低微但性格坚毅,不甘心庸俗的现状,而发愤自强的女性形象,执着精诚,虚心求教,努力追求,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3.领会所选章节的基本手法

《诉肺腑》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表现人物性格是其突出特点。

《宝玉挨打》情节听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香菱学诗》笔墨饱蘸深情,人物栩栩如生,人情味很浓,立意新颖,章法新巧。

《抄检大观园》情节颇为曲折矛盾复杂。

三、方法指津

本单元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学习这四篇课文,要投入感情,展开想象,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又要“跳出来”,客观地评析它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高三语文 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尤其要注意学习它的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同时,阅读《语文读本》中所选的《红楼梦》有关的章节,最好课外阅读《红楼梦》全书,力求较好地欣赏这部伟大作品。

四、考点例析

[考点]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此题重点是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客观世界中的一切具体的物象一旦进入诗中,便成为具有强烈感情色彩乃至具有深邃思想的诗的意象,这种现象,在美学理论中称之为移情作用。一种深入人心的意象一旦形成,它甚至可以世代袭下去成为一个民族的某种心理象征。自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被作为一种惜别的象征之后,“折柳”便成为人们送别亲友的感情表达方式。自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对美好的比喻之后,“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继而流行,“桃花”就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总是重复某种意象的蕴涵,必造成阅读者的反感,聪明的诗人总是在寻找着表达的新意,所以杨柳、桃花在不同的诗篇里呈现出各异的内涵。例如,杨柳可以是依依惜别的感情寄托,但也可以因其报春的特征而勾引起少妇的'闺思,甚至还能从它随风摆动的形象发现某些与人格精神有关的蕴涵。桃花可以是美色的表征,也可暗喻夕阳或鲜血。所以诗的意象中虽然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自在的物象,但是它们的内涵和指向则不应受到限制和定位。

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闻”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因“折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以古代离别往往从路边折柳枝送别来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寄托着惜别怀远之意。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可见是有根据的评价。但鉴赏诗歌见仁见智是正常现象,因此命题者没有把这种评价绝对化,而是认为是否同意“关键”之说,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考虑给分。这种主观性命题,更符合鉴赏的原则。

五、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波澜,亦即情节波澜,它是小说的纵向运动。对小说结构的考察,亦应包括对情节波澜的考察。

总的说来,《红楼梦》的情节推进并非大波大澜、大起大落,不给人以大惊大喜的审美感受。从题材角度看,《红楼梦》是一部家庭琐事小说,从风格上看,它又是一部“不敢稍加穿凿”的大写实小说,这决定了《红楼梦》的波澜不惊。小说情节波澜的基本面貌如此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4

第一单元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课文

1、燕子2、古诗两首3、荷花4、珍珠泉5、园地一

教学目的:

1、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4、通过颂读古诗学生能理解诗句意思并背诵古诗背诵两首诗。

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6、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7、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做着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2、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5、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5

一、单元教材分析与解读 六年级

第二单元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回顾革命岁月,感受革命精神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七律长征2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2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体会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开国大典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灯光1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口语交际演讲1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习作多彩的活动2写清活动的过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出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写法;

体会“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

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其中前三篇是精读课文,灯光是略读课文,四篇文章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争阶段的事情,但其表现的精神主旨是统一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这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一脉相承。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通过感受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为革命胜利前仆后继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学生能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并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材是以宽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的,每个单元一般有两篇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课后思考题,有的课后思考题或相关栏目迁移运用之前学习的语文要素出题和设计内容,意在巩固提升,体现目标的发展性。比如本单元“口语交际”和语文要素关联不大。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这样说:“教师在理解把握统编教材编排意图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和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又要考虑到口语交际等内容的相对独立性,不局限于每课都要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灵活掌握。”

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整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双线并举,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对作品的品读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启迪和感染,并抓住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通过有效的训练,引导学生由初步感知到体会理解,再到实践运用,循序渐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安排:

(一)整体预习课(2课时)

教学目标:

四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会写32个字,会写40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了解相关背景。

(二)导读训练课

《七律长征》(1课时)(首读经典,初识“点面结合”)

《开国大典》(2课时)(精读引领,了解“点面结合”)

《狼牙山五壮士》(2课时)(读写结合,运用“点面结合”)

教学目标:

1.读出诗歌的磅礴气势,背诵《七律长征》。

2.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三)自读训练课

《灯光》(1课时)

教学目标:

领悟“灯光”与“火光”的联系,体会情感。

结合阅读链接开展专题阅读活动。

(四)口语交际课

“演讲”(1课时)

教学目标:

1.围绕话题拟定演讲题目,根据要求写好演讲稿。

2.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态度大方。

(五)习作指导课

“多彩的活动”(2课时)

教学目标:

1.写清楚活动过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2.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

3.写出活动中的体会。

4.学习用反复的手法写句子,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六)基础训练课(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作品,能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2.朗读并背诵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地图,观察台湾,介绍台湾。

台湾:是我国东南海峡上的一颗明珠,它属亚热带气候,风光秀丽,物产丰富。

风景区:阿里山、日月潭

2、教师出示日月潭风光图

3、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看看我国宝岛的风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台湾美丽风光的课文。(板书课题:9、日月潭)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日月潭的美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拼读。

2、个别学生领读

3、交流识字方法

4、再出示生字卡片测读

5、认读词语

6、认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要求读准字音,口头组词

2、分析字形结构及注意笔画,如:

隐:左窄又宽,“急”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关键是下边的部件,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

展:竖提左边不要多写一撇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教师范写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5、评议

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2、认读课后“读读记记“的词语

3、导入:

日月潭可真美啊!为了表现日月潭的美,作者精心挑选了一大批的绝妙好词。请赶快把他们找出来欣赏吧!

二、学习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日月潭地处哪里?

(2)、日月潭的形状怎么样?

(3)、清晨、中午和雨中的日月潭有多美呢?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3、抓重点词、句品读课文

(1)、日月潭的位置:台中附近的高山上。(地理位置特殊)

“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出示日月潭周围风景,借助画面理解“群山环绕、茂盛、名胜古迹”的意思,从而体会日月潭的环境美)

(2)、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抓画线的词体会日月潭的形状美,随之出示光华岛、日潭、月潭的位置,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感受。)

(3)、日月潭的景色

1)、“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清晨湖面薄雾笼罩时的朦胧之美,并指导朗读,读出美来)

2)、“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高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出示中午太阳高照和下起蒙蒙细雨的不同画面,理解重点词的意思,从而体会日月潭在天晴和下雨时两种不同的美,并指导学生对比朗读,表达不同的美)

三、美读升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美丽的台湾风光无限,让我们一起期盼它早日回归祖国,到那时,我们一起去日月潭游玩,好吗?

板书设计:

9、日月潭

清晨隐隐约约

日月潭中午清晰可见

(风光秀丽)雨中一片朦胧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7

一、导入:(3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必修三第一单元的三篇小说。小说是通过设置环境、安排情节、塑造人物来表现主题的一种文学样式。根据以往关于小说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说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在前后安排了序幕和尾声;小说的人物分为三类,即主题人物、陪衬人物和线索人物。在环境、情节、人物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核心,而环境和情节都是根据人物塑造这个核心来设置安排的。

那么小说是如何来塑造人物的呢?这节课,我们试图通过学习这个单元的《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三篇小说来品赏小说人物,学习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有关手法。

二、品赏林黛玉的形象:(25分钟)

下面,我们先来共同研究《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这一人物。

林黛玉是《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关键人物,那么,对于这个关键人物作者是如何来刻画描写的呢?

1、直接的心理描写

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黛玉从此便要开始她在贾府的新生活了,这时的黛玉的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呢?是欢呼雀跃,是充满期待,还是其它的什么心理?请同学们用小说中的原话来回答。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多媒体打出)

黛玉这是到了自己的外祖母家啊,怎么会这么谨小慎微呢?

本文开篇的这段对林黛玉心理的直接描写,十分清晰地呈现出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内心世界,让读者一下子就明了了黛玉敏感、谨慎、自尊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见,好的心理描写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它也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2、间接的心理描写

人物的内心世界除了通过直陈的方式表现之外,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间接地表现。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我们称之为“间接的心理描写”。(媒体打出“人物的心理描写手法:直陈、间接(语言、行动)”)

那么,林黛玉进贾府后的哪些语言、动作和行为具体表现了她初进贾府时的内心世界?

请各小组派代表说说本组找到的相关描写。(点一二小组即可)

3、外貌特征

那么,这样一个“细致缜密、聪慧机敏、自尊特立”的林黛玉具有怎样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呢?请同学们把小说中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

请同学们齐读这些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和段落。

从这些外貌描写我们能看出林黛玉这个人物到底具有怎样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呢?

——貌若天仙、行止高雅、体弱多病;眉目含情、聪慧机敏、多愁善感。(多媒体打出)

同学们,这些有关林黛玉外貌的描写,是作者直接呈现给我们的吗?

——显然不是,这些描写都是通过他人的观察和评说来完成的。这种通过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观察和评说来描写人物的手法属于“人物侧面描写的手法”。这里,顺便说明一下,对人物进行侧面描写,除了借助他人的观察和评说之外,还可以借助人物来衬托、借助环境来烘托。(媒体打出“人物侧面描写的手法:他人的观察与评说、人物衬托、环境烘托”)

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观察和评说来描写林黛玉的外貌有什么好处呢?

三、品赏祥林嫂的形象:(25分钟)

下面,我们再来共同研究《祝福》中祥林嫂这一人物。

1、外貌特征

《林黛玉进贾府》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林黛玉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那么,《祝福》的作者是怎样来描绘祥林嫂的外貌特征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把小说中集中描写祥林嫂肖像的三处地方找出来。(学生齐读)

请问,祥林嫂的外貌特征也是主要借助他人的观察和评说表现出来的吗?

2、心理变化

从这三处描写中,我们看到祥林嫂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小组讨论:祥林嫂外貌的变化折射出她怎样的心理变化?

再讨论:为什么祥林嫂的心理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为什么不被允许参加祭祀就让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3、小结:由此看来,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只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逐渐地、一步一步地呈现祥林嫂的内心世界及其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一步步走向末路的心路历程。祥林嫂的心理变化是通过她的外貌变化间接表现出来的。这些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让这个悲剧人物的.形象更加具体、丰满、更具有感染力、冲击力和震撼力。(多媒体打出)

四、总结(2分钟)

通过我们对林黛玉和祥林嫂两个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心理的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对人物的正面的外貌描写还是和侧面的外貌描写,无论是直接的心理描写还是间接的心理描写,都是小说描写人物、塑造人物极为有效的艺术手法。这也是我们学习本单元的三篇小说所要达成的目标。(多媒体打出)

五、赏析老人的形象(25分钟)

1、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刚所学到的赏析人物的方法,自读《老人与海》,分组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中所有的学习任务。15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导学案·合作探究”第1题和第2题的结果。(15-20分钟)(多媒体打出)

2、(学生汇报后多媒体打出参考答案)

第1题:老人在与鲨鱼搏斗的每一个回合中都有内心独白,这些内心独白有些是有声的,有些是无声的,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自己读一读,小组讨论:这些内心独白反映了老人怎样的心理?你认为他的哪一句内心独白最能代表他的这种心理?

——老人在绝望和希望中挣扎,但每一次都是希望战胜了绝望,他要和鲨鱼斗到底、斗到死。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第2题:在老人身上,你看到了怎样的精神?老人在你心里是怎样的形象?

——永不屈服、永不服输的精神。

——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却自强自信、敢于挑战的、永不屈服 永不放弃……的硬汉子

3、延展:你能根据你心里的老人形象描绘出老人的外貌特征吗?(5分钟)(多媒体打出)

4、小结:通过合作探究,我们发现《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对老人与鲨鱼进行搏斗的过程中的心理进行大量的描写,来突出老人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硬汉形象的。(多媒体打出)

六、单元教学总结(7分钟)

其实,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正面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那正面描写的手法有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的手法有通过他人的观察与评说来描写的、有通过人物来衬托的、也有通过环境来烘托的。

我们这一单元所学习的三篇小说在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上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希望同学们将我们在这一单元的三篇小说中所学到的有关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运用到以后的记叙类文章的写作中去。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8

一、教材简析:

第五单元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简短的“导语”点明专题之后,编排《孔子拜师》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怎么开展?教材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然后学习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接下来学习精读课文《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课后安排“综合性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再用一段简短的过渡语,由古代建筑引到古代绘画,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最后,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专题,开展听说读写各项活动,既培养了语文能力,又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教材不仅提出了活动的内容,还体现了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有督促和检查。活动后,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成果,如,办小报,办展览,交流课外阅读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很有用,体验成功的快乐。

开展综合性学习要因地制宜。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目前,许多学校都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如,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单元整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综合性学习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在单元学习之前,先进行单元导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同时明确综合性学习的任务。然后,从多数学生感兴趣的一课开始进行精读训练,根据学习需要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学习活动中,每一单课的学习都有课外实践活动的要求,将综合性学习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在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和交流。我学到哪些知识,我掌握了哪些本领。并随机向课外拓展,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67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2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些关联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会认2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

2、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难点:

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孔子拜师》2课时

《盘古开天地》2课时

《赵州桥》2课时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在反复朗读中感悟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方法:

自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瞧,它来了(课件出示:小鹿)

2、谁来夸夸它。

3、师:多美的小鹿呀,我们来看看小鹿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吧?

出示:“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生齐读)师板书:角精美别致

4、师:可小鹿对自己的腿不太满意——

出示:“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生齐读)师板书:腿太细难看

5、师:当经过一件事后,小鹿对他的角和腿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出示:“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齐读,师板:差点送命狮口逃生

6、师: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小鹿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狮子和鹿》的故事。板书课题《狮子和鹿》,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赶紧打开书,认真地读吧。出示要求:

2、自由读课文,在拼音的帮助下把课文读正确。

3、读完后想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小鹿改变了看法?

4、检查词语,出示

欣赏匀称精美别致

抱怨难看撒开挣脱狮口逃生

5、反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小鹿改变了看法?

①谁能选用老师黑板上的词语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②出示提示,指导说——生再自由说说

丛林中,一只漂亮的鹿对着池水欣赏自己______的身段和_______的鹿角,抱怨______的腿。而当凶猛的狮子扑来时,却是鹿那_____救了他的命。

③师:这只鹿啊,觉得很美丽的是——(自己的角),它可喜欢了,认为难看的是——(自己的腿)。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儿看出鹿喜欢自己的角而不喜欢腿?

三、细读故事,知鹿。

根据学生反馈,品读重点句。

1、抓“欣赏”,感受鹿角的美丽。

出示:

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A、指名读。

B、他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珊瑚)

C、扣“啊”,读出小鹿的赞美。(感受不同,读法也不一样。)

D、指导朗读。

师:小鹿,当你发现你的角如此美丽,你的心情怎样?(兴奋、惊讶)

师:那你就兴奋地夸夸自己吧!

师评价:啊,老师听出了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的角。“多么……多么……”两个多么,小鹿真喜欢自己呀!

E、齐读。

师:小鹿可喜欢这两只美丽的角啦!可四条腿他就——不喜欢了。

2、抓“难看”,感受鹿腿的难看。

出示: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仅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A、指名读。

B、你听懂小鹿的意思了吗?

a扣“唉”,读出小鹿的抱怨。

b抓提示语,读出鹿对腿的不满意。

师评价:瞧你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这就是抱怨。谁也来抱怨一下。

3、改变看法

A、师引读第五自然段。就在他抱怨的时候,_____

B、看过动物世界吗?(看过)那老师今天就给大家上演一场动物世界里的雄狮捕食,请大家闭上眼睛,跟随着老师的解说展开想象。

C、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头凶猛的狮子像我扑来。我的.心怦怦地跳,很紧张,感觉狮子就要吃了我了。……)

D、多紧张的场面,现在把这段里的“鹿”换成“我”,请大家把自己置身于这茂密的大森林里,凶猛的狮子正在后面追着你,试着读读这段。

E、学生们自己试读。

F、师:哪只小鹿来给我们讲述这段惊心动魄的逃离记?

G、经过这件事情,鹿的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H、是呀,危急时刻,小鹿就是靠他有力、灵活、快速的腿躲过了这一个劫难,此时此刻,小鹿又会对自己的角和腿说什么呢?

出示

鹿对着美丽的角说:“_______”

鹿对着细长有力的腿说:“__________”

I、小结:是呀,孩子们,就像你们刚才说的,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能随便的否定它们。而鹿也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它跑到小溪边,停下脚步,他叹了口气,说:……(出示齐读)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四、明白寓意,拓展推荐

1、师:小鹿回到家里,把自己今天的遭遇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对它说:“既然这美丽的角差点儿让你送命,那干脆把它锯掉算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2、师:小朋友,生活中,你是否曾经讨厌过什么东西或什么人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联系生活谈一谈)

3、小结: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忽视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出示,齐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4、师:同学们,今天学的这个有趣的故事,来自《伊索寓言》,这本书里还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呢,读完它你会汲取许多人生的智慧。

板书设计

鹿角——美丽(挂住树枝)险些送命

狮子和鹿

鹿腿——难看(有力)逃生

《狮子和鹿》教后反思

这节课因是略读课,所以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已读,要求读准读通,读出问题,读出自已的感受,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读后,让学生说说自已的启示,并根据课文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讲一讲。学生各自发表了意见,有的学生说自已明白了,好看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用的。有的学生说明白了好看的东西有时也会变得十分令人讨厌,不好看的东西有时却会使自已有所成就。更有一个同学覃素垠说自已明白了,一个人长得虽然漂亮,但有时并不一定美,要看他的心是不是也很好,是不是能为大家做好事。同学们更总结了“有毒的蘑菇往往是漂亮的”。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只看外表的。看来我们从课文里确实是能教学生学会很多东西。同时我也突然有了一个计划:现在市面上虽然有很多儿童读物,但很多内容却并不能引导学生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我想为我的学生们多写一些这样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慢慢学会做人。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盲 喜 邻 野 童 难 忘

3、理解词语。

词语 解词

喜滋滋 欢喜的样子

邻居 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 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 欢喜和快乐

童年 儿童时代

清波 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 喜 邻 替 野 童 难 忘

二、分析理解。

1、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2、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3、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 “……” 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当堂巩固。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地提回了一只( )的蝈蝈,( )滋滋地送给了( )家的( )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 ),( )小溪流淌的( )。歌声会把您带回( ),相起往日( )的( )。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 )的蝈蝈,在我( )的时候,就让它( )我给您( )。

2、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替 我给您唱歌 盲婆婆

带想起 欢乐

6、一株紫丁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诗歌,板书课题:6.一株紫丁香

2.读准“株”:翘舌音。“紫”:平舌音。

3.“株”是什么意思?(枝)怎么记住“香”?

4.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出示教学挂图)图上画了谁?在什么时候干什么?

2.指名说,其他补充。

3.那么书上是怎么写的?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4.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再读课文,读完课文画小节号和生字词。

6.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一类生字词)浓绿 小院 老师 枝叶 伸进 做伴 消除

(1)自己读读生字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正音:

“浓”:读鼻音,不读边音。

“老”:读边音,不读鼻音。

“院”、“伴”、“伸”:都是前鼻音,不读后鼻音。

‘枝”、‘师”、‘伸”、“除”:都读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

(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4)去掉拼音齐读生字词。

(出示二类生字词)

(1)自己读读生字词,齐读.

(2)去掉拼音后,会读的站起来齐读词语。

7.把生字词带人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8.(出示)“感谢你时时把我挂牵”。

(1)自己读读,想想在哪儿停顿?

(2)指读,齐读。

(3)文中还有些长句子,请你用这种方法读读。自己读读试试。

9.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朗读并配乐。

2.读完这篇诗歌后,你知道了什么?

3.齐读诗歌。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片)齐读词语,巩固生字的读音。

2.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你会用哪个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4.自学课后生字表,并按笔顺描红。

5.怎样才能把字写正确、美观?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作重点指导。

“老”:第五笔是短撤,不要写成横。 -“伴、消”:右边上面不是两点,是点和横撇。

“师”:第一笔是短竖,不要写成点。

本课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卡。

2.听写词语。

3.反馈、检查。

4.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二、新授

1.教学第1节。

(1)图上画了什么?文中是怎么写的?

(2)指名读第1节。

(3)读了第1节后,你知道了什么?

(4)“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的?“我们”到小院栽紫丁香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你们能通过你的读来表现出小院葱绿的美好景象和小朋友悄悄地向老师表达着自己的心意吗?

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2.教学第2节。

(1)自己轻声朗读第2节,边读边想:诗中的小朋友是用怎样的语气呼唤老师,对老师说话的?

(2)从哪儿还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同座位互相讨论、交流。

(3)指导有感情朗读。

3.教学第3、4节。

(1)老师读第3、4节。

(2)学生边读边展开想像:想像“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是怎样的动听,假如那是小朋友的歌会唱些什么?

想像“满树盛开的小花”是怎样的美丽?假如那是小朋友围在老师身边微笑着说话,会说些什么?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评议。

(4)读了两节后,你知道了什么?

(5)那么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老师工作的辛劳?小朋友对老师的感谢和崇敬?

学生相互交流,指名说。

(6)指导有感情朗读。

4.教学第5节。

(1)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了,指名读第5节。

(2)看图,在夜里,老师还在怎样的工作?

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劝老师休息?又以怎样的语气祝愿老师睡得又香又甜?

自由说,互相评析。

(3)指导学生读出亲切请求、真诚祝愿的语气。

5.指导有感情朗读全诗。

(1)自读。

(2)指名读,配乐读。

(3)全班齐读。

三、指导背诵

1.分段自己背诵。

2.看着插图,自己背诵课文。

3.同座位互背,纠正。

4.指名背,会背的学生站起来一起背。

四、小结

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一株紫丁香”为题呢?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赞美老师的诗句?

板书设计:

6 一株紫丁香

枝叶 伸进 夜夜 作伴

栽 绿叶 唱歌 消除 疲劳

紫丁香 小花 笑脸 感谢 牵挂

花香 飘进 梦里 香甜

7 有趣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7 有趣的发现。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要求:(1)标好小节号。(2)读准生字字音。(3)读通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词。(出示下列词语)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指名带读,正音后,再指名带读,开火车读。

(2)去拼音后,指名带读这些词语,开火车读。

(3)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读第二至第四句。

(4)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评议。

3、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问:你听明白了什么?

3、引导: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4、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5、齐读这个小节。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读一读,巩固生字的字音。

2、你是怎么样记住每个生字的?指导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偏旁。

上下结构——容、易、究。

左右结构——较、研。

半包围结构——达、存。

3、指导书写: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5、集体书空这些生字。

6、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7 有趣的发现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 岛 因 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3)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1、指导复述课文: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板书设计

7 有趣的发现

岛上经常刮大风 要么—要么—

没有翅膀的昆虫 因为—所以—

翅膀特别大的昆虫 因为—所以—

翅膀小的昆虫 因为—所以—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音序查字典。

2、照样学写铅笔字。

3、熟记四条成语和一句古文。

4、任选三个动词,各写一句话。

5、学会问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音序查字典。

2、学会问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自读对话

(2)分角色读对话

(3)教师讲解音序查字典法

3、练习。

(1)查小猴不会写的字

(2)开展用音序查字典的比赛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龙 亮 兔”3个字。

(2)引导归纳三个字的结构。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习描红。

3、练习。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地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学生自读4条成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理解成语的意思。

风吹草动:风一吹草就晃动。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渠。

瓜熟蒂落: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借助插图讲解这个古文的意思。

第一行意思是: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第二行意思是:高达许多层的平台,是从堆积泥土开始逐步建造起来的。

第三行意思是:千里路途,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完的。

(5)教师再次范读。

(6)教师指导: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发展,最后取得成功的。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朗读理解:同学们要取得成功,必需从小努力,从现在开始做起。

(4)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第三课时

一、 审题。

1、揭示言语交际的题目:他们在做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两个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要求认真观察图中每个小朋友的动作,并把每个人的动作用一个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表示动作的词。

吹 写 投 跑

游 跳 看 唱

2、指导说话。

(1)从以上的词中选一个练习说一句话。

(2)范说例句:陈超同学在教室里扫地。

(3)指导学生练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三、练习。

学生任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自由练说,同桌互说。

四、反馈。

1、指名说(好中差生都要考虑到)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说到。

2、评议。

3、任选3个词写三句话。

当堂达标练习:

背诵成语和古文。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1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体会有问号的句子的语气,并读一读。

3、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全面的看待问题,不能只看外表。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指导读出问号的句子的语气;

难点:

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什么是劳动模范?读完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课题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读出疑问句的语气(指名——范读——齐读)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围绕这个问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自己打开书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还记得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个鸟类朋友?

出示凤凰猫头鹰乌鸦麻雀谁愿意叫叫它们的名字?

出示推荐劳动模范调查这还有一些词语朋友?指名读。

用推荐、调查说一句话理解词义。

3、用上这几个词语说一说这个故事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品味

师:小动物们认为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为什么?(自己默读课文)

师:小鸟认为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从课文中找找读读。“许多小鸟推荐猫头鹰,说它是田园卫士,捕鼠能手,应该当劳动模范”

让学生点评:捕鼠能手,田园卫士,真能干。

师:就让猫头鹰当劳动模范,结果怎样呢?(凤凰派乌鸦、麻雀去调查)请你默读课文2、3自然段,边读书边想一想它们是怎样调查的?

师:谁和大家说说乌鸦是怎样调查的?

乌鸦

师:谁来说说乌鸦是怎样汇报的`?(生读原句。)

想想:乌鸦同意猫头鹰当劳动模范吗?为什么不同意?

学生汇报:猫头鹰太懒了师追问: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句子:大王,我大白天查看时,猫头鹰还在睡懒觉。我又向周围邻居了解情况,大家都说猫头鹰一年四季总是白天睡大觉。

师:能不能让猫头鹰当劳动模范?怎么读让我们听出来不能让猫头鹰当拉动模范?可以把“都”、“总是”变红。乌鸦是不是就和一个人调查了?(不是)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大家都说)那你该怎么读?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认真、负责)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猫头鹰太懒了,所以说?(课件出示句子)这样一个懒汉,怎么能当劳动模范呢?

师:大家看,这句话后边是什么号?(随着学生说问号变成红色)你们都来读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指名说,师注意评价(课件出示句子)

这样一个懒汉,不能当劳动模范。

师:这是怎样的一个懒汉?

师:现在你们就是乌鸦,你们特别不同意猫头鹰当劳动模范,所以,你们就向凤凰大王汇报。

(创设情境:小动物们都说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我派小麻雀、乌鸦去调查,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哎,小乌鸦回来了,我得问问去,乌鸦你调查的结果怎么样?快向大王我汇报汇报。

麻雀

师:也不知道麻雀调查的怎么样?哪只小麻雀向我汇报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大王,猫头鹰的相貌又凶又丑,叫声难听,非常吓人。如果让它当劳动模范,会损害我们鸟国的形象,让外国耻笑。

师:它相貌什么样?叫声怎么样?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猫头鹰的图片)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师:乌鸦和麻雀都认为猫头鹰不能当劳动模范,凤凰听了他俩的汇报怎么说的?自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师:凤凰是怎么说的?你能试着填填吗?(出示填空)乌鸦,猫头鹰在()干什么,你()了吗?麻雀,你怎么能()呢?你们再去()。

师:小乌鸦你们只调查了夜晚,调查白天了吗?你们的调查怎么样?小麻雀你以貌取人。什么叫“以貌取人”?你能不能联系上文说一说。(指生说)这就叫以貌取人。

师:那怎么办?再去调查。

师:猫头鹰到底能不能当劳动模范呢?我们也和乌鸦、麻雀一起去调查调查。

师:猫头鹰也来了,你们赶快去和它打听打听情况吧?(师扮演猫头鹰)

师:这只是猫头鹰自己的说法,光听它一个人说行吗?(向他的邻居打听打听)这次,它们是夜里去调查的。它们在树林里看到了黄莺、喜鹊,就和它们了解情况。

师:百闻不如一见,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教师补充资料:一个夏天里猫头鹰起码要捕食野鼠一千只,假使一只野鼠在一个夏天吃掉二斤粮食,一个夏天就为人们抢救下成吨的粮食。)不愧是“田园卫士捕鼠能手”

师:哦。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学生说(教师板书:擦掉“吗”)

师:猫头鹰能为人类保护许多粮食,我们认为它能当劳动模范。还有什么模范?那“模范”这两个字怎么写?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记这两个字?(卡片)

师:怎么才能把这两个字写漂亮呢?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字的结构,你有什么发现?

生先描,体会(摆好写字姿势)

师:板书(范)生展示,再写一个

四、拓展延伸

其实,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能干的鸟,它们也能当劳动模范,还有谁能当劳动模范,说一说理由。可以这样提醒孩子:()能(),怎么不能当劳动模范呢?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2

展示积累

选择第一、二、三自然段中自己背得最流利、最有感情的部分,背诵给同桌听。

赏读“可爱”,晶“情”动“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是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又是从哪些描写体会到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的?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a、观察插图,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b.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老舍先生酷爱花草的资料与他“放任”小花猫淘气的描写进行对比, 以加深感受。

c、联系语境理解“开辟…‘生气勃勃”。

3、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总体梳理,回归全文

1、小组讨论:老舍先生笔下这只既古怪又可爱的花猫,为什么能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象?

2、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梳理:

(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真实具体、将猫视为朋友、字里行间处处留情)

3、朗读全文,加深体会。

自主选择,积累词汇

1、用喜欢的符号圈划出自己最欣赏的词语、句子,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再摘抄在“采蜜本”上。

2、同桌互相交流。

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两段话,想一想:同样是关于猫的描写,这两段话与老舍先生的《猫》一文,在观察与表达的角度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提示:第二段话与课文《猫》相似,侧重于用拟人的'手法侧面描写猫的生活习性,并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第一段话则从正面直接描写猫的外形特点。)

2、小组交流。

3、课后留心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帮它拍摄一张相片或画一张画像,然后为相片或画像配一段旁白。

板书设计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3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春天”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4篇课文。这4篇课文体裁各异,有古诗,有散文,还有童话故事。课文表现了春天里的美景和人们的活动,尽显春天的美好。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每篇课文后面的习题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中,均对这一教学重点进行了提示。《古诗二首》“朗读课文”渗透了“注意语气和重音”的要求。《找春天》“读下面的句子,试试怎样读更好”,侧重“注意重音”训练。《开满鲜花的小路》“分角色朗读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朗读课文”,这些习题都是“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的具体体现。口语交际的“注意说话的语气”,从交际的角度反映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语文园地一中“字词句运用”第二题“根据不同的提问,读读下面的句子”,这是对“注意重音”的小结与运用。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这是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本技能之一。其中“注意语气”,学生并不陌生,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教材多次训练过。本单元教学,要巩固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教材中所学,侧重学习根据不同的角色读出不同的语气。“注意重音”是教材对学生的新要求。朗读时“注意重音”比较复杂,本单元教学时,学生有注意重音的意识,明显可以读重音的字词,学生能尝试读出来即可,要求不要过高。

本单元在《找春天》一文中安排了一次“找春天”的语文实践活动。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这是组织学生走向大自然,观察体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时机。教学时要做好安排,把“找春天”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二、教学要点及课时安排

【课文4篇】

1.《古诗两首》2课时

2.《找春天》2课时

3.《开满鲜花的小路》2~3课时

4.《邓小平爷爷植树》2课时

1.会认53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34个生字、会写3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背诵《古诗二首》。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能借助插图,说出邓爷爷指数的情景。

4.感受春天的美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口语交际】

注意说话的语气1课时

能用恰当的语气与别人交流,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5个部分,需4课时。

1.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亭、咨”等10个生字;有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愿望。

2.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能根据提问读出句子的重音。

3.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关系。

4.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5.自主阅读《笋芽儿》,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快乐读书吧】

“快乐读书吧”栏目已经安排了3次,分别是一年级“读书真快乐”“读读童谣和儿歌”以及二年级上册“读读童话故事”。本次“快乐读书吧”是“读读儿童故事”,包括内容导读目录和推荐书目等。

“快乐读书吧”推荐5部作品,供学生选择阅读。这些作品,都很经典,脍炙人口。洪汛涛的《神笔马良》讲述了善良正义的马良用神笔惩恶扬善的故事;郑春华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描写了一个三口之家发生的日常趣事,这些既是当代儿童生活的缩影,也是对亲情、友情、成长等主题的生动诠释;苏联作家卡达耶夫的《七色花》讲述了小姑娘珍妮被赠予了一朵七色花,她只要撕一片花瓣扔出去,就可以实现一个愿望。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愿望的实现》讲述了在仙女的帮助下,淘气的儿子和严厉的爸爸互换身份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情节合理又新奇,充满童趣;《一起长大的玩具》精选金波描写儿童生活的散文和童话,有《一起长大的玩具》《老鸹枕头》等文章,既有作者对儿时生活的'回忆,也有作者对儿童生活的美好想象。这些作品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又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情节,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多样的感受。

教材还点明了本次“快乐读书吧”的教学要点:要学会看书的目录。这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书的封面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插图中提供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目录让学生了解书的目录一般呈现的内容。小贴士提示了目录的用处:可以从目录了解书的主要内容,还可以知道要读的内容从哪一页开始。

三、教学目标

1.产生阅读儿童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初步学会看书的目录,能从目录中大致了解书里主要写了什么,要读的内容从哪一页开始。

3.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

1、学习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受颐和园、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文重点语句、课文相关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展示课前两分钟。

一、导入。

二、读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每段的主要内容。

3、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再读文,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词,学生多种形式的认读。

2、出示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交流应该注意的地方。

3、学生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四、积累语言。

1、通过朗读,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词、句、段。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课后延伸:

1、抄写本课词语,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读课题,了解颐和园的背景。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引导学生读准“颐”的字音,注意“颐”的字型,理解“颐”的意思,从而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师:在这样一个寄托着美好愿望的园林里,究竟有哪些景物呢?让我们来朗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交流颐和园的景物。

(1)师出示生词:

长廊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昆明湖 堤岸 画舫 十七孔桥

学生自读,指生读

师强调“佛香阁”“佛”读音,并介绍佛香阁的相关资料啊:佛香阁里不仅有佛像,而且佛像高无米,全身镀金。让我们再来读这个词。(生齐读)

师:其实,佛香阁、长廊、排云殿,都是我国的传统建筑,在今天的大城市已经不多见了,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2)出示(图片):

师介绍长廊的设计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佛香阁和排云殿。

(3)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来朗读生词。(生齐读)

(4)由这些景物组成的颐和园究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交流。

师:那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看,课文的首尾段都在赞美颐和园,作者是用怎么的顺序游览颐和园,谁发现了?

(生说,师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师:同学们看,这么长长的课文,在老师的板书下变短了,这就是文章的骨架,它能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游赏长廊。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作者去细细游赏颐和园的景色,首先我们来到长廊,它为什么叫长廊呢?它又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可以拿起笔,把那些重点词语画下来!(学生读、画)

交流长廊的特点:

(1)整体看:

学生交流,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数字感受长廊的长。

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2)看廊内:

出示: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引导学生从“人物、花草、风景、五彩、几千幅、两幅”等词语理解画的美。

师指生读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

师出示长廊里的图画,教师解说,引导学生感受长廊的艺术美。

引导学生背诵,师:这里面有神话,有传说,还有历史故事,走在这样的画廊里,触摸到的是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啊!带着这样的情感,能把这些话记在心里吗?自己试着背一背。(指生背,齐背)

(3)看廊外:

生交流描写廊外的句子。

师:我们也来读读这两句话。

师:看得出,廊外的风景美也吸引了你。廊内的艺术美,廊外的风景美,相映成趣。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园林艺术啊!长廊已经成为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再看长廊。出示:

整体看:绿漆的柱子……

看廊内:……

看廊外:……

师:原来作者就是这样看长廊的,先整体看,再看廊内,最后看廊外。三看长廊,练句成段,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把长廊的长、美展现在我们画面。

2、游赏万寿山

师:颐和园里的建筑不仅有长廊,还有佛香阁和排云殿。作者又是怎么看它们的?看到了哪些特点呢?快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比比谁最先发现。(学生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抓住“耸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来体会皇家园林的特点。

学生朗读三自然段,读出皇家园林的气势。

师:同学们看,在这,作者又先看佛香阁,再跟排云殿,把它们练句成段了,多有意思啊!其实,在颐和园里,占地面积最大的不是万寿山,而是昆明湖。

3、游赏昆明湖

师: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占了颐和园面积的四分之三,我们可以登上万寿山向下看,也可以来到昆明湖畔,漫步堤上,来到湖心小岛,来到十七孔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物,不同的特点,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那你最想去哪游赏?

(1)学生交流后,找到相应的语句进行朗读。

(2)师重点指导朗读昆明湖的句子,体会昆明湖的静、美。通过引导学生体会“滑”,更深地理解昆明湖的静。

学生自由朗读句子,指生读、齐读。

(3)指导学生朗读描写湖心小岛、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特点。

同学们看,作者从山上向下看昆明湖,从昆明湖畔看,在十七孔桥上看,由远到近为我们展现了昆明湖不同的美景。

三、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读了很多美好的句子,这些美好的句子和这些具体的描写,就是文章的血肉啊!它能让我们的文章更具体。

师:颐和园这个昔日的皇家园林,已经被记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了一座人人都可以尽情游赏的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的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四、课后延伸:

1、抄写本课词语。

2、学习《颐和园》的写作方法,结合自己最近的游览活动练习写一篇游记。

五、板书:

18、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大公园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15

精彩开篇词

人和世间万物都属于自然,地球是人和一切生灵的共同家园。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的生灵,地球才生机勃勃,才风情万种,才姿态万千!所以人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别忘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爱护一切生灵!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

2.把握文章的情感和主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诗人笔下的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生机勃勃。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带给人悲苦,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实秋的《鸟》的世界一探究竟吧!

二、自学指导(一)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羽翮(hé) 瞵视(lín) 抟摇(tuán)

鸟啭(zhuàn) 曳着(yè) 斑斓(lán)

丰腴(yú) 秾纤(nóng)(xiān) 倏地(shū)

鸢鹰(yuān) 跼蹐(jú)(jí) 感喟(kuì)

戟张(jǐ) 褴褛(lán)(lǚ) 窗棂(líng)

鸱枭(chī)(xiāo)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没有依靠。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战栗: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

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

3.作者链接

梁实秋(1902—1987),原名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生于北京。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三、自学指导(二)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给文章划分结构并概括内容。

【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1-2):自己爱鸟而感受到鸟的苦闷。第二部分(3-5):描写了鸟悦耳的鸣叫和优美的形体。第三部分(6-7):鸟在带给人喜悦的同时也给人悲苦。

2.轻声朗读课文,整理出描写鸟的声音和外形的词语。

【交流点拨】

清脆、嘹亮、圆润、和谐;斑斓、玲珑饱满、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秾纤合度、临风顾盼、高踞枝头、俊俏、轻灵。

3.以上词语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

都是褒义词;表示作者对鸟的浓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这篇散文的文眼是哪一句?

【交流点拨】

我爱鸟。

(二)深层探究

1.第5段“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中“幻想”的含义是什么?“我”对其不存幻想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

含义:指历代诗文在杜鹃、夜莺、云雀等身上长期形容、渲染而形成的象征意蕴。原因:作者爱鸟只爱其声音、形体,并不受人们赋予鸟身上的`各种文化意蕴的影响。

2.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种鸟?作者对这些鸟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

作者写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令人喜悦的鸟、豪横无情的鸟以及令人悲苦的鸟。看到触目惊心的笼中鸟,作者是无比的关注;在四川欣赏到令人喜悦的鸟的声音、形体,作者对这些鸟是充满“爱”的;对豪横无情的鸟,无法幻出诗意;看到那些令人悲苦的鸟时,作者则是充满同情。

3.前面四节写作者对鸟的喜爱,为何后面两节却写了“悲苦”“伤感”之情?这两种矛盾的感情出现在同一篇课文里是否不太协调?

【交流点拨】

如果说前面四节真实而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喜爱着鸟的可爱”的话,那么后面两节却是诉说了作者“悲苦着鸟的悲苦”,同样反映了作者对鸟的关爱,这种爱比前面四节要显得更深刻更丰富。

四、板书设计

关注笼中之鸟

我爱鸟 欣赏喜悦之鸟

同情悲苦之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