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设计 >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放热过程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放热过程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6W 次

  教学目标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放热过程教学设计

(1)学习通过对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思考。通过实验探究、经过分析、总结,初步认识到凝固、液化、凝华分别是熔化、汽化、升华的相反过程,认识到凝固、液化、凝华的放热过程。

(2)从与生活、自然现象有关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产生亲近感。

(3)培养学生利用手边常用物品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品质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4)初步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教与学的方法

探究实验、观察交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

教学难点:难点是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

教具: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石蜡、冰块、杯子、挂图、食盐、发黑的白炽灯、固态碘、玻璃片、保温瓶、热水等

学具:学生自带自制的蜡烛和饰物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利用石蜡制成各种各样的玩具或饰物或小动物。

2、收集有关有氟冰箱、无氟冰箱的资料。

  二、探究活动:

1、冰与凝固

(1)活动讨论:

展示冰块,以及同学亲手制作的蜡塑、蜡制的小动物,请同学们讲述制作过程,并说明凝固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2)归纳:

①凝固(solidification):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②凝固点(solidifyingpoint):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③凝固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提出问题:

①生活中还有哪一些凝固现象?(如钢铁厂铁水出炉后的过程,冬天背阳的屋檐下悬挂的冰柱等)

②0℃的水放到0℃的房间里,会不会凝固成冰?为什么?(不会,因为水和外界没有温度差,水不能向外界放热,无法凝固。)

③凝固的条件是什么?(A、达到凝固点;B、能够放热)

2、雾与液化

(1)活动与实验:

展示干燥的杯子给同学们,将冰块放入杯中,请同学们观察杯子外面出现的现象,杯子外的水哪里来的?它经历了什么样的物态变化?

②将盛有热水的保温瓶打开,让同学们将手放在瓶口上,感受水蒸气在手上液化,及液化放热过程。

(2)学生归纳:

①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②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3)提出问题:

①生活中还有哪些液化现象?(如:林中雾、草上露的形成)

②为什么即将下雨的'夏天的早晨,自来水管上挂有许多小水滴?

③为什么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间出来时,眼镜会模糊而看不见眼前的景象?

④为什么进行飞行表演时,飞机会拖出一条长长的白色尾巴?

⑤为什么拨开冰棒的包装纸时,冰棒上会冒出白气?

3.霜和凝华

(1)实验与探究

把少量的碘放入烧瓶,上面盖上玻璃片,然后微微加热,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烧瓶中会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属于碘的升华现象。)停止加热后,继续观察有和现象发生?并取下玻璃片,请同学们观察出现了什么?玻璃片上出现的碘的小颗粒哪儿来的,经历了什么样的物态变化?它在这个过程中,是放热还是吸热的?

(2)学生归纳:

①凝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②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2)提出问题:

①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现象?

②霜和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天气条件

③为什么在严寒的冬天,即使气温低于0℃,冰冻的衣服仍然会变干?

④冬天,北方的窗户上会出现晶莹的窗花?它出现室内还是室外的玻璃上?

5、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过程

(1)学生归纳:吸热过程有熔化(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汽化(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放热过程有凝固(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液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交流与讨论:

根据图10-33的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讨论AB、BC、CD、DE、EF、FG各段的含义,以及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

  三、讨论与交流

通过对下列问题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1)为什么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止地窖的菜被冻坏?

(2)根据图10-35讨论电冰箱的工作过程和制冷原理?交流有关有氟冰箱、无氟冰箱的资料。

  四、布置作业

(1)课本作业。

(2)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并初步加以解释;动手做一做冰的熔化、和凝固,用方格纸绘制它的熔化和凝固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