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设计 > 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3W 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文插图、鲁迅介绍及重点语句。

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

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 只知道

无端 稀奇

素不知道 如此

如许 从来不知道

希奇 其中

单知道 无缘无故

4、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若学生不知从哪说起,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

(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换上“苍白的”“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板书:年少 健康 天真 活泼

(3)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年少、健康

天真、活泼

第 二 课 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语言)

请你们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

再识闰土,探究深读

1、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3、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眉飞色舞等)

4、用你们所说的那种感受读这几段话,相信会读得更好。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

5、学生自由练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看谁能让大家身临其境。(每件事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指导朗读。如,“雪地捕鸟”可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看瓜刺猹”教师可扮成“我”引导朗读,调动学生情绪)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教师相机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

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月亮地下,闰土一个人看瓜刺猹在“我”眼里是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啊。所以,三十年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这幅画面。

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

学生描述。

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景色描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

引导背诵(可以出示段落填空进行提示)

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学生肯定会回答: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池塘捕鱼、捉泥鳅……)

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你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指导“啊”的读法)

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3、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的贝壳)

闰土在(雪地捕鸟)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大雪天是可以捕鸟的,而且可以捕到这么多的鸟)

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猹是一件什么东西,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小结: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三十年来,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又神奇的画面(出示“看瓜刺猹”图)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话。

观看插图,想象表演

1、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呀,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

2、读一读17自然段。他们会怎样话别呢?

3、同桌分角色想象表演。板书:难舍难分

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2、“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句“老爷”让“我”大吃一惊。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

夏日拾贝

看瓜刺猹

潮汛看鱼聪明、能干

勇敢、见多识广

羡慕 佩服 向往难舍难分

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利用工具书、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看着幻灯、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一段、初步了解人物特点。

背诵第1自然段。初步了解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1)出示绘有闰土守瓜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指名学生讲述画面的内容。揭示课题。

(3)简介鲁迅及小说《故乡》。

2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准宇音;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仿佛、无端、素不知道、伶俐;读通课文。

(2)给课文分段。

3组织讨论质疑。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检查认读和理解情况。

①理解下列词义:其间、一望无垠、祭祀、仿佛、无端、素不知道。(教师讲词义、学生写词。)

②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见作业本第1题。)

(2)指名汇报分段情况、井说出自己分段的理由。

5讲读第一段。

(1)学生轻声读第一遍、思考: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是怎么写的?写得好在哪里?

(2)再次引导看幻灯、结合课文指图进行复述。(要求在复述时能运用“深蓝”、“金黄”、“碧绿”、“带”、“捏”、·刺“等词语。)

(3)齐读课文第一段。

6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2、3题。

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初步感知闰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继续学习课文,深入品味人物形象,体会课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5.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情感,感悟“我”的情感变化与刻画闰土这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课文布局谋篇的特点,体会“我”的`情感,感悟“我”的情感变化与刻画闰土这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闰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入品味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情感,感悟“我”的情感变化与刻画闰土这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继续学习课文,深入品味人物形象,体会课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三、教学策略

1.抓住文线,感悟人物形象,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在读中悟,悟后促读。

2.理清感情线索,体会情感变化,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3.两线交融,揣摩表达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鲁迅

1.了解单元导读中的教学要求,初识鲁迅。

2.关于鲁迅,你了解了哪些?补充资料袋中关于作者的介绍。

3.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是怎样用语言文字刻画鲜明的人物呢?

(二)初读课文,反馈预习

1.纠正字音:扭、胯、厨、套、猬、畜、窜。

2.多音字组词:正、佛、供、畜。

3.词语解释: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希奇、单知道。

(三)梳理思路,训练归纳

1.读课文:出声读。

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2.读课文:默读闰土讲述的部分。闰土和“我”在一起时给我讲了哪些事呢?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件事,引导写出小标题。(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沙地观鱼)

3.学生质疑,答疑归纳。

(四)品读事件,感受人物

这四件事作者在写作时还是有详有略的,那么他详写了哪几件事呢?(捕鸟、刺猹)

1.“雪地捕鸟”。

(1)变换角色,感受表达。

一读:我们先来学习雪地捕鸟,先来读读这部分吧,自由读。

二读:师生问答读书。(出示课件:课文插图)图中的闰土绘声绘色的讲述,文中的我听得聚精会神,不禁产生了许多问题,小闰土们你们能用书中的话回答我吗?

三读:闰土讲的事情实在是太有意思了,我都入了迷,你们是不是也被吸引住了呢?快读读这一部分吧。

(2)师生对读,感受人物。

①师生对读并提出对读的要求。

听了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我也想读读这段话,不过老师读的和书上的有不一样的地方,你们可要认真听、认真看书,用你们的朗读强调一下,告诉大家我和书中的哪一部分读得不一样。

我们知道闰土是个能干的孩子,作者这样描述,你对闰土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吗?

②闰土能在雪地巧捕鸟,于是──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我是盼望下雪吗?

我盼望:_________。(看捕鸟;亲自去捕鸟;感受捕鸟时获得快乐、成功的喜悦;感受这多姿多彩的生活……)

文中的“我”有这么多的想法,在一个又一个的盼望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闰土讲述捕鸟的经历,让我又羡慕又佩服,他是怎么讲的呢?再看看插图,你能想象着他讲述的样子再读读这部分吗?

【设计意图】学生在角色的变换体验中,真正走进文本,拉近了与人物的距离;在与主人公闰土的对话中,既感悟他的特点又体会“我”的内心世界;把揣摩表达效果自然地融进阅读理解中。力图引导学生经历从初读到细读再到品读的阅读过程,不断加深体验,不断丰富认识,不断感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用。

2.“看瓜刺猹”。

(1)品读文字,感受人物。

作者还详写了看瓜刺猹这件事,请你默读闰土这部分讲述的内容。想一想,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批注。

(2)体会情感,品味写法。

这部分不是写闰土看瓜刺猹吗?那你们读第十一段,这部分写了什么?没有行不行?

(3)揣摩表达,积累语言。

听着他的讲述,文中的“我”不由得产生了好奇、佩服的情感,闰土讲述的这些内容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样是看瓜刺猹这个内容,作者为什么写了两遍,是不是重复了呢?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

配乐范读。听我来读这部分内容,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意境美丽)

①课件出示:文中第十、十三段部分内容。

你们再来读读这部分,指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闰土的讲述刺激而惊险)

②小结:是啊,同样写看瓜刺猹,不同的表达方式,带给我们感受也完全不同,前者让我们感受到意境美,后者则是那样惊险刺激。难怪出于大文豪鲁迅之手啊,你们快读一读,也读出不一样的感受来。

③引导学生背诵,积累语言。

开篇的意境真令人遐想啊,像一幅画深深地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谁能给我们读一读,感受一下文字的美妙吧!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勇敢的少年,构成了一副绚丽的画面啊!我们试着背诵一下这段,让这美好的画面记在我们心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通过品味文字感受人物的特点;通过联想画面,体会文字中传递的情感;通过比较内容,感受不同表达方式体现不同的表达效果;通过联想画面,积累语言。

3.“海边拾贝”和“潮汛观鱼”。

作者还略写了“海边拾贝”和“潮汛观鱼”,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两生合作读。你们能感受到闰土在拾贝和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吗?你们想在这里补充什么词呢?

4.理解难句。

(1)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潮汛观鱼,这些稀奇的事情你们经历过吗?一起去享受闰土做过的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吧。

师引读,师生合作读。

(2)出示课件。闰土在______时,我和我的朋友(看、听、感受)不到_____。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设计意图】努力做到以学定教,教师做好课前的预设,课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启发、引导等方法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落实单元读写点中,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方法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懂得学习不仅要关注结果,还要关注过程。

(五)揣摩表达,关注情感

回顾全文,“我”与闰土从相识、相处、到分别的过程中,情感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我”还未与闰土见面,就盼望闰土的到来。与闰土相处,听了闰土的话,“我”是佩服、羡慕、向往。

引读第十七自然段,感受“我”和闰土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教师引读:相聚的时光是美好,也是短暂的,正月过去了,谁能读一读第十七段呢?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你体会到了文中的“我”是怎么样的心情吗?

【设计意图】依据教材的特点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对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一要求。努力使学生从名家名篇中领悟具体的表达方法,读中学写。

(六)回顾全文,体会表达

出示表格:

这一单元我们的学习主题是初识鲁迅,《少年闰土》是大文豪鲁迅的著名作品,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表格的第二列为学生所阅读的文章题目,现在所列出的都是单元教材中所涉及的篇目,空格有待学生自主填写。既可以是在学习本单元的同时读到的内容,也可以是今后学习时涉及的内容。第三列为学生读后的感受,紧紧围绕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展开,不同阅读内容,会有不同层面的收获。

(七)补充阅读,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从鲁迅作品的角度了解了文学家鲁迅,课后我们还要阅读《故乡》的片段,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再次相见,当年那个勇敢机智、充满活力的少年已经变了样了,是什么改变了他呢?请大家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接着我们会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随着更多课文的学习,我们逐步填写完“初识鲁迅”的表格,希望这一个单元的学习,能帮助你认识了解鲁迅。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2.完成表格

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进一步来了解鲁迅对少年闰土那一份特殊的感情。

二、研读课文

回忆一下,课文写了闰土向“我”讲的哪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想一想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时候样的人?

出示填空:( )的少年闰土

交流汇报,随机教学,重点理解“见多识广”。

(一)找“事情”,理解“见多识广”之一--知道得“多”

1.师述:闰土是这样的一位少年,他勇敢机警、见多识广、聪见多识广明能干,那你喜欢闰土特点的哪一个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学生学习“见多识广”。)

2、轻声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闰土的“见多识广”?(找出6-16自然段)

3、思考:文中哪一句话直接点出了闰土的“知识丰富”?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这里说的稀奇事,具体指闰土说的哪些事?

(“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4、“无穷无尽”是什么意思?它说明了什么?(多;闰土知道的事情多,说明他“见多识广”。)

5、小结: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闰土知道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从这个“多”可以看出闰土的“见多识广”。这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方面。

(二)品词句,理解“见多识广”之二——知道得“详细”

1、仔细、想一想,这四件事当中,哪几件事写得特别详细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举例说说。

2、讨论汇报。

“雪地捕鸟”

(1)、先说雪地捕鸟,这件事让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农村少年?(见多识广)可见闰土十分熟悉捕鸟的过程,还用了非常贴切的动词,请同学们找出来。

这一连串的动作,逼真地把雪地捕鸟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的眼前。

(2)、闰土讲捕鸟时会是什么样的神情?(自豪、兴奋)让我们一起感受雪地捕鸟的乐趣,齐读,

(3)、听了闰土的描述,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他说,说什么呢,我们接着读。

“看瓜刺猹”

过渡:闰土不仅知道海边有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贝壳,还知道各种贝壳的名字,可见他知道得非常详细。他的生活是那样的丰富,白天他去海边拾贝,晚上去看瓜刺猹。

(1)指名读第9节,从闰土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让我们也学着闰土绘声绘色地来描述: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

3、课文写这四件事,是用什么形式表达出来的?(对话方式表达出来的)快速读这一段话,找一找“我”和闰土的对话句子,自由地轻声读读。

4、因为闰土亲身经历了这些事,知道得十分详细,所以说得绘声绘色,我们大家也来绘声绘色的读一读闰土的话。(运用多种形式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

5、刚才我们重点讨论了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这两件事,从闰土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闰土对海边的农村生活不仅是知道得多而且知道的十分详细啊!这“详细”是他见多识广的第二个方面。

(三)体会“三个不知道”,理解“见多识广”之三--以“少”衬“多”

1、 这一段除了写我们刚才读的“我”和闰土的对话以外,还写了什么?(让学生找出“我”三个“不知道”的自然段)指答。

2、齐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反映了“我”的什么特点?(见识很少)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我”并不知道;素不知道;所不知道的。)

3、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小黑板)

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 而 “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 而 “我”不知道海边有五色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而 “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有许许多多的新鲜事 而“我”从来都不知道

4、为什么这些新鲜的事,我不知道呢?从中我们能感受到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5、闰土告诉我的新鲜事,在“我”和“我”的朋友的生活中是没有的,在他们的书本上是看不到的,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①同学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的感叹,齐读。

②在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呢?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羡慕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重点理解 “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6、师述: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三个自然段,从三个“不知道”了解了“我”和闰土相比,感到见识少。那么大家再想一想,这三个自然段写“我”的见识少,这与表现闰土的知识丰富又有什么作用呢?(加强对比,以“我”的“少”突出闰土的“见多识广”。这是表现闰土“见多识广”的第三个方面。)

三、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1、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3、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是穷苦孩子,但“我们”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你们猜猜三十年后的闰土是什么样的,他们见面会是怎么样的情景呢?讨论,交流。

4、鲁迅笔下的闰土这时候是什么样的呢?请听……

(师描述: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5、小结: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这时出现在“我”面前的闰土已经不是那个“天真活泼、勇敢机智”的少年了,他满脸皱纹,双手龟裂,反应迟钝,动作笨拙,叫“我”简直难以相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