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四年级语文《珍珠鸟》评课稿3篇

四年级语文《珍珠鸟》评课稿3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6W 次

  《珍珠鸟》评课稿一

四年级语文《珍珠鸟》评课稿3篇

今天听了 郑老师执教的《珍珠鸟》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受益匪浅。

一、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趣。

郑老师通过先进的电教设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揭示课题“珍珠鸟”后,老师质疑:“你们见过珍珠鸟吗?”同学们都摇头。老师便顺势出示图片:“老师也上网找到了一些珍珠鸟的图片。”当郑老师出示从互联网上下载的珍珠鸟的图片时,学生观察十分仔细,都能把珍珠鸟的外貌特征讲清楚。在初读课文时,学生也能顺利地找到描写珍珠鸟外貌的句子。当让学生理解这样一个和谐美好的境界时,郑老师出示了相应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深刻。无疑,先进的电教手段的运用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二、在品读悟情中,享受意境美。

郑老师在学生二次读课文后,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的重点段第13段,然后通过朗读、感受,感悟出因为我的关爱而使小鸟对我由疏远到亲近再到信赖的过程。让学生在品读悟情中,享受到“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美妙的意境。

《珍珠鸟》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美文要美读。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而朗读正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在这个环节中,在这其中,郑老师不忘引领学生表现冯骥才爷爷对小鸟的喜爱,朗读指导细腻无痕。例如:在指导学生齐读第3段时,导读:“这是一只胆小的珍珠鸟,你们可得小心翼翼,别把它吓跑了。”在品读后,不忘小结:“冯骥才爷爷不仅用吊兰的垂蔓保护着小鸟,也用自己的爱心保护着小鸟。”在指导读第6段中的句子,老师重点指导读好:“呦,雏儿!真是这小家伙!”从朗读技巧儿化音“雏儿”的指导,两个感叹号的强调到“小家伙”背后隐藏着喜爱之情的品味。学生逐步把冯骥才爷爷对小鸟的喜爱读得入情入境。通过揣摩品味,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个性化朗读中,让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逐步被打动,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意蕴

三、在移情入境中,感受表达美

语文课承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一点上,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她让学生发挥想象,此时,睡梦中的珍珠鸟会想些什么呢?珍珠鸟咂咂嘴巴又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进行想象补白。通过角色互换,很好地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情智和心灵去感受、抒发他们心中一曲曲美好的歌。在教学中,追求这一种基于平等基础上的合作、沟通,并努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很值得我借鉴、学习。

我想,让我们语文课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心灵世界里的一股甘泉,真正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

  《珍珠鸟》评课稿二

有幸观摩了蔡春芳老师的《珍珠鸟》,聆听了蔡老师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感受了蔡老师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沉浸于蔡老师精心营造的浓情氛围,领略了什么叫“真真正正教‘语文’”,真的,感觉就像冯骥才的那句:真好!

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蔡老师借班上课,作为陌生老师,与学生是有一定距离的,但是蔡老师平易近人的教学语言和态度,很快化解了这一问题。上课伊始,蔡老师动情的一段描述就把学生带入了那个安静祥和的境界。这种动情的语调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如涓涓溪流流淌进了学生的心田,例如:“这小家伙是多么胆小啊!”“哦,你说到小家伙的心里了!”“听出来了,你是多么喜欢这可爱的珍珠鸟啊!”“它睡着了,别吵醒他!该怎么读呀!”等,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如春天般的温馨、轻松,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紧张感消失了,表达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人与鸟,就在蔡老师充满情感的语言诱导下,不知不觉拉近了距离,最后融为了一体。真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语文,始终是姓“语”,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学习。蔡老师的这堂课,没有花里胡哨的活动,没有连篇累牍的拓展,而是始终抓住文本,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训练。比如“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句话,蔡老师不露痕迹地进行朗读指导:“作者很喜欢这对珍珠鸟,所以文章一开头就说,读──”“作者太喜欢这对珍珠鸟了,再读──”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引导,让学生悟出了:朗读要读出感受,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朗读方式。在学习“鸟是如何一步一步接近我的?”这个重点问题时,这种智慧更体现得突出。首先让学生自读4、5、6节完成填空,通过一个填空,就让学生明确了小鸟接近我的活动路线,把握了作者描述的框架。然后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小家伙是怎样一步一步接近我的,你能说得清楚具体些吗?说时用上表示连接的词。”这就是借助文本,把概括的文字说具体的训练。因为中年级的习作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如何把概括的文字描述具体,这一点,蔡老师充分地利用文本这个例子,进行了这一习作能力的渗透,体现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理念。不仅如此,蔡老师又运用“小鸟说话游戏”,对课文内容进行挖掘,让学生体会小鸟的心理说小鸟的话,这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小鸟的接近是因为主人的“不伤害”,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让课堂充满了童趣。然后,要求学生抓住有关词句,读出小鸟给你的印象,真是读中有悟,悟中有读。给插图起名字的环节也是我特别欣赏的,这一环节不仅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人鸟互信的美好境界”,而且是从另一个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起题目。总之,读中有悟,悟中有读,写法渗透,读说促写,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充满浓情的教学氛围在这堂课上,恰到好处的多媒体也为浓情的教学氛围增色不少,抒情的轻音乐,淡淡地穿插其间,把听者带入了一个安静、祥和的书斋,仿佛真的在和作者共同在欣赏,在关爱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和成长。真可谓“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珍珠鸟》评课稿三

今天,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我很荣幸地听了陈校长执教的《珍珠鸟》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受益匪浅。

一、在幽默愉快的语境中,巧妙激趣。

陈老师通过创设生动、幽默的语言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揭示课题“珍珠鸟”后,老师质疑:“你们见过珍珠鸟吗?”同学们都摇头。老师便顺势激趣:“陈老师也没有见过,于是就去花鸟市场去找,可找遍了花鸟市场,也没有找着。最后,陈老师用网网到了2只珍珠鸟。你们猜,老师用的是什么网呀?”这样,一制造悬念,学生要了解珍珠鸟的欲望高涨。当程老师出示从互联网上下载的珍珠鸟的图片时,学生观察十分仔细,都能把珍珠鸟的外貌特征讲清楚。在初读课文时,学生也能顺利地找到描写珍珠鸟外貌的句子。这都是陈老师幽默、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的功劳。

二、在品读悟情中,享受意境美。

陈老师在学生二次读课文后,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有关在我的照顾下,珍珠鸟胆子发生变化的词句,然后通过朗读、感受,感悟出因为我的关爱而使小鸟对我由疏远到亲近再到信赖的过程。让学生在品读悟情中,享受到“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美妙的意境。

《珍珠鸟》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美文要美读。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而朗读正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在这个环节中,陈老师,主要采用师生引读的方法,把珍珠鸟胆子变大的词语串联起来。在这其中,陈老师不忘引领学生表现冯骥才爷爷对小鸟的喜爱,朗读指导细腻无痕。例如:在指导学生齐读第3段时,陈老师导读:“这是一只胆小的珍珠鸟,你们可得小心翼翼,别把它吓跑了。”在品读后,不忘小结:“冯骥才爷爷不仅用吊兰的垂蔓保护着小鸟,也用自己的爱心保护着小鸟。”在指导读第6段中的句子,老师重点指导读好:“呦,雏儿!真是这小家伙!”从朗读技巧儿化音“雏儿”的指导,两个感叹号的强调到“小家伙”背后隐藏着喜爱之情的品味。学生逐步把冯骥才爷爷对小鸟的喜爱读得入情入境。通过揣摩品味,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个性化朗读中,让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逐步被打动,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意蕴。

三、在移情入境中,感受表达美

语文课承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一点上,陈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她让学生发挥想象,此时,睡梦中的珍珠鸟会想些什么呢?珍珠鸟咂咂嘴巴又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进行想象补白。通过角色互换,很好地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情智和心灵去感受、抒发他们心中一曲曲美好的歌。

在教学中,陈老师追求这一种基于平等基础上的合作、沟通,并努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很值得我借鉴、学习。

我想,让我们语文课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心灵世界里的一股甘泉,真正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