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九年级语文下册《枣儿》同步练习

九年级语文下册《枣儿》同步练习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26K 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枣儿》的同步练习,希望同学们都来做一做,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九年级语文下册《枣儿》同步练习

 【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

  1.给下列加黑宇注音。

蓦( )然 匾( )子 囫( )囵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踌chú( ) 咀jué( ) nínɡ( )视 童yáo( )

  3.解释下列加黑的词语。

(1)吃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垂头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枣儿”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藉……

(一)课内精读

男孩:爷爷,你为啥把枣儿放在匾子里晒了又晒?

老人:我等儿子回来。枣儿回来了,就喜欢一边嚼枣儿,一边听我讲故事。

男孩: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人:不知道。

男孩: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老人仍在沉思。

男孩:咱们学猫叫?(见老人没反应)咱们学狗爬?(见老人没反应)咱们过家家?(见老人还没反应)那,我讲故事给你听。(清清嗓子)哎哟,我的故事给忘了。我爹的故事才多呢——我该回去了,我要回去等我爹。(将口袋里的枣放入匾子里)

老人:时辰还早呢,再坐坐。

男孩: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

老人:(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

男孩:来呢,你的枣儿甜!

老人:怕是你嘴甜吧?那我问你,我树上的枣儿全光了,你还来不来?

男孩:也来。

老人:不骗我?

男孩:骗人是小狗。

老人:我们拉勾。(伸手与男孩拉勾)

老人:金勾勾,银勾勾,骗人是小狗。

二人开心地笑。

老人: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

(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怎么了?

男孩: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噢?

男孩: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那,咱们喊喊?

男孩:喊喊!我先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5.“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谈谈它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人几次回忆儿子小时候的事,他的这些回忆和态度反映出—种什么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小孩孤独的现象,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想一想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一一—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是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选文有改动)

  9.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简要分析第1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2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

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真题中撷英,把握中考的脉搏……

  (一)阅读链接(2004年福建省莆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文具盒

司玉笙

厉劲的北风篦子似的梳刮着裸露的皮肤,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道血口子……

娘说,女孩子家能识几个字就行了,遭那个罪咋?

英听了,眼泪就扑塌扑塌掉下来。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两片干柳叶。

过年了,乡里分给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户。听到吆喝声,娘带着英去领。

村长的家就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张床和两把一坐就吱吱作响的白茬椅子。

捐物只剩下一双皮鞋、一件半旧的红毛衣和一个塑料文具盒。村长脸上透出难色,说,大妹子,拣一样吧,还有两家哩……

娘就毫不犹豫地抓起那件红毛衣,抖了几料就往英身上套。

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娘说,那物件不挡寒,要它咋?

村长讪讪地笑了,说,这闺女有出息……

娘叹了口气,将毛衣在手里窝来窝去,说,你真憨……

英的眼泪又下来了。娘说,甭哭,依着你还不行吗?

得到这个文具盒,英把它当作宝贝,用布包好,放在枕边,从不往书包里装。没人的时候,她就打开它—一一就像打开了一个天地:文具盒里有花花绿绿的贴画、课程表,还有一杆漂亮的自动铅笔……拿起自动铅笔,她就觉得自己也会在市里某个明亮、温暖的教室里……

几年以后,英考上了中专,去市里上学。临上路时,她没忘了将文具盒随身带上。

开学头一天,英拿出文具盒摆在桌上——惟一能和同学一样的,就是这一件了。

同桌叫丽,家就在市里。看到那个文具盒,丽不屑地一笑。待英掀开它,丽的眼睛就睁大了,那个课程表是她设计的……

丽说,你真爱惜……

英笑了,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你小时好哭不?

丽不答,脸却红了。她没敢说这个文具盒是为了让妈再买一个更好的而捐出的。当时妈说这还能用,她就闹,还哭鼻子……

英和丽成了好朋友。临近寒假的一个周末,丽邀英去家里玩。英不去,说,我娘说了,不让我到别人家去。

丽说,我妈妈主要是想见见你……

英就去了。

从丽的家回来,英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娘,我想要一件红毛衣……

  16.小说开头一段描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面对三件捐物,娘为什么选择红毛衣?英为什么选择文具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请解释“扎”在文中的意思,并说说“扎”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英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英原先执意选择文具盒,最后她又“想要一件红毛衣”,你对此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题链接(200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试卷)

 21.阅读下列简讯,请给这则简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本报讯]5月23日,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致信“雷锋车”组,热情支持该组发出的签名支持申请美猴王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倡议,并认真写出自己支持美猴王申吉的两大理由:“一、孙悟空为取真经,不怕千难万险,终于取胜,这是中国人的精神。我们希望中国运动员用孙悟空的拼搏精神,在奥运会比赛中多得金牌。二、《西游记》和孙悟空闻名中外,在中国家喻户晓。我赞同‘雷锋车’组的倡议,选孙悟空为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写作】共鸣中挥笔,放飞思想的小鸟……

22.《枣儿》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对“枣儿”这一具体事物以及剧中的情节和语言所表达的显性意义加以泛化和深化,从而具有了亲情、故乡、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内涵。写一种自然景物,根据它的自然属性,泛化或深化,使之具有某种意义,连缀成文。

 参考答案

1.mò biǎn hú

2.躇 嚼 凝 谣

3.(1)形容有滋味,有趣味。(2)形容失望的神情。

4.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5.以枣儿为标题,以枣儿贯穿全剧,开展情节,它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是剧中人物思念亲人的媒介。

6.童谣大都流行于儿童中间,形式比较简短。本文开头与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一方面是为了首尾互相照应,这种形式在戏曲创作中经常使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更有效地烘托气氛,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童谣形式表现出来。

7.老人的回忆,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想念,反映了他对儿子的至爱亲情。他对男孩的态度,表现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了他对儿子的亲情。

8.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老人与小孩孤独的现象在所难免,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我们虽然不可能马上改变这种现状,但我们却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我们可以在父母繁忙、无法照料老人的时候,经常到爷爷奶奶家去看看他们,与他们聊聊天,为他们洗洗碗;还可以到其他老人家里为他们做做家务、说说话……

9.纯朴

10.这里的“味”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

11.父亲喜爱兰草并不是供人玩赏,供人玩赏的兰草就失去了真性,降低了品格,变得低俗。

12.描写兰草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

13.C “我”惋惜是因为野兰生长在幽谷而不被众人所知,并不是因为认识到了它的特性。

14.“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的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一“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15.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才能有益于社会。

16.说明英缺少御寒的衣服,生活十分贫困。(大意对即可。)

17.娘选择红毛衣,因为它可以御寒,实用。英选择文具盒,是因为英要读书,向往现代文明。

18.“扎”在文中的意思是“紧紧地盯住”(或“专注地看”)。“扎”字生动地表现了英对文具盒的喜爱,对读书的渴望。

19.因为文具盒为英打开了一个她所向往的现代文明的学习天地,给了她无尽的慰藉。(大意对即可。)

20.(略)(开放性试题。回答此问题,首先要理解英“想要一件红毛衣”表现了姑娘爱美的天性,然后就此提出看法。对美的看法,不论是理解、赞赏,还是批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1.高玉宝两大理由支持美猴王申吉

22.(略)


1.九年级语文《那树》同步练习

2.九年级语文下册《枣儿》同步练习

3.九年级语文《变色龙》同步练习

4.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2.我用残损的手掌》课文

5.九年级语文下册《14.变脸》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