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新人教版选修《高祖还乡》练习题和答案

新人教版选修《高祖还乡》练习题和答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2W 次

导语:练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拓展有关课外知识,提高语文水平。下面是新人教版选修《高祖还乡》练习题和答案,欢迎过来练习和了解。

新人教版选修《高祖还乡》练习题和答案

一.填空题:

1.《[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散曲家_________,“般涉调”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名,“哨遍”是__________名,与下面七支曲子同属______________。

2.元曲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小令是____________中的一种,套曲也是________中的一种,它少则两曲或三曲,多则二三十曲,没有定数。

3.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还乡并赋《大风歌》,其歌辞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线字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差(chāi)夫 拽(zhuài)坝 揪捽(zuó) 供给(gěi)

B.糨(qiàng) 铮(zhēng) 斧钺(yua) 銮(luán)舆

C.蹬(dēng) (dang) 小觑(xū) 耽(dān)酒

D.强秤(chēng)了麻三秤(chang) 偷量(liáng)了豆几斛(hú)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銮舆 马 妆梳 挪身 B.施礼 耽酒 胸脯 祥细

C.礼数 器仗 发迹 慷慨 D.贯酒 沽酒 恢谐 揪捽

3.对本文构思巧妙的理解,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五支曲子写“我”在高祖还乡时所见,后三支曲子写“我”所想。

B.作品通过一位熟知刘邦底细的乡民来揭刘邦的老底,正表现了这种揭露是真实可信的,从而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C.本曲采用漫画化的夸张手法来描绘乡里郑重其事地准备迎驾的景象,高祖还乡的庄严盛大场面和刘邦的倨傲作态,正是为了使这个封建帝王毫无神圣可言。

D.这套曲子中的“我”,是作者实现作品立意和施展讽刺技巧的凭借,是作品艺术构思的关键。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无曲指的是元代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高祖还乡》即是以“般涉调”为宫调,以“哨遍”为曲牌的套曲。( )

2.小令与套曲没有宾白科范(科介),这是与元杂剧的区别,但在宫调和一韵到底方面与杂剧是完全一样的。( )

3.在语言方面,散曲与诗词各具特色:诗词语言典雅,较多使用书面语;散曲语言朴实,较多使用民间口语。( )

4.元代仪仗中有马鼓队和金鼓队。皇帝出巡时,马鼓队、金鼓队和旗队走在最前面,接着是兵器队,后面才是皇帝的车子;车前是导驾官队伍,车后跟着扈从官,随行的还有嫔妃等,文中的仪仗队伍,就是按元代皇帝出巡的情况写的。()

四.简答题:

1.作者是怎样写汉高祖及乡民们对高祖还乡的态度的?这样描写一个皇帝的社会里有什么积极意义?作品中什么地方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这句话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它传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曲是通过一个农民的眼睛来写刘邦还乡这件事的,从文中的描述,这个农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曲对皇帝的讽刺与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哪篇作品相似?它们表现了什么样的共同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题:

[三]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你须身好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一]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尾]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 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1.简要概括这几支曲子的大意(不超过2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支曲子中,对刘邦的称谓有三次变化,请分别指出,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几曲中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的分析理解,正确的有( )

A.[三]中有两组重要对比:一是乡民们的必恭必敬和刘邦的倨傲无礼而故作姿态;二是乡民们的恭候恭迎和“我”对刘邦的极端轻蔑。

B.在揭刘邦老底时,作者极尽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揭露了刘邦原不过是个好酒贪杯、明借暗偷、敲诈勒索样样都干的流氓。

C.[尾]中,“我”转向刘邦索起债来,说“差发内旋拨还”,“税粮中私准除”,这里也通过对比表现了“我”贪图小利的农民意识。

D.[二][一][尾]三支曲子写了“我”之所想,与课文前五支曲子写的“我”之所见形成巨大反差,构成强烈对比,极富讽刺意味。

4.在“我”看来,刘邦改姓更名为“汉高祖”的原因是什么?这里有何荒唐之处?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本曲中“汉高祖”形象的分析,正确的项有( )

A.本曲中的汉高祖,是一个威严尊贵而倨傲无礼、虚伪作态,如今神圣尊严面“根脚”卑劣无赖的丑恶形象。

B.本曲中的汉高祖,是一个贵为天子却不忘乡里,顾念乡亲的好皇帝,他回乡时表现较为傲慢,主要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威仪。

C.本曲中的汉高祖,虽威严尊贵、虚伪作态,但他出身贫寒,和乡亲们关系融和,比其他皇帝更易亲近。

D.本曲中的汉高祖是一个艺术形象,与历史记载中的汉高祖不能相提并论。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出现不同的形象特点,往往在于体裁、立意和写法的不同。

参考答案

一.1.《全元散曲》 元 睢景臣 宫调 本套曲中第一支曲子的曲牌 般涉调

2.散曲 杂剧 散曲 散曲

3.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二.1.C 2.C 3.B

三.1.× 2.× 3.? 4.?

(1.元曲应指元杂剧和散曲两大类。2.散曲是一种诗歌形式,无需宾白、科介。而杂剧的组成部分是宾白、唱词、科介。杂剧中的唱词在音乐上采用联套方式,由同一宫调的数支曲子组成,一折一套。)

四.1.作者用讽刺的手法写汉高祖和乡民们对汉高祖还乡的态度,是极尽嘲讽之能事。在作者所处社会里,能对皇帝这般蔑视,流露一种对最高统治者的反抗情绪,这是难能可贵的。但作品在揭露刘邦的根底时,也流露出一种轻视劳动人民的意识,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2.这句话以民间口语入曲,它传达了“我”瞧不起皇帝的仪仗队,进而也蔑视封建最高统治者权威的思想感情。

3.本曲通过一个农民对这件事的观察、解释,刻画出一个性格豪爽、泼辣、奔放、粗犷朴直,无所畏惧的农民形象。

4.与《皇帝的新衣》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毫不留情地撕下了最高统治者高贵的假面具,还他们的丑恶的真面目。

五.1.此四曲写 见驾、骂驾,揭露了流氓皇帝的老底。

2.“我”未认出刘邦时,一连三次称这位皇帝为“那大汉”;面对面揭露时,一连五次,句句直称“你”,讨还欠债时,径呼其俗名刘三

。句句逼进,轻蔑之意,愤怒之情,随着称谓的变化倾泻而出。

4.在“我”看来,刘邦是为了赖账才改姓更名的。尤其汉高祖是刘邦死后的谥号,并不是他活着时的称谓。这样写,显得出奇,幽默,富有讽刺意味,使感情抒发达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