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 说课稿汇编五篇

说课稿汇编五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08W 次

说课稿汇编五篇

说课稿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课题: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二、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玉就有独特的情感,并在长期使用中赋予其特殊的意义,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喜欢的;但由于玉器是珍贵工艺品,学生平时又不易直接接触到,所以鉴赏时又存在难度。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并尽可能地借助图片或视频资料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加深其对玉器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课从玉的起源说起,有侧重地介绍了玉器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地位、意义以及其特别的制作工艺、人们在长期使用和鉴赏其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审美倾向等。玉器最繁荣的时期离现代很遥远,加大了学生学习、理解其特殊意义的难度,因此,教师课前要仔细备课,认真搜集材料,尤其是搜集一些内容准确又生动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了解玉石文化。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并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的了解。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我国古代玉石艺术的特点,能够对自己身边的玉器及相关工艺品进行一定的欣赏、交流、评论。

3.情感目标:感受我国古代玉石文化,感受玉石精品所体现的中华智慧与创造才能、所承载的伟大民族精神。

  四、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玉器的特殊地位、特殊意义。

  五、教学难点:

结合一定的课外资料,了解我国古代玉石文化。

教学设计思路:

引用“完璧归赵”的故事导入本课。以时间为线索,引导学生了解玉的起源、种类、制作工艺;不同时期的用途、地位、意义,以及在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玉的欣赏形成的不同审美倾向等。借助相关资料,使学生在欣赏中理解我国古代的玉石文化,生发民族精神与自豪感。

  六、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相关图片资料、视频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完璧归赵”的故事(观看视频)

(三)讲授新课:

1.玉的起源;对玉的审美认识;玉的种类

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材质地坚韧,具有美丽的色彩与光泽,让人看了感到愉悦,便将其珍重地区别开来。

将玉从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美认识上的一个重要的发展。

对形体、质感、色彩、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掌握。

分类:①硬玉、软玉、碧玉、蛇纹玉、水晶、玉髓等。②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等。(借助图片帮助学生了解)

2.玉的特殊地位、意义;玉的特殊制作工艺;对玉的审美

①原始社会后期和夏商周时代:玉器被赋予特殊的社会意义,成为贵族社会地位与财富的象征,对玉的审美被比附于社会道德规范。

最早主要做神器:璧、琮、璜、虎、圭、璋

分别代表什么?(观看视频)

了解书中作品:《玉璧》、《玉龙》、《兽面纹玉琮》

商代俏色工艺:《俏色玉鳖》

②两汉以后,对玉的审美有了很大变化,人们看重玉作为财富的意义,视它为可以养生、殓葬尸体防腐之物。汉代以后,人们更看重玉的珍宝性:玉在人们心目中一直受到珍视,总是把它和最宝贵、最美的人和事物联系在一起。

“锦衣玉食”、“如花似玉”、“金玉良缘”……(观看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一个方案)

3.玉器的制作在漫长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

①追求玲珑剔透的华丽之美

②突出玉的天然材质,追求至大至高的朴素之美

“大圭不琢”

浏览书中两件现代作品,体会其制作工艺、时代意义上的新突破。

(四)课堂小结: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玉有独特的情感,在长期的使用、制作过程中,又赋予玉独特的人文价值,玉的审美对中国文化、社会习俗有深远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与拓展:

日常语汇中有哪些与玉有关系,它体现了什么样的审美观念?

调查社会上流行的玉石类工艺美术作品,从审美意义上分析,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原因何在?

推荐参考书目:

赵永魁、孙凤民编著,《玉器鉴赏与评估》,地质出版社,20xx年第2版。

说课稿 篇2

  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 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3、 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三、 教学设计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前边我们学过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谁还记得呢?

2、 生说定律并举例。

3、 今天我们来学习《约分》。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1、 那么同学们请看教科书47页上面的主题图,说说涂颜色的部分是几分之几?

2、 它们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3、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知道

1 1×2 2

— = —— = —

3 3×2 6

2 2×2 4

— = —— = —

6 6×2 12

4 4×2 8

— = —— = —

12 12×2 24

4、 那么,我们反过来

8 8÷2 4

— = —— = —

24 24÷2 12

4 4÷2 2

— = —— = —

12 12÷2 6

2 2÷2 1

— = —— = —

6 6÷2 3

5、 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6、 1/3 不能再约分了,这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7、 我们也可以直接约去24和8的最大公因数——8。

(三)巩固新知,继续练习

1、 教科书48页试一试,看哪组做的又快又准。

2、 师小结,强调重点。

3、 继续练习,练一练1—2。可让学生到黑板做,易错的集体纠正、强调。

4、 在练习中,针对错误比较多的,进行集体讲解,少的则个别讲解。

(四)课堂小结

1、 今天我们在复习分数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如何约分。

  四、 板书设计

约分

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

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仍然以复习旧知为突破口来展开教学,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尝试,教师讲解之后让学生尝试类似的习题,通过错误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有的学生在约到最后时不能确定是不是最简分数,此处问题有待后期的反思。

说课稿 篇3

本篇课文是北师大版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本文的地位及作用

本文出自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它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内容包括寓言、童话、爱情故事、冒险故事、名人轶事等,想象丰富,描写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渔夫的故事》是一篇大家都熟悉的民间故事,情节精彩动人,人物形象鲜活。

2、教学目标

了解民间文《一千零一夜》的特点及类型,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复叙故事情节

3、教学的重、难点:根据人物的肖像、对话、心里活动的描写,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充分相信人的聪明才智,对邪恶势力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二、教材处理:

抽测预习,掌握字词;了解故事情节,复叙故事;分析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性格。

二、 教学方法及手段:

1、 字词抽测,小组展示

2、 整体感知,复叙故事

3、 分组探究:各小组接到任务,合作探究,讲解展示

4、 魔鬼与渔夫的对话是课文最精彩部分,揣摩人物语言,表演课本剧,激发兴趣

  三、 教学程序:

1、 由学生讲故事导入并介绍《一千零一夜》

2、 准备课本剧的道具

3、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4、 学生探究,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领会文章主旨

5、 导演课本剧,活跃气氛

6、 延伸拓展,给课文续写不同的结尾

  四、 反思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一样的凶恶敌人,不能包邮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他。而智慧的获得在于勤奋学习,在于勤动脑。只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就能战胜一切邪恶势力。同时要明白,知恩必报是一条人生准则,在生活中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的题目是《篮球运动行进间低手上篮》。我说课的顺序是这样的: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的上篮技术,行进间低手上篮是篮球运动最常用的技术,是中学篮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着重上篮步伐的练习,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初中学生,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好动,活泼的特点,但又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自学能力,针对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法,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运球上篮练习,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技能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行进间低手上篮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使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的优良品质,以及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

四、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就是使学生正确的掌握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1、本课的教法:

A、提问教学法——通过提问奥运会和篮球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B、讲解示范法——通过师生共同做行进间徒手操———原地球操———行进间球操C、讨论、归纳法——讨论是以如何掌握运球与上篮为中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整堂课后的所学所感进行讨论、归纳,。

2、学习方法:

A、自主探究法 B分析归纳法 C思考评价法 D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课开始时,我先通过提问奥运会和篮球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师生共同做行进间徒手操———原地球操———行进间球操。让学生有展示的平台。同时在玩的过程体会动作,通过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掌握技术的重要性。

2、基本部分:

A、运球接力比赛:巩固和提高学生控制球的能力,为行进间低手上篮的教学服务。

B、主动参与阶段:通过先观看事先准备好的技术图片,接着讲解动作要点,然后练习行进间低手上篮,让学生先掌握脚步动作,再让学生练习手持球行进间低手上篮动作,最后再对篮框做行进间低手上篮,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C、分层次教学:接着让学生开展自主练习,小组合作,小组长发挥骨干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内容的三步上篮动作,通过巡视,纠正错误动作。

D、成功展示教学:学生互相观摩学习,让技术掌握较好的同学展示动作,体验成功乐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结束部分:

课的结束部分,我安排了放松舞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达到身心放松,另外为弥补课中动作技术学习时间的不足,还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运球技术的练习。促使学生多一些时间从事体育运动,从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增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七、说效果预设

1、80%以上可以掌握原地运球

2、70%以上可以掌握行进间运球

3、60%以上可以初步掌握三步上篮技术

4、预计整节课练习密度在45%左右,平均心率在125—130次/分左右、最高心率为160次/分左右。

八、说教学特色

1、教学过程注重加强学生对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的渗透。

2、课堂设计在注重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在教学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看后,然后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4、通过分发评价表,对学生本堂课所掌握技术动作、情感价值进行如实评价。

5、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呈现富有活力的局面。

九、说教学反思

1、篮球教材,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较强,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喜欢独自投篮。要求学生完成运球的兴趣不强。

2、上课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

3、要重视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堂习惯,如独立学习习惯、小组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4、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要清楚,过程要落实,要有实在的成效,真正让孩子学有所得。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它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这篇文章故事性很强,学生较易理解。但七年级学生,要在一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仍需要精心组织。文章的第一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是故事的开端。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比较容易理解。第二段写卖油翁和陈尧咨的对话及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是本文的中心,突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这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设想:

字词落实仍然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注音、释词、翻译为三要素。同时尝试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如果在学习中挖掘人物的心理,理解就多样化了,思维的发散性就会得到锻炼。再接着探究“熟”为什么能生出“巧”来,这个道理学生领会得越充分,思维就越深入。总而言之,从不同角度解读,思维的灵活性也会得到锻炼。

教学目标: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重点:

1、熟悉故事内容,理解文章句意,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态度。

综合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抓住描写人物的重点词语、句式,感受人物对话的语气,分析人物特点,体会小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大智慧。

2、揣摩关键语句,感受文言表达的简洁之美。将其与文中关键词的解释相结合,既要关注实词,如“自矜”“睨”“微”,也要重视虚词,如“亦”“但”“安”,感受文言简洁含蓄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课前)

(一)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给下列字词注音、解释并组词。

矜():解释为__。组词__。

圃():解释为__。组词__。

睨():解释为__。组词__。

颔():解释为__。组词__。

忿():解释为__。组词__。

酌():解释为__。组词__。

沥():解释为__。组词__。

遣():解释为__。组词__。

(二)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2、徐|以杓酌油|沥之

(三)读课文三遍

二、简介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意即藏书一万卷,收藏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卒谥文忠。北宋吉州永丰人。以往所说“唐宋八大家”,(这八大家是:唐的韩愈、柳宗元,宋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就有六大家属于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里。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全集》。

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的革新运动。欧阳修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作品。他的文章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今后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可领略其妙处。

本文仅135字,选自《归田录》。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

下面,我们就来结识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

三、整体感知

(一)读准字音

自矜忿然

家圃杓

睨之酌油

颔之沥之

尧咨矢

(二)解释词语

导入:对照课下注释,根据上下文内容,利用工具书,解释文中词语。

部分词语如下

矜:夸耀 圃:菜园子

睨:斜着眼睛看 颔:点头

但:只,只是尝:曾经

忿然:恼怒的样子 酌:倒

沥:注入 遣:打发

善:擅长 释:放下

(三)翻译课文

译文: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