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通用22篇)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通用22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2W 次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通用22篇)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1

我想我是属于古镇的,至少我的思想和灵魂是属于白墙黑瓦,属于小桥流水的。

说来也怪,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却依然对江南的细腻温婉有着难以割舍的的深深眷恋。尤其是古镇,更象是刻在心上的刺青,那些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那些烟雨朦胧的悠悠古巷,那些橹声欸乃的阡阡河道,那些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那些河埠拱桥,那些人文情怀,无一不烙印在内心深处,无论时光如何涂抹,都挥之不去。

水榭楼阁,雕梁画栋,桨声灯影里,那一句句让人沉醉的吴侬软语,江南给人的,永远是魂牵梦萦,哪怕一阵风,都带着花的香息,哪怕一阵雨,都带着水的脉脉。此去经年,浮生若梦,多少流年暗换,江南给人的,又何止是温婉柔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轮回千年的世事沧桑,让江南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灵性,一砖一瓦都写满了故事。

行走在诗意含蓄的江南,举手投足,都能感受到云淡风清,低眉垂首,亦会有感动在心头。如果说江南,是老去的时光在生命的皱褶里遗落下来的风情万种,那么古镇,便是江南的魂。它似一叶小舟,泊进我们的心湖,那或明或暗的灯火,召唤着我们,让我们在闹市中,也能觅得一丝清宁。它似一支竹笛,幽远绵长,吹响在我们生命的原野,那清丽婉转的笛音,让我们走的再遥远,也能找到心的归途。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的奢望:在最充满温情的地方,守一段最美的爱情,做一回生活的宠儿。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追不上理想的翅膀,只能在事与愿违中煎熬。每每,穿行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面对越来越高耸的楼宇,出入越来越高端的场所,享受越来越丰盛的美食,坐拥越来越便捷的交通,我们却倍感孤寂,除了空空的行囊,真正属于我们的,少之又少。

是岁月不宽容,还是时光太仓促,是思想太浮躁,还是行色太匆忙?我们在心里一次次地问,却再也找不到答案。

心若没有归处,到哪里都是流浪。到底有多久,我们来不及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到底有多久,我们顾不得守一守梦中的桃源?在现实生活中追风逐浪,疲惫不堪的我们,无力抗争,无从躲避,而我们的内心,又有多少的不甘,挣扎在梦里梦外?

多么向往有一个地方,能够容我们放下沉重、疲惫、与压抑,多么向往有一个地方,能够容我们忘掉苦痛、烦恼、与忧伤,多么向往有一个地方,能够把平凡与平淡,演绎成温馨、浪漫、而富有情调。在庭前品茶,在花间醉酒,闲敲棋子,著书泼墨,而这样安逸的生活,唯梦里水乡才给得起。

说起梦里水乡,有许多优美的诗句如神来之笔,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那一句千古绝唱:“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最能勾起人心中的相思。在无数个与古镇对望的日子,我和所有无缘与之相守的人一样,只能借一纸墨香,在古老的韵律里徘徊。直到有一天,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神往,乌镇,也就成了我这个江南人寻梦与圆梦的首选。

“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那么温润,犹如黄昏里的一帘幽梦,晨光中一支摇曳的玫瑰。”是啊,乌镇永远是乌镇,一个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风貌和格局,有着1300多年建镇史,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美誉的水乡古镇;一个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翰墨流芳,诗画般唯美的水乡古镇;一个回荡着南梁昭明太子朗朗书声,孕育过文学巨匠茅盾,拥有独一无二草本彩烤工艺制作的蓝印花布、各式古物馆藏、佛门道观,原汁原味生活着的水乡古镇。

走进乌镇景区,仿佛走进了一幅古老而意境幽远的水墨丹青画轴里,那依水傍街,鳞次栉比的明清建筑,那错落有致的粉墙黛瓦,那爬满青苔的河埠石槛,那咿呀欢唱的乌篷小船,那细雨般幽深绵长的古老街巷…无一不震撼人心。这种感观上惊艳的美,一支瘦笔又怎能写尽,或许只有身临其境,亲自踏上悠悠的雨巷,住一住古朴的民居,摸一摸古老的藤蔓,看一看古旧的典藏,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历史赋予它的厚重,才能真正感知它的妙不可言。

小桥、流水、烟雨、人家,处处都浓郁着诗情画意。如果说水,是古镇永恒的主题,那么明清建筑便是这首主题曲中不可忽缺的组成部分,而水阁更是其中的点睛之笔。乌镇,不愧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乌镇划分成东南西北四个区块,河流密度和石桥数量均为全国古镇之最,矛盾先生笔下所描写的那些能够站在后门口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到橹声唉乃飘然而过的水阁就散布在市河的两侧。

水阁风韵天成,面朝古街,背倚市河,清一色木质结构,外涂黑漆,三面有窗,屋屋相连,绵延数里远。那些筑建在河道上与主楼房连成一体的楼阁,被石柱、木桩撑起,象极了傣族的吊脚楼,远远望去就像是行走在水里的船。楼上是烟火人家,楼下是流水潺潺,鱼鳞状的青瓦在屋脊上连绵起伏,那沾染上烟火味的醉心之美,自无需说。

坐在瘦小的乌篷船上,看河两岸那些远了又近了的景,那高耸的马头墙、观音兜,那青灰色的瓦片、起伏的屋脊,那飞翘的檐角,雕花门窗,禁不住浮想联翩。试想,在某个月白风清的夜晚,在水阁临窗的小木桌上,借一盏台灯桔黄色的光,铺开信纸,将心中玲珑婉约的心思一句一句写在粉蓝色的信笺上,然后轻轻折叠,放进信封,遥寄给思念的远方。或者是某个细雨缠绵的秋夜,捧一杯菊花茶倚窗而立,看细密的雨点滴落在水面,任清凉的晚风吹起发梢,吹皱阁楼下那泓流淌的水。微微的遐思里,往事随雨点穿尘而来,密集而下,剪不断,理还乱,此时心,也一定会沾上水气,细腻而湿滑。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

乌镇,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故居、书院、道观、当铺,古迹名胜俯首皆拾,名俗馆藏亦如瑰宝,让每一个与之邂逅的人,都甘心沉沦,来过,便不想离开。

走在悠长的雨巷,看青青的石板垒起故事,看苍劲的藤蔓爬过墙角,看高高的屋檐讲述传奇,看流年似水匆匆而过。感觉每一片苔藓都写满诗意,每一架纺车都缠着曾经,轻触一扇扇古老的门窗,思绪万千,不知道如烟往事,锁往过多少寂寥惆怅,也不知道古老长巷,有多少故事曾纷纷上演?

乌镇,就是这么一个能够让人浮想联翩,触景生情的地方,正如我试图推开一扇窗,乌镇却为我打开一扇门,那种不期而遇的欣喜与感动。

当我站在宏源泰古老的手工染坊前,看高达十几米的晒布杆上,那一杆杆密密匝匝悬挂下来的蓝印花布,我的心再一次被深深震撼。这些有着上千年历史,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在手工纺织的白布坯上,刻版,刮浆,再经过多道印染工艺制作而成的纯草本手工布艺,就象一股清新而自由的空气,带着原野里泥土的芬芳,在空旷的晒布场上飘飘荡荡。那纯粹的蓝,那质朴的白,那如精灵般飘逸的美,涤去浮躁,摄人心魂,让人一下子就回归到了纯真年代。

穿行在舞动的蓝印花布间,被似曾相识的感觉包围,是一种幸福。或许曾经,我就是古镇农家的女孩,着一袭蓝印花布,采桑养蚕,纺纱织布。闲时,也会去院里采一枝梅花或碧桃,插在古旧的白瓷瓶里,也会给茉莉浇水,将白兰花串成一对别在衣襟,也会在河埠上淘洗,看船只过往,也会迎着朝露,目送晚霞,把每一天都过成栀子花的模样。或许曾经,我就是那个行走在飘渺雨雾中的民国女子,曾站在飞檐翘角的屋檐下,倚着木门,依依不舍地目送过心爱的男子远出求学,看那袭飘逸的绸衫,在雨雾中渐远,而那条随风摆动的白色围巾,又把思念拉的悠长悠长,牵住彼此的心。

不知谁说过,人生中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和你一起躲过雨的屋檐。或者,人生中最美的,不是和你一起躲过雨的屋檐,而是那些能够被唤醒和铭记的点点滴滴。

若人生,有许多值得记取的东西,那么乌镇老邮局便是最能唤醒记忆的地方。老邮局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历经风雨的洗礼,至今仍然对外营业。它是一座砖瓦结构的老式洋房,也是西栅景区唯一一座浓郁着西洋味的建筑物。那圆型的拱柱,镂空的铁艺门窗,还有默默伫立在门口的绿色大邮筒,会让你想起许多鸿雁传书,与书信有关的片断。

华灯初上,老邮局弥漫着更加迷人的气息,屋子里柔和的灯光从镂空的门窗里泄出来,与古镇上的万家灯火融为一体,珠联璧合,于古朴中揉入了浪漫,于浪漫中增添了更加温馨的情调。思绪忽然被拉的很长很长,仿佛回到了民国时期,十里洋场的上海滩,余音袅袅,纸醉金迷,有舞步轻盈,有红酒摇曳。

如果说古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那么纸醉金迷又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当我们在喧嚣的缝隙里,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远去的古朴之时,古朴又成了时尚。今夜,当我坐在临河的茶馆,在红泥火炉一点一点的光亮里,在杭白菊不绝如缕的袅袅清香中,看七彩灯光勾勒出如梦似幻仙境般存在的乌镇,看对岸酒楼上推杯换盏,把酒临风的身影,看乌篷船在眼前隐隐绰绰飘然而过,时光的浆上再次镀上令我沉醉的光芒。

走过悠悠的雨巷,饮过三白酒的醇美,爱过一个正当年华的人,当我在铺满故事的雨巷,把流走的岁月捡拾,水样般柔美的乌镇,已不只是一个古镇。梦圆,你是我心的港湾,离去,你是我心的原乡。纵然流年似水,而这静谧的时光,静默中的相依相守,已烙进我心里,足够温暖我的,一世一生。

今晚,我只想枕着你的温柔入眠。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2

当春天不再蓬勃,夏天不在热烈,秋天像一位待产的少妇迈着踏实的脚步向我们走来。

走进秋天,品味秋天的味道,冷静中带有些许的热烈,洒脱而飘逸,秋天的天空碧蓝而高远,秋天的意境丰满而成熟,她诱人的味道漫洒苍穹,沁人心脾的芳香悠扬而文静,

成熟而美丽的秋意,是一首季节流淌诗篇;品落叶知秋之韵,赏黄叶飞舞之淡泊。聆听秋蝉低吟浅唱,慢品秋虫轻轻的呢喃,迈步金黄的田野,感受大自然的神韵。

秋天的雨不像夏天的雨来的那样肆虐,那漫飘的细雨,洒在人们脸上,丝丝凉爽倍感清心寡欲,让流浪的心倍感交集,让如絮的思念,如雾的缠绵,随清凉的风飘向浮云。

看清澈流淌的小溪,赏黄叶随流水漫漂,聆听秋水潺潺呢喃,象似在和白云道别,与炎夏辞行,与蓝天握手言欢,飘渺的秋思隐约心间,洗涤着心灵的尘埃,令人心旷神怡。

你看秋叶,你看那些挺拔的大树,他们告别了曾经的鲜艳,在艳丽而短暂的生命里,无悔的在秋风中漫天飞舞,怀着对季节的眷恋把他们仅有的美丽依依不舍得零落成泥。告别了那份欲滴的绿意。

置身于秋天的色彩里,赏菊花婀娜的绽放,嗅一朵桂花的香味,感受海棠花的温馨和美丽,掬一抔月季花的贞洁,揽一怀山茶花的丰盈和端庄,感悟翠竹的挺拔和虚怀,

当一天的疲劳被秋风消除,如果你搬一枚竹凳坐于月朗星稀的天空下面那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明朗的月亮毫不吝啬的洒下他银灰色的光芒,星星眨着她明亮的眼睛,碧蓝高原的天空像是洒下了一把珍珠,布满蔚蓝色的苍穹,置身于这样一个美轮美奂的景色里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踏着满地金黄的落叶,沐浴着清爽的风,单薄的衣衫随风摆动,赏秋日夕阳染归翅,听牧童短笛竖飞声,品蛐蛐在秋夜里吟唱,赏明月在碧空中洒银辉。

迈步在秋天的原野,听小溪涓涓流淌,感受秋风凉爽,拂起秋之美丽,随思绪在秋风里飞舞,飘扬……

走进秋天的原野,看漫野金黄果实,品味满园瓜果飘香,感受那份收获的喜悦。收获的季节,金灿烂的稻田,是汗水酿成的美酒,金灿灿的大豆、高粱挂满了劳动人民的喜悦,粮食满仓,那是金秋送给我们的礼物,那红透的果实,成熟饱满得让喜悦流淌。

走进秋天,感受那份凉爽,品味秋天成熟的`魅力。茶余饭后,手持书卷,仔细品读有关秋天的文字,清新而雅致的是诗句中带有着阵阵浓郁果香;那种一分辛苦一分收获的味道在秋天的季节里淋漓尽致;我们对于秋天的期盼诠释着一个沉甸甸的永恒。

在我们人生当中,季节象一朵云,又像一缕清风,我们要赞美春天的蓬勃和夏日的热烈,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需要春风春雨,才有秋天的成熟和收获,这也是我们一生当中最辉煌最得意的季节。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3

推开一扇窗,我看到了世界,也看到了自己的心!——巴山夜雨

窗外,是另一个世界。

一枚秋叶,在不经意间飘落,揉碎了季节的忧伤;一缕月光,在静静的深夜,婆娑着我的心房;一粒尘埃,在岁月的深处,涌动着诸多情愫,吟唱着几多诗篇。不必慌乱,闭上眼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不必太累,停下脚步,会看到风的徜徉,雨的美丽;不必叹息,伸出手来,温暖其实一直在身旁!

抚摸着窗台,感受时间的律动。时间,有时候是一种宽恕。无法释怀的,放逐时间,就是一段经历;不能割舍的,赋予时间,就是一个记忆一声叹息;难以解释的,融入时间,就是一种结局一抹微笑。

时间,是距离是宽恕,让一些东西更清晰,让一些感情更明白,让一切都趋于平静。

窗外,是另一种人生。

有时候,我们会深深的爱上一个人,没有原因,也没有道理,更没有所谓的约定和所谓的缘分。这个人,也许不在身边,也许永远遥远;这个人,也许不会爱你,也许只能在梦里;这个人,也许你会放弃,也许一直默默驻在你的心里。

有时候,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意外。时而惊喜,让人措手不及;时而无奈,让人难以启齿;时而痛苦,让人猝不及防,生不如死。惊喜也好,痛苦也罢,只是一种历练,不要让心情毁了一生;得到也好,失去也罢,只是一个意外,不要迷失方向,更不要迷失自己。意外,是另一种美丽,坦然地面对,默默地撑起,因为下一个路口也许就是奇迹,因为苦难的尽头,其实就是一种幸福的开启!

有时候,感觉人生是一本书。曾经的天真和梦想,如同一篇篇斑斓的童话,有湛蓝的思绪,有无垠的雪地,也有凄美的记忆;曾经的美好和渴望,好似一首首隽永的小诗,有平仄的韵律,有激荡的情怀,更有沉默的空白;曾经的不舍和纠结,好像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标点,反反复复,是是非非,起起落落,其实就是一种标注,一个符号而已。

也许一生,就是一句话;也许一段经历,就是一个章节;也许的也许,就是一次叹息一种结局。这本书,其实只有自己能读懂!

打开的窗户,其实是一扇心窗。

越来越明白: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觅一片草地,静静躺下,感受大地的柔软,阳光的微笑,蓝天的辽阔;掬一捧泉水,一饮而尽,感受岁月的平静,生命的清澈,灵魂的净然;撷一片秋叶,默默聆听,感受风的旋律,雨的呢喃,感受这个人生,这个世界的美丽情怀。心简单,活着就简单;心自由,活着才自由。让心简单,让心透明,让心轻松,活着,其实就是一种自由,一种幸福!

越来越明白:越聪明的人,其实越累。在乎的多,割舍就难,往往失去的也就越多;追求的苦,心事就重,往往美好的也就越少。人生中,有些东西,只是数字,不必太刻意;有些人,只是过客,不必太留恋;有些事情,也只是事情,不必太奢望。

打开一扇心窗,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情,一个简单的心境,一种幸福的感觉,即使不完美,也是最美!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4

一场淅淅沥沥的清明雨过后,不经意间,桃红渐褪的长堤上,湿润的柳梢,绿了。晴光暖照里,弱柳扶风,秀色正嫩,千般婀娜。漫步在柳丝轻拂的草径上,肺腑间,就如初涨的溪水一样,既温软,又明澈。泥融沙暖的季节里,迟来的燕子,在轻快的翻飞中,斜剪春晖、呢喃低语。生机葱茏的眼帘外,流金的菜花和涌翠的麦苗,渲染出一围浓郁而闲适的田园风光。

我喜欢在花影阑珊的日子里,轻挽丝丝缕缕的烟雨,无需撑伞,一个人默默地走在柳色沾衣的河堤上。在一阵诗情画意的微醺中,我与清丽的梅风笛韵一起,轻轻走入一幅疏淡而工巧的水墨画,于是,音缓韵长的二月雨,淋湿了我的发梢和衣襟,而我无眠的感觉,却在黄昏的另一端,不停地寻觅——思绪萦绕的故乡。流连在小桥流水的背景里,我依稀看见,一叶扁舟,在“夹岸桃花蘸水开”的时候,轻摇一江蕴碧的春水。此时此刻,你的意象,便在我温暖的眼神里,款款凌波、含羞抽簪。入夜,我的睡梦里,蒙蒙细雨中,一定会有乌瓦粉墙、青石小巷;帘卷西窗时,也一定会有红杏绿柳、草长莺飞……

我喜欢在骤雨初歇的夏日,一个人静静地端坐在清凉的柳荫里。眼前,一泓秀水,一池荷花,几只蜻蜓,交织成艳阳下一首纤丽而婉约的宋词,让人在圆荷滴露的想象中,斟满一壶闲茶,然后,斜倚东风十二阑,独自品味江南水乡的烟柳画桥,和烟柳画桥上――那朵粉红的阳伞。终于,田田莲叶间鲜活的游鱼,以一段平平仄仄的韵律,写入我回肠荡气的诗行。醉眼迷离之间,我看到盛装出游的画舫,在一片不绝于耳的丝竹交响之中,摇曳一橹飘红的流水,在南宋清亮的湖光山色里,随着我手中徐徐打开的折扇,渐行渐近,又渐行渐远。那一阙粉香扑鼻的宋词啊,最终化作我耳畔的天籁之音——柳浪闻莺、夜半钟声……

我喜欢在暮霭沉沉的秋天,伫立在菊香淡淡的杨柳岸,用饱蘸寥落的画笔,轻轻勾勒一轴晓风残月的意境。不知道那一只楚天荡浆的兰舟,是不是还能载得动双溪的伤感和忧愁。冥色渐浓的古渡口,有谁,还在西风残照里,舞动惜别的衣袖?纵有千丝绿柳,又怎能系得住游子的漂泊和天涯的浪迹。一树低啭的蝉唱和一杯简约的黄藤酒,永远定格在《雨淋铃》潮湿的记忆里。寂寞,有时候真的可以绽开花蕊,就如江枫渔火一样,点亮你的心灯,让你在无边的思念里,享受一种巴山夜雨般细腻而甜润的孤独。参差的柳影,不一定要圆满一个“月上柳梢头”的等待,带有缺憾的情绪,也许,更深沉,更浓稠,更悠长……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一种随心随意、随缘随遇的性格,一如长堤上婆娑多姿的垂柳,并没有刻意的选择和多余的修饰。真诚地表白,可以让人敞开紧闭的心扉;自然地流露,就能诠释美的真谛;随遇而安,就能繁衍出一片又一片拢翠的浓荫。

我喜爱那给我无限遐想和许多慰籍的青青河边柳。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5

灵峰、灵岩、大龙湫,共称雁荡三绝。

灵峰夜景,昨晚已经游玩过了,晨起,进小龙湫景点,发现它的名字竟是灵岩景区,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说,雁荡三绝,二在龙湫呢?

景区入口处,有一卧石,上书“钟声长鸣”四个大字。联鑫全体同仁,在卧石前聚集,拍了一张合影,为我们的游玩,作一个开端的行进号。

正是炎夏,又是酷日当空,本应炽热难当,然步入景区,却清清凉凉,如入秋季。景区内林荫夹道,古树参天,从树林密密枝叶的缝隙处望去,山峰巅处,阳光耀目,而峰下林中,却找不到阳光的影子,如同阴天般,阴暗清凉。

入门不远,山道旁的石壁之上,嵌着一块青石石刻,上刻一首诗:“一夜黄梅雨后时,峰青云白更多姿,千条飞瀑万条涧,此时雁荡第一奇”,诗似乎是一位叫宁觉法师的僧人书写的,惭愧的是,我不知宁觉法师是何许人,大约就是灵岩寺的一个高僧罢!一般高僧,文化底蕴都不错,这首诗的意境也很是吸引游人,我的内心有几许疑惑与遗憾,这峰青云白,已有所见,不是梅雨时节,千条飞瀑万条涧,我们还能够看到吗?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一个开阔的所在,高耸的山峰之下,翠绿的树林之傍,竖立着一个儒雅老者石像,走近一看,是徐霞客。徐霞客我熟,他虽然身在数百年前的明朝,但家乡是我家不远处的江阴,也勉强可算有点同乡之宜,而他疯疯颠颠、游山玩水的趣向,实在是深得我心。老徐啊老徐,你到过的雁荡山,老石我也来了!

山路看起来平坦的,实际上有点陡度,有些人走着走着,就累了,看这位帅帅的小伙,一屁股坐在林荫下的木椅上,不肯动弹。而这位老头子,却兴致勃勃地直向前走,连催他停下来拍张照都不愿停留。

不远处,有一座潘耀庭记念碑。潘耀庭是谁?民国时期的一个普通人,做个几年小官,却无仕途之心,乐呵呵地来到这遍山水之间,爬山涉水,植树造林,诺大灵岩寺,是他私有资产,却毫不犹豫地捐献而出,自已携老妻,于山辟之处,建一茅屋,开几亩小田,安度余生。试想一下,天下之大,几人能够做到!这是一个将灵魂与躯体都完全奉献给这片山水之人,值得在他所爱的山峰脚下,为其竖碑立传。

走过潘耀庭记念碑,行行停停,我们来到灵岩寺前。这实在是一个风水绝佳之所,寺依屏霞峰,壁立云霄,形若屏风,右右有展旗、天柱二峰遥遥夹峙,前面则是一遍绿草菌菌开阔场地,再加上黄墙墨檐雄伟状观的庙宇,风景秀美得,疑非人间凡尘。

从灵岩寺再向上,过天柱峰后,便渐渐走向登高的山路,先是浓荫下的步步石阶,继而渐渐走上一边倚山一边凌空的陡陗险径。风景也渐渐变得秀美如画,近处怪石嶙峋,奇峰林立,远望翠含远山,起伏如浪。而一边心颤颤的登山,一边耐不住伸脖眺望景色的经历,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气喘吁吁的爬一会儿,到了玻璃栈道,内心却大失所望。来时设想了多种惊险万状的景象,仔细一看,却因为摩损,玻璃表面已是模糊一边,窥不到脚下之景,更因为是平坦无坡,顿失险奇之味。

走过了玻璃栈道,却到了一个幽美绝静的所在,这是一个峡谷之中,两畔上头是怪石狰狞的峰头,一边是峡谷的进口,有一座方方正正的孤峰,如挚天石柱般,直直竖在进口处,峰顶端还长出茂盛的绿色,颇为奇异。

另一边是一潭绿水,水面上竖着一个观音佛像,潭水甚是清澈,能清楚看到水底银光灵动的一层硬币.

许多同仁,到这里便不想再走了,就让他们在这幽静之中,少许停留吧!

而我们继续向上,一探幽谷究竟。

越上越静寂,空无声晌,抬头望处,灰白的山石、湛蓝的天空、洁白的浮云,构勒出一幅绝色画面,震撼着空旷谷峰间游人空寂的心。有人的回音传来,纵目远望,却无人影,沿山道几个转折,终见到谷间一泓碧绿的潭水,潭边有朱色长亭,几位游人,正驻足稍息。

这水潭大约就是小龙湫的源头了,只是此刻石崖上干枯枯的没有一丝水流,那雪浪咆哮的风景,我们是无福得见了。

无福得见就无福得见罢,我们沿着幽静清凉的山径盘旋而下,沿途水清山秀,风景怡人,行一段路,见黑黝黝崖石下,有一宽底尖顶,形长如船的石块,横卧涧间,石体有隙,不时渗出汩汩泉水,有人正伫立石上,弯腰等水。走近一看,旁竖一碑,上写石船神水,于是,同行游人,纷纷争先等接神水,我自也不免俗,等来一瓶泉水,仰脖喝下, 一股清凉,透彻了心肺。

再往下,沿来路而回,我来到巍巍高耸的天柱峰下,觅一荫凉之处,坐下来,泡一杯香喷喷的毛峰,静静等待凌峰表演开始。

就让采斛人在悬涯上,形如蚂蚁般的娇捷身影,为我愉快的小龙湫一游,作一回告别仪式罢!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6

赤水,我做梦都神往的地方!最近终于走进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圆了多年的夙愿,“百闻终不如一见”。

久闻贵州省西北部赤水市,拥有1300平方千米丹霞奇观,是全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发育最为壮观的青年早期丹霞地貌,这片由红色丹霞构造的地理奇观,最高1730米、最低221米,如此巨大的海拔高差,使得这一带峡谷密布,沟壑纵横,拥有很多引人入胜的峡谷奇观,3000多个大小瀑布分布在区域境内,形态各异,一步一景,美不胜收,闻名遐迩。

听当地人介绍,这些数不胜数的峡谷中,要数风溪河尽头的赤水大瀑布峡谷第一。驱车前往,很远就能听到大瀑布先声夺人的雄浑轰鸣声。瀑声震彻山谷,如千人擂鼓,似万马捣蹄;象冲天爆竹,类拍岸浪涛。

沿石径向瀑布移步,穿行遮天蔽日的林荫道,心襟震颤摇荡,胸怀宽广豪放,在峡谷深处,一年四季,不分寒暑,一天到晚,不论白昼,每分每秒都飘洒着漫天的雨雾,如此神奇的峡谷,在赤水数千大小的峡谷中绝无仅有,让这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深谷,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而峡谷中无时无刻都好像在降雨的现象,更是引起众多专家的好奇,成了无数人难以解开的“谜团”。

在峡谷中行进不久,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就会变得云雾缭绕,水汽弥漫,也许是空气比较潮湿,峡谷好似下雨,其实不然,这源于水汽饱和,然后凝结成了水滴降落。

这样的雨,像牛毛,像花针,让人肉眼难以观测,却切身体感。穿行峡谷,总会被淅淅沥沥的小雨笼罩,但前后左右,始终见不到明显雨水,也许人们行走的声响,谈话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能够引发空气中水分子的震动。

临近峡谷底部,气流突然变得更加强烈,冰冷的水雾,被大风裹挟着,拂过树林、冲过乱石,向人迎面扑来,瞬间就会让人衣服湿透。

欣赏着沿途壮景,迎着风雨前行,终于走到峡谷尽头,一道白色的水墙,赫然横旦在人们眼前,仰望从天倾泻的大瀑布,水柱腾空从高近百米的岩石陡坎上倾泻而下,拍击在悬崖的石头上,破碎成水珠,震耳欲聋,气浪翻腾,似银河携风挟雪飞流九天;俯视碧潭银浪滚滚,似蛟龙倒海翻江喷洒百米水雾。轰鸣的水声,四散的水雾,一瞬间让人无不惊叹大自然拥有这样磅礴的气概,多么神奇的力量。

瀑布流经的岩石十分坚硬,水流不断拍击坚硬的凸出的叠岩,让水珠不断地向瀑布外飞溅,晶莹剔透的水珠,吸收大量的热量,让瀑布周围水温迅速下降,哪怕是夏日炎炎,艳阳高照,人到此一会就感到寒气逼人,观瀑台、浪琴湾、龙女潭、飞虹桥、三圣殿、暗瀑、灵龟石、人妖岩、擦耳隙等景观映衬壮景,杜鹃林、茶花林、桫椤、鹅掌楸、桢楠树等植物景观呼应绚染,更显大瀑布的磅礴风姿。环顾四周冉冉升腾的水雾,在阳光下变幻出五彩斑斓的“佛光环”,飞架起通天彩虹桥,环护着八方来客,一人一环,人动环随,美妙绝伦,如置身仙境,令人叹为观止。

山谷独特的形貌,为瀑布带来极其罕见的稳定性上升气流。气流从山谷外进入,流经峡谷速度就马上变快,进入瀑布突然被陡崖阻隔,让气流平行难有出路,唯一只能往上行进,加上瀑布裹挟的气流,共同形成了高压快速上升,从岩石长久相互挤压的痕迹,可以想象得到千万年前经过岩体构造的抬升,使高山隆起,加之这个地区常年雨量充沛,大自然神奇造就了丹霞第一大瀑布。

赤水大瀑布,记录着云贵高原隆升的过程,佐证着地球演变的历史与沧桑!

“疑似银河天上落,蓬莱仙景降尘寰”;“生不逢地无限恨,能有几人识壮观?不少文人墨客为这一瀑布奇观写秃了笔头、唱哑了嗓子!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7

春天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向我们走来。带着温暖,带着芳香,匆匆走来了。

在春与冬的搏弈中,骀的荡春风的和凛冽的寒风好有一番拉锯战。春风从南到北以势如破竹之况纵横驰骋。翻高山,穿林海,跨江河,越田畴。所到之处,大地万物呈现生机蓬勃的景象。

看呢,柳树树冠就象画家涂上浓浓嫩绿的釉彩。走近了看,柳枝已发出了嫩牙在春风的吹拂下,不时卖弄着柔美的舞姿。换上了一身翠绿的春装,一片片草坪上,草儿齐齐探出头来,露出了绿意,他们脱去了穿了一冬的枯黄的外装,换上了一身翠绿的春装,挤眉弄眼地招摇于春光之中。

那果树林,在春风吹拂下,在温暖阳光照耀下,叶子还没发出来,花朵儿就迫不及待地绽放了,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着抢着怒放,都想着为春姑娘描上一抹红晕。花园里,鹅黄的迎春花,深红的海棠花,早已不甘寂寞,悄悄绽放。田野里大片的金黄的油菜花铺天盖地,在阳光下分外耀眼。连田埂上的野草里都冒出了星星点点的花儿,这些野花也争着为春天献上自己的妩媚。

听,沉睡一冬的鸟儿也都醒来了,仿佛约好了似的,在明媚的春光中放声高歌,清脆、婉转、嘹亮。合奏着春天的大合唱。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天地上下焕然一新,孩子们也走出了户外,放起了风筝,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他们跳呀叫呀,尽情释放自己蛰伏一冬的活力和激情。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邀三五朋友去野外踏青,那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定会让你如痴如醉,乐而忘返。东晋永和九年,这一年春暖花开之际,王羲之邀请了四十一位亲朋好友,在“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请流急湍”的兰亭,举行了一场已被历史永久记载的野外盛会。王羲之带着醉意,即席挥毫,乘兴书写了《兰亭序》这三百二十四个字竟成为了中国书法史最伟大的行书作品,它也是一篇文辞潇洒、立意深远、文笔清新自然的优美散文。

李白同样钟情于春光。甚至在一天晚上,和诸位兄弟在桃李园摆出豪华宴席,在摇曳的烛光下,坐在桃李芬芳之间,酒杯频传咏诗歌唱,最后竟醉倒在月光之下。

春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她催生了一切美好,呼唤了所有的精灵。是一切事物的又一个轮回,是生命年轮中又一个新起点。让我们把昨天的懊恼、沮丧、彷徨、失意统统埋葬,一切从头再来,重塑一段圆满人生轨迹。不论冬天多么冰冷与无情,春天总会来的。难道厄运之后依然还是厄运吗?

在这骀荡的春光中,种桃种李种春风;种松种柏种永恒。让我们走出户外,张开双臂拥抱这无比美好的春天吧!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8

窗外的雨,滴答滴答的声音格外让我欣悦。其实,我是不喜欢下雨天的,一下雨,我就更加不想出门,十分惆怅,而且,心情会随着乌云的天空变得灰暗。如果说我喜欢下雨的话,那么一定是因为体育课,因为,我想,只要下雨,就不用上体育课的。但,没来由的,十分喜欢下雨的今日。

去田径场的时候,撑着伞,听雨落在伞上的声音,就像听到了一首曲子,富有节律,十分美妙。我就这么静静地沉浸在这首大自然创作的曲子中。事实上,只要你用心倾听雨天,你会发现雨天也是很可爱的。它也许没有晴天那样,给人带来阳光,让你享受着阳光的美好,可是,它却可以让你感受到雨天的明澈,尤其是雨后空气的清新,洗去了一切的灰尘。同时,它也能让你体会到晴天时没有的静谧,让你浮躁的心静下来。它不似阴天,阴天带给你的可能是一种沉闷,压得你喘不过气来。

下完课后,一拨一拨的人走出室内,各自撑着伞,红的、蓝的、格子的,各种颜色的伞也趁着雨天露面,这些雨伞连成一片,给人强烈的色觉,让人欢喜。若你细心,你能够看到沾着雨滴的花朵,更加翠翠欲滴,树叶更显活力。岸边垂首的柳条,随风招摇,似乎也在欢迎雨天的到来,感激雨的恩赐。雨在怡心湖上起舞,随风晃动着脑袋的柳丝,一片迷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韦应物的《东郊》中的这两句多多少少符合这场景吧。

我踩踏着水,水花溅起,蓦地想起小时候穿着雨靴,尽情感受着踏水的感觉,孩子般的欢喜。一只手逃离伞的庇护,接触大自然的甘琼,雨滴在手上,一阵舒适感袭来,让我精神一振。都说没伞的孩子,应该向前奔跑,以免被雨淋湿,可是,在雨中漫步,也不失为一种潇洒。一个人,在大雨中,称着伞,悠闲地走着,体会到无法说出来的从容感。看着冒雨奔跑的人们,湖中的睡莲,苍翠的树木,一切是那么自然。

雨天,它带给我的是宁静,洗去了我心中的浮躁,它让灰尘沉淀下来,留下的是一片净地。也许,有的时候,我们的确需要一场大雨,来冲刷掉心中的灰尘,还心灵澄澈吧!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9

从学校大门到教学楼与教师办公区的林荫道路两旁,种着几丛佛肚竹,它们四季常绿而又不像其它竹类那样一个劲地疯长,高的不过3米,矮的2米左右。这些佛肚竹给人的感觉似乎年年如故,基本上看不出它们一年里会有多大的变化,总是这么一棵棵的挺着个大肚皮,整天乐呵呵地一动不动地站立在那里,好像一群身着绿衣绿帽的“礼仪生”正在彬彬有礼地对所有走进来的人笑迎道:“来啦!欢迎!”然后,又笑容可掬地对所有走出校园的人说:“再见,慢走啊!”每天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年年如是。

比起周围的其它植物来,佛肚竹一点儿也不起眼,也很少有人驻足观赏和赞美它。尽管如此,但凭它那弥勒佛一般笑呵呵的姿态就足以让人感到温暖,觉得心里踏实。但凡从它身边走过的人,大多都会被一种仁慈与大度的力量所感染,犹如受到佛性的洗礼与善化,心中仿佛充满了善念的阳光。善念育善心,善心成善举,善举结善缘。至善的阳光将让这里的一切邪恶无处藏身。

说起来,佛肚竹落户这一片净土已经有七、八年时间了。这期间,篆角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质量一路攀升,学考捷报频传,参赛佳音不断,教研成果累累,百姓夸赞不已……这可是建校60年来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啊!在校园众多的花草竹木中,我赞美过清香树,在这里我褒扬佛肚竹。以其说是我们这一拨人种下了这些“慈眉善目”的佛肚竹,不如说是佛肚竹为大家营造了一种乐学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喜欢竹,更喜欢校园的佛肚竹。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10

没有听见房东家的狗的声音。现在园子里非常静。那棵不知名的五瓣的白色小花仍然寂寞地开着。阳光照在松枝和盆中的花树上,给那些绿叶涂上金黄|色。天是晴朗的,我不用抬起眼睛就知道头上是晴空万里。

忽然我听见洋铁瓦沟上有铃子响声,抬起头,看见两只松鼠正从瓦上溜下来,这两只小生物在松枝上互相追逐取乐。它们的绒线球似的大尾巴,它们的可爱的小黑眼睛,它们颈项上的小铃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索性不转睛地望着窗外。但是它们跑了两三转,又从藤萝架回到屋瓦上,一瞬间就消失了,依旧把这个静寂的园子留给我。

我刚刚埋下头,又听见小鸟的叫声。我再看,桂树枝上立着一只青灰色的白头小鸟,昂起头得意地歌唱。屋顶的电灯线上,还有一对麻雀在吱吱喳喳地讲话。

我不了解这样的语言。但是我在鸟声里听出了一种安闲的快乐。它们要告诉我的一定是它们的喜悦的感情。可惜我不能回答它们。我把手一挥,它们就飞走了。我的话不能使它们留住,它们留给我一个园子的静寂。不过我知道它们过一阵又会回来的。

现在我觉得我是这个园子里唯一的生物了。我坐在书桌前俯下头写字,没有一点声音来打扰我。我正可以把整个心放在纸上。但是我渐渐地烦躁起来。这静寂像一只手慢慢地挨近我的咽喉。我感到呼吸不畅快了。这是不自然的静寂。这是一种灾祸的预兆,就像暴雨到来前那种沉闷静止的空气一样。

我似乎在等待什么东西。我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我不能够静下心来。我一定是在等待什么东西。我在等待空袭警报;或者我在等待房东家的狗吠声,这就是说,预行警报已经解除,不会有空袭警报响起来,我用不着准备听见凄厉的汽笛声(空袭警报)就锁门出去。近半月来晴天有警报差不多成了常例。

可是我的等待并没有结果。小鸟回来后又走了;松鼠们也来过一次,但又追逐地跑上屋顶,我不知道它们消失在什么地方。从我看不见的正面楼房屋顶上送过来一阵的乌鸦叫。这些小生物不知道人间的事情,它们不会带给我什么信息。

我写到上面的一段,空袭警报就响了。我的等待果然没有落空。这时我觉得空气在动了。我听见巷外大街上汽车的叫声。我又听见飞机的发动机声,这大概是民航机飞出去躲警报。有时我们的驱逐机也会在这种时候排队飞出,等着攻击敌机。我不能再写了,便拿了一本书锁上园门,匆匆地走到外面去。

在城门口经过一阵可怕的拥挤后,我终于到了郊外。在那里耽搁了两个多钟头,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还在草地上吃了他们带出去的午餐。警报解除后,我回来,打开锁,推开园门,迎面扑来的仍然是一个园子的静寂。

我回到房间,回到书桌前面,打开玻璃窗,在继续执笔前还看看窗外。树上,地上,满个园子都是阳光。墙角一丛观音竹微微地在飘动它们的尖叶。一只大苍蝇带着嗡嗡声从开着的窗飞进房来,在我的头上盘旋。一两只乌鸦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叫。一只黄|色小蝴蝶在白色小花间飞舞。忽然一阵奇怪的声音在对面屋瓦上响起来,又是那两只松鼠从高墙沿着洋铁滴水管溜下来。它们跑到那个支持松树的木架上,又跑到架子脚边有假山的水池的石栏杆下,在那里追逐了一回,又沿着木架跑上松枝,隐在松叶后面了。松叶动起来,桂树的小枝也动了,一只绿色小鸟刚刚歇在那上面。

狗的声音还是听不见。我向右侧着身子去看那条没有阳光的窄小过道。房东家的小门紧紧地闭着。这些时候那里就没有一点声音。大概这家人大清早就到城外躲警报去了,现在还不曾回来。他们回来恐怕在太阳落坡的时候。那条肥壮的黄狗一定也跟着他们“疏散”了,否则会有狗抓门的声音送进我的耳里来。

我又坐在窗前写了这许多字。还是只有乌鸦和小鸟的叫声陪伴我。苍蝇的嗡嗡声早已寂灭了。现在在屋角又响起了老鼠啃东西的声音。都是响一回又静一回的,在这个受着轰炸威胁的城市里我感到了寂寞。

然而像一把刀要划破万里晴空似的,嘹亮的机声突然响起来。这是我们自己的飞机。声音多么雄壮,它扫除了这个园子的静寂。我要放下笔到庭院中去看天空,看那些背负着金色阳光在蓝空里闪耀的灰色大蜻蜒。那是多么美丽的景象。

1940年10月11日在昆明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11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1927年1月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12

没有到过黄山之前,常常听人说黄山的松树有特色。特色是什么呢?听别人描摹,总不得要领。所谓“黄山松”,一向在我脑际留下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这次我亲自上黄山 ,亲眼看到黄山松,这概念方才明确起来。据我所看到的,黄山松有三种特色:

第一,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石上。虽然也有生在较平的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我的黄山诗中有一句 :

“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的话;散文地说, 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石头如果是囫囵的,上面总长不出 松树来;一定有一条缝,松树才能扎根在石缝里。石缝里有 没有养料呢?我觉得很奇怪。生物学家一定有科学的解说; 我却只有臆测:《本草纲目》里有一种药叫做“石髓”。李 时珍说:“《列仙传》言邛疏煮石髓。”可知石头也有养分。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 中,象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

第二个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大都向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极少有向上生的。一般树枝,绝大多数是向上生的,除非柳条挂下去。然而柳条是软弱的,地心吸力强迫它挂下去 ,不是它自己发心向下挂的。黄山松的枝条挺秀坚劲,然而绝大多数象电线木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象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黄山松更有一种奇特的姿态: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枝条就全部向空中生长,靠岩壁的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姿态 就很奇特,好象一个很疏的木梳,又象学习的“习”字。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

第三个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狮子林附近有一株松树,叫做“团结松”。五六根枝条从近根的地方生出来,密切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到了高处才向四面分散,长出松针来。因此这一束树枝就变成了树干,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我谛视这树干,想象它们初生时的状态 :五六根枝条怎么会合伙呢?大概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 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所以生成这个样子。 如今这株团结松已经长得很粗、很高。我伸手摸摸它的树干 ,觉得象铁铸的一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更有团结力强得不可思议的松树呢: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叫做“蒲团松”。这株松树长在山间的一小块平坡上,前面的砂土上筑着石围墙,足见这株树是一向被人重视的。树干不很高,不过一二丈,粗细不过合抱光景。上面的枝条向四面八方水平放射,每根都伸得极长,足有树干的高度的两倍。这就是说:全体象个“丁”字 ,但上面一划的长度大约相当于下面一直的长度的四倍。这一划上面长着丛密的松针,软绵绵的好象一个大蒲团,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靠近山的一面的枝条,梢头略微向下。下面正好有一个小阜,和枝条的梢头相距不过一二尺。人要坐这蒲团,可以走到这小阜上,攀着枝条,慢慢地爬上去。陪我上山的向导告诉我:“上面可以睡觉的,同沙发床一样。 ”我不愿坐轿,单请一个向导和一个服务员陪伴着,步行上山,两腿走得相当吃力了,很想爬到这蒲团上去睡一觉。然而我们这一天要上光明顶,赴狮子林,前程远大,不宜耽搁 ;只得想象地在这蒲团上坐坐,躺躺,就鼓起干劲,向光明顶迈步前进了。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13

又是酒后的癫狂,似乎每日的一种状态。可到了那个度,却是言为心声了。

前脚到家一场无约的雨!跟在了身后,突然而至的秋雨,让干涸了数月的苏州,如沐春风。变得圆润鲜活起来。这秋雨,如惊蛰带来的春雨,让人惬意无限,如久盼甘露,长久没有下雨了,明天的空气会很清新。

这场不期而遇的秋雨,竟然还夹有沉闷的雷声,由远及近,滚滚而来,轰隆之声贯于耳旁。没有春雷那种劈天盖地的气势,却有着低沉稳健的步履。立目四顾,雨打秋叶,风吹叶落,一地金黄。因为,久居江南印象中从未听到有秋天的雷,先有雨而雷至,自是一番愕然。这雨的忽至,这雷声的隆隆,恍如隔世。惟一声嗟叹!久违了!

都说这江南人,留客不说话,只有小雨淅沥淅沥的下。晚上贵州同行小酌,尽地主之宜,相谈甚欢。这及时的秋雨,也如一场不约而同的莫逆。算是江南人待客的一种细腻吧,我曾描述江南的春雨是细如珠,密如丝的。而此时,深秋的江南雨竞裹挟着阵阵雷声,也算让我耳目一新!窗外滴滴嗒嗒的雨声,远处滚滚的雷声,在无限的遐思中,细细的品味这秋雨,无需《文化苦旅》也无需《千年一叹》。全是眼中客观世界漫游中的揣味?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14

太阳从玻璃穿过来,金色的光芒铺在走廊一侧。我沉浸在自然的赠礼中,默然生出敬畏,目光中表露出对光明的朝圣。

请让我沐浴在这夕阳的余晖里,接受最温柔的洗礼,抛却一切叨扰,放下世间所有的纷争。敞开双臂,哪怕只有这一刻,只这一刻沉沦,尽情的享受生命的宁静,贪婪的吸收生命的热情。为下一刻积攒勃发的力量,也为明天绘制一幅精美的画卷。

以前,在山上的时候,总是爱坐在石头上看落日。太阳,一点点的躲到山的后面,周围的云映着它的光晕,山顶的青葱也染上了或黄或红的光彩,原本的模样让人看的不再真切。周围的一切都沉浸在他的光辉中,散发着美丽而神圣的诱惑。

远处,树林葱郁,农家都淹没在其中,只能疏疏落落看见几间和隐隐约约的烟筒突出在屋顶上。一缕两缕的青烟,同香炉在那里浮动,晚归的人们已经开始做饭。辛劳的一天又将过去,在太阳落下的一刻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是这一天最后的回索。

这种光辉并不雄壮,它没有大山的巍峨,没有大海的波澜,也并不能令人惊叹。它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景象,每日在属于它的轨道上一程一程的走着。看着南来北往的鸟儿飞过,听着微风的私语,嗅着花香,悠悠地观赏着人们的劳作。

但是,我却疯狂的爱着它,爱着这宁静的一刻。它让我沉醉,让我爱上这片天空,爱上这片天空下的土地,与土地上辛劳的人们。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15

早晨的空气是清冷的,它不似雨时的那么清凉,透彻。站在窗前,猛吸一口气,鼻腔似乎都被清洁了一番。

你可曾观赏过早晨的雾,乳白色的雾恰似牛奶般纯白无瑕。把远处的树木遮得都若隐若现,房屋也不能幸免,可谓:“房舍环仙雾”啊。你向它走去,仿佛被碾碎了一般,为你让出一条道。你似乎陷入了仙云缭绕的盘丝洞。你依稀可以看见田里绿油油的禾苗。你仍然可以听见青蛙“呱”的一声“扑嗵”地一声跳入水中。你依旧可以听见,一阵风吹过,将树叶吹得飒飒作响。菜园里的菜似乎更加地茁壮了。

雾过后,只留下露珠,不仅草木留有露珠就连泥地也是湿漉漉的一大片。花瓣上停留着一朵白云,晶莹的雨露,显得更加娇嫩。禾苗那一颗颗的露珠彰显着那蓬勃之气。露水打在瓜果上,显得更加的诱人,令人垂诞。这露水打在这片地上,它不似雨前的清凉也不似雨后的畅快。它带着神秘的气息,它所拥有的是清爽,怡人。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16

上周末随手在水中搁置了几瓣蒜,随后,就被遗忘在了封尘里。

中午的时候,搬了木板凳坐在阳台上,享受着从防盗窗与纱窗网格眼中渗入进来不多的阳光,很是温馨。几乎闻到了阳光里芬芳的味道,眼底似乎浮现出安琪儿小小的身体和身后白白的、宽宽的羽翼,流光溢彩。

眼角忽然瞥见了水仙几乎腐烂的植株旁,几个探头探脑的小生命。那样的卑微谨慎,那样的小心翼翼。敏感的心底忽地因为这几个意外的生命而柔软了起来。

在数十瓣蒜瓣中,有一瓣抽的芽分外长,都已经达到了五公分了,而其他的都只是冒了个尖儿而已。这许多蒜或多或少地都已经生根了,弯曲纵横,与水仙错综的根纠缠在了一起,拉扯不开,又不舍用劲,只怕将那些白生生的嫩嫩的根碰断了。

阳光慈爱地凝视着它们,亲吻着它们,在它们的芽尖倾泻出光芒,谱出了动人华丽的篇章。阴暗与明亮部分的对比,完美十分。

尚显阴冷的春天,却因为这几个小生命的到来而平添了一份明丽的色彩。脆生生的青色,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蓬勃有力地生长着。

我略显急促的呼吸节奏与心跳频率,此刻却忽然平淡了下来,心境也平静了许多。在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一份难得的安宁与祥和。脱离了红尘的喧嚣,此刻,我仿佛站在了云层彼端,一伸手就能碰触到大团大团的温暖和光明。

阖上了双目,双手平端向上,迎接跳跃的阳光,开始微笑。

恬静地笑道:“午安,小家伙们。”

“午安,春天。”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17

雨,是众多诗人的“宠物”。这不,翻一翻《千家诗》,其中收录的二百二十二首绝句和律诗中,竟有十九首是写雨的。由此可见,古往今来的不少诗人都和“雨”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人们笔下的雨真是千变万化啊!

雨有时狂暴,如“山雨欲来风满楼”;有时温柔,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时迅疾,如“春潮带雨晚来急”;有时舒缓,如“斜风细雨不需归”。有的“雨”透出无限喜悦,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有的“雨”带着丝丝惆怅,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有的“雨”悠闲,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的“雨”凝重,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有的“雨”,沾上了浓浓的乡愁,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有的“雨”,浸染着依依的惜别之情,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如此多变的“雨”,如此多彩的诗,让我读得如痴如醉。读罢凝思,忽然省悟:诗就是雨,雨就是诗。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18

搬到小区两个多月了,因为学业紧张,我不得不将好奇心摁下,每天来去匆匆、视而不见。今晚终于下定决心一睹芳容。

刚踏出家门,刺骨的寒意就扑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个寒战,随即拉紧了拉链。

秋意深浓,不久前还能听见昆虫清朗的低鸣,现在只剩下一片寂静。路灯昏暗幽冷,只能勉强看得清道路,远处楼里的灯光朦朦胧胧,散发着丝丝暖意。

梧桐树僵直地站立着,叶子微微向里侧打着卷儿,没精打彩地蜷缩着。唉,眼前这蔫巴巴的、形容憔悴的生命在春夏之时是何等的苍翠欲滴、蓬勃生辉啊!

月光冷冷地洒向院子。短篱边牵着的毛豆叶子,显出干枯之色。米白色的小野菊,一朵朵地从杂草堆里攒出头来,依稀有些活泼之气。其余便只是墨绿,只是暗黄,只是萧瑟了。没有花的装扮,秋夜意是这样单调、冷清!

此时小区极静,没有车鸣,没有人语,一切仿佛沉入了无边的深渊,发不出半点声响,令人无端的有些惶恐。:“快回家吧。”心里有个声音提醒我,“这儿深秋的寒意太煞人了!”

忍不住想起了千里之外的故乡——那里的秋风携着淡淡的花香,那里的秋月温润如玉。啊!故乡的秋总是充满了深沉的喜悦!我思乡的心啊,因这北方的秋风而起,也最终被它抛在空中!我裹紧衣服,匆匆向家里走去……

今夜,我将寄居的小区里的秋天生生地印在了心上,不想忘怀。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19

下雪了。我站在阳台上,仰望着纷纷的飘雪。伸出掌心,看着转瞬即逝融成晶莹的水滴,莫名奇妙的悲伤逆袭而来。

空空荡荡的小巷里,唯有坚硬的石子,躲不进温暖的屋里。原先车水马龙的街上,早已不见一丝人影,唯有漫天的飘雪在肆无忌惮地喧嚣着,仿佛看透了世间繁华。

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此时的心情,在这晶莹无暇的世界里,一切的文字,语言,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那么的虚假。这个社会已经肮脏不堪,贿赂,诈骗,虚伪,盗窃,凡世俗尘中,有多少人是跟这雪一样纯洁善良的呢?

我厌倦了,人的本性便是如此,说什么也没用了。陶渊明的理想是隐居山林,过与世无争的生活;周敦颐的理想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污浊的世界里做翩翩君子;可是多数人都喜欢富贵,一切的坏人坏事,便由此产生了。

有人会说“人之初性本善,一切的一切都是生活所迫”。是,这点我承认,但是,如果权益和尊严同时摆在你面前,你会选择哪一个?

雪下大了,我从沉思中醒了过来,那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冰冷的雪花打在脸上,生疼。

这一刻,我忘记寒冷,站在漫天的飘雪中,和它们融为一体,用心去感受,雪教会我的一切!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20

夏季,实在是一个个性丰富的季节。

夏天的热,是痛快的。在夏天,人们穿的不多。因此人们的身体是前所未有的轻松。想想吧,整整套了三季的毛衣在夏季脱下来时,身体会变得多么的自由。人们总是抱怨夏天出汗很多,但出汗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夏天一到,热浪也滚滚袭来。这时的汗水如同下雨了一样,将人从头到脚冲洗了一遍。大汗淋漓之后,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

夏天的雨,是豪爽的。闷热的午后,往往会有一场大雨。猛然间,天空中的一个炸雷响彻云霄,拉开了大雨的序幕。紧接着,花生米大小的雨点从天落下。人们如果出去,即使带着伞,雨点照样往你身上打,一下子就让你变成一个落汤鸡。猛烈的雨点像鼓槌一样,敲击着大地这面鼓,与远处的雷声呼应着,夹杂着风吹树木哗哗的声音。这声音,就像是大自然的交响曲,比贝多芬的交响曲还要雄浑。

夏天的绿,是丰富的,是有活力的。夏天的绿,无处不在。无论是在田野里还是在城市中,总会有绿色在荡漾。大片大片的绿,汇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风吹树叶哗哗的声音,就像是大海的波声涛涛。夏天是一年中绿的最浓,最有精神的季节。这深深的绿,是别的季节所没有的。一棵一棵的树,在强烈的阳光中,舒展着这充满活力的绿。

我爱夏天,爱它具有的每一个个性。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21

红日初冉,又熬过了一个漫长的暗夜,耳机里在放雷子的歌,弹唱的吉他,漂泊的心。

不知这是在了哪方地,只不过掠过眼前熟悉的稻田,丘陵,山川,想是我归属的南方,心安的记忆。

一夜未睡,这次的列车异常颠簸,就像我漂浮不安的心,虽说不是回到我故事的家乡,却是离安心又近了一步。这段时间一直在读思浩的“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给了我好多勇气和力量,最后明白,孤独并不可耻,说孤独可耻的人才可耻,就像同同说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经过好些事之后,终于有了不像最初那么混沌的方向。

在开封,在中原,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终于找到了存在的意义,漂泊,属于什么?就是找到你这一生追寻的意义,然后回到最初的地方,或许有人会说,回到最初的地方,那追寻还有什么意义,举个例子,在有条件尝遍所有饮料,果汁,酒水之后说依旧爱白开水的人会比只能喝白开水的人价值可观的多,因为一个是可以选择而不忘初心,而另一个没有条件拒绝,但它永远不会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就是漂泊的意义。

或许我曾怨过这一路不得已的妥协,但回过头来看,它给予的还是终究比失去的要多很多,所以,无论如何,感谢经历。

终于学着每天坚持写东西,不管有或没,采纳或退稿,我知道对于爱文字的人来说,这样的文笔简直不忍直视,但终于歪歪扭扭站起来了,虽然还没学会奔跑,但至少已经在学着走路了。终于学着开始放下某些情愫,心安对待,你来或不来,始终如一,等或不等,都已等了,爱与不爱,我都爱了,剩下的,交给时间,交给未来。

大概曾经的自己和回忆总要依附在某些东西上,从而导致这些东西对于你而言意义非凡。

而这种东西,就是文字。

需要记录,才能永恒。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写景散文 篇22

我将用一生的时间来描绘花的一生。

——荷画美人西茜

江上风说,荷花开了,谁陪我去看荷花?

四月的曼谷,荷花早开,见了她,虔诚自内心升腾。只是,我只是个旅行的过客,远见了她,并不朝拜,也不近观,只捕捉游人手持莲花搁在佛像前瞬间的举动。都是佛要金装,群立的佛殿堂很是辉煌,小而巧的池子也开了荷花,本想拍下来,因为人多,散了。开自佛教国度的莲花,别有一番深意。佛说,不可说,不可多说。于是,就此不说。

四月的澧水乍暖还寒,小荷才露尖尖角。闻得本地荷开,也是前两日的事情。

六月的雨后,大片的乡野浓烈着绿,置身其中,可以看见风的形状和颜色。田野之间,随眼就可以见到荷塘。荷叶尚未田田,有的才撑起绿色的伞,有的还显露着稚嫩的眉,有的才打开青春的翅膀。然,那些花儿呀,真的是迫不及待,零星的一朵,一朵,又一朵。隐约之间,需细眼瞧去才觅得其芳踪。一旦发现,内心的喜和清凉,才真叫薄荷的味道。清欢,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瞬间的欢欣,也可以慰藉漫长的一生。

看荷是无意间的事情,来到这片乡野的初衷是来看望四月离开人世的文友。老远就望见了他伶仃的青砖屋子,大约不到三十平米,隔成两间,一间卧室,一间厨房。清寒的斗室装得最夯实的是他生前罗列整齐的书稿。长篇小说、短篇文集、诗歌选集一册一册,同行的文友估算过,四百万字足余,誊写得干净明了。据他的女人说,陈列出来的稿子是他的第四稿,被淘汰的电脑里装着电子稿和尚未输入的新作。之前,我不大了解这个人,仅仅晓得他文学是他一生的梦,也是他病痛的根源。现在,我了解得依然不多,然,就冲着他生前遗留下来的文字,一字一字码起来的文稿,给人的震撼、所带来的情绪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和诉说的。

没来得及细读他的小说和剧本,但我选了他的诗歌文稿,很老套的写法,显然,生前的他与外界隔离太久了,他活在自己的诗意世界,活在自己的文学梦境里。这些质朴的诗行凭我对诗歌的感觉若是经人打磨,说得白一点,若是遇见伯乐,被发表或出个集子完全没问题的。然,这些很有可能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就像那立在水中央的荷花一样,可以远远地观着,梦着,却不可以随意接近。

编织文学梦的赤子,有着荷的情性。荷被人赞美得太多,也被抒情得太多,然,那个叫孟文君的文学爱好者被人忆起的机会却不多。或许这次花开最后一缕冷香游走之后,前来探望的人就越发的稀疏了。如此的冷清,绝对不是他生前所渴望的。一个码字痴人,开门就见得满眼青绿,启步就闻得满塘花香,关窗依然可以听得雨打清荷的声音,如此上天免费派遣的诗意让他沉迷,也让他耗尽了不长的一生。

夏日的花日渐风长,离开不过三两日,孟文君家门前的荷想必已经娉婷成文人骚客们想要的样子了。纵然时光飞逝,至少,活着的爱着文字的人还有唏嘘的机会。回首,意念中的人纵然已不在原处,起码,在花开的时节还可以虚与实地来一番感慨。纵然秋风紧起,花落溅泪,鸟被惊飞得不知所措,至少,残荷下的梦没有人敢于撤离,枯荷掩护下的涅槃之恋仍然上演得愈来愈热烈。

都说逝者如斯,我选择在这个花开的时节再次缅怀那个用一生等候花开的人,是想把内心的《不染图》泼墨纸上,借风捎给那个不晓得在哪里游弋的魂灵。但愿那终宵彷徨的灵魂遇得生前的某一缕香魂,但愿那温柔的梦想能能化作一朵莲花,渡其生时死后的一切苦勒,也不枉这个时节的一塘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