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六年级试题 >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3W 次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先生的全部生活内容里,书籍占着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看书以前,总要先把手洗干净了,然后才捧书阅读,避免把书弄脏。

成年以后,鲁迅一直把读书、买书、借书、抄书、修书,作为自己一直一种极大的乐趣和事业。对稀有的好书,他还亲自动手翻印,装订成册。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划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得他珍藏的1万多册图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出现污损、破散的情况。

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如果书面上有破边卷角等损坏的情况,那他是不会高兴的。对于那种不爱护书的借阅者,鲁迅宁愿把书送给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蹂躏”过的书再转回来。

鲁迅先生常把一些好书主动寄赠给需要的人。每次把书送出去,总是非常仔细地包扎妥帖。这种花在书本上的心力,是为了友人,更是为了书籍。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⑴ 稀有:

⑵ 历久常新:

⑶ 被“蹂躏”过的书:

⑷ 珍藏:

2、第1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是

3、文章围绕鲁迅是一个“            ”的人这个主题,一共写了(    )件事。第一件是(                              ),第二件是(                                  )第三件是(

),第四件是(                           ) 。

  不动笔墨不读书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    ),词汇(    ),她心里非常(    )。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   )是报纸、杂志、小说,也(   )是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读短文,选择()里恰当的字和词,划去错误的。

2、在(   )里填上恰当的词语和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判断文中带点字的意思。

“费了好大劲”的“费”:

“光读光想还不够”的“光”:

“词汇贫乏”的“贫”:

4、用“    ”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5、根据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     )和(      ),其中(     )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6、请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

  死亡的陷阱——流沙

呼啸声传来,一枚炸弹落在了车队的前方,“轰!”炸弹爆炸了,温内斯下意识地转动方向盘,驾驶汽车离开公路,向公路旁的一块长着草的沙滩冲去。但是,车身猛地一歪,汽车灭火了。

温内斯从车窗探出头去向外张望,车身已倾斜过去,车轮陷入沙中。温内斯打算推开车门,跳下车看一看,令他惊诧的是,眨眼间,沙子已淹至车门,车门推不动了,而且,沙子还在继续上升。温内斯慌了,急忙从车窗爬了出去,爬到驾驶室顶盖上。

卡车像一艘下沉的船,迅速地向沙中沉去。温内斯眼睁睁地看着沙子淹没了车门,淹没了挡风玻璃,淹到了驾驶室顶盖……

温内斯连忙爬上盖着帆布的货堆。

沙子发出“嘶嘶”的吸吮声,向温内斯的脚下涌来。

再也无处可逃了。温内斯看看数米外的公路,看看已涌到帆布上的沙子,横下一条心,孤注一掷,奋力向公路纵身一跃。上帝保佑!温内斯虽然没能路上公路路面,而且两条腿还落在沙中,但身躯向前公倾倒在路基上,双手抓住了路基上的野草,而这些野草是扎根在结实的地面上的。

这时候,车队中的其他司机停下车,跳出车门,跑了过来,七手八脚地把温内斯拖上公路路面。

温内斯和司机们定下神来,扭头去看温内斯的那辆陷在沙中的卡车——沙滩平坦如初,哪里有卡车的踪影!

这沙即是我们今天说的“流沙”。

流沙是一个可怕的“死亡陷阱”,多分布在沙漠的边缘地带和沙漠绿洲旁,在中国有,在世界各地都有。

为什么绝大多数的沙地都能让人畜平安通过,而流沙地区却是“死亡的陷阱”呢?

著名地质学教授史密斯博士决心解开流沙之谜,他来到一个有流沙分布的地区,放眼望去,流沙与普通的沙地毫无两样。他随手捡起一块石头扔去,石头落在流沙上面,一眨眼,就被流沙吞食了。史密斯小心地取回一些流沙区的沙子,装在桶中,并让沙子保持原有的湿度,然后将一块小石子放在沙子上面,但是石子并不下沉。史密斯博士因此认为流沙陷阱的形成与沙子的湿度没有关系。

史密斯博士再次来到流沙分布地区,向当地百姓了解有关流沙的情况。当地的百姓告诉博士,流沙并不是总陷人,到了每年的8月份,人们甚至可以在流沙上跳舞,没有任何危险。史密斯博士大受启发。

史密斯博士心想,8月份是干旱季节,看来还是水在作怪。史密斯用一保大桶装满了沙子,在桶的上部、下部分别装置了几个水管,使水既能从上部输入,从下面流出,又能从下面流入,从上部流出,然后制作了一个与人体比重相同的玩具人放在桶内的沙子上面。

史密斯进行了几种不同的实验:当沙桶仙的沙子干燥时,玩具人能在沙子上站立或躺卧;当沙子湿润时,玩具人并不下沉;当水从上面注入时,玩具人也不下沉;当水从下面注入,向上透过沙层流出时,玩具人马上下沉;玩具人的比重越大,沙粒越细,水流越强,玩具人下沉的速度越快。

史密斯博士由此得出结论是水流上涌,形成了流沙。水流的上冲力会使沙粒相互离散,不再互相叠接,而是被水托着,呈半飘浮状态,从而导致比重大于水的物体下沉。

流沙之谜终于被解开了。

遇到流沙怎么办?第一,马上甩掉身上的负重物,迅速躺倒,因为人的比重小于水,不会马上下沉;第二,要镇定,不要乱跳乱动;第三,如果附近无人来救援,可小心、缓慢地滚动或匍匐爬行,尽早脱离流沙区。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

1、沙漠中处处是流沙,人通过时必须十分小心。()

2、流沙的形成与沙粒的粗细有关。()

3、流沙在干旱季节对人畜没有威胁。()

4、人遇到流沙时要慢慢地走才不会陷下去。()

5、史密斯博士一共进行了4种不同的实验后,才解开了流沙之谜。()

6、温内斯无处可逃时从驾驶室顶盖上奋力向公路跃去。()

  七颗钻石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掌水罐时,森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就要死了,你喝吧。”这时一个过路人正好路过,他口渴难忍,向小姑娘要水渴。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流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1、“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中的“干枯”在下面哪句话中用的不恰当()

a、秋天来了,干枯的落叶好像为大地铺上了一层花毯

b、村里的水井早就干枯了

c、他长得干枯

d、她终日沉浸悲伤中,心渐渐地干枯了。

2、小姑娘醒来为什么能得到一罐清亮新鲜的水()

a、因为小姑娘长得很漂亮

b、因为小姑娘对母亲的孝心

c、因为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心

d、因为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同情心

3、水罐由木头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的,原因是()

a、魔术师看小姑娘太穷了,可怜她

b、魔术师不想让小姑娘一下子就得到金水罐

c、没有原因,水罐想怎么变就怎么变

d、爱心

4、“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这句话包含了小姑娘的几种心态,下面哪一种最不正确()

a、很想喝水

b、渴

c、贪心

d、舍不得

5、全文主要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来展开故事情节()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层层递进

6、作者为什么写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星星()

a、让钻石被每一个人看到

b、说明爱心是永恒的

c、让第一个人都看到小姑娘的爱心

d、让读者对钻石印象深刻

7、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写出你的感想,字数3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