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二试题 > 庞贝梦魇达标优化训练题及答案

庞贝梦魇达标优化训练题及答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1W 次
庞贝梦魇达标优化训练题及答案
课件 w ww5 y kj
语文鲁教版夯基达标优化训练系列
我历基 我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嘶哑(sī) 矗立(zhù)
孕育(yùn) 弥漫(mí)
B别墅(shù) 眄眼(miǎn)
灰烬(jìn) 吞噬(niè)
C吓懵(měnɡ) 萋萋(qī)
裸裎(chénɡ) 显赫(hè)
D颓圮(qǐ) 拜谒(yè)
装潢(huánɡ) 俨然(yǎn)
解析:A项,“矗立”的“矗”应读“chù”;B项,“吞噬”的“噬”应读“shì”; D项,“颓圮”的“颓”应读“pǐ”。
答案:C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匪夷所思 闭目暇思 觥筹交错 B自命不凡 急中生智 欣欣向荣
C栩栩如生 不屈不挠 目不遐接 D甚嚣尘上 万惯家财 硕大无朋
解析:A项,闭目暇思—闭目遐思;C项,目不遐接—目不暇接;D项,万惯家财—万贯家财。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街道一度出现脏、乱、差,市民们怨声载道。
B《家》《春》《秋》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C“请你包涵”,这句话包含着他的待人修养。
D晚霞消失了,明天还会再现,青春消逝了,就不会再来了。同学们,一定要争朝夕啊!
解析:D项“再现”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列文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今天,我从遥远的东方_____________来欧洲,从数百公里外的罗马_____________来那不勒斯海湾,从光天化日下的废墟_____________入往古,看到的,只不过是庞贝文明的碎片,听到的,仅仅是历史断续的回声。
A飞 遁 赶 B飞 赶 遁
C赶 飞 遁 D赶 遁 飞
解析: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动词。
答案:B
5(2010北京)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B有的国家靠“采购”外籍运动员提高在国际赛事中的名次,使本土选手减少了在更高舞台上历练的机会,这真是买椟还珠。
C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表现绝不漫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即兴换上新词,齐声歌唱,委婉地表达不满。
D有的专家认为,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且面对困难不胆怯的孩子,往往具有领导者的潜质。
解析:B项,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在句中强调有的国家的做法缺乏长远眼光,不当。
答案:B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到了18世纪,深埋在地底的遗迹终于被人发现。
B你轻轻走过前面的一道深巷,那一幕幕垂死前的挣扎,令人感到触目惊心。
C墙壁随处绘有彩色的图画,技法已相当高超,其题材多半反映了当时世人的宗教信仰与生殖崇拜。
D庞贝城让我惊讶、振奋的,还有雄踞一隅的竞技场。
解析:B项“触目惊心”含有“感到”的意思,和前面“感到”一词相重复。
答案:B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庞贝早熟的文明,是一个千古之谜。在一所倾颓的楼房前,挂着一块金属指示牌,标明这里是科学院。1900多年前就有了堂而皇之的科学殿堂,真是匪夷所思。另一处墙壁上绘着一幅裸体画,表现的是一根青年男子,在打猎或战斗中负了重伤,失血过多,危在旦夕,为了抢救他的生命,一名年轻的女子俯下身子,通过一根导管,由自己的心脏直接向伤者的心脏输血,这是多么超前的医疗知识。并且,这样的知识不仅仅为医生掌握,还上了具有广告意味的壁画,说明当时的文明水准已相当可观。古希腊大诗人荷马,曾在他的作品中提到过先进的战地外科手术,也许这就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吧。
另一方面,庞贝早熟的文明,又包含着历史发展的必然轨迹。在古城街头漫游,随处可见竞选广告,通常是红黑二色,书写在民宅、店铺和公共建筑的墙上。其内容,包括候选人的姓名、品德、成就,以及当选后的许诺。一般来说,妇女是不参加投票的,但女界名流享有公开表明自己意愿的权利。要知道,按阶级社会划分,庞贝当时尚属于奴隶制,在那么早的历史台阶上就有了如此清新的民主萌芽,实属难能可贵。欧洲之所以能在五六百年前,爆发震撼全人类的文艺复兴,自然和它的人文传承息息相关,我想。
然而,可怕的毁灭!庞贝是大自然的梦魇,是对人类进步与繁荣的嘲弄。假如维苏威火山不曾爆发,假如庞贝城能生生不息地持续发展到今天,那么,她无疑将是地中海区域的纽约、东京或上海。然而,这座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的名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骄傲,终于就在前边提到的那一场浩劫中化为了哀歌。今天,我从遥远的东方飞来欧洲,从数百公里外的罗马赶来那不勒斯海湾,从光天化日下的废墟遁入往古,看到的,只不过是庞贝文明的碎片,听到的,仅仅是历史断续的回声。不过,这也好,废墟是警告,提醒人们要时刻注意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废墟又是台阶,社会总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辉煌。但愿人类能更多地保存这一类废墟,以确保我们在前进中能保有更多的清醒,更强的力度。
7在“庞贝早熟的文明”这个句子中“早熟”是什么意思?
解析: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上下文。
参考答案:“先进、发达”之意。
8在这几段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庞贝城“早熟的文明”?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对信息的筛选能力。抓住体现出庞贝城“早熟的文明”进行筛选。
参考答案:有自己的科学殿堂,有超前的医疗知识,有随处可见的竞选广告。
9庞贝城的毁灭在作者看来是由什么造成的?
解析:抓住文段的关键词“废墟是警告”,并对有关内容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是大自然的梦魇,即大自然的力量毁灭的。
10作者在这最后一段中表明了自己的写作主旨,试着把它概括出来。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主旨的概括能力,重点分析好关键语句。
参考答案:这是大自然对人类发出的警告,要求人们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卢沟晓月
王统照
“苍凉自是长安日,呜咽原非陇头水。”这是清代诗人咏卢沟桥的佳句。原非陇头水,是不错的,这桥下的汤汤流水,原是桑干与浑河的合流。桥工的建造既不在北宋时代,也不开始于蒙古人的占据北平。金人与南宋南北相争时,于大定二十九年六月方将这河上的木桥换了,用石料造成。这是见之于金代的诏书,据说:“明昌二年三月桥成,敕命名广利,并建东西廊以便旅客。”
马可波罗来游中国,服官于元代的初年时,他已看见这雄伟的工程,曾在他的游记里赞美过。
经过元明两代都有重修,但以正统九年的加工比较伟大,桥上的石栏,石狮,大约都是这一次重修的成绩。清代对此桥的大工役也有数次,乾隆十七年与五十年两次的动工,确为此桥增色不少。
“东西长六十六丈,南北宽二丈四尺,两栏宽二尺四寸,石栏一百四十,桥孔十有一,第六孔适当河之中流。”
按清乾隆五十年重修的统计,对此桥的长短大小有此说明,使人(没有到过的)可以想象它的雄壮。
从前以北平左近的县分属顺天府,也就是所谓京兆区。经过名人题咏的,京兆区内有八种胜景:例如西山雾雪,居庸叠翠,玉泉垂虹等,都是很幽美的山川风物。芦沟不过有一道大桥,却居然也与西山居庸关一样刊入八景之一,便是极富诗意的“卢沟晓月”。
本来,“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最易引动从前旅人的感喟与欣赏的凌晨早发的光景;何况在远来的巨流上有这一道雄伟壮丽的石桥;又是出入京都的孔道,多少官吏,士人,商贾,农,工,为了事业,为了生活,为了游览,他们不能不到这名利所萃的京城,也不能不在夕阳返照,或东方未明时打从这古代的桥上经过。你想:在交通工具还没有如今迅速便利的时候,车马,担簦,来往奔驰,再加上每个行人谁没有忧、喜、欣、戚的真感横在心头,谁不为“生之活动”在精神上负一份重担?盛景当前,把一片壮美的感觉移入渗化于自己的忧喜欣戚之中,无论他是有怎样的观照,由于时间与空间的变化错综,面对着这个具有崇高美的压迫力的建筑物,行人如非白痴,自然以其鉴赏力的差别,与环境的相异,生发出种种的触感。于是留在他们的心中,或留在借文字绘画表达出的作品中,对于卢沟桥三字真有很多的酬报。
不过,单以“晓月”形容卢沟桥之美,据传说是另有原因:每当旧历的月尽头(晦日),天快晓时,下弦的钩月在别处还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桥上,他偏先得清光。这俗传的道理是否可靠,不能不令人疑惑。其实,卢沟桥也不过高起一些,难道同一时间在西山山顶,或北平城内的白塔(北海山上)上,看那晦晓的月亮,会比卢沟桥上不如?不过,话还是不这么拘板说为妙,用“晓月”陪衬卢沟桥的实是一位善于想象而又身经的艺术家的妙语,本来不预备后人去作科学的测验。你想:“一日之计在于晨”,何况是行人的早发。朝气清蒙,烘托出那钩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桥。京城的雉堞若隐若现,西山的云翳似近似远,大野无边,黄流激奔……这样光,这样色彩,这样地点与建筑,不管是料峭的春晨,凄冷的秋晓,景物虽然随时有变,但若无雨雪的降临,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总可凑成一幅佳画,渲染飘浮于行旅者的心灵深处,发生出多少样反射的美感。
你说:偏以“晓月”陪衬这“碧草卢沟”(清刘履芬的《鸥梦词》中有长亭怨一阕,起语是:叹销春间关轮铁,碧草卢沟,短长程接),不是最相称的“妙境”么?无论你是否身经其地,现在,你对于这名标历史的胜迹,大约不止于“发思古之幽情”罢?其实,即以思古而论也尽够你深思,咏叹,有无穷的兴感!何况血痕染过那些石狮的鬈鬣,白骨在桥上的轮迹里腐化,漠漠风沙,呜咽河流,自然会造成一篇悲壮的史诗。就是万古长存的“晓月”也必定对你惨笑,对你冷觑,不是昔日的温柔、幽丽,只引动你的“清念”。
桥下的黄流,日夜呜咽,泛挹着青空的灏气,伴守着沉默的郊原……
他们都等待着有明光大来与洪涛冲荡的一日——那一日的清晓。
注:本文作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有删节。“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引发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
11为什么说京都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极富诗意?
解析:抓住题眼“极富诗意”一词,注意结合上下文的内容。
参考答案:(1)远来的旅人在雄伟壮丽的石桥上临晓风、看残月,最容易引动感喟。(2)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构成一幅佳画,使行旅者各自在心灵深处产生美感。
12请简要说明下面语句的深刻含意。
血痕染过那些石狮的鬈鬣,白骨在桥上的轮迹里腐化,漠漠风沙,呜咽河流,自然会造成一篇悲壮的史诗。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即文章后面的小注。
参考答案:爱国军人为抗击日寇在卢沟桥上喋血捐躯,卢沟桥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历史见证。
13简答下面问题。
(1)指出结尾一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与含意。
(2)概括作者写《卢沟晓月》的目的。
解析:在对文章内容概括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结合写作背景进行提炼主旨。
参考答案:(1)结尾一段文字言简意赅,卒章显志,作者坚信抗日的洪流不可阻挡,热切盼望抗战胜利的到来。
(2)作者对卢沟桥历史沿革的考证,对“卢沟晓月”胜景的赞美,都是为了激发、增强全国各族同胞的爱国热情和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起笔引用清人的诗句,奠定了全文悲戚、愤懑的感情基调。
B历史上,国内的民族矛盾与战争并不能阻断中华文明的沿传与发展。
C金人始建卢沟桥是为南下扩张,乾隆两次重修则是为京都添增胜景。
D卢沟桥可使人“发思古之幽情”,更能让炎黄子孙不忘国耻,同仇敌忾。
E“卢沟晓月”,传达出旅人所陶醉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妙境。
解析:解决本题时,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以及文章的主旨。
答案:BD
二、语言运用
15(2010湖北)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端午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既然是要写成一个单句,关键是先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把修饰成分添加到里面。
参考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16在下面这个赞颂“无名英雄”的比喻句后,再接着仿造两个比喻句,句式要与前一句相同,意境要与前一句一致。
你(无名英雄)不是金秋的硕果,而是果树下的一方泥土;
你不是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不是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把握住句式“你不是……而是……”,修辞手法运用比喻,还要注意内容的前后照应。
答案示例:你不是鲜艳的花朵,而是托着花朵的一片绿叶
你不是金灿灿的黄金,而是熔炉底下的一块黑炭
你不是沙漠中的绿洲,而是花草下的一眼细泉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