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八年级试题 >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3W 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得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特点,要突出学生学习提高的新内容,要明确便于落实和检测的特点来设计的。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这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一个重点是疏通文义。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教法设想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所以要不断的变换教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教学辅助工具是多媒体。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质疑探究法。在疏通文意时,引导学生对照注释及借助工具书学习,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开放式讨论。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探究阅读法,创造性阅读法。这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以学过的诗《江雪》导入,引出唐代诗人柳宗元。

设计意图:利用已学过的柳宗元的诗导入,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从情感上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引起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走近柳宗元,了解背景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资料。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呈现有关柳宗元的资料。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他与韩愈、刘禹锡是同事。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找到保守势力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始的西山宴游记》《钴鉧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山水游记,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对作家的生平介绍。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对难点的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

3、整体感知走近《小石潭记》

(1)朗读课文

听读(扫除文字障碍)——自读——齐读

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读出节奏,停顿正确;

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教会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2)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全班讨论。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灌输。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标指出“凭价学生阅读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3)课堂检测巩固基础(重在词义句义)(利用多媒体出示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心乐之

4、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无从致书以观以中有足乐者

5、清水尤清冽

6、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7、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其境过清不可知其源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4、与柳宗元同游

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1)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②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

2)自主阅读3分钟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教师评价并板书明确,并对第二段重点品读,尝试背诵其中的佳句。

设计意图:本文是文言文游记中的佳作,作者对小石潭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这两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究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小石潭的幽静。

2、学做导游,介绍“小石潭”

1)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允许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兴致。

2)请4——5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导游(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请几位学生)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5、品味文章,与柳宗元对话

1、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

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小石潭记》称赞不已,

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

2)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

面对如此优美景色,作者却是如此忧伤,文中的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呢?你能不能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郁从何而来呢?(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情,这就是寓情于景,这样就突破文章的难点。

6、师生共同总结:

1、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及对作者的了解,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巩固所学的知识。

7、课外作业

1、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2、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设计意图: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作业。设计第二题意在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祖国优美山水的审美能力,以陶冶美好的情操。这是一道拓展性的联系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柳宗元的生平情况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能力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能结合书下注释流畅翻译课文第一段

3、情感目标:初步感知作者所处时代背景

教学重点: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能结合书下注释流畅翻译课文第一段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鉴赏导入课文学习。

Ppt展示《江雪》

《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

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这篇文章同样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二、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三、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 “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四、课文学习

(一)、研读课文第一段,积累实词,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岗,在小石潭东面。

3.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像玉环和玉佩相碰发出的声音。环:都是玉质装饰物。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砍伐竹子,开辟道路。 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道:路。

9 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洌(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尤:格外,特别。清洌 :清凉。清,清澈。冽:凉。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宾语前置,“以全石为底”)。以:用来。为:作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实为“石底卷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以:表修饰,形容如何“出”。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形成了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16.青树翠蔓,蒙络(luò)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翠蔓,翠绿的藤蔓。

(二)思考并讨论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4.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板书】发现小潭 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

五、课后作业

1、背诵第一段

2、将第一段重点词句整理积累在作业本上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虚词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异曲同工的句子——拓展积累

《记承天寺夜游》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与朱元思书》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二、古今异义

1.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往,到。

3.闻:

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

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

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

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

古意: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8.佁(yǐ)然:

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9.清:

古义:凄清;冷清。

今义:清晰,清净等。

三、一词多义

1.可:

(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

(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

3.清:

(1)清澈。(水尤清冽)

(2)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

(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

(1)出现。(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

(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7.以:

(1)因为。(以其境过清)

(2)表修饰。(卷石底以出)

(3) 把。(全石以为底)

8.而

(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10.环

(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

(1)作为。(全石以为底)

(2)成为。(为岩)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形容词,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形容词,像蛇一样(爬行)。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形容词,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乐。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