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名人的故事合集15篇

名人的故事合集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26W 次

名人的故事1

李阳祖籍山西,出生于祖国大西北的新疆乌鲁木齐。其父母六十年代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志愿支援边疆建设。李阳中学的学习状况不很理想,高三期间因对学习失去信心曾几欲退学,自新疆实验中学勉强考入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大学一二年级李阳多次补考英语。

名人的故事合集15篇

为了彻底改变英语学习失败的窘况,李阳开始奋起一博,他摒弃了偏重语法训练和阅读训练的传统,另辟蹊径,从口语突破,并独创性将考试题变成了朗朗上口的句子,然后脱口而出。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努力,李阳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一举获得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李阳,绝对是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榜样。基础差不要紧,笨鸟先飞嘛,关键是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人家可以讲一口流利、纯正、地道的英语,我们也一定能!

名人的故事2

三国名将赵子龙

赵子龙,三国时代刘备部下大将军。在进取四川之时,奉命攻打桂阳城,守将赵范战败,献城投降,赵范仰慕赵子龙英勇超群,又是同宗,要求结拜为。结义当日,赵范备酒席庆贺,酒至半醉,忽然一位美如天仙的****,为赵子龙斟酒,赵子龙问她是何人?赵范答道:『她是家嫂樊氏,家兄刚去世不久,又没有,常劝她改嫁,但是至今未有合她心意之人。而且声言,必须如将军这般相貌堂堂,名震四海的人,才下嫁。今天适逢将军,真是天缘巧合,若是将军不嫌弃,家嫂愿意终生奉侍将军』。

赵子龙听了大声严厉斥责赵范说:『你我既然结义为兄弟,你嫂即是我嫂,怎么如此,不仁不义……』赵范被赵子龙严词义正一番话,说得羞愧无地自容,赵子龙愤愤离席而去,其凛凛正气,备受世人敬佩。

赵子龙助刘备攻取四川,屡建奇功,建立蜀国后,被封为五虎将之一,英名盖世。

后人作诗赞赵云:

虽非认义,也仿着关公秉烛。

不学多情叔叔,羞杀他曹植占甄。

名人的故事3

生命的欺骗

办公室外面,有一棵碗口粗的大叶紫薇。

随着阳春三月渐近尾声,紫薇树旁边的大叶榕新长的叶子已是满眼翠绿,而那棵紫薇依然枯瘦萧杀,干巴巴的枝干上残留着数不清干枯龟裂的果子。办公室在二楼,两棵树的树冠恰好能够时不时映入眼帘。强烈的视觉对比常使人产生一种季节的迷惑,也常常让我怀疑那棵大叶紫薇是否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是否真的被白蚁蛀蚀,在这个荡漾生命绿色的季节里,以毕剥的形态宣告自己的死亡?

隐约记得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紫薇已经纤细的躯体上已经铺满了浓浓的春色。还记得绿色遍身的紫薇不久后就绽放出惹眼的大片大片的红花,那个热闹和惬意常常使我对这株紫薇充满了难忘的期待。而今年,现在,莫非这株紫薇真的消亡了吗?

两天前,和岑老师站在楼道里聊天,还曾经面对着紫薇树唏嘘慨叹了好久。紫薇树的枯枝就伸展在我们的眼前,看上去已然没有了任何生命的迹象。岑老师伸手捉住几根枝桠,稍一用力,树枝就在清脆声中断落在手中。我们细细看去,整个的枝茎中没有任何的潮湿和水分,更没有点点绿色。于是我们认为这棵紫薇真的枯死了,我还记得岑老师又弄断了很多的枯枝,准备用作少年军校学员们野炊时的引火燃料。

周一回到学校,暮春四月才刚刚开始。当钥匙插入了铁门,准备打开办公室大门的时候,眼睛的余光不经意地瞄了一眼旁边的紫薇。刹那,我的视线凝固了,身体也为之一颤:那棵两天前就已断定枯死的紫薇树的枝干上,竟然爬满了细微嫩绿的新芽。叶芽如此之小,在满眼枯黄之中显得如此单薄和宁静,在灰黑色的果子的遮掩之下,那一点点的绿色竟然勃发出无穷的力量。很长的时间里,我竟然忘记了开门,学生在我身边陆续经过不断问好,我也竟然毫无反应。我似乎又依稀看到大片大片的红艳艳的紫薇花,似乎又感受到了即将盛开的生命的颜色。

生命的欺骗我兴奋地把我的发现第一时间告诉了岑老师,感叹着紫薇的生命竟然如此坚强,竟然如此充满了欺骗。记得那天我还和岑老师商量着紫薇树的“后事”,讨论着该为这片即将空置的土地上种植哪种树木。而今天,紫薇就以点点的绿色嘲弄了我们的浅薄与悲观。

也许错不在我们,也许学校很多的师生如我们一样,在期待中渐渐麻木,在期待中放弃了希望。难道我们能怪罪那棵依然安静的紫薇,怪罪它以时间和外表掩饰生命的光辉?

行文至此,我恍然顿悟: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欺骗。之所以被蒙骗,恰恰是我们充满了对紫薇树当下的期待,在于我们太相信表象,太相信自己的经验和直觉。

每年,我都记得那棵紫薇会缀满绿叶,会绽放花朵,但是却忘记了具体的时间。于是,春暖花开,满眼皆绿的时节,眼中就容不下紫薇的枯黄依旧,就断定它已然死亡。难道,我们对所有的植物,都是必须充满相同的期望?

从折断的树枝上,我们没有窥探到一丝丝活着的证据,于是断定它已死亡。难道眼见必然为实?难道紫薇就不能以它特有的方式注释它特别的生命特征?

我们是否也在以这种眼光审视世间的一切,是否也以此种浅薄和呆板看待我们身边的一个个生命?

假如孩子并没有如我们所愿的那样去生活、去学习、去行动,我们是否也在意识当中慢慢否定孩子,是否也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草率地添加上一个句号?如果孩子表现出种种不理智、不合常规的所谓“问题行为”,我们是否曾经轻狂地在心中说过:“这人完了!”

是的,生命有很多很多的欺骗,我们所面对的孩子也是如此。他们会显露出太多太多的假象。有时未必是孩子的本意,有时却又是孩子无意识中对生命的呐喊与对抗。而作为教育者,必须对孩子充满期待,必须在心中为孩子勾画美好的生命未来。

可以想见,紫薇树上淡淡的新绿会逐渐蔓延和传染,紫薇花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吐露芬芳。而我,依然可以在疲劳和烦闷的时候,感受生命的力量。但是我们,一个个在小学从事着平凡工作的普通教师,能否透过了生命的假象,撇去刻意的欺骗和掩饰,永远是充满期待与希冀地对待一个个勃发内在生命秩序的鲜活生命?

名人的故事4

我最喜欢看书,每个星期都要读一本。这个星期,我读的`书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看完了这本书,我对爱迪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847年的一天,美国俄亥俄州小小的米兰镇上,一个婴儿哇哇落地了。他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发明家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爱迪生发明了电话,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小朋友家里的电灯都是他发明的。但你知道吗,爱迪生小时候可 不听话 了,他看到鸡可以孵小鸡,他也去孵,结果半天都没孵出来;他看到煤会燃烧,他也去试,结果着火了 但爱迪生为什么可以成为这样

伟大的发明家呢?因为,爱迪生有很多很多的问号,很多 为什么 ,然而每次问 为什么 的时候,他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喜欢爱迪生那勤奋、好学、爱思考、努力、坚持和勇敢的本领,我也很佩服他是那样聪明。看完这本书,我得出了一句话,这句话,我将一生都不会放过它,这句话就是: 不懂就要问!

名人的故事5

秦海璐9岁时,因为爸妈下海经商,乏人照料,被狠心地“扔”进全托京剧戏校。

戏校苦哇。为了出一个“苗子”,基本采用“打为主,吼为辅”的训练方式。尤其秦海璐学的刀马旦——唱、念、做、打、舞、翻,样样得练好。承受的苦、累、痛,难以忍受,无法形容。

别的孩子周末,回家偎在父母怀里、撒娇、尽享呵护。秦海璐像只被遗弃的小鸟“无枝可依”。父母常常忙得几个月没空来看她。她心里涨满了委屈,用泪水抵抗、发泄。可是哭完了,没人心疼,一切还得照旧。于是,开始拧巴、较劲儿,玩命练功,老师让停也不停。就这样,将近7年的戏校生活,练就了她极强的心理承受力,且深谙:在这个世上,任何人都依靠不了,所有的苦、累和痛,只能自己化解。

17岁,秦海璐戏校毕业,进入北京中戏。身处姹紫嫣红,俊男美女之中,长相平平的她,既不自卑,也没压力。“因为7年的苦,都熬过来了,这算得了什么呢?”何况,她坚定的、唯一的目标:拿张大学文凭,回家做白领,找一个好老公。班里的同学,有的想家想得泪汪汪,有的因拍广告、演戏,找不着感觉痛苦而哭。她没心没肺,悠哉淡定,兀自打发日子。直到大四。

那年,学校认定她是“能演戏的几个里最会演戏的一个”,让她参加电影《榴莲飘飘》的拍摄,她不干。“不想拍电影,只想当白领。”班主任“激将”说,你如果不试试,拿了中戏文凭就去当白领。人家会说,秦海璐不行。她一想,可不是,姐们儿不成名可以,但不能让别人说干这行不行,才改的行。不料,她这一“触电”,捧回了最佳新人、最佳女主角两个大奖。

都以为她会“乘风而上”,她却躲猫猫般匿迹三年,圆她的白领梦去了。舆论哗然,有说她自觉长相对不住观众,改行了,有说她受不住刻薄的言论,隐退了……各种“浮云”,她全然不顾,我行我素,心里窃笑:姐用实力证明过了,姐行!姐很行!你们爱咋说咋说。与姐无关。

然而,做演员是她命定的天职和强项,兜兜转转几年,她还是被“旋”进演艺圈,且不急不躁,凭着丰厚的底蕴和扎实的功底,声名鹊起,成为观众喜爱、褒赞和欣赏的实力派演员。

在电影《爱情呼叫转移》里,12个走马灯似的相亲女,唯独她演的那个,让人印象深刻。媒体问她缘由,她说,喜剧也得认真演,而不是刻意去讨好、甚至胳肢观众,但也不能一水顺的认真。除了感觉,还得动脑子。掌握好发力点,收放自如。这是从小在戏台上的基础和累积。在舞台上,射灯跟着你转,你必须找到自己的节奏。开始,锣鼓点控制你,等你一点点有了节奏感之后,锣鼓点开始跟着你。这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是一个演员成长、磨炼、积淀、成熟的过程。所以,吃的苦,永远是人生的基础。非但演戏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综观演艺界,学戏出来的跟没有学过戏而当红的,截然不同。”学戏出来的,特别扎实,特别沉稳,不浮躁,懂得收敛低调。譬如何赛飞、徐帆、袁泉,不论生活、演戏,工作,还是为人处世,特朴实严谨,很少会出一些幺蛾子的事儿。因为,京剧传统的优良风格和谦谨意识,随着那些“苦”,日积月累,浸润到骨髓里去了,约束规范着人的言行、修为。

秦海璐出演话剧《四世同堂》里的大赤包。四川媒体评论她:“身材苗条,知性妩媚……”她莞尔:这都是“他们”对我的评价。跟我没关系。在我这个小小的圈子里,也许我有那么点儿知性。但出了这个圈子,比我有学问的人多了去了。所以别当回事儿。

多年来,她坚守原则:“演员是个‘感知’很强的职业。来不及感知生活,陀螺似的从一个剧组到另一个剧组,我不干!”这就是她的基础,风格、底蕴。作文

名人的故事6

蒙古人崇尚武力,但对各民族的有识之士也很敬重,在朝廷中起用了不少文韬武略的中原人、契丹人和女真人等。其中的耶律楚材在蒙古建国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耶律楚材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他自幼学习儒家文化并博览群书,具备很深厚的汉学功底。

成吉思汗仰慕耶律楚材的才学,在攻占金朝中都后,立即派人寻来耶律楚材。两人见面相谈甚欢,成吉思汗让耶律楚材跟随左右,并给他取了一个蒙古名字——吾图撒合里。

成吉思汗时期,治国方略还处于摸索阶段。由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破坏程度不断升级,神州大地干戈四起、生灵涂炭。耶律楚材非常想扭转这种趋势,实现其以儒家“仁政”治国的理想,开创一个太平盛世。于是,耶律楚材以自身的才华和儒家思想逐渐影响成吉思汗的治国理念。

1219年夏,耶律楚材跟随成吉思汗西征。此后六七年间,他一直跟随蒙古大军辗转西域各地。他先负责大汗帐下的文书管理工作,后来由于耶律楚材精通天文、地理、历史、音乐等,成吉思汗命他掌管观看星相和占卜吉凶之事。耶律楚材每次都分析得缜密合理,并且往往每言皆中,成吉思汗对他非常信任。有一次,正值六月盛夏,在起兵祭旗的早晨竟然下起了大雪。将士们都担心这预示着出兵不利。耶律楚材观象后却说:“隆冬之气,见于盛夏,这是克敌制胜的吉兆。”成吉思汗深信不疑,决定如期出征。耶律楚材的预言鼓励了将士们,他们一鼓作气、奋勇冲杀,最终大胜归来。

耶律楚材利用占卜吉凶的机会,时常巧妙地劝说成吉思汗在战争中少杀戮,以安定民生为重,这使得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屠城现象逐步减少。在西域期间,耶律楚材还撰写了《西征庚午元历》,根据西域较为科学的历法,纠正了中原地区使用的《大明历》中的季节误差。他又撰写了《西游录》,真实记录了蒙古军队的西征情况,详细介绍了西域见闻。

1227年秋天,成吉思汗在六盘山的军营中逝世。临终前,他指着耶律楚材对窝阔台说:“这个人是天赐给我家的,今后一定要重用他。”

其实,在追随成吉思汗的十年中,耶律楚材的才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他真正发挥作用是在窝阔台当政时期。

1229年,窝阔台即位以后,十分重用耶律楚材,充分发挥了他的治国才能。蒙古建国之初,延续旧制,实行的是万户、千户、百户军政合一的制度,只有统率军队的长官,没有治理地方的行政长官,这对大蒙古国的发展极为不利。耶律楚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向窝阔台建议:“在各地设置官吏来管辖百姓,另外设置万户管理军队,使军政形成互相制约的局面,从而防止独断专行。”窝阔台采纳了这一建议,在中央设立了最高行中书省,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此后,耶律楚材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具体内容概括为“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在教育上,耶律楚材大力倡导儒学,推崇孔子。他征得窝阔台同意后,修复孔庙,优待孔子后裔,楚材大力倡导儒学,推崇孔子。他征得窝阔台同意后,修复孔庙,优待孔子后裔,建立了国子学,用儒家文化教育民众。1237年,耶律楚材又提出恢复科举制度。科举考试的恢复,提高了中原儒生的地位,为国家招揽了大量人才,为忽必烈时期大元帝国的繁荣发展积蓄了人才。

其次,耶律楚材根据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制定了相应的赋税制度。他抓住窝阔台想增加财政收入的心理,提出要增加军需费用,可以通过盐、酒、铁冶等税收获取,一年可获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粮食四十余万石,足以满足军队的需求。窝阔台采纳了耶律楚材的建议,任命他来完善税收制度。耶律楚材于是设立了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吏,每路设正副课税使,他们直接隶属于大汗,独立于各地的文官和武官系统。到了1236年以后,地方税收政策基本定型,分为土地税、人丁税和户税三大类。中原地区实行了这一税制以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耶律楚材提出的这些新政,使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管理方式,采用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国家,使战争不断的乱世转为和平的盛世,使先进的中原封建农业文明得以保存和发展,也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耶律楚材可称为促进蒙古族接受中原传统文化的第一人。

1244年,耶律楚材去世后,为纪念他的伟大功绩,人们为他修建了祭祠。

有关元朝名人的故事:忠厚可靠的察合台

成吉思汗的第二个儿子察合台从小便不受关注。大哥术赤为长子,三弟窝阔台比自己稳重,最小的弟弟拖雷聪慧机敏,深受大汗宠爱。察合台很清楚自己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知道自己与汗位无缘,所以心态很平和。

在跟随父亲西征的过程中,察合台作战很勇猛,并不输给大哥和弟弟,屡建战功。

西征得胜而归后,成吉思汗对几个儿子论功行赏。察合台得到了新疆别失八里一带,后来在这里建立了他的察合台汗国。

成吉思汗最后把汗位传给了窝阔台。他在临死前把四个儿子召到身边,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多头蛇想要进洞御寒,当一个头要进去的时候,别的头就反对,结果谁也进不去,最后多头蛇冻死在洞外。成吉思汗想借这个故事告诫儿子们要团结一致,服从窝阔台的领导。

察合台听了深受触动,平时他就和窝阔台的关系很好,所以父亲把王位传给窝阔台,他并没有嫉恨,反而更加坚定他要帮助弟弟的决心。

成吉思汗死后,察合台遵照遗命拥戴窝阔台登上大汗之位。当时有不少反对者都想拥戴拖雷,察合台在其中做了很多努力,所以窝阔台继承汗位后,心里一直很感激这个哥哥,也非常信任他,做了大汗也还是称呼他为“阿哈”(兄长)。在窝阔台统治时期,遇到军国大事,他都会派使者到察合台的封地去告知并征询察合台的意见。

察合台也一直非常支持窝阔台的决定。在窝阔台派军西征的时候,他第一个赞成并提出派长子出征,还让自己的孙子也随军。有一天,蒙古王庭举办赛马大会。作为在马背上生活的蒙古人,即便是帝王将相,也还是有着高超的赛马本领。结果在察合台与窝阔台的赛马中,察合台获胜。

察合台不知道是不是弟弟让了他,心里有点不安——毕竟窝阔台是至高无上的君王。所以第二天一早,他便跑到窝阔台的宫殿外去请罪。

窝阔台刚刚起床,正在更衣,听到侍卫禀报,大为惊讶,赶紧请兄长进来。

“我真是太不知礼数了,希望大汗您能原谅我昨日的过错啊!”察合台很惶恐地跪在地上,语气无比恭敬。

窝阔台一头雾水:“阿哈这是在做什么?你没有什么过错啊!”

察合台抬头说:“昨天我不该那么放肆,赛马赢过了大汗!”

窝阔台哈哈大笑,连忙扶起察合台说:“这算什么事情?赛马当然要论输赢,这是阿哈的本领啊!”得到了大汗的宽慰,察合台才放心地回去了。

察合台在蒙古国有很高的地位,在重大问题上起着一定的决策作用。他不仅统治了成吉思汗留下来的三分之一的蒙古军队,而且在自己的王国别失八里中也享有至高的权力。

察合台比窝阔台早七个月病逝。他死后,窝阔台很伤心。因为窝阔台一直称呼他为阿哈,为了纪念他,察合台汗国的历代大汗都称呼他们的继承人为“察合台阿哈”。

名人的故事7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思考。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此时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忙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名人的故事8

母亲的耐心让“白痴”成为发明家

爱迪生从小就特别爱问“为什么”,喜欢对一个问题追根究底问个明白。有一次算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二加二等于四,爱迪生却发问:“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就这样,爱问问题的爱迪生经常让老师很恼火,因此,老师有时候训他,甚至打他。一时间,好奇的爱迪生却成了学校中的一个白痴典型,被老师和同学嘲笑。

后来,老师把爱迪生的妈妈找来,当面数落她的儿子:“他脑子太笨了,成绩差得一塌糊涂,总是爱问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我们真教不好你这样的儿子。”爱迪生的妈妈听了,觉得是老师不理解儿子,问题多是因为孩子爱思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她相信儿子的智力没有问题,而且,比别人的孩子还要聪明很多。于是,她毅然对老师说:“既然这样,我就把我儿子带回家吧,我自己来教他。”

从此,爱迪生的母亲就当起儿子的家庭教师。对于儿子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只要她知道的,她就努力回答;不知道的,她就让儿子去看书。当她发现儿子对物理、化学很感兴趣后,就给儿子买了本《派克科学读本》,她还劝丈夫把家里的小阁楼改造成儿子的小小实验室。

就这样,在这个不怕被问“为什么”的母亲的教育下,爱迪生虽然没有在学校读过几年书,却搞出许多伟大的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名人的故事9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户外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这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超拽签名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户外会上意外受伤之后,

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十分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下期望。”

3年来,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期望!好听的门派名字

名人的故事10

左宗棠。在新疆有左公柳、左公渠之称。我曾在新疆一位将军的家里,见过长沙书法家史穆先生的一帧条幅,上书:“大将征西久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惹得春风度玉关。”我想史先生把当年某湘人献给左公的一首诗转赠于这位将军,也算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奉承啊。

说一则左公少年时北上赴考途中的故事吧。某年秋试,与湘潭欧阳某同舟北上。船行时,左伏几作书,问些什么,他说是与夫人写信。船在某处停泊,左上岸观望,欧阳某翻看他所写的信,其中有云:“一夕泊舟僻处,夜已三鼓,忽水盗十余人,皆明火持刀入仓,以刃启己帐,己则大呼,拔剑起,力与诸贼斗,诸贼皆披靡,退至仓外,己又大呼追之。贼不能支,纷纷逃入水中,颇恨己不习泅,致群盗逸去,不得执而歼旃也。”欧阳见后,感觉大怪。我与他一直在一起,发生这么大的事,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呢?未必是我睡得太死的缘故。

于是,他便去问船上其他的人,都说没有的事。这时,左观景归来,欧阳急问之。左笑答:我那写的是做梦啊。欧阳说:做梦,你怎么在家书中不加说明,写得像真有其事一样?左说:你真是呆子。昨晚上我读《后汉书·光武纪》,见其昆阳之战,上书云垂海立,使人精神飞舞。晚上就做了这个梦。因此,我想前人写历史叙战事,大半也和我写这个梦差不多。比如昆阳之战,可能就是光武做了一个像我一样的梦罢了。

名人的故事11

贝多芬在维也纳居住时,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夫妇多方照顾,贝多芬从内心十分感谢。可是过了不多久,贝多芬发现他并不把自己当作真正的朋友,而是作为一件家宝看待,觉得人格上遭受了莫大污辱。

一次,公爵庄园里来了客人,客人是当时占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队的军官。公爵想在客人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家宝",便叫人去请贝多芬来为他们演奏,被贝多芬拒绝了。公爵觉得下不了台,便亲自来请,并说了很多话,表白自己往日对贝多芬的恩典。贝多芬听了,一句话也不说,就冒着大雨走了。一回到家,他把公爵送给他的胸像摔得稀烂,并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上说:

"公爵,你之为你,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我之为我,是靠自己。公爵现在有,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个。"

名人的故事12

王朔有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感叹过:没有一个孩子是自己主动要求到这世上来的,在亲子关系当中,如果一定要说谁欠谁,那也是父母欠孩子。孩子一来到这个世上就开始给予,我的女儿带来的快乐是我过去费尽心机也不曾得到的,与之相比,为了养育她而所花的金钱根本微不足道。

他更提出:许多父母拼命要求孩子,说什么要赢在起跑线上,把孩子训练成一个赚钱机器,这就叫成功,表面上是为孩子好,其实是想自己将来老了失去劳动能力的时候,能有个靠山,说白了就是自私,为着自己的未来能有保障,而去骂孩子打孩子逼孩子考好成绩,无情地剥夺孩子的快乐。

也是因为这样吧,王朔在自己养育女儿的过程中,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女儿能快乐度过一生,他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是: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个词儿了,什么成功,不就是挣点钱,被SB们知道吗?

王朔自己的童年,是在父亲的暴力中度过的,他说印象里最深的一次挨打是父亲打他打到筋疲力尽,抽支烟,休息一会儿,缓过来继续打。当时年少的他跪在那里,看着香烟的雾气里父亲那张让自己感到心悸的脸,心想:要是和这个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多好。同时也暗暗发誓: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将来也有这样的想法。他真的做到了,在女儿的成长历程里,他没对女儿动过一次手。

对于女儿的学习,王朔的观点是:小孩子有兴趣的东西,你不用去逼他,他自然会去学,如果他不喜欢的东西,你逼他去学,也没用,很快就会忘掉,等于白花功夫,而且还剥夺了孩子的快乐。

女儿王咪面临中考的时候,王朔送她去了美国读书。有意思的是,在国内不爱学习的女儿,到了美国变成了一个特别爱学习的人,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加利福利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艺术史专业。对此王朔非常得意:其实没有哪个孩子是不爱学习的,因为孩子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国内的那种教育,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幸亏我有远见卓识,及时保护了我女儿对学习的兴趣,她到美国以后,被美国那种宽松、趣味的教育氛围一激发,学习的欲望马上就出来了,而且一发不可收。

王咪大学毕业以后,回到国内找工作,拒绝老爸的“好意”,最终,她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艺术财经》杂志的一名编辑。

女儿的独立,让王朔非常骄傲,他说:“我从未对女儿要求过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但是她一路走来,真的成为了我最希望她成为的那种女性:你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和胸和腰和屁股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比什么都重要……”

在许多读者的印象里,王朔总是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敢言敢为快意恩仇的样子,但是他说:“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扮演一个叫‘王朔’的人。”

他心里其实也明白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自私、欺软怕硬、富贵可淫、威武可屈……这是他在这么多年闯荡人世的过程中提炼出的生存法则,这么多年,他就是靠着这一套生存法则活着,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苟全性命于乱世,惹不起躲得起”。但随着女儿逐渐长大,大到可以和他探讨人生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面对着女儿那双清澈的眼睛和如花般盛开的笑容说一句:爸爸的人生,是这样走过来的……女儿就像是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他看见自己身上的一切伪善,并为此感到深深的罪恶感,这种罪恶感逼迫他去拷问那个隐藏在“作家王朔”外衣之下的灵魂,让他再也没办法心安理得、沾沾自喜。

剩下的时间,他用来陪伴家人。当年,他和妻子沈旭佳离婚后,女儿归沈旭佳抚养,母女俩远赴美国,沈旭佳曾不无忧伤地对王朔说:“你错过了许多女儿成长中的时刻。”但当时正忙着追名逐利的他,对这句话体会不深,一直到很多年之后,他才体会到前妻的这句话暗含责备,责备他根本不懂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说:“我没有勇气对女儿说我爱你,因为我连最基本的都没做到,那就是和女儿生活在一起。一个女儿对好父亲的最低的要求是和她生活在一起,可是我连最低的这一条都没有做到,还谈什么爱她?”对女儿刻骨铭心的内疚,以及亲身经历了自己的父亲和哥哥的相继猝然离世,让王朔更加意识到人生中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名望不是利益,而是家庭。

这么多年来,王朔和母亲的关系一直可以算得上是“针尖对麦芒”,年幼的时候,母亲忙于工作,疏于对他的关心和照顾,母子之间一直没有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这使得他在母亲年老的时候,有一种心理是:你过去不拿我当回事,不可能现在老了想要儿子了,就来了一个儿子。

也是有了女儿之后,他慢慢能体会到母亲的心情了:女儿小时候我管过女儿吗?不也没管吗?可是现在,我不也牵挂着她,希望她能陪在我身边?

女儿大学毕业之后,王朔心里一直非常希望女儿能够回国发展,但又不愿意勉强女儿。有一次,身在美国的王咪突然发现联系不上父亲了,家里电话一直是忙音,MSN又不在线,她心急如焚,非常担心独居的父亲会遇到什么危险,不得不打电话给年迈的奶奶,让她去父亲的房子看看。结果是王朔前天晚上喝酒醉得不省人事,而家里电话又没挂好,气得王咪在电话里和父亲发飙,骂他是“白痴”!也是这一次,促使王咪回国发展,“他身边也确实太需要一个人了。”

如今王朔和女儿的关系,更像是朋友。父女俩长得特像,这也使得王咪经常怪他:“都是你,肥头大耳的,把我拐带丑了!”他就安慰女儿:“你别急,走不了美女路线,咱走气质路线。”父女俩在一起经常这样相互打趣。他感叹:“有个女儿真是太好了,到我这样的年纪,许多常人眼中的快乐都算不上是快乐,惟有和女儿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

在王咪的结婚典礼上,她提到自己的父母:“我特别幸运,有一对非常宽容我的父母,让我自由自在地成长,即使在离开他们的日子里,他们的爱,也一直保护着我……”

王朔虽然没有勇气去参加女儿的婚礼,他怕自己会当场哭得不成样子,“那也太丢人了”,但当他听到朋友给他转述的女儿在婚礼上的这番表达,还是忍不住潸然泪下。他说:“作为一个父亲,能够得到女儿这样的评价,我已经很满足了,比让我得一个诺贝尔奖还欣慰。”

名人的故事13

1、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2、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3、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4、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5、爱迪生

我最喜欢的名人就是爱迪生,我的梦想就是长大以后成为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家,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爱迪生的故事。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出生在美国的一个贫困家庭里。爱迪生小时候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他善于观察思考,对任何事都喜欢刨根问底,经常用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把父亲问得哑口无言。好在做过教师的母亲,每次都会竭尽所能地给他耐心讲解。

有一天,妈妈发现爱迪生趴在草棚里的草堆上一动不动,便好奇地问:“你在干什么?”没想到爱迪生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母亲感到又好气又好笑,对他说道:“人是孵不出小鸡的。”可爱迪生还是追问:“母鸡就是这样孵出小鸡的,为什么我就不能呢?”

爱迪生7岁上学,可是他只上了三个月的课就退学了。因为他满脑袋净是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常常把老师问得支支吾吾,不知怎么回答,惹得老师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童,十分讨厌他。最后老师叫来爱迪生的妈妈对她说:“你的孩子太笨了,老是问一些2加2为什么等于4之类的古怪问题。我实在不愿教这样低能的学生。”

爱迪生的母亲一气之下,就让仅仅上了三个月的学的爱迪生退学回家,并决定亲自来教导他,就这样爱迪生便开始

了他的自学课程,在妈妈的教导下,爱迪生进步得非常快。后来爱迪生迷上了妈妈送的《自然读本》这本书,他被书中的科学小实验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他开始了他的实验生涯。他拥有两千余项发明,包括对世界影响极大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和钨丝灯泡等。每当人们都称赞他是“天才”时,爱迪生却说:“所谓的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所以我坚信只要我们勤奋努力,我们也会

成为像爱迪生那样的大发明家,为了我们的梦想加油吧!

6、白居易

唐朝有个写诗很多的少年天才——白居易。

白居易五六岁便开始作诗,九岁时对诗的声韵就非常熟悉了。母亲是个慈爱、严格又有文化的妇女,充当白居易的启蒙教师。

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她总是拿着诗书教导儿子,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也有偷懒的时候。这时,母亲不去打骂他,而是讲道理,督促他把漏下的学习任务一点一点补上。

就这样,白居易渐渐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有一次,他拿着自己的几首新作,来到在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俯前,顾况漫不经心地瞟了一下名帖,等他一翻开,眼神就像被磁石吸住了,禁不住韵味十足的吟诵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好哇,好!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想在任何地方住下去,都不是难事!快请进!快请进!”

看到写诗的人竟然是一位少年,就高兴的与他谈起作诗来,不知不觉的就谈到了天黑!这一年白居易才16岁。

从此这个会写诗的少年天才的名字,一下子在长安城传开了。

名人的故事14

我国医学源远流长,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名医。神医扁鹊便是其中的一位。神医扁鹊年轻时跟随师傅学医,非常用功。他学成后医术高超,到各地治病救人,被人们称为“神医”。

有一次,神医扁鹊到齐国见到齐桓侯,通过观察,神医扁鹊知道齐桓侯生病了,就对他说:“您生病了,如今病在皮肤里,如果耽误了,病情将会加重。”

齐桓侯不相信神医扁鹊的话,说:“我没病。你们医生贪功好利,总想靠医治没病的人来显示自己的医术。”

过了五天,神医扁鹊又见到齐桓侯,他真诚地说:“您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疗会加重。”齐桓侯不高兴地说:“我没病。”又过了五天,神医扁鹊对齐桓侯说:“您的病已经深入到肠胃了,再不治疗后果会很严重。”齐桓侯仍觉得神医扁鹊在骗他,没有理会。

五天后,神医扁鹊再见到齐桓侯,他转身就跑开了。齐桓侯感到很疑惑,就派身边的人去问神医扁鹊。

神医扁鹊说:“以前齐桓侯的病我能治好。可现在病已经到了骨髓,我治不好,只能赶紧跑开了。”

不久,齐桓侯果然生病了。他的病情越来越重,没一个医生能治好。临终前,他后悔地说:“要是听神医扁鹊的话该多好啊!”

神医扁鹊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望气色、闻气味、问病情、把脉,为祖国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名人的故事15

他常年在外面拍电影,有时在本地,有时在外国,有时则是在飞机上度过。有一天,他因病在家里躺了一天,傍晚的时候,妻子高兴地拿着一个大花瓶走到他面前,对他说:“我要给你颁发奖杯!”他问为什么,妻子神秘地一笑,说:“因为你今天全天都没有出门!”

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忙碌到什么程度的人;可想而知,他的儿子跟他见面的机会能有多少。但是,那时儿子毕竟还是个孩子,有着和其他孩子一样的虚荣心。一天,他的助手向他转达了儿子的一个愿望:希望有一天,父亲能亲自开车去接他放学。

这天,风尘仆仆地下了飞机以后,他看看手表,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于是开着车直奔学校,连脸都没来得及洗一下。他想给儿子一个惊喜。他打电话告诉孩子的司机:“今天你在家里歇着吧,我现在正在学校门口等着接孩子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放学铃声响了。他热切地打量着从门口走出的每一个学生。但直到所有的人都走光了,他也没有见到孩子的身影。终于,司机给他打来电话:“先生,你的儿子正在学校门口等你呢,怎么你还没有到?”他说:“我也在学校门口。”司机问:“你在哪个学校门口?”他说出某某小学的名字。司机说:“先生,你的孩子已经读中学了!”

等他赶到那所中学的时候,孩子已经要步行回家了。他把儿子叫上车,儿子好半天都没有理睬他。他默默地开着车,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快到家的时候,儿子带着哭腔说:“爸爸,我的同学都走光了!你来接我还有什么用!”

他叫成龙,一个出色的电影人,一个能为儿子提供优裕物质生活的人。而他的儿子是个普通的儿子,一个只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父亲来接自己放学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