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谚语 > 关于黄梅天气的谚语

关于黄梅天气的谚语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5W 次

导语:梅雨是我国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长江中下游流传着许多与梅雨有关的民间谚语,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黄梅天气的谚语

  关于梅雨天的谚语

"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

"行得春风,必有夏雨"

"腊月里多雪,水黄梅"

"寒水枯,夏水枯"

"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

"春水铺,夏水枯"

"小满不满,黄梅不管"

  关于梅雨天的诗歌

以“梅雨”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今载籍中寥若晨星。而对“梅雨”的文学记载,又绝大多数出自古典诗词,尤显中国古典诗词之博大精深。

梅雨,是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的一段持续时间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这段时间里,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进入梅雨季节后,江南一带几乎天天都在下雨。一会儿阴雨绵绵,雨点飘洒着钻进雨伞,湿了行人的头发衣衫。一会儿倾盆大雨,豆大的雨点从变黑的天空倾泻下来,地上很快积成水洼,浸透了行人的鞋袜。即使不下雨的时候,也是让人闷热潮湿,身上热乎乎湿漉漉地特难受。怪不得,有人说,江南的梅雨天是和北方的沙尘暴天一样令人讨厌。然而,梅雨季节的充沛雨水对农作物生长尤其是水稻插秧十分有利,是农业一年耕作的的最佳时间段。古人和今人一样,也是怀着一种褒贬喜怨的复杂情感看待梅雨的,但古人对待梅雨的心态似乎远比今天的我们洒脱得多。

梅雨,在古代常称为黄梅雨。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在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自唐宋以来,一些诗词对梅雨更有了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从这些诗词中可以看到,唐宋时期的人们对黄梅天并不讨厌,反而以一种喜悦的心情来欢迎它的到来。如: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蘋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宋·谢逸《千秋岁》)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宋·周邦彦《鹤冲天·溧水长寿乡作》)

雨细梅黄,去年双燕还归。多少繁红,尽随蝶舞莺飞。(宋·赵彦端《新荷叶》)

梅黄金重,雨细丝轻,园林雾烟如织。殿阁风微,帘外燕喧莺寂。(宋·无名氏《声声慢》)

被古代文人称为“贺梅子”的宋代词人贺铸,以他《青玉案·横塘路》中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享誉天下。且听,要问我的痴痴愁情究竟有多少?多得就像遍地似烟似雾的芳草,满城飞舞的柳絮,还有那江南梅子黄熟时绵绵不断的迷蒙细雨。贺铸的词连设三喻,是一种复合的景色。草,是烟雾中的草,而且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的草。絮,是空中飞动的絮。雨,是梅子黄熟时节下个不停的、如雾如烟的雨。不尽穷愁,惟见烟草、风絮、梅雨如雾,多美的意境!而这也正是梅雨的气候特征和美学意义。

梅雨的主要气候特征,是雨期长,雨量大,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柳宗元曾写过一首《梅雨》诗:“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其中的“梅实迎时雨”,指梅子熟了以后,迎来的便是“夏至”节气后“三时”的“时雨”。现在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唐诗宋词的一些诗句形象地表现了这些特征。如:

梅天下梅雨,纷纷如乱丝。(宋·梅尧臣《五月十日雨中饮》)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宋·戴复古《游张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已止还复作,泻檐声更长。苔钱添晚翠,梅子试新黄。(宋·张九成《雨》)

我们还能从古人的诗句中窥探梅雨的名由——梅雨,梅雨,因“梅”得名。梅雨期,正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梅子,是果梅树结的果,亦称青梅、梅子、酸梅。记得小时候,还吃过新鲜的青梅,又酸又涩,难以入口。现在梅子鲜食者少了,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其中就有女孩子们爱吃的话梅。有古诗曰:

窗前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宋·范成大《喜睛》)

东风帘幕雨丝丝。梅子半黄时。(金·段克己《诉衷情·初夏》)

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受潮霉烂,故人们又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明确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宋代梅尧臣的《梅雨》写出了这个特点:“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湿菌生枯篱,润气醭素裳。”梅雨季节气温已经逐渐升高,空气湿度大,衣物易长霉。诗中的“润气”讲的就是潮气、湿气,“醭”讲的就是因受潮而生霉斑。“蚯蚓上我堂”,“湿菌生枯篱”,实在是写的太形象逼真了,甭说在农村,就是在我小时候居住的城里老房子中,梅雨天也可见到这种景象。古人诗词中也写出了梅雨天给农民带来的劳作艰难。宋代的范成大写过一首诗,道尽了农夫的怨恨:“梅霖倾斜九河翻, 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对农民来讲,梅雨季节的充沛雨水对水稻插秧十分有利,但雨水多了身上湿、水田水寒易得病。南宋曾几也写过一首《悯雨》:“梅子黄初遍,秧针绿未抽。若无三日雨,那复一年秋。薄晚看天意,今宵破客愁。不眠听竹树,还有好音否?”诗人关心农业生产,写的很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