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手抄报 > 登革热的手抄报内容

登革热的手抄报内容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4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手抄报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手抄报具有开拓视野、积累知识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手抄报才具有教育意义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革热手抄报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革热的手抄报内容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病因

(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

(二)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三)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症状潜伏期5~8d。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

一、典型登革热。

1、发热: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d,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2、全身毒血症状: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并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3、皮疹: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二、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

三、登革休克综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本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是登革热流行区。由于本病系由伊蚊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以儿童为主。

1、登革热是一种什么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急起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登革(dengue):西班牙语,意指装腔作势。描写本病急性期由于关节疼痛,其步态好像装腔作势的样子。

2、登革热在哪些地方流行?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发生流行。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

我国病例多发生在3~11月份,7~9月达到高峰。

3、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登革热是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人来传播的。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4、伊蚊(俗称花斑蚊)主要孳生在哪里?

伊蚊孳生于水缸、水池、盆、罐、花瓶等清水型小积水中。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⑴水生植物容器:盆景、花瓶等;

⑵贮水容器:水池、水缸等;

⑶闲置容器:碗、瓶、缸、罐、快餐盒等;

⑷其它水体:竹节、树洞、石穴、假山、废轮胎、屋顶反梁、建筑工地积水等。

5、控制伊蚊孳生,预防登革热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⑴消灭蚊虫孳生场所:翻盆、倒罐、填堵竹洞、树洞,消除一切形式的小积水。

⑵对户内、外各种水缸加盖:每隔3~5天换水及彻底刷洗一次,以清除杀灭水缸内壁幼虫及蚊卵。或在水缸中放3~5条吞食蚊虫的鱼类。

⑶花瓶、盆景等水生植物每3~5天换水一次,并冲洗根部。不在露天堆放废轮胎,或用塑料布覆盖,不得积水。

⑷对难于清除的非饮用水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机油类或缓释杀虫剂。或在水中放3~5条吞食蚊虫的鱼类等。

6、预防登革热,牢记三句话:

⑴登革热是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人来传播的。

⑵伊蚊的幼虫生活在水缸、盆、罐等清水型小积水中。

⑶翻盆倒罐,消除积水,每隔3-5天刷洗水缸和更换花瓶(盆)的水,可以有效控制伊蚊孳生,预防登革热。

总之,有积水就有蚊虫,无积水就无蚊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