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手抄报 > 小学生语文手抄报读书小报资料

小学生语文手抄报读书小报资料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5W 次

  诗词趣话之武人弄笔的启示

小学生语文手抄报读书小报资料

南朝刘宋时的孝武帝刘骏。虽然身为皇帝,但却颇爱文学。他不但能够写诗作歌,亲自创作,而且还善于欣赏。他曾经要颜延之评论谢庄的《月赋》说:“谢希逸(即谢庄)《月赋》如何?”颜延之说:“美则美矣,但(谢)庄始知‘隔千里兮共明月’。”刘骏又把谢庄召来,把颜延之评论的话告诉他,谢庄马上回答说:“(颜)延之作《秋胡诗》始知‘生为久离别,没为长不归’。”刘骏听了二人互相讥讽的话很是高兴。

刘骏对文学的爱好曾经大大推动了南朝刘宋时代的文学创作,为当时的文学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他却有一个毛病,就是对自己的臣下颇不尊重。对于臣下中长胡子的,他就叫“羊”;他的大臣颜师伯少了颗牙齿,他就为之起个号叫“齴”;刘秀之比较节约吝悭,他就喊刘秀之“老悭”:黄门侍郎宗灵秀身体比较肥胖,行礼时跪下爬起不便,他就在每次与臣下集会的时候,多多地给他赏赐,让他反复地跪下爬起,引起大家欢笑。由于他又极爱好文学,所以在每次集会时就一定要大家都写诗,不管你识字不识字,会不会作诗,都一定要写诗。有一次集会,他一定要让车骑大将军沈庆之也作诗,沈庆之是个武官,既不识字,又不会写,怎能作诗呢?而刘骏非逗他写诗不可。沈庆之无可奈何,只好说:“我不识字,请允许我口授,让颜师伯代我记下来吧。”刘骏答应了。沈庆之出口成章。作诗道:

微命值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岗。辞荣此盛世,何愧张子房。

这首诗,主要写自己的亲身体会,写自己生在这样的盛世,年纪老了,不会写诗,很是惭愧,既颂扬了武帝,又写了自己。刘骏见此很是高兴,甚至连沈庆之的同僚们也大大称赞这首诗的词意之美,而沈庆之也因此得到了解脱。

这件事告诉人们,虽然沈庆之的诗是给“逼”出来的,但是“言为心声”,只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不失为一首好诗。中国古代的不少文学评论家,他们往往都认识到,好诗出自征人思妇之口,佳句出自野老村姑之唱,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他们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唱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既不做作,也不虚矫。

  易中天:将麻辣语言进行到底

易中天教授说,历史也是可以酿酒的。因此,当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上滔滔不绝品《三国》时,其实也是他在品自个儿调制的“酒”,于是,又老又硬的历史霎时变得软滑可口,“滋溜溜”地流入听众的嘴里。

这种出人意料的效果,源于他采用的“趣说”方式。他这样解释:“我会加进去一些无厘头的搞笑语言,有时无厘头是必要的,这像烧菜得加胡椒、味精等调料一样,能极大调动观众的听讲兴趣。”我们来看《品三国》推测“三顾茅庐”一段“趣说”:

但问题是,这种说法实在风险太大,让人觉得这个事情简直就是“传奇”,只怕真是“千年等一回”。我们要问,诸葛亮难道就算准了刘备会“三顾茅庐”吗?万一没有,或者只顾了一顾呢?诸葛亮就从此终老隆中了吗?再说了,一个“每自比管仲、乐毅”的人,留在隆中干什么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吗?

故事新说,本来就让人耳目一新,而“千年等一回”等流行语的巧用,为易中天的“趣说”作了很好的注脚。更让人称奇的是,他把诸葛亮的“躬耕陇亩”同几千年后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一个庄严的话题挂上了钩,这种穿越时空的表达方式,通过制造夸张或拉大反差来刺激听觉,从而达到吸引听众和增强喜剧的效果。

就这样,凭借《品三国》,易中天一炮走红,成为“学术超男”。他红得快且红得持久,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可谓一个奇迹,对此,有记者问他觉得自己能走红的原因是什么时,易中天这样回答:

这得“感谢”中国教育。正因为中国教育普遍失败,才显得我好像是个人物。其实,我早就说过,我就是个“大萝卜”,一个在“肉汤”里煮过,有点“学术味儿”的萝卜。我这“萝卜”居然大受欢迎,只能说明现在的学生,连萝卜都吃不到了。

易中天之所以是易中天,就在于他能够保持一份清醒:我就是一个大萝卜,这个带有自嘲意味的比喻让人一听就乐不可支,后面的补充说明:在肉汤里煮过带点学术味儿的萝卜,也彰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让人看出他的淡定,虽然名声红透半边天,但两脚仍然挨着地。需要注意的是,易中天的回答中的开头和结尾,故意把自己放在中国教育的大背景下,使得对话的意蕴更深一层,启发人们对中国教育进行深思。这样的回答麻辣味十足,让人听了过瘾。

在远离了《百家讲坛》之后,易中天又以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进入人们的视野,凭着一个公民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他对当下所发生的大大小小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独到,言辞犀利,延续着易氏语言的麻辣风味。

日前,易中天教授回母校武汉大学进行演讲,演讲完毕进入提问环节,有学生借用央视的“经典问题”问易中天:“您幸福吗?”在台下的一片哄笑声中,易中天说:“我不太会讲话,话说重了得罪了谁请谁包涵行吗?”接着,易中天开始“放炮”:“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学谁不好学CCTV?幸福是纯粹个人的东西,我幸不幸福关你甚事?这个问题谁设计的?”最后,易中天阐释这样说的原因:“一个幸福的人也有不幸的一面,一个不幸的人可能也有幸福的时候,你幸福吗?你是问我天天幸福吗还是此刻幸福吗?你要问我现在幸福吗,我肯定说幸福,因为我回母校了。但那不等于我永远是幸福的,说不定今天晚上我遇到一个堵心的事,就不幸福了。”易中天别样的“幸福”感言,令台下师生爆笑不已,掌声持久不息。

面对武大学生的跟风提问,易中天巧卖关子,先发表一句“免责声明”,其实是给自己后面“大放厥词”预留了一个空间。接下来的“放炮”,他丝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直言这是个愚蠢的问题,可谓看问题直指本质,针砭时弊不留情面,如同一记重炮。最后,易中天作出解释,他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幸福,表明了自己对幸福这个问题的看法,并就地取材,现身说法,用自己一时一地的感受来论证。这样有理有据的阐述,让人感同身受,十分信服。

别样的见解,另类的回答,易中天将麻辣语言进行到底,其中闪烁出的智慧的火花和理性的光芒,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