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手抄报 > 关于2016年元宵节手抄报资料

关于2016年元宵节手抄报资料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7W 次

好一个冷时硬中甜,好一个热时软中粘,好一个有心不外露,好一个清白自在圆。愿可口的汤圆带给你元宵的幸福无边,元宵的快乐无限!以下是本站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手抄报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2016年元宵节手抄报资料

  元宵节作为传统节日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

17日是传统的元宵佳节,如果说大年是一台全民参与的民俗大戏,那么,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是这台大戏的压轴节目。民俗专家表示,作为传统节日的元宵节在我国已经传承了2000多年。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灯节”。相传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一年明月打头圆”,因此,元宵也被称为“元夕”“元夜”。

古时候人们又将元宵节称为“上元节”,按照中国民间传统,在一年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下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除夕和正月初一过大年,传统上是以家庭为单位欢度,元宵节则不同,讲究的是走出家门普天同乐,是各民俗节日中唯一以欢乐热闹为核心内容的,因此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说法,“闹花灯”“闹社火”“闹元宵”,热烈奔放的“闹”无处不在。

民俗专家表示,随着“正月十五闹元宵”的开始,庆祝新年活动进入了高潮,这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城市乡村,通宵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大放异彩,男女老幼,锦绣服饰,观赏花灯,游览胜景。所以有人说,元宵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这不无道理。

  元宵节的文化意义

经历一百多年来欧风美雨的冲刷,中国传统节日受到很大侵蚀,元宵节也不例外。在当代的一些大都市,元宵节民俗似乎只剩下吃汤圆了。这是忙碌的都市人的悲哀,因为在相对悠闲的小城市和乡村,元宵节仍然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节日。

其实,元宵节不是一个孤立的节日,它是春节的一部分。要理解元宵节的意义,不能不把它放在春节之中来考察。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

元宵节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狂欢节”,连平时被限制在家的古代妇女也可以自由出门游玩了。当然,个别礼法之士反对这个习俗,比如宋代的司马光。元宵夜,他夫人打扮了准备出门赏灯。司马光问:“家中点灯,何必出看?”夫人回答:“兼欲看游人。”司马光说:“某(我)是鬼耶?!”这就太不讲理了,总不能只让夫人终年只看他一个人一张脸吧?好在社会不买这些礼法之士的账,大多数妇女照样游乐。元宵节允许民众自由娱乐,这是古代社会针对过分严格的礼法制度而设计的一个发泄渠道。一些年轻人乘机会见意中人。正如辛弃疾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

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神,因为他是最高神,掌管人类命运。祭祀他,可以获得丰收和平安。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蚕事丰收。

元宵也是一个求子的节日。元宵张灯最初是出于客观需要,晚上活动必须照明。后来张灯又是为了游玩欣赏。可是,它还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祈求生育。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一直到民国时代,各地多有送灯给那些无子家庭的习俗,祝愿他们添子孙。清代有摸城门门钉的活动。钉,也谐音“丁”。人们希望通过摸门钉而祈求生育儿子。有些地区的人们还赋予汤圆以象征意义。清代成都有元宵夜偷取供在神龛上的汤圆以求得子的习俗。清代湖北安陆一带百姓互相赠送元宵,其中有大如鹅蛋的元宵,妇女观察煮这种元宵的火候来占卜生育。

当然,在人口压力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动已经很少看到。现代人又赋予汤圆以新的解释,那就是甜甜蜜蜜,团团圆圆,象征一家团圆,幸福美满。这种解释多少有点凡庸,但是它很符合人们的内心希望。元宵节因此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

元宵节在古人的不断创造中发展而来,也必将在现代人的再创造中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