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手抄报 > 2016年喜迎新春手抄报资料

2016年喜迎新春手抄报资料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8W 次

寒假到了,你的春节手抄报作业是否还没有眉目呢?以下是本站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春节的手抄报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6年喜迎新春手抄报资料

  “元旦”的演变

我们知道,“元旦”是指公历新年的第一天。可对中国人来说,“元旦”其实是一个内涵多有演变的概念

汉语中,“元旦”是个合成词,“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的意思则是指天亮或早晨。我国大汶口文化遗物发掘中,出土过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专家考证,这就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的写法。在殷商青铜器铸铭上,嵌有被简化的“旦”字:圆圆的太阳下面有个表示地平线的“一”,意思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这些表明,所谓“元旦”,其原始含义实际上是指一日的开始。“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南朝肖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由此断定,最晚在晋时,“元旦”的含义已由一日的开始,演变引申为一年的第一天了。

当然,我国古时候的“元旦”新年的第一天,并不是现在意义的公历1月1日。我国古时的“元旦”日是随着朝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中国历史上的每个朝代每个帝王都有单独的纪年,而各个朝代对一年中何时为岁首的认定并不相同,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则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至汉代,汉武帝下令恢复夏历,复以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一直沿用到清末。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颁令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这实际意味着,民国时期的日历,取消了“元旦”之节日名称。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公元纪年法”议案,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议案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元旦”。至此,中国古老的“元旦”日,才正式演变成为与世界相同的“公历新年的第一天”。

  桃符的传说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