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日志 > 父亲母亲的日志

父亲母亲的日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2K 次

父亲母亲的日志1

他,是珠穆朗玛峰,高不可攀。她,是大海,深不可测。

父亲母亲的日志

他,是一个小山村长大的,他有七个弟妹。三个弟弟,四个妹妹。

他在20岁时“嫁”到(上门)另一个村的一个小山村去。于是他和她相识相知,有了自己的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日子过得很美满。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儿子即将高考,他因病撒手离世,“狠心”丢下母子。

她,是一个小山村里长大的,在她的上面还有五个姐姐。因为父母没有儿子,他作为家里最小孩子的却要担起养老的重担。所以家里需要一个男人。于是,21岁那年,家里通过亲戚认识了他,并结婚生子。

可是,老天似乎在妒忌她的幸福生活,拖走了她的爱。20xx年3月26日,她最爱的他去了天国(那时他才47岁,她48岁)。天似乎塌了。可是她没有就此胯下,用她柔弱的双肩接过他的重担,咬紧牙关扛起一个家。

他,是一个医生,又是一个人民民办教师,为了家里,他兼做两份工作。他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的人。翻过山岗,挺着雷雨,救死扶伤,风雨无阻,跟阎王抢生意。去过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谈他泪下。

她给他的评语:“他太关心他的工作,也不多关心家里。”“他从来不跟我顶嘴,连大声说话都没有。”“他很勤奋,一起生活20几年,对我没有任何怨言。”

他曾说:“医者应有父母之心,我不求别人的赞美,只求问心无愧。进我能力求得一个是一个。为医者,求死扶伤,视为本职。为师者,父母之心不可无,教好每一个孩子。”

她,是一个农民,后来他决定跟着他学医。为了减轻他的负担,她弃农从医。她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女人;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定的女人;是一个决定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会来的女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她不是一个冲动的女人。他走了之后,人们都说她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她是一个爱面子的女人。儿子读完大学,想去外面发展。于是,她非常生气的丢儿子说:“你这种思想要不得,你这种思想是错的,我送你读大学有什么用?你看看你的那些堂哥、表哥哪一个不是吃公饭的?我就不服,凭什么我的儿子就不能跟他们一样呢?说什么你也不能去外面。我这是为你好。”(可怜天下父母心)

他的生活很节俭,买的衣服都是十几、几十元得地摊货。从来没有超过一百。

她的衣服都是几十、上百、几百都有。

他总是说:“只要她愿意,她开心,随便她。”

父亲母亲的日志2

写下这篇文字不为别的,只是想把那些曾经的感动,曾经的瞬间在脑海里刻的更深一些,更久一些。

父亲母亲都是老实厚道、平和耿直、耐力超强的人。母亲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人,小时候我家里地多,人也多,爷爷奶奶,三个叔叔,家里的活多数都是父亲和母亲一手操劳,最后三个叔叔都考上了学到了外边。只有父亲和母亲留在家里,守护着十几亩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照顾着爷爷奶奶,从不抱怨,从不诉苦。

记忆当中母亲很少流过眼泪的,高中时有一年母亲得了一场病,不得不住院了,在医院里医生用看似吓人的大针管从母亲后背插入到胸腔抽积水,而且不打麻药。那次我没有在场,后来听父亲说母亲哭了,是真的哭了,疼哭了,父亲看着就心疼。我不知道一个四十多岁的人被疼哭是一种什么情景,我也不知道那是一种怎么样的疼,可能我这辈子都不会体会的到。

我唯一能体会的到的是母亲是因为劳累过度得病住院的,母亲是因为供我读书才劳累过度的,母亲疼的是自己,我疼的却是心。出院后,我还特意看了看母亲的后背,几个偌大的黑点永远刻在了母亲那坚强的脊梁上,那是一种铭记,更是我永远的疼。

多少年过去了,母亲也年纪大了,变得爱感动了,有时候一些看似很小的感动都能让她流下眼泪。去年过年回家的时候,闲着没事就看着一个电视剧,当出现一个凄苦的场景时,我突然发现母亲流了眼泪了,我问怎么了,母亲说看着他们太苦了,人怎么能这么苦啊,我说这都是演员演的都是假的。只有我知道母亲为什么会流泪,因为母亲正是这么走过来的,她知道其中的苦,其中的滋味,她不愿意再回首过往,而我现在却无论如何都体会不到。从那以后我们只要看电视都避开那种场景出现,因为我不愿意再看到母亲的眼泪。母亲这半辈子吃过的苦,经历过的难,我要好好的刻在心里,好好的报答她,这是她应得的。

父亲在我心里永远都是一座山,一座不被任何东西压垮的大山。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大半辈子都没有休息过,大半辈子都在为家庭操劳,劳心劳力。年轻时辛勤耕作,供三个叔叔读书,照顾爷爷奶奶,并给他们养老送终,继而又盖了两座房,为哥哥娶媳妇,供我读书上大学,给母亲治病。这些年来父亲真的是身心疲惫,我很能理解。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个靠种地务农养活一家老小的男人,父亲是值得我敬仰的人,也是我的人生楷模。

父亲一生骑车走过的路不知道多么累,多么心酸。记得小时候一次生病,父亲说带我到市里去看看,我还挺高兴,谁知道他说要骑车带我去,到了那里我一下车腿麻就不会走路了,坐车都感觉到累,何况骑车带人呢。多少次感受到父亲的无奈,感受到父亲的难,感受到父亲的累,可是父亲依然挺了过来,任劳任怨,与母亲相依为命。

父亲是一个不善于流露感情的人,即便非常痛苦非常难受他也不会说出去,只有咽在心里,独自承受。多少春秋风雨改,多少崎岖不变爱,作为一个男人他把父亲的角色演绎的淋漓尽致,无可挑剔。父亲用不屈的脊梁挺起了一个家。

母亲的眼泪与父亲的脊梁都是坚强的,他们教会了我怎样去面对生活,如何去面对人生。感谢父亲母亲!

父亲母亲的日志3

父亲和母亲去年的九月三十日结婚四十年了,老两口爱了一辈子,吵了一辈子,可是每每看到他们不用说什么只是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需要什么、要做什么的那种感觉,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记得20xx年的10月21日,父亲做完手术的第三天,我们接到了医生下的病危通知,那是零晨的两点半,我们都站在父亲的病床边,听到医生那样说话,我很无助,眼泪不停的流着,我站在母亲的身边,我的手紧紧的拉着母亲的胳膊,我看着两个姐姐,姐姐的手上全是父亲咳出的血,脸上全是眼泪,这时母亲轻轻地说:"都不哭,你爸很坚强,他不会就这样的……"到了早上的七点多,医生来查房的时候,父亲竟然睁开了眼睛,他很费劲的看了一周,最后父亲的目光落在了母亲的身上,父亲什么也没有说,他一直在看着母亲,母亲应该是知道父亲的意思,走到父亲的病床边上,父亲和母亲的手同时拉在了一起,我有感觉到父亲是在用心的拉着这双好久没有拉的手,随后父亲费劲地抬起手,摸了摸母亲的脸,又摸了摸母亲的头发说:"我这才病了几天,你的头发怎么就白了。"母亲听到父亲说的话低下头,象个小女孩儿一样流下了眼泪,母亲没有哭出声来,但是母亲的眼泪一直在流,似乎是要把这辈子的眼泪都要流干一样。我们轻轻地走出病房。

原来经常听到父亲说起他和母亲工作时候的情景,那时也是油田刚建,父亲和母亲的工作性质是在一起配合,父亲是个很"正经"的人,工作上一丝不苟,他做出的数据谁也不能改,而且配合的人必须按照他的数来做,也可能是因为父亲和母亲的关系,母亲有点和父亲对着干,父亲才不会管关系的特殊,他会对母亲大声的训斥,然后周边的人就看他们两个人吵架。现在想想也挺有意思的。

现在父亲在家里休养,反过来了,母亲对父亲是百依百顺的,父亲想吃点什么,母亲会尽量地满足父亲的要求,不会让父亲失望。我们在家里,如果想去给父亲买点什么别的吃的,母亲就会对我们说;"你们不知道你爸爱吃什么,还是我去吧。"在我和母亲给父亲买东西的时候,母亲就会对我说你爸喜欢这个,那个他不喜欢。一路上母亲就在对我说父亲这样那样的。看到母亲两鬓的白发,在听到母亲不厌其烦对父亲的爱,我的心真的是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说好。

好久没有回家看我可亲可爱的父亲和母亲了,真的很想他们。

父亲母亲的日志4

其实,我是不敢写我的父亲母亲的,我怕我的拙笔描绘不出父母的质朴、善良,描绘不出他们伟岸的身躯,更描绘不出他们美丽的心灵。

我是个愚笨的孩子,六岁时才对父母有清晰的记忆,都说严父慈母,可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对我和姐姐最为严厉,所以我们都怕母亲。我的母亲经常留着短发,大大的眼睛,高高的身材,朴素的穿着,虽然岁月在她的额头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依然是一位动人的美女。相比之下,父亲的长相就要逊于母亲,父亲个子矮,身材瘦小,但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再配上他那特有的金色胡子,宛如一位得道的神仙。我曾自命不凡地想,有此父母,我是不是会成为吕洞宾式的帅气大仙,可如今看来,这都与我无缘,幸好我还是继承了点父母优良的基因___善良与真诚。

我的父母都生长在农村,母亲不识字,父亲只上到初中,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们善良、真诚、热情,在他们的呵护下,我的童年像小猪仔一样满足无忧,像小鸡仔一样快乐自由。我好想时间在那时停止,可我却必须长大,因父母期盼的目光,老去的身躯,我必须快快长大,为他们撑起无风无雨的天空。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调皮,对父母的话总是阳奉阴违,偷摘别人家的水果,整个夏天会盯着大鸟去找小鸟,有时夏天太热,会乘父母午睡时和小伙伴们去村里的蓄水池里游泳,因此没少挨母亲的板子,父亲的谆谆告诫,我至今不会游泳也因了母亲那一顿板子。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去学校,父母都要送我,但都被我这个男子汉斩钉截铁地拒绝了。

父母很少当着我的面吵架,每天有条不紊地干着农活,从来不会慌乱,他们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态度,只要看着自己的儿女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就是他们唯一的追求。但凡父母吵架,我都站在母亲这边,这是我男子汉的行为标准,但姐姐却总帮着父亲。

记得我八岁的时候,家里贫困极了,父亲外出打工工资经常被拖欠,除了父亲打工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我和姐姐还要上学,母亲只好拖着带病的身体去山上挖草药,姐姐也只上到初中就辍学了,父母经常说他们亏欠了姐姐。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我们熬过了最难熬的日子。当我渐渐长大,走在新建的公路上看到母亲曾经挖草药的山坡时,我心惊肉跳,心如刀绞,那可是悬崖峭壁啊!

父母用自己的行动述说着大爱,为人父母,偿尽人间千般苦。出门在外,经常想我亲爱的父母微笑的脸庞、亲切的声音。也常常在想拿什么回报你们,我的父亲母亲?在远方儿只能抬头望天,祝你们健康长寿……

父亲母亲的日志5

“父亲”“母亲”这两个词是多么亲切,我想,这世间,再没有比“父亲母亲”更能让我感到温暖的字眼,也再没有谁能抵得过父母在我心里的份量。

每次,回到娘家,放下手里的东西,我总喜欢默默地看看家里的一切摆设,尤其喜欢看墙上挂着的绿色相框中镶着的老照片。一张照片一段记忆,一张照片一个故事。我在众多泛黄的照片中独自陶醉,流连忘返。它,使我的心潮随着思绪不断起伏,将零碎的记忆一瓣瓣地拾捡,之后拼凑成一幅幅清晰动人的画面,将心徜徉在其中,在所有喜怒哀乐的故事里面,感动着。它引领我一路回味散落于流年中的点滴温暖。

其中有一张照片于我来说一直有着恋恋不舍的情结,因为照片中,有最疼最爱我的人--我的父亲母亲。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母亲都很节俭,他们从未去过照相馆,所以很少照相,照片自然是少的可怜,我心心念念想要给他们拍一张合影。关于父母这张合影,纯属机缘巧合。(因为记得那时候,父亲在平定给二哥经营醋店,相机是和二哥借来的)我已经记不清照片是哪一年照的,我只记得那天是个特殊的节日--元宵节。

记得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围在一张桌子前,吃着父亲和母亲在元宵夜包的饺子,我们一家四口有说有笑,温暖顷刻间充满整个简陋的房间。那种温馨的画面至今记忆犹新,一如往日。待到吃过饭以后,我打开抽屉取东西,瞬间,我的眼睛一亮,就像被磁铁吸引了似的,一股兴奋,差点尖叫起来--我看到了一架黑色的老式相机静静地躺在里面,等着我去发现。然后,我冲着父母亲大声喊,迫不及待的让他们把衣服穿好,吵嚷着要给父母照张合影。其实,我承认,我拍这张照片之前想了很多。一是想,日后他们老了,在某一个清晨或是黄昏,父亲或者母亲孤单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或者触摸一下,回忆回忆温暖的旧时光;二来是心中清楚,我阻挡不了岁月,无力阻止父母老去的脚步,其实最怕的是突然哪一天,他们突然地离开了我,而未能给我留下一点点念想。因为那个时候,父亲已经患了萎缩性脑梗。所以,我要提前为他们拍一张合影,给他们也给自己做个留念。

照片中的父亲母亲并肩坐在床上。那年,父亲刚刚四十岁出头的光景,母亲比父亲小三岁。母亲的神情略带严肃拘谨,眉宇间透着倔强,我想拘谨可能是因为不太喜欢照相所致;而父亲的表情却与母亲大相径庭,他脸上有的是洒脱、从容。他们的脸上透着沧桑……看到照片中父亲和母亲年轻时的那般模样,突然觉得,岁月真是一个神偷,它使用着完美的掉包计,把病痛和沧桑与父母的健康和年轻掉了包,然后有恃无恐、心安理地偷了去,再然后,把他们扔在残酷的尘世里面打磨、考验。每每想到此处,心,便一揪一揪的,被酸楚和心疼塞满,占据我的心房,泪,无声滑落,记忆的闸门随着思绪迅速拉开,细碎的往事一一涌至眼前。

父亲和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没有高贵的血统,没有富裕的家境。虽然,奶奶生了四个儿子,但父亲却也比母亲幸运。父亲和母亲相比,最起码读过几年书。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班主任就是父亲年少时的老师。九岁的时候,我已经三年级了,依然一副假小子的模样,顽皮、刁钻、叛逆,种种缺点不一而足,气得张老师咬牙切齿,恨铁不成钢。她认为,我其实很聪明,但没有把心思用在正道上。每当这时,张老师就用一支黑色钢笔,指着我的眉心说,父亲也是她的学生,但却和我不同,父亲在我那么大的时候,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除了成绩优秀之外,还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优点不胜枚举。由此,父亲的完美形象也在张老师口中塑造而成,潜移默化之下,便暗中发誓,我要向父亲一样,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母亲和父亲所受的文化教育迥然不同。姥娘生了两男四女,除了两个舅舅读过书之外,母亲和三个姨妈基本没有读过,关于母亲小时候的事情,都是从外婆和母亲那里听来的。母亲说,在她小时候,经过了文革,家中财物被洗劫一空,家道中落。后来,在她十三岁时,姥爷得了疾病,不久之后撒手人寰。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姥娘才四十不到便守了寡,她一手拉扯着六个孩子,可想而知会有多么艰难。或许是那个年代还残留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亦或许是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的压制下,母亲和几个姐妹都未接受过文化教育。母亲十岁就开始厨房,为姥娘分担家务,顺便在大集体挣工分,除了大集体的劳动之外,还割猪草、喂牲口,样样都做。母亲的最大遗憾,就是今生未能读书。

父亲和母亲在文化上有很大的落差,在旁人看来,父亲和母亲之间似乎没有共同语言,沟通一定很困难。其实不然,这么多年来,父亲和母亲感情非常好,父亲没有因为母亲是个文盲而对其有所轻视。父亲和母亲之间的故事暂且不谈。是的,母亲确实是真正的文盲,但丝毫不影响她的为人和品性,她有善良宽厚地胸襟,坚韧不拔地信念,父亲在外打拼的时候,多数是母亲照顾我们姐弟两个的日常生活。

还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书本上出现了“吉林”两个字,我指着书问母亲这个词念什么,母亲说:“吉(gu)林”,听完后,我和弟弟便哂笑起来。而父亲表情严肃,沉默不语,他的静默让我们感到特别害怕。后来,也没有责备我和弟弟,只是静静地看着母亲站在一边陪着我们笑,笑得那般苦涩酸楚。我们姐弟两个笑话母亲,笑她连这个简单的字都不认识,对她的错误的作答施以如此尖刻地嘲笑,现在想来,我们真不懂事。今天,我依旧固执地认为,我那时的言行不是童言无忌,纯粹就是我的自以为是,觉得认识几个字很了不起,其时完全没有在意更没有用心体会过母亲内心的感受。生于艰苦年代,长于贫寒之家,母亲未能念书接受文化教育,这些,并不是她的错,不是她想要这样的结果,我问自己,难道母亲就不想读书写字吗?难道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理想吗?不是,肯定不是的,而是这一切都是年代的过错,家境的贫困,以及封建意识的误导等造成的,母亲只能把她的终身遗憾转化为深深地期望,然后将它寄托在我们姐弟两个身上。这些暂且不谈。

母亲很勤劳。在我记事起,就没见她睡过一次懒觉。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麻利地拾掇家务,做饭洗刷,外加地里的农活,多半是她在干着。在我们面前,她从来没有喊过一声苦一声累。农忙时,母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闲时,就在家里缝缝补补,洗洗刷刷,做着琐碎的家务劳动,母亲是闲不住的。

在我和弟弟的学习上,母亲是帮不到我们什么的,我和弟弟的作业,都是自己独立完成,她从不担忧这个。只是在我的记忆里,有一件事情难以启齿。记得上小三年级那会,大多数同学经常买零食,而我家的条件不允许我这样。但又受不了同学的嘲笑,一念之差,我竟然对母亲撒了谎,我和母亲说学校收费,要统一买作业本,后来,母亲问了同学的.家长,结果可想而知,谎言被母亲拆穿。回到家里,她佯装不知道真相,问我要钱到底干啥,我理直气壮地说学校要钱买本子,所以……话未说完,就看到母亲的脸阴了下来,她火冒三丈,骂了我一顿,说,好了不学,坏都学会了,紧接着又狠狠地揍了我一顿,她边打边骂,说我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为了虚荣心而心生邪念,谎言欺骗她,她说我们家的人,就算穷,也要穷的有骨气。

其实我知道,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我身疼,母亲心疼。自那次,我就摒弃了一切外界诱惑,暗暗下定决心,每天都告诫自己一次,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决不能再给父母丢脸,让别人来看笑话。后来,父亲回家也知道了这件事,但他始终没有指责我半分,只是用严肃的神情,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做人要光明磊落,走路要脚踏实地,将来才能站稳脚跟,越走越远,才能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别人征服别人。其实,他的内心更多的是自责,自责自己没有本事,未能让我们过上富裕地生活。虽然,父亲每日都是从家里带着饭,骑着自行车去外地拼命地工作,天不亮就走,天擦黑或者半夜才回来……到头来,工资都是一年一算,多的时候也就千把块钱。这点钱只能贴补家用,哪有闲钱供我们买零食,肆意挥霍呢?

母亲土里刨食,父亲在外打工,如此这般,生活也过得紧巴巴的,容不得一点浪费。好在母亲精打细算,倒也过得波澜不惊。普通节日,我们顶多吃一顿素馅饺子解馋;就算过年,也是如此。我们身上没有别人家孩子那样的新衣服,穿的都是打着补丁的衣服,脚上穿着母亲亲手做的布鞋。就那样,我们的家依旧是喜乐融融,温馨满满。再不去仰望别人,更不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吃的什么穿的什么……父亲母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满足我们的小小愿望,也许是一袋爆米花,也许是几块饼干。过年的时候,好吃的东西,他们宁愿自己少吃一口,也要留给我和弟弟。只是,我们那时候从未发现这个细节,没有关注过他们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是充满爱的。现在我已为人母亲,当午夜梦回,看着熟睡的儿子,不经意间就会想起在父亲和母亲的疼爱下度过的年少时光,我的内心是歉疚的,一直想和父母说一声对不起,年少时的我顽劣、叛逆、刁钻,我那时候真的是很不懂得体谅父母,不懂得珍惜。以至于几年后,父亲突然生病,使我的内心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惧怕失去,第一次知道了父亲母亲在我心里是如此重要。父亲的身体状况对母亲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痛不堪言。

母亲为了给父亲治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经济上一落千丈。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母亲也借了两千多块钱的外债,两千对那个年代是个什么概念,或许别人会笑,不就是两千块钱吗?可对我们来说,无疑就像天文数字。那时,我才知道,我才懂得,平淡是福,健康是福,只要一家人健康平安地在一起就好,只要能吃饱穿暖就够了,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父母健康平安更为重要的呢?可悔之晚矣,父亲的身体再也没有因为我的彻悟而有所好转。他的脾气因为病情偶尔变得暴躁,偶尔极度消沉,开始了不断地饮酒,我理解父亲,他是想借酒麻醉自己,他饮下的不是酒,而是这么多年来,所有所有得痛苦、无助、无奈和对家庭的愧疚,当然还有那些血浓于水的爱,只是,这一切都难为了母亲。

父亲病情严重的时候,母亲一直陪在他身边,端水送药,问他渴不渴,饿不饿,想不想方便,要么就是父亲睡着了的时候,帮他掖一下被子,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当然这些包括奇迹了,我偷偷的祈祷上天,赐我们一个奇迹,让父亲好起来吧,我们不能没有父亲,母亲更不能失去父亲……

一年多的时间其实是转瞬即逝,但在父亲生病的那段日子,我们的家陷入一片灰暗,好在父亲的病情发生了转机。经过了高价药物治疗,逐步有了一些好转,尔后转用普通药物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病情稳定了下来。可是服药不到一年,倔强的父亲却开始拒绝吃药,仅仅几块钱的“脉通”他都拒绝服用。我和母亲连哄带气,无论怎样都没用。每次,我逼着他买药、吃药,他总是叹着气说,没钱。我知道他这样做都是为了我们这个家,不想让所有地负担压在母亲身上。母亲说,你要有个好歹,咱们不是还的花大钱吗?父亲摇摇头说各人的命,慢慢会好起来的。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父亲觉得自己废了,他开始东一头西一头找工作。他是有病之人,能挣钱的活基本上都是苦力劳动,对于父亲的身体状况,找工作成了一大难题。后来,万不得已,才去帮二哥经营那家醋店。二哥的店在县里,因为离家太远,父亲就只能住在店里那间狭窄的只能转过身的房子里。可这样一年都头挣的钱除了自己花销,就所剩无几了。

父亲不在家时,琐碎的家务和田里的活计都压在母亲的身上。看着日渐消瘦的母亲,疾病缠身的父亲,我心疼却又束手无策。那年,我小学毕业,考上县里的二中,当拿到通知书的那天,父亲回家了,看着鲜红的录取通知,父亲和母亲百感交集。是啊,儿女有出息不正是他们所期盼的吗?村里的人见了我总会投来赞赏的目光,说既然考上了就好好学习。我考上二中的消息如风一般,传遍了村子。

按理说我应该开心应该骄傲才是,可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眼下,我们家的条件和境况,犹如陷入了泥沼,步入了荆棘。虽然,我的内心十分渴望去城里的学校念书,那是多少农村学生梦寐以求的啊!可是……可是我父亲母亲这样的累,我于心何忍啊?难道我就为了自己,不顾及父母所受的煎熬,所受的苦和累吗?不顾及压在他们肩上的千金重担?不,说实话我真的做不到。晚上闭着眼睛躺在被窝里前思后想,终于,下定决心,将我的想法告诉父亲母亲。我说,去城里念书,学费太高,高的可怕,父亲病了,挣不来钱,光靠母亲一人,咱们家承担不起,我不想……我的话还没说话,父亲第一个站出来不同意。父亲说,既然考上了就该去念,多好的机会啊,闺女,只要你好好念书,比什么都强,我和你妈苦点累点不怕,只要你给咱用心念书,我们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你,没钱,我们可以去借呀!我立马反驳说,我决定了,去乡里念吧,只要用心只要努力,在哪念书不都一样嘛!母亲说,你可想好了,不要等到将来后悔,埋怨我们啊。我笑着说我不会埋怨的,我会为自己地选择负责到底的。就这样在父亲和母亲的辛勤劳动下,我上了乡里的一所普通中学,离家五里地,每天步行走着去,每天五点,母亲就起床做饭,早晨的中午的都给我准备停当,偶尔我起来晚了,母亲还得给我梳头发。但我只上了整整一年,因为一所普通中学,都让父亲和母亲吃了很多的苦瘦了很多累,真的实在是太苦太苦了,以至于我后来有了辍学打工的想法。虽然父母坚决反对,但他们终究没能推翻我做的决定。

社会对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个陌生的概念。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感觉浑身不自在,好在我天生见面熟,三五日的就和同事领班都混熟了。那时候工作常常三倒班,忙的时候要加班,常常做到半夜两点半才结束。我所在的厂子坐落在马路边,与我家中间隔了一条河,一座桥。半夜下班,看着漆黑的夜,我总是急慌慌地一路小跑,总觉得背后有嗖嗖的风声,怕鬼跟着似的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刚刚跑过马路到桥头哪里,就看到一束灯光在向前走,当我继续跑上前去的时候,才看到是父亲。他拿着手电来接我了,内心的暖流一股脑儿涌上心头。我和父亲并肩走着回到家里。推开破败的木门,看到屋子里的灯亮着,我知道母亲在等我们。进了屋里母亲说洗了手吃饭吧。我径直朝厨房走去。厨房漆黑的灶台上,挨着火的地方放着热气腾腾的面,上面卧了两个鸡蛋。鸡蛋,母亲一直不舍得吃的,只有过节吃饺子才用,说实话,上班十几个小时了,五脏庙早就缺了香火,我不再多想什么,端起碗来,揪着清泪吃了个精光。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盛满了亲情,它,驱散了我所有的疲惫。

第二年,村里的针织厂生意萧条,一落千丈,最终宣布倒闭,就连员工的工资都未结算清。失业在家的我心里苦闷,不断打听工作,恰巧,我的同事说,他们要去石家庄,反正我不想在家里闲着靠父母养活着,也不想看他们那么累。我和父亲母亲说要去石家庄打工,母亲不放心,不让我去。父亲说,孩子大了,路需要自己选择,随她去吧!记得那天清晨临走,父亲和母亲帮我拿着两袋子行李,送我上了高速。上车前,母亲从上衣口袋掏出五十块钱递给我说,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我含泪点了点头。父亲半低着头没有说话,只是用粗糙的手帮我拽了拽衣服,在他抬头的那一霎那,我分明看到父亲眼睛里闪着泪光。我在他们的注视下上了开往石家庄的车。呵,要离开父母和家乡了,这还是第一次走这么远,心中总有万般不舍。车渐行渐远,我从车窗望向窗外,眼睁睁地看着父亲和母亲的身影消失在尘雾中。这一走就是好几年,工厂忙的时候基本请不来假,只有快过年的时候或停产的时候才能回家。起初进入新的环境,身心都不适应,没过多久,我就开始想家了。但我没钱打电话,后来同事告诉我离单位几里地之外有个地方可以寄信,我简直乐坏了,真想听听父母的声音啊,但我知道这不现实。我只能晚上下班,坐在四处透风的宿舍给家里写信。我告诉父亲母亲我很好,不要惦记,嘱咐他们二老照顾好自己,告诉母亲不要让父亲干重活……总之都是一些碎语,写了一大张,第二天就寄出去了。据邻居说,收到信的时候,父亲不在家,母亲不识字,叫来邻居帮着念的信。邻居说母亲听了我的信,哭了,哭得很伤心,邻居念着念着也哭了。或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母女天性吧?!儿女就算走的再远,也走不出父母的心灵广场。

几年后,我成家了。一开始,我的婚姻还觉得风平浪静,就算没有甜蜜,至少也是简单踏实的。可后来才发现,实际上我是将自己推进了火坑,选择了一段不幸的婚姻,一个对家庭毫无责任心、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丈夫。父母为了我的事情,十分苦恼,他们伤透了脑筋伤透了心,每日吃不好睡不香,整日忧心忡忡。尤其是母亲睡眠一直很差,半夜常常被我的事情折磨着醒来。父母在这样的情况下,担忧了我整整十年。十年啊!十年是个什么概念。当然我对他们的想法心知肚明,他们也希望我能结束这段婚姻,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但他们始终没说。他们知道,他们懂我,我放不下孩子,就如他们放不下我一样。只是我每次看到父母的眼神,我的心一直在疼,在流血,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女儿,在经济上我什么都帮不上他们,心里真的很痛苦很内疚。或许,别人对那种感觉无法感同身受吧!?

如今,母亲只身在外打工偿还债务,养家糊口。父亲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腿部肌肉也在萎缩,不能走稍远的路了,更不能再工作。父亲也一直央求母亲给他找点工作来做,母亲不同意,是因为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怕父亲有个三长两短的话自己可怎么活。母亲说,父亲病了这么多年,她都挺过来了,还有啥受不了呢?也许这就叫相濡以沫吧!我一直知道母亲不能失去父亲,若是失去了父亲,母亲等于是去了一只臂膀,她的那片天就彻底塌了。现在的父亲就像个孩子,母亲宠着他,我也顺着他,只要父亲开心,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了。

细细想来,父亲的病了快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里,父亲和母亲在风风雨雨坎坎坷坷里摸爬滚打,什么都经历过了。年轻人受不了的苦他们受,别人不愿干的活他们照样干,为了什么呢?还不是为了儿女吗?还不是为了心中的一个信念吗?母亲常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父亲也常说,活着就要活的有尊严。虽然工作不够体面,条件极度艰苦,生活水平也差;虽然父母白天晚上像陀螺一样连着做两份工;虽然他们特别苦特别累,但他们从来没有因为种种而后退过。按他们的话说,不想依靠孩子,孩子们好,他们就放心了。父亲母亲这一生都是在无悔无怨地付出。

此时此刻,我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何为父母……

后记:每当回娘家,我都会情不禁的看着父亲和母亲并肩坐在床边的那老相片,不免感叹浮生若梦,岁月无情。父母亲的青春年华早已被岁月淹没在落落风尘中,而今,青丝变白发,仅剩的是病痛和沧桑……当下的我只想及时行孝,或多或少,尽心就好。望天下所有子女,都能好好孝敬我们的父亲母亲。父母生我们不易,养我们更不易,他们当牛做马,任劳任怨,为我们拼命挣钱娶妻成家,我们醒醒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只有一个亲亲的父亲和母亲。现在不尽孝,难道是要等到我们白发苍苍垂垂老矣,被我们的儿女冷落或抛弃的时候才幡然醒悟吗?才懂得感恩吗?不,那个时候太晚了,现在我们就行动吧,陪着他们一起走过一起看过晚年的风景。去做一个为人子女亦为人父母该做的事情吧!就算,就算你是为了自己的下一代吧……

父亲母亲的日志6

从很早的时候就想提笔写写自己的父母,可是却总是无从下笔。那个时候父亲还在乡镇的煤矿上班,母亲在家种地养猪,含辛茹苦,要供我们姐弟三人上学读书;那个时候父亲还没有生病,母亲还没有白发,日子虽然过得艰辛,但是却很乐观。父母最大的愿望不是我们能考上名牌大学,而是希望我们能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能够过上不再受苦的日子。

岁月如逝,转眼间白发已爬满父母的双鬓,皱纹也爬上了我们的脸颊。父亲已是同病魔抗争了七年,母亲还在勤勤恳恳地种那一亩三分地,只是他们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岁月的年轮也把我们的青春慢慢褪掉,指尖也慢慢有了沧桑的味道。

查出父亲胃癌中晚期的时候,我正好北京学习。当时的胃出血,检查及后来的手术,弟弟安排得很快,我一直没有在身边。等我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瘦骨嶙峋的父亲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母亲只要在父亲看不到的地方,就不停地流眼泪。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因为母亲非常迷信,她觉得好人应该有好报,而且她的神灵应该保佑全家人安康幸福。是的,如果神灵有知,它应该记得父亲吃过的苦;如果神灵有知,它应该知道母亲受了多少罪。

父亲和母亲都经历过中国三年困难时期,吃过糠,吃过树皮,吃过观音土。在饭都不能吃饱的时候,上学受教育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父亲上了四年半的小学,母亲只上了几个月。父亲一直没有忘掉文字,看了很多书,认识很多字,毛笔字也写的很好。每年家里的对联都是父亲自己写的。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却知道一定要上学才能过上好生活。

我想是因为一种信念,一种执着才使父亲一直没有忘掉文字,是一种向往才使父母一定要让我们读书识字。我是女孩,在那个年代,族里有太多人看不惯让我读书。可是父母一直鼓励我读书,相反倒是我自己有时拖后腿,觉得家里困难,有几次想辍学。我想那时还是不能明白父母的苦心的,等我自己成为人母,才真正明白父母对孩子的那种期望,明白父母的心。

父亲和母亲实现了他们的愿望,让我们姐弟三人走出了农村,可是却没有人陪在他们身边了。尤其是在父亲生病之后,我们希望他能享享清福,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可是父亲说他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其实我们知道,他们是觉得我们并不宽裕,会拖我们的后腿,因此执意留在老家。

儿孙绕膝,安享晚年是每个老人都向往的生活。可是,我们好像并不能完全做到常回家看看。而他们除了孤独,还是要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勤恳恳种那一亩三分地。母亲种了花生,地瓜,玉米还有新鲜的蔬菜。

每到收获季节,我们除了能吃到这些绿色无污染的食物,还能吃到用自己的花生榨来的花生油。有些东西是无价的,是金钱买不来的。我们除了尽量常回家看看,好像也没有别的可以报答。每次回去,我们都能看到他们的辛苦。一是年龄大了,二是父亲还有病,三是我们也不能常回去帮忙。我们希望他们少种一点,不用那么辛苦。可是父亲总说:“农民就是要种地,不种地能干啥?只要还能干,我们就不会闲着。”

父亲的种地,我们是深有体会。地要耘好弄平,不能有土块。种的时候,刨的深度要刚好,不能太深,不能太浅,而且稠密要合适,长出的庄稼里甚至不能有一颗杂草。因此,当农忙我们要尽点力时,每次都达不到父亲的要求。

刚从医院回家的时候,父亲是一点气力都没有,他没有气力到地里,就会蹲在院子里不停的翻晒从地里收来的花生。我们看着都心疼。不用说是一个年老的病人,就是没有病也应该安享晚年不能再受苦受累了。可是,父亲很倔,任何人的劝解都听不进去。他一直坚持劳动,一直坚持老有所用。不能上地,就在家收拾家务,不能干累的,就干轻松点的。我想,也许是这种信念才使得父亲扛过了他的病魔。在这七年里虽然身体一直不适,但依然坚持到现在。

这就是我的父母,中国最普通的农民。我想,即使我们不能天天陪在他们身边,如果从他们身上继承勤劳、吃苦、坚持和乐观的精神,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父亲母亲的日志7

四月的苜蓿地刚长出了嫩嫩的芽

父亲就在电话里催促喊话

母亲在一旁加添着语句

抽时间赶紧回来一趟吧

这几天的苜蓿芽儿新鲜最好吃

自打那年离开家

我就成了父母没日没夜的牵挂

不知有多少个放不下

填充在他们的一饭一茶

天热的时候

担心我会被太阳晒着

下雨的时候

操心我是不是会被淋湿

无论你长多么大

父母眼里的你

永远是需要关心的那个小傻瓜

还记得小时候

总喜欢坐在父亲的肩头

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是我一生再也找不到的渴求

父亲的臂膀宽厚,有力

给了我一辈子最真最坚实的依靠

还记得小时候

有事没事

总喜欢缠着母亲

赖在母亲的怀里

推也推不掉

母亲的怀抱是世上最最温暖的棉袄

没有什么爱

能抵得过母爱这一块伟大的丰碑

成长的路上不知摔了多少次跤

每一次跌倒

都是父母从身后拉起,扶正

迈着摇摇晃晃的脚步

无论你航程多艰,路有多远

父母都是灯塔上那两盏不朽的明灯

看着你进步,照着你前行

一直不愿意承认

父母也会一日一日变老

总希望自己永远做一只快乐的小鸟

躲在父母的羽翼下任性逍遥

直到有一天回家,再离家

望着站在村口送别的父母

被风吹乱的白发

我才蓦然惊醒

原来无情的岁月

早已将沧桑的印痕

深深地刻在了父母的额头

月亮总是含着悠远的深情

星辰布满了我的天空

放眼望去

仿佛父母慈祥的眼睛

甜蜜又温馨

面对这样的情景

我怎能无动于衷

岁月悠悠,转眼华发

能陪伴父母度过一生

才是上天对一个人最大的恩宠

放下所有的忙碌

抛却所有的繁花

不顾一切

我向着父母的方向飞奔

我要好好帮着父亲去田里

栽一茬秧苗

灌一次泉水

然后牵着他布满老茧的手

越过埂畔地头

爬上青青山岗

看夕阳从山尖慢慢落下

我要陪着母亲好好唠唠嗑

把这多年积攒想儿女的寂寞从心头拂去

我要学着母亲穿针引线

纳一纳那种千层底的鞋垫

细细密密,缝织一种意念

把母亲朴素执着的精神承传

我要帮着母亲在院子的一角

搭起一排矮矮的竹离墙

伺弄一块青青的青草地

看着母亲乐呵呵

一边点豆,一边种花

就这样伴着青山绿水

就这样品着粗茶淡饭

就这样陪着父母慢慢老去

无愧这一世

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

父亲母亲的日志8

我的爷爷年轻的时候有自己的榨油坊,那个年代算是个小富豪;外公当时是村支书,家境也算优越,我的父亲母亲,就出生在那个70年代。那个年代哪有现在的什么自由恋爱,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是一个早结婚却晚熟的年代!

我的父母在那个年代,在父母的安排下早早的结婚了,第二年我出生了,我的童年是不快乐的,记忆力没有家人的笑容,没有一家团圆时刻的温馨,每一次的考试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一场历劫,或许是我还不够努力吧,也或许是父亲的要求过高,这个劫我能度过的寥寥无几。父母由于没有过多的感情基础,再加上奶奶爱嚼舌根,错!这里应该说挑拨离间!因为奶奶的挑拨离间,他们经常吵架、打架,对于这样的“灾难”我跟弟弟无力阻拦,因为我们也是受害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家暴”,这种恐惧持续了将近20年,在这20年里,他们吵了好,好了吵!作为孩子的我们也是挨了不计其数的打,母亲带着我离家出走也不记得到底有多少回了,但是每次都是在父亲的恳求原谅下,为了孩子的未来考虑下,选择继续这样的生活!

终于在我20岁的时候,他们不再为了孩子而活,不再忍受对方,选择了离婚!对于别的家庭,离婚这件事应该是天塌下来了,可是对于我们,反倒是觉得庆幸!感觉像解脱了一样!后来,他们也各自又组建了新的家庭,我们也成人了,一切也就看淡了,可是话虽这么说,一个离婚家庭的孩子多少心里都会有阴影,或许是自卑,或许是害怕。作为女儿的我回娘家不知道该去哪里,打电话不敢提及父亲或者母亲,对过去的回想也只能自己默默的藏在心里,回家还得遭受别人别样的眼光,但是这些已是事实,我必须欣然接受!这样的日子持续的大概几年吧,母亲新组建的家庭还算OK,叔叔对母亲还算好,挺贴心的,家人也对母亲照顾有加,母亲,我算是放心了;但是父亲,本来还以为他也会幸福的度过下半辈子,可是不以为然,阿姨因为没有生过孩子,骨子里还像个小女生,喜欢浪漫,这点父亲总是做的不是太到位,也许是父亲习惯了一家之主,也就是所谓的大男子主义吧,阿姨很多的行为不被父亲接受,他们之间的争吵也是不断,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概五六年吧,各种的原因,他们最终也是分开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越来越觉得当初的母亲是那样的好,温柔、贤惠,他在母亲嫁人的那刻,那才真正意识到失去,才认识到后悔,认识到对孩子的伤害。是啊,如果一开始都和睦相处,如果开始不要对家人太苛刻,我们该是多么幸福的一家啊,想到这些,我的眼角不经流下了眼泪,这些电视剧里的情节为什么会发生在我的家庭,同学的嘲讽,左邻右舍的闲言碎语,以至于我后来结婚都是一个心理障碍,再想想对于我的孩子来说,这样复杂的人物关系他们会怎么想,这都是影响啊!

父亲恢复单身了,好像一切也看开了,改变真的很大,对我们的关心也多了很多,以前的愁容也渐渐消失,但是心里的懊悔估计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吧!

母亲最近生病了,时过境迁他跟父亲的关系也有所缓和,偶尔还可以聊聊天,像朋友那样,其实这样也挺好的。昨天个母亲的一次视频,我尽然惊奇的发现父亲在照顾母亲,我当时思绪万千,不知是喜是悲,如果没有叔叔,这样的情景该有多幸福啊,可是站在现在这个关系链上来看,我不由的揪心!用弟弟的话来说,这剧情有点“狗血”我一时接受不了!

......

这就是我的父亲母亲,这就是他们的一生,未来的路还有好长,我不知道他们未来会怎样,我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他们的身体都能够健康,至于其他的,失去了就是失去了,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过可以和睦相处倒也是我们作为子女愿意见到的!

在这里祝愿天下的父母都可以健康长寿,长命百岁,开心度过每一天!

父亲母亲的日志9

一生中,有两个无私奉献却总是不求回报的,这两个人,便是父母。

题记

很久很久,我就想说说我的父亲母亲。只是一直不知从何写起,直到父亲母亲从东莞回老家给我装修房子,看着送别时父母苍老的背影,我的心里隐隐作痛,我很想对父亲母亲说,我长大了!

记忆中,我是和母亲贴的比较近,打电话回家总是会问:妈妈呢?叫妈妈接电话。甚至连爸爸都没喊,父亲与我也没有太多的交流,印象中,我最怕的就是父亲,父亲是既慈祥,但是又不缺乏威严的一个中年汉子,他的慈祥,对我无微不至。

记得读书的时候都是父亲骑着摩托车接我送我,其实那个时候我已经可以骑自行车了,可父亲总说,那样不安全,执意要接送。他的威严,对我管的太要紧,交朋友,出去玩等等等等,小时候父亲的棍棒没少上身,那个时候不懂事的我说过狠话:我恨你,以后我不给你养老!

现在想想,那是多么的愚蠢幼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