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人生感悟 > 爱与恨的距离的人生感悟

爱与恨的距离的人生感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9W 次

爱与恨的距离究竟有多远?是一线之隔的两种心情呢?还是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或是纠葛不清的情结作祟?抑或如影随形般的深沉情愫?

爱与恨的距离的人生感悟

有一部外国古典连续剧,其中有一段故事情节,叙述老和尚引述佛经内容对徒弟说,人们的心中不要爱恋一个人,才不致于因为无法相见而痛苦;同样道理,人们也不应该憎恨一个人,以免因为时常相见,或是想要复仇与报复,因而更觉得极为痛苦!

这两种爱恨分明的极端心情,不禁让人觉得一头雾水之余,更无法理解真正爱与恨之定义。

不过还好有些高智能的人,总是蛮有权威的表示:当人们爱到最高点的时候,可能会转而变成极致的恨!换句话说,爱与恨只是一线之隔的心理状态,两者之间的关系,随时都有可能转换而且纠葛不清。

如此说来,当人们心中充满爱意的时候,却还得随时提防变调的感情,以免日后演变而孳生为仇恨的渊薮。

果真如此,那么爱与恨的心理状态,除了让人捉摸不定之余,更是一种难以驾驭的灾难,而且可能随之而来的悲惨后果,却如影随形盘踞在人们的心中。

不过假使仔细思索真爱的感觉之余,真的如专家所诠释那样复杂吗?它们非得以不同形态出现吗?如果以更白话的说法解释:假使无法拥有极致的爱恋,难道就会变成毁灭性的仇恨吗?

平心而论,此种爱与恨的纠葛情结,不但让人无法接受之外,而且更会导致极其郁卒的心理,以及衍生成为极度之障碍。

因为人们倘若得不到完整的爱,就有可能产生足够的恨意,然后以玉石俱焚的心态,让彼此坠入同归于尽的死胡同里,那真是人际关系最大的灾难呢!

然而其实真正懂得真爱的人,在内心深处所酝酿的情感,也许会否定上述的诠释与结果。

好比付出真挚而完整的爱,虽然不一定可以得到相对之回馈,不过却也心甘情愿而毫无怨尤,例如父母亲对于子女之爱,就是属于这样的情况。

另外具有真正爱心的人,更以宽广的.心胸与包容,作为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所以即使看不到回馈式的爱,也不见得会转而成为极端的恨,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诸多宗教家之真爱。

如此看来,所谓爱与恨如影随形的说法,也许只是某一部分的心理状态罢了,并不能够代表所有人性本质;或者更精细的说,假使因爱而生恨的过程,只不过是露出自私与爱欲的真面目而已,绝非正常人们所应该有的思维。

这种自私与爱欲的心理,总是认为自己所付出的爱,非要得到别人的回报不可,因此如果得不到自认为等值的回馈,便认为真情付水流般而浪费,其最后之结果,乃会随之而兴起仇恨的情愫了。

不管人们是否真的了解真爱,或者真正具有智能的心情如何,其实很多人此生为人的美好因缘,想必都会迷失在爱与恨的范畴当中。

也许这是人类的宿命,人们甚至因此而觉得痛苦不堪,或是抱持着郁郁寡欢的心情,进而感叹生命的意义着实极其渺茫!

想必这是心中所积存的爱恨情结,导致负面情愫作祟必然之结果,当然这样的人生与心情,或许会觉得无趣极了。

因为抱持着此种心情的人,也许体会不到真爱的滋润,更感受不到其中之喜悦;尤有甚者,可能会让心中充满仇恨的魔咒,不自觉而封锁住了纯洁的心扉。

因此,人们对于爱恨情结的感受,果真是如此的话,那么将是一种非常可惜,而且令人觉得遗憾至极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