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讲解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讲解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W 次

《小蝌蚪找妈妈》对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以及外貌、动作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下面我们来看看小蝌蚪找妈妈课文讲解,欢迎阅读借鉴。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讲解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讲解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中的此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文中对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以及外貌、动作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第自然段寥寥数笔,既点明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又按从头到尾的顺序勾画出小蝌蚪的外貌,句子中两个叠词“大大的、长长的”和一一个动词“甩”,使小蝌蚪俏皮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快话”一词描写出小蝌蚪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状态。第四自然段既点明青蛙可以离水而居,又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句子中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碧绿、雪白”和四个动间“蹲、披、露、鼓”,将青蛙鲜艳美丽的外表与神气十足的神态,活灵话现地表现出来。

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充满了童趣与温情,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小蝌蚪发有成长为幼蛙的变化过程被有序地呈现出来,青蛙的样子也被清晰地勾画出来。

第二、三、四、六自然段的第一句都以时间变化开头,“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不知什么时候”,给读者以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之感;小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被巧妙地分散在后半句,“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已经不见了”,清楚、有序地把小蝌蚪发育的变化过程呈现在读者眼前。第一句之后,分别叙述了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随着故事的推进,青蛙妈妈的外貌被一点点勾画完整。比如,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心生羡慕,想要找己的妈妈。鲤鱼阿姨说它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看见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长着宽嘴巴,就追着乌龟叫妈妈。乌龟妈妈说它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也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看见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就游上去叫妈妈。青蛙妈妈说它们已经从蝌蚪长成青蛙了,鼓励它们跳到荷叶上。这种类似的叙述结构,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甩”写出了小蝌蚪灵活地摆动细长的尾巴;“迎、追、游”,既写清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又传达出小蝌蚪或急切或兴奋的心情:“披、露、鼓”形象生动地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和神态;“蹬、跳、蹦”连续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小青蛙纵身跃起时,身姿轻盈,动作敏捷。这些动词,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态美,给人以真实感、生动感。

第六自然段写“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既展现了一幅青蛙母子其乐融融的生活画面,又不禁让人萌生出青蛙是人类的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的想法。

课文共有3幅插图,分别画的是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不仅生动地展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而且有序地呈现出蝌蚪的变化过程: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不见了。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学习建议

1、识字

借助拼音都准生字,重点认读“捕、迎、顶、披”,强调“捕”的声母是b,避免读成pǔ;强调“披”的韵母是ī,避免读错成pēi;强调“顶、迎”的韵母是ing,发准后鼻音韵母,读准生字。

2、词语

读准词语:池塘、脑袋、灰色、捕食、迎上去、阿姨、宽嘴巴、乌龟、头顶上、披着、鼓着”,练习认读。重点认读“脑袋”,强调“袋”dài在“脑袋”一次中要都轻声nǎo·dai

3、笔顺

“皮”的笔顺:横钩、撇、竖、横撇、捺;

“跳”的右边的“兆”的笔顺: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重点区分“顶”右边是“页”,最后一笔是点;“宽”下面是“见”,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

理解运用

重点理解“甩、迎、追、游、蹲、披、露、鼓、蹬、跳、蹦”这些动词。理解这些动词要在文本语境中进行,可以采用结合文本情境演一演的方式。对于学生能够理解和说清意思的,可以让学生先结合上下文说说词的意思,然后通过演演来加以印证。如果这个动词的意思不好理解,可以先演一一演,让学生通过演来揣摩和体会,然后尝试说一说。

描写外貌的短语也是理解的重点。如“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宽嘴巴”“大眼睛”“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教师可以让学生细品语言并描述自己想象出的画面,让学生比较有这些形容词和省去它们有什么不同,再观察课文插图印证自己的感受。

“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读全文,找到描写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句子后认真地读一读,让“读一一找一一读”的过程成为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和记忆文本语言的过程。然后结合课后题,说清楚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之后再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教师要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一自主练习组内交流一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书面语言,提高讲故事能力。

练习运用动词说句子是课后练习中的一-道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情境、借助插图以及演一演等方法,理解“披、鼓、露、甩”的意思,组织学生结合生活想一想怎样运用这些动词说完整的句子。如果学生独立运用比较困难,教师可以给些相关的图片来引导学生思考与运用。比如,超人披着红红的斗篷,猪八戒鼓着圆滚滚的肚子,大灰狼露着尖尖的牙齿,牛儿甩着粗粗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