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关于苏门四学士介绍

关于苏门四学士介绍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2W 次

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

关于苏门四学士介绍

都出苏轼门下,最先将此四人并称加以宣传即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玘书》)。另,苏门四学士又和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六学士。

  黄庭坚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舅父李常是藏书家。黄庭坚自幼好学,博览经史百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神宗熙宁时期,黄庭坚先后任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政令清简平易。七年,移监德州德平镇。元□时入京编修《神宗实录》,其间苏轼知贡举,曾聘为参详官。《实录》修成,黄庭坚迁起居舍人。绍圣时新党章□、蔡卞等用事,-元□旧臣,黄庭坚被劾修实录诬枉,责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徽宗即位,受命内迁,又因赵挺之排挤,被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死于贬所。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首。他的政治态度与苏轼相近,他不大赞成王安石变法,但关心国事,同情人民,为人有抱负,有识见,讲操守。丈夫存远大,胸次要落落,今年贫到骨,豪气似元龙(《次韵杨明叔见饯》),可看作他的自我写照。他身临逆境。能安贫乐贱,泰然自处,不以得丧休戚芥蒂其中(《豫章先生传》)。一生承受了儒学思想的影响,对禅学也濡染较深。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冷斋夜话》还载有黄庭坚的夺胎换骨法,被江西诗派奉为创作纲领,曾对后来作者发生过消极影响。其实,夺胎换骨说,不见于山谷的著作中,未必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张。而在谈论点铁成金的那封信中他还说: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即自有主旨;又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正因作者自有主旨,所以虽取古人陈言,只是作为供陶冶之物。所以他的论文并不忽视社会作用,认为文章应规摹远大,必有为而后作(《王定国文集序》)。以此他赞佩杜诗善陈时事(《潘子真诗话》引)。对理与辞的关系,肯定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与王观复书》)。他又认为诗者人之情性(《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文章本心术,万古无辙迹(《寄晁元忠》)。黄庭坚还说过好作奇语,自是文章病,无斧凿痕,乃为佳耳(《与王观复书》)的.话,主张矢诗写予心,庄语不加绮(《次韵定国闻苏子由卧病绩溪》),不雕而常自然(《苏李画枯木道士赋》)。这两方面的看法自然都不

  秦观介绍:

秦观(1049~1100) 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时丧父,侍母家居,借书苦读,研习文词。个性豪隽,喜读兵书。神宗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作《黄楼赋》,赋成,苏轼誉为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自编诗文集10卷,名为《淮海闲居集》。同年苏轼向王安石推荐他的诗,安石赞为清新似鲍谢。元丰八年,秦观登进士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哲宗元□元年(1086),苏轼以贤良方正荐之于朝,为嫉妒他的人所阻,没有赴任。元□三年,应制科考试,进策论,为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后迁正字,并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 元年(1094),元□旧党受打击,秦观因为与苏轼兄弟的关系被列为旧党,出为杭州通判,继而贬监处州酒税。三年,又被新党罗织罪名,削秩徙郴州,随后又贬横州。元符二年(1099),再贬至雷州。次年徽宗即位后,秦观始得以复职北还,但不幸他中途逝世于藤州。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四学士中他最受苏轼爱重。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即负盛名,如陈师道《后山诗话》誉之为当代词手,叶梦得《避暑录话》则说秦观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他是北宋以后几百年被视为词坛第一流的正宗婉约作家。秦词以描写男女恋情和哀叹本人不幸身世为主,感伤色彩较为浓重。他极善于把男女的思恋怀想、悲欢离合之情,同个人的坎坷际遇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含蓄的手法、淡雅的语言,通过柔婉的乐律、幽冷的场景、鲜明新颖的形象,抒发出来,达到情韵兼胜,回味无穷。清人周济说秦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宋四家词选》),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言的。所作〔满庭芳〕山抹微云,把离情放在一个凄迷幽暗的特定环境中来抒写,以素描笔法勾勒景物,以抒情色彩很浓的感慨之语,绘出了一幅精巧工致、情韵兼胜的送别画图。此外如〔望海潮〕梅英疏淡、〔水龙吟〕小楼连远横空、〔八六子〕倚危亭、〔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等名作,哀感顽艳,幽婉动人,都是辞情相称的本色词。它们承继了柳永的家数,但又与柳永的俚俗、白描与讲求铺叙曼衍不同,而主要以秀丽含蓄取胜。

秦观(1049一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北宋高邮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秦观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等,为宋“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元丰元年(1078年),秦赴京应试,路过徐州拜访苏轼,秦观作《黄楼赋》,苏轼以为秦观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秦龙图墓”几个大字。高邮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张耒介绍:

张耒(1054~1114) 北宋诗人。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生长于楚州淮阴(今属江苏)。苏门四学士之一。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历任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等职。元□初占试馆阁,授秘书省正字,官至起居舍人。绍圣中谪监黄州酒税,徙复州。徽宗立,起立黄州通判,知兖州,召为太常少卿,不久出知颍、汝二州。在颍州得到苏轼死讯,举哀行服。崇宁间为言官-,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后得自便居陈州。张耒13岁能文,曾游学陈州,受到学官苏辙爱重,因得从学于苏轼。苏轼称其文甚似苏辙,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答张文潜书》)。自苏轼、苏辙、黄庭坚、晁补之相继去世,张耒独存,士人都向他问学。张耒论文,渊源于三苏,主张文理并重,平易自然。创作以诗歌成就最高,集中有乐府诗、古律诗30余卷,近1700首,除个人抒情遣怀之作外,写田野风光、稼穑艰难和民生疾苦的作品较多,颇有白居易、张籍、王建之风,如《田家》、《海州道中》等咏乡土风物和农夫忧乐,《劳歌》反映出卖苦力者的悲辛,《输麦行》写农人劳动成果半归仓廪半输王的痛苦;《和晁应之悯农》写迫于饥寒的农民操戈为盗,在题材和思想的开掘上都颇具新意。

  晁补之介绍:

晁补之(1053—1110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宋史·晁补之传》云:晁补之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从这几句简短的记载里,可知晁补之生长在士宦之家、书香门第。他从小就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熏陶,加上他聪敏强记,幼能属文,日诵千言,故早负盛名。

作品

《宋史·气文志》曾录有晁补之《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骚》二十卷、《鸡肋集》一百卷和《晁补之集》七十卷。这些集子在宋徽宗崇宁二年均遭禁,现存的仅有《鸡肋集》七十集,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系补之从弟晁谦之于绍兴七年编成刊行于建阳。有明晁瑮本、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庆元五年黄汝嘉本、明崇祯八年顾凝远诗瘦阁依宋本重刊本、四部丛刊本。另补之间现存一百六十余首,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旧钞《鸡肋集词》一卷本、旧钞《晁补之乐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孙贻端刊《晁氏丛书》本、涵芬楼刊林大椿七卷本、吴昌绶煦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龙榆生《苏门四学士词·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