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磨杵成针的典故

磨杵成针的典故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W 次

“磨杵成针”出自《潜确类书》卷六十,这个成语说明只要下苦功夫,一定能得到成功。下面是磨杵成针典故的内容,欢迎阅读!

磨杵成针的典故

【成语】: 磨杵成针

【拼音】: mó chǔ chéng zhēn

【解释】: 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1、磨杵成针的故事内容

铁杵磨针典故:

唐朝着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2、磨杵成针的道理和意思

李白小时候学习很不用功,他看见别人出去玩,就也想出去。父亲看他学习不好还要出去玩,就不让他出去玩,让他在家里学习。李白在父亲的督促下,就去读书了。但是李白读了一会儿书,就觉得枯燥无味。他趁父亲不在,就偷偷地溜出去了。他跑到小溪边,看见鱼儿很活泼地在水里游来游去,他想:“它们多么自由啊!我每天读那么多的书,一点自由都没有。”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杵,李白很奇怪,就上前去问老奶奶:“老奶奶,您为什么要磨这么粗的铁杵呢?”老奶奶就说:“我这是在磨绣花针呢!”李白说:“老奶奶!你可真会哄小孩!”老奶奶说:“你可别看这个铁杵粗,只要我每天都磨,肯定会被我磨成绣花针的!”听了老奶奶的话,李白想:“是啊,只要我努力读书,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代文章大师的!”从此以后,李白发奋读书,最后李白成了一个大诗人,人们都叫他“诗仙”。李白的诗流传到现在,有900多首呢!李白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水滴石穿,绳锯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