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暗送秋波的典故

暗送秋波的典故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98K 次

秋波: 秋水,比喻女子的眼睛。原意指女子暗中眉目传情。源自《三国演义》第八回。

暗送秋波的典故

东汉末年,汉室昏庸,董卓专权,为所欲为,国家岌岌可危。司徒王允忧心如焚,想除掉董卓,但苦无良策。一日深夜,王允发现府中歌伎貂蝉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疑其有私情,上前责问。貂蝉惊跪答道:“近见大人两眉愁锁,必有国家大事,又不敢问。今晚又见行坐不安,因此长叹,不想为大人窥见。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王允听完,顿时计上心来,对貂蝉说道:“贼臣董卓,将欲篡位,朝中文武,无计可施。董卓有一义儿吕布,骁勇异常。我观二人皆好色之徒,今欲用‘连环计’,先将汝许嫁吕布,后献与董卓;汝于中取便,谍间(离间之意)他父子反颜(翻脸之意),令布杀卓,以绝大恶。不知汝意若何?”貂蝉说:“望即献妾与彼。妾自有道理。”

次日,王允设宴请吕布,让貂蝉出来与吕布把盏。貂蝉进酒与吕布,两人眉来眼去。饮数杯后,王允指着貂蝉对吕布说:“吾欲将此女送与将军为妾,还肯纳否?”吕布出席谢道:“若得如此,布当效犬马之报!”王允说:“早晚选一良辰,送至府中。”吕布欣喜无限,频以目视貂蝉。貂蝉亦以秋波送情。

后来貂蝉依计而行,促使吕布亲手杀了董卓。

后人从这段故事中概括出“暗送秋波”一语,借指背地里献媚取宠或暗中勾搭。参见“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