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7W 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介绍去认识一种动物。请看录像,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鲸”。)

3、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这个谜。

二、自由朗读,自主学习

1、按要求自读、自学: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生字会读、会认、会写;理解字义、词义,不会的;想一想课文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

2、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探讨。(教师巡视点拨,根据需要可出示学生所需资料。各小组归纳整合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自学所得:

(1)生字的读音及书写:(“肺”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市”)

(2)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比较、胎生哺乳动物、鳍、吞进。

(3)朗读课文:(师生探讨某些句段的读法。)

(4)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可以用词语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各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教师小结,完成作业

自主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词,同桌互相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2、指名说一说本课大意后,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用自学的方式来了解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二、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1、自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学提示:

(1)课文从哪几方面讲鲸的特点的?具体说说每一方面的内容,可用结构图表示。

(2)作者为了说明鲸的某一特点,用了怎样的方法,用什么好处?

①鲸的特点:形体大:两千──十六万公斤。

②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③种类:须鲸、齿鲸。

④生活习性:食物、呼吸、睡觉、繁殖。

2、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和小组同学交流。

3、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1)探讨一:鲸的形体很大

①从哪里可以看出鲸的大?

②作者用怎样的方法说明鲸的形体很大?有什么好处?用了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③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2)探讨二:鲸为什么不是鱼

①鲸是哺乳动物。

②为什么形体像鱼?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③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④从鲸的进化过程可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鲸的进化过程与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一样需要了很长时间,找出描写时间的词。

⑤课件出示鲸进化过程示意图,让学生看图复述鲸的进化过程。

⑥联系上下文还从哪看出鲸是哺乳动物?用腮呼吸、胎生、用母乳喂养。

(3)探讨三:鲸的种类与食物

①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齿鲸:大鱼和海兽;须鲸:虾和小鱼一顿两千公斤

②须鲸、齿鲸的区别。(课件出示)

(4)探讨四:鲸的`生活习性

①文章中介绍了鲸的那些生活习性?食物、呼吸、睡觉、繁殖。

②请你用不同的形式向大家介绍:呼吸出的水珠形状可以描述,可以画图。看课件认识须鲸和齿鲸呼气喷出的不同形状的水柱。鲸睡觉的方式也可以用图画表示。

③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数字法、举例法、对比法。

④再读课文:想想鲸有哪些特点。读课文的时候,通过语气、速度的变化,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

三、你还知道鲸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大家

四、回顾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背下来。

2、自己整理笔记。

3、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课文第2-5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词语训练。课后“我会认”中的12个生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我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范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熟字。课后练习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的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悟的重视。

学生分析

夏天是孩子们的,欢乐是孩子们的,梦想是孩子们的。孩子们对夏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夏天是炎热的,知了在树上唱起歌;荷花展开了笑脸;小伙伴们穿上了汗衫和花衣裙,吃上了西瓜和冰淇淋……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朗读,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习目标

1.能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学流和(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配乐出现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态画面。学生欣赏。

2.(画面定格在特写的荷叶上。)教师引导:“这是怎样的荷叶?”学生观察得出课题“荷叶圆圆”。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将学生带入荷花池这一优美的情境中。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从识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再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

具体操作:指名让愿意当小老师的同学带领大家认读自己喜欢的、读得准的词语。(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3.及时表扬。(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观察,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个人按顺序读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4.师生做“我指你说”的识字游戏:教师随机指出屏幕上不注音的词语,学生齐读。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予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想学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大家都可以当老师,以师生角色的互换来激发学习兴趣,培植自信心,使学生在主动参予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再将课文完整自由地读一遍,读后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

3.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个别读。

4.学生评议。(评出读得好的和读得有进步的同学。)

5.齐读课文。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另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播放动画课件: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小蜻蜓展开翅膀立在荷叶上;小青蛙蹲在荷叶上放声歌唱;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

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自由说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四个小伙伴。

教师引导:他们在这一池荷叶中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课讲出示课文第2-5自然段内容。)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2-5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读后自由汇报知道的内容。

(3)再自由读一读,想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4)学生充分质疑。

(5)由4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疑。(教师参与讨论。)

(6)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利用课讲、体态语、动作、联系生活实际……辅助解疑,加深理解。)

(7)指导朗读:形式可为指名读、挑战读、分角色读、戴头饰集体读、个人表演读,等等。

(8)小结表扬。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五、拓展课文,实践感知

1.(课件出示小鸟和小乌龟。)他俩会对荷叶说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说。

3.小组讨论:还有哪些小伙伴会来,他们会对荷叶说什么?

4.个别自由说。

5.你们要对荷叶说些什么呢?做些什么?(自由说。)

【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得到了许多启示,教师及时地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从现实中、从与同伴的交流中,生发出形形色色的设想。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六、总结课文,回味欣赏。

本教学设计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本教学设计努力遵循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自由读2-5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自我发现,鼓励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随后,教师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探究,解决疑难。

二、尊重学生的意愿,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他们当学习的主人。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多次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常说:“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生字词,你愿意读哪个词就读哪个词。”“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等等。这些话,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开辟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大地。有意识的自主学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从一年级起教师有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自主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对学生将来的发展非常有意义。

三、以读为主,重视读的实践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本教学设计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主。朗读的形式多样,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四、扩展思维,激发想像,培养学生综台应用能力。

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了对课文的拓展这一环节:在教师的启迪下,学生纷纷打开了思维的窗口,展开了想像的翅膀,个仅使学生在语文实跳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语义能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能力。

五、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将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恰当地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不但创创设了情境,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在这里,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促进学生构建新知、培养语感、促进思维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展示答案或课文插图的搬家的工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本教学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改进。比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丰富语言的积累”,除了朗读、背诵课文以外,词语的积累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教学设计在对词语的积累上略嫌不足,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运用词语如“绿绿的”。“圆圆的”、“亮晶晶的”进行组词、扩词等练习,以加强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促进语言的积累,那么本节课上语言文字的知识性学习将更为到位。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委、补”等8个生字,会写“员、青”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愿意为他人服务。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教学设想】

本课识字量不大,可以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交流读与评价读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识字。“我选我”,这是多么简单的三个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情本身。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自己要有信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小组分自然段朗读。

4、全班齐读。

三、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想一想,“我选我”这句话是谁说的?我选我干什么?

2、再自由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有感情朗读。

4、讨论交流:

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⑴自由发言。

⑵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进一步体会。

四、创造性的演读课文

1、师生表演。

2、小组内表演。

3、各组推选优秀“老师”、“王宁”上台表演。

五、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已经和生字成为好朋友的大声叫出朋友的名字。

2、找一找:

师出示生字卡片,生从文中找出它的朋友,并叫出他们的名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带有生字的短文,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

二、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1、齐读课文。

2、发表见解:你认为王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找优点

1、小组内互相说说同学的优点。

2、集体交流。

3、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优点。

4、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因此,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

四、句子训练

1、课件出示: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2、学生练习读。

3、仿照例子说句子:

课件出示:

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小明是我的同桌。

4、学生练习。

五、学写生字

1、小组讨论课后“我会写”中的生字,应该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一些。

2、集体交流,互相提醒,教师范写点拨。

3、学生描红仿写。

【板书设计】

爱劳动

王宁有礼貌我选我

关心集体

【教学后记】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较感兴趣。识字放在熟读课文之后,学生掌握较好。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时,也是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从效果上看,二年级的`孩子对课文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还应适当进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从课文延伸到实际生活,让学生发现自己以及别人的优点,增强自信心。课后的读读说说,在读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有的同学有时会出错,应多加练习。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4

一、先学导航

1.这篇课文我读了( )遍。我认为自己读得(A.正确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组内伙伴评价:(A.正确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2.看拼音,写字词。

ànɡ nuè ù ū

土( ) 肆( ) 盘( ) ( )泥

3.在括号里填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风雨( ) 三( )五( ) 山川( ) 日()同( )

参天的( ) 险恶的( ) 感人的(

4.课文内容我知道。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 ),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 ),用15年的时间在( )。

二、重点研读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划出。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用“~~~~”划出。找好后再读读句子,写上体会。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三、当堂小检测

1.真情表达:

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知识链接

晋西北在山西,与内蒙古、陕北风沙去相毗邻,自然条件恶劣。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和提示语等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5、初步了解本文通过人物对话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6、让学生学习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以此作为划分大段的依据,初步渗透段落的划分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脚掌、驼峰、睫毛在沙漠中的作用,体会小骆驼心情变化的原因过程,从而感悟小骆驼的自豪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懂得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而要看它的用途。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树立自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

老师了解到我们班孩子有三大优点①最会读书②最善于思考③发言最积极。所以今天能来珠海路小学给优秀的你们上课,我感到很自豪。你们有没有信心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齐读课题: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二、检查预习

1、课文已经预习了,看!这些词语有信心读准它们吗?

出示生词:

肉疙瘩 镜子 委屈

走一趟 多亏 陷进

铺天盖地 足够 闭上

贮存养料 疼爱 松散

(1)先自己练习一下,不认识的可以请教同位或看看书。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2、引导辨别多音字。看蓝色字“松散”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过程:大多数学生会反应出这是一个多音字。】

它另外一个读音你知道吗?你能给它组个词吗?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初读情况,一是了解学情,二是集体巩固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把重点字音读准确,扫清阅读障碍。】

3、观察红色生字,你最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的写法?

【预设过程:学生有说“镜”的,肯定学生提出的注意点后,老师指导记字方法照镜子一定不要忘记,镜子里留下自己的影子,写时右边中间口里边的横不能丢。学生提出其它字用同样方法解决】

“陷”老师也想提醒大家,右下部分的笔顺容易写错,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特别提醒右下部分里面的两条短横不要连在一起。

“趟”你是老师的知音,跟老师想的一样。趟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走”字旁,注意第七笔捺要写得足够长,托起里边的“尚”。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

4、下面请同学,摆好写字姿势,用钢笔认真描红这两个字。

5、描红完的同学看屏幕,这儿还有一个长句子,谁会读?

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看屏幕,指名读)课件出示:

谁能把他的意思读出来?再指名读句子。

6、课文已经预习了,回顾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过程:学生可能复述故事内容,语言不够简练,因此要引导学生利用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写事的文章一般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小红马嘲笑小骆驼,小骆驼感到委屈是故事的——(起因)。骆驼妈妈带小骆驼到沙漠走了一趟是故事的——(经过)。小骆驼为自己的特殊用途感到自豪是故事的——(结果)

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巧妙的串联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7、分段指导。

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故事的起因?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故事的经过?剩下的段落就是故事的结果。

(师小结:像这样意思相近的自然段放在一起就可归为一个大段,本篇课文共分为三个大段。)

过渡:现在,让我们走进这篇童话故事的起因。

三、精读课文, 语言感悟

1、略读第一、二自然段,感受委屈。

(1)小红马对小骆驼说了什么?指生回答

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

出示句子:

谁来读小红马的话?指名读

(2)从他的朗读中你体会出什么?从哪个词看出小红马在嘲笑小骆驼?

(在课件上点红:难看)

加上提示语,再读,还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小红马嘲笑小骆驼?

(在课件上点红:喷着响鼻)

(3)你能当当小红马来说说这句话吗?(指导读出嘲笑语气)

(师小结:看!抓住关键词和提示语就可以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我们在平时习作中也可以通过运用恰当的提示语来描述人物内心活动。)

(4)假如你是小骆驼听了小红马的话,心情会怎么样?【板书:委屈】

(5)那么,骆驼妈妈是怎么安慰孩子的呢?指生回答

孩子明天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

出示句子: 指名读。

你读懂了什么?加上提示语,再读还能感受到骆驼妈妈对孩子的疼爱之情(齐读)

2、略读第五自然段,领悟自豪。

过渡:为了不让小骆驼觉得委屈,骆驼妈妈决定带它到沙漠走一趟。孩子们,经过这次沙漠旅行,小骆驼的想法改变了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5自然段后再回答。指名答

(2)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此时小骆驼的心里觉得怎样?从哪里看出来?指名答(点红最后一句齐读)

【板书:自豪】

(3)质疑:小骆驼刚开始觉得那么委屈,现在又感到这么自豪?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重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抓住小骆驼的一个心理变化,从委屈变成了自豪,从而产生疑问。】

(4)指名回答(点红第二句)

3、紧扣词句,感受沙漠

过渡:那么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让我们赶紧跟随课文去沙漠看一看吧!

(1)同学们,你们了解沙漠吗?谁来说说?

(2)文中又是怎样描写沙漠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3、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沙漠的词句,看谁找的又准又快。

(3)找出的同学读一读,同位交流补充。

(4)指名汇报。

【预设过程:如果一人汇报不全,再找学生补充。】

看!老师也找到了这些词组,谁愿意起来读一读?指名读

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漠

松散的沙子

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出示词组:

(5)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画面,走进这茫茫的大沙漠(播放沙漠录像)

(师解说:“茫茫的大沙漠,沙丘一座连着一座,放眼望去寸草不生。这里常常是风声肆虐,黄沙漫天飞舞。转瞬间,沙丘被移走了一片又一片。”)

(6)想着刚才的画面,把这些词组的意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集体交流后,圈出描写沙漠特点的词语,利用多媒体,不仅加深学生对沙漠的了解,而且使学生学到词语积累的方法。教学中抓住了关键词,让同学感受沙漠的特点,如茫茫的'、无边无际、风沙铺天盖地等,通过朗读来体现这沙漠的大,沙漠环境的恶劣。】

4、精读 三、 四自然段,了解各部分作用

过渡:同学们你们觉得沙漠环境怎样?到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旅行,骆驼母子会遇到什么困难?它们用什么法宝克服困难呢?

(1)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3、4自然段,边默读课文边用“﹋﹋﹋﹋﹋”标出体现脚掌、驼峰、睫毛作用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自读自悟,培养边读书边批注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找出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前后4人1小组)

交流方法是:先读找到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的作用。

(3)按顺序集体交流。

①指生读句子、说作用 。 【相机板书:脚掌 陷不进】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a. 看妈妈说的话中有个“?”,谁能用上“。”说这句话。指名说

b.看!用上句号说意思没变,但用问号说更能肯定骆驼脚掌是陷不进。所以

骆驼妈妈在说这句话时,她内心会觉得怎样?(自豪)谁能用自豪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c. 从哪个词也可以看出妈妈说这话时很自豪。(多亏)

谁能抓住多亏读出妈妈自豪的语气?指名读

e.教师小结:看!抓住关键词,也能体会出(自豪的语气)人物的心理活动。

②咱们继续往下交流。

指生读句子、说作用 。 【相机板书:驼峰 存养料】

出示句子:

我们背上的这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 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a.

我们背上的这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

的了。

a.你有什么发现?“够”和“足够”这两个词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吗?

指名回答

【预设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够”说明刚满足。“足够”说明很充足还有剩余。】

b.小结:一字之差可以告诉我们这么多,在平时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会恰当运用词语。

c.说这话时妈妈用什么语气?(自豪)指名读 你也自豪地说说这句话。

e.抓住“足够”齐读句子,体会骆驼妈妈内心的自豪。

(师小结:看通过小骆驼与骆驼妈妈的对话,我们了解了骆驼身上各部分的作用,这种表达方式叫语言描写。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学会使用呀!)

③过渡:沙漠里的天说变就变,就在小骆驼与妈妈说话间,风沙又来了。(放风沙声音)小骆驼该怎么办呢?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

说话间,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

a.加上自己的想象来读这句话。指名读。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板书:睫毛 挡风沙】

b.“没进一点儿沙子”难怪小骆驼沙漠旅行结束后会默默地想;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c.抓住“!”再读最后一句话,读出小骆驼的兴奋之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在自读中了解内容,在合作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在朗读中提升对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六、补充资料,点拨感悟。

1、其实,值得骆驼自豪的不光这些本领,它还有一个美称——“沙漠之舟”。

结合文中插图,看老师补充的资料——《沙漠之舟》出示资料: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骆驼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骆驼的寿命可达35—40岁。野生的骆驼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1)边读边给每句话标上小序号,看看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话都介绍了什么?指名回答。

你知道为什么把这七句话放在一起吗?

【预设过程:学生基本能说出这几句都是介绍骆驼特点的。】

师小结:是呀,短文中每一句话都告诉了我们骆驼的一个特点,这样表达意思相同的几个句子集中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自然段。你从这个自然段中了解到了骆驼的哪些知识?

(2)训练说话:请你 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 。”这一句式,替着小骆驼说一说,让它感到自豪的还有什么。

【设计意图:此处,通过补充资料让学生知道骆驼感到自豪的其他方面,理解每句话都写了骆驼的一个特点。从而引出几个意思相关的句子构成自然段的概念。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知识,并借鉴老师出示的句式来训练说话。这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做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2、骆驼有它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让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请你说一说最让你感到自豪的是什么?

出示句式:我感到自豪的是 。

【设计意图:紧抓课题,让学生以“我感到自豪的是 。 ”来发展思维,训练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也是一个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生活的过程。】

七.再扣课题,领悟道理,积累学法。

1. 课文学完了,请你用上“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或是“我学会了”什么?来说说你的收获吗?

【预设过程:学生能看板书把骆驼主要特点说出来,就鼓励收获大。如果能说出道理,及时表扬你不仅学到知识,还明白了深刻道理。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手法——语言描写。】

小结:其实课文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骆驼身体各部位的作用,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事物美不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有没有(用处)

2.看板书小结:

(1)同学们虽然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但是在沙漠中行走陷不进沙子里,所以小骆驼说,指课题齐读。

(2)虽然骆驼背上的两个肉疙瘩很难看,但是它能贮存足够养料,所以小骆驼说, 指课题齐读。

(3)虽然骆驼的两层睫毛不好看,但是能挡风沙,所以小骆驼说,指课题齐读。

3.教师总结升华:现在知道小骆驼为什么自豪了吧?(擦去问号)是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所以我们要正确判断事物的美与丑。

八、布置作业:续编故事

现在的小骆驼真想把自己的收获和小红马说说。有一天,它们又见面了,你能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续写这篇童话吗?

【设计意图:语文言意理论认为:文本作为言语作品,它是“言”和“意”的统一体。母语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促使学生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换,并进而运用个性的言语表达读者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此项作业与上文衔接紧密,由易到难,从点到面,自然水到渠成。】

板书设计: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驼峰——存养料

脚掌——陷不进

睫毛——挡风沙

(委屈) (自豪)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熟悉“枣、浅、秃、忍、呗、虽、乘、思”8个生字,会写怎、思、穿、弯、比、服、浅、漂、啦、啊“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学难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感知生字: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师:现在我出示字卡,同学们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3)师:指导学生看清声母读:枣、虽、思、乘。提示:“思”在“意思”一词中读轻声,看清韵母读:忍。

(4)师:现在听老师范读课文(听课文录音),注意老师的口型。

二、识记生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黑板上这8个生字,现在同桌之间说说在老师教之前你认识了哪几个字,告诉同桌你是怎样记住的?

(2)师: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和哪个生字交朋友?为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在组词说话中识记生字。

(3)师:现在呢我们来开火车认读生字。读之前,先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特别是要帮助不会认的学生想办法认字。

三、巩固生字:

(1)巩固会认的字: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的字,现在就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已经认识的生字,看谁说得多。

游戏1:听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游戏2:组字。

禾+几=(秃)口+贝=(呗)口+虫=(虽)田+心=(思)

(2)巩固会写的字:

师:本课要写的字较多,其中,左右结构的有六个,上下结构的有四个。因前几课要求写的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所以,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就不再详细指导了,重点教一下上下结构的`字。

“怎、思”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左点不能写成撇,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卧钩一定要“卧倒”,不能写成“竖弯钩”。“穿”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上短下长。“弯”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下面比上面略长一些。教师在示范书写时,要提示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再仿写。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尝试着抄写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四、布置作业

课后抄写今天学的所有生字,一个写一行。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出现的四个字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钱塘江大潮来时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你一定去过许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下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板书:

观潮

(齐读课题)

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

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读课文了吗?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

⑴ 同桌互读互查:

同桌互相读课文,每人读一段,合作将这篇文章读完,看是否读正确、流利了;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他,如果你的同桌在朗读时遇到了困难,也请你帮帮他,好吗?

(反馈情况:获得表扬的同学请举手。)

⑵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

据说 笼罩 薄雾 犹如 霎时 余波 恢复 涨高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踮着脚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开火车读,齐读。)

⑶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吗?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会认“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内容,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

3.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感情,懂得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魂”的含义,感受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和对祖国的眷恋。

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体会梅花所表现的中国人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花冬天开放吗?听到有同学说是梅花。那么你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学过哪些描写梅花的诗歌呢?王安石《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冕《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还有“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可见梅花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个和梅花有关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梅花魂》。(板书题目)

我们先看一看题目,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在课下预习课文了,这篇课文是围绕着外祖父喜爱梅花、珍爱梅花图来写的,但是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是“梅花”或者“梅花图”,而是“梅花魂”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将生字词提前放在投影上,指名读,并进行纠正。

2.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

明确:这篇课文围绕着梅花讲了漂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图、眷恋祖国的故事,表达了外祖父热爱祖国、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文章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部分?

明确:

1段:因梅花而回忆

2-15段:教作者读唐诗宋词;对墨梅图分外爱惜;因不能回国痛哭;把墨梅图赠给作者;送手绢给作者

16段:照应开头,赞扬老华侨的爱国精神

(根据回答板书:读诗落泪;珍爱梅图;不能回国;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课文共写了5件事,那件事最能体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明确:珍爱梅图。

2.这一部分的哪些句子能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呢?从这些句子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呢?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明确: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句话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体现了外祖父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顿时”“第一次”等词语都能看出,外祖父对于墨梅图是非常宝贝的。在训斥后,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慢慢”抹净,都能看出外祖父分外珍惜墨梅图。(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关键字词)

3.外祖父说:“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学生独立思考回答

明确:“赠墨梅图”部分:“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外祖父这里所说的是梅花的精神。正因为梅花有这样的精神,所以老人倍加珍爱。

4.外祖父仅仅是在说梅花有品格、灵魂、气骨吗?(小组讨论,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小组派代表回答。)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由此可见,老人喜爱、赞赏梅花,实际是在赞美中华儿女,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节。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珍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老热保存梅花图,是为了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是中国人的气节;送给外孙女,想让外孙女也有这样的秉性、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四)拓展延伸

如果你有机会见到课文中的老人,你想对这位老人说些什么呢?并播放《我的中国心》音乐。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科学习的内容。作业:将你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收获写成小短文,下节课一起分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梅花,凌霜傲雪,品格高尚。古往今来,人们常把她当作理想的寄托。《梅花魂》这篇课文展现了一个客居异乡的老人分外珍爱这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墨梅图。老人含泪教外孙女读写满乡思、乡愁的唐诗宋词,像个孩子似的泪眼婆娑地送孙女登船。老人那颗赤诚的中国心长久带给学生感动。在教学中层层叩问,情感步步推进,学生心中的精神丰碑自然高耸。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9

一、 设计理念 :

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读中体会,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鼓励”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英子的内心情感。

3、懂得要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情感变化。

四、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凸显“掌声”

今天这么多的老师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欢迎?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跟掌声有关,你们想学吗?(相机.板书:掌声 )

二、初读课文,感知 “掌声”

1、学生分段 朗读课文

A、通过预习,哪个同学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这个故事中,同学们在一节课上鼓了几次掌?两次掌声前,英子表现是怎样的?两次掌声之后,英子又有哪些表现和变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B、分段读文

2、抽读句子 检测生字

三、细读课文,感悟“掌声”

1、画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自读

2、指名朗读写两次掌声的句子(出示课件)

(1)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指导揣摩带点词语,体会掌声的不同寻常,朗读好句子。)

A、学生试读、抽读、评读。

B、看到英子站到讲台的那一刻,教室里的`掌声为什么热烈而持久?

(板书:鼓励)

(2)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引导自找重点词语,读好句子。)

A、指名读

B、生质疑,师生交流(板书:赞美)

3、指导朗读描写英子表现的句子。

师:在这两次掌声中英子有哪些表现呢?

A、学生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画出掌声之后英子表现的句子。

B、师生交流

C、比较句子: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1)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抓住“终于”一词,体会英子心情,读懂犹豫原因)

(2)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出示课件)

(抓住“泪水流了下来”,揣摩英子内心。)

(3)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深化:当英子讲完故事的时候,教室里又响起热烈的掌声,此时此刻,英子怎么做呢?从这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如果你是英子的话,你会说什么?

四、拓展延伸,内化“掌声”

1、朗读诗歌〈〈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2、在课文当中我们把爱化作了一阵掌声,其实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里。在我们生活当中爱又可以怎样表达?

3、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呢?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去做吧!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8个会认字,会写9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在微风吹动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养成仔细观察和敢于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难点:从读中领悟风来了时周围的情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谜语,想猜猜吗?(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小娃娃,真是没礼貌。

见到小树摇一摇,吓得树叶哇哇叫。

见到小花逗一逗,摘去她的太阳帽。

师:我来读,你来猜,看看谁最聪明?

师:这个小娃娃是谁呢?

生:风

师:你们猜对了,(课件:揭示谜底)

(设计意图:学生都很喜欢猜谜语,谜语导入会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让学生了解风的特点,带着好奇心学文。)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风吗?(指名回答)

生:在树叶动的时候我知道风来了。

师:恩,你看到的是风使事物发生的变化。你见过风是什么样子的吗?生齐说:没见过。

师:风是这样的神奇,看不见,摸不到,但是有些同学却能感受到它的到来。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7课《风》,去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风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课题)指导“风”字书写的笔顺。第二笔是横斜钩。里面先写撇后写点。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将书打开翻到第45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认字表里的字在文中都组了哪些词?在文中圈画出来,并大声地读一读你所画的词和词语所在的句子。(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学习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为运用语言文字做好铺垫。)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都画了哪些词?

生:见过 和 但是 知道 波纹 在哪儿 游戏

师:现在老师把生词宝宝请出来了你还认识吗?(课件出示:生词)生:认识。

师:谁愿意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

生读

师:见过的过在这里要读轻声,请大家跟老师来读“见过”。“哪”这个字念nǎ,但是后面加上一个儿,就要发儿化韵了读nǎr,跟老师再来读一读.师领读,学生跟读.

师:把生词中的字宝宝请出来了你还认识吗?请同学们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来读。

师:谁愿意来区分一下这三个字(课件出示:到、道、倒)

生:第一个道是到处的到,第二个道是道路的道,第三个倒是倒垃圾的倒。师:同意吗?很好,他是用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同音字的。

师:这两个字怎样区分?(和、合),谁愿意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呢?课件出示:1和2合

( )作 ( )并

( )平 我( )你

生:汇报

师:不难看出,第一个和不但可以表示和睦、和谐的意思,还可以起到连接的作用,比如我和你,你和他,除了人以外还可以连接什么?

生:铅笔和橡皮。

生:桌子和椅子。

生:??

师:你们可真聪明。那么第二个合则是表示结合到一起的意思,看来我们只有理解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运用汉字。

二、课文分析

师:看来,这些生字宝宝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现在把他们送回到文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将课文读得更好了!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首小诗共有几小结,标一标自然段的'序号。

师:谁愿意来说说,这篇小诗歌共几小结?

生:三小结

师:现在老师想请三名学生分别来读一读这三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你是从哪里知道风来了。

(设计意图:学文要从整体入手,所以要让学生读整篇文章)

生:分小节读文。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风来了。

生:树叶颤动、河水起波纹、花儿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了。

师相机板书:树叶颤动、河水起波纹、花儿点头。

师: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小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此时的风是什么样的风?

生:大风

师:说说理由?

生:课文中插图里的大树都被吹弯了。

师:你观察得很细致,不过这里的插图为了让大家更明显地看到风,画得比较夸张,可能误导了你,快让我们来看看课文,里面的词语会给你一些提示。生:我认为是小风。

师:小风其实就是微风,你从哪看出是微风?

生:颤动,

师:颤动就是只微微地振动,老师手里拿了一张纸,吹气,大口气吹纸飞起来了,而轻轻吹纸师微微抖动,同学们这就是颤动,所以此时吹过的是微风,谁愿意读一读试着读出微风吹过树叶颤动的样子?

生读

师:我没有感受到树叶颤动。同学们微微的颤动,风吹得很轻,我们要把“颤动”读得轻一点。谁还愿意来读?

生读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微风吹过,大树抖动着他的枝叶,仿佛在空中舞蹈,多美啊?现在谁愿意想象着来读,读出你的感受。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教师出示一根编中国结的红丝线,同学们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一个中国结,这优势什么呢?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教师总结:

"这跟绳子扯的再远,也离不开这个"头".这就形成了这个"中国结".

板书课题:中国结

二、 整体认读了解课文内容内容。

1、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解决课文中新的生字朋友。

2、思考:课文中写的中国结都在什么地方出现?

三、 细读课文,交流品读。

通过对课文第二段的阅读,对中国结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默读二、三段,

思考: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

让学生展开想象除了书上的这些描写你还能想到什么?

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达到完美的境界。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民喜欢中国结,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全班互相交流。

指名读一读画出的语句。

指导朗读,通过个别的词语体会中国结的意义,应该读的速度快一点,声音响亮。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上下理解。

过渡:

中国结不仅代表着你们说的意义?它还代表着中国心,饱含这中国情.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读完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理解文章中所说的"头"的。

中国结中寄托着所有华夏子孙的浓浓深情,有一种怎样的感情?课文中那些词语表达这种情感?

通过课文的分析让学生试着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

四、 总结:

根据板书,由学生总结从课文中学到了写什么?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中国结受欢迎的原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 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你喜欢的中国结,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你都见过什么样的中国结? ?

2、我们继续来感受文章中给我们怎样来解释中国结的?

[板书课文标题]

播放课文录音。

二、重新认识全文

1、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用笔画下来?

2、你能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吗? ??

3、小组研究:

它包含了什么样的民族感情?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课文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

三、总结全文

1. 再读全文:跟着课文录音轻声读课文。

2. 纵观全文,说一说:

中国结代表了什么?

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二句话说出来。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1、学习生词

A、本课中你还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B、集体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叹为观止

憧憬

2学习写本课生字。

A、出示生字宠 饰 颈 侨 憧 憬 乞。

B、读字组词。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C、认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模仿写。

D、写完后在班里展示写的好的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

对于本节课你想说点什么?

教学后记: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1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7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4.抄有全文的黑板或准备投影仪放映出全文。

5.请学生了解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

1.同学们,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2.下雨之前,小动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18—要下雨了。

二、充分自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做上记号。

3.同学们汇报交流:课文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教师板书;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学习生字“兔”,引导学生联系小兔子的样子记住“兔”的字形。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向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5)先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6)朗读第三段。

2.半扶半放,学习四至六段。

(1)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半信半疑,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请学生读。

(2)小白兔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先自己读读四到六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读一读。

(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①换词理解“往”。(可换“朝”、“向”)

②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原因是什么?(板书:透透气)

③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四到六段。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学习七到九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边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立刻、马上、赶紧)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怎么做了?自然学习七至九段,通过朗读来回答问题。

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指导朗读。(板书:搬东西)

“消息”一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小兔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联系前面小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来理解。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全文,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集体朗读全文。

二、指导识字、写字

1.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及熟字记字形。先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生字的,再指名说说是怎样识记某个生字的。

指导书写时,要重点提示下面几个字。

兔、低: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往:左边是双立人,不要写成单立人。

弯:上半部不要写成“亦”。

得:右边笔画多上下要写紧凑。

2.完成课后练习2。先观察生这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描红、临写。

3.用“弯、直、低、捉、消、息”进行扩词练习,鼓励学生积累词汇。

三、词句训练

1.学生先自己口头试着练习3里的词语组成句子,然后大家交流,注意每题可以组成两句。

2.让学生书面完成练习3。

3.读课后练习的句子。通过朗读、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这三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句比一句具体。

四、扩展练习

请同学们课上交流能预测天气变化的其他自然现象。可以分组交流,也可以全班在一起交流。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抓一条主线,两个基本点。一条主线是指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两个基本点是指在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空间。通过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夏夜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设计中力求体观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朗读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树立自信,乐于交流,勇于探索。

3、情感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对学生进行助人为乐的教育。

(3)培养学生喜欢童话的情感。

三、学习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夏夜的美。

四、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六、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万物复苏,春天就要过去了,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在夏天的夜晚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一去看看吧!

2、动画欣赏,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动画。

(2)故事中都出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教师在黑板贴小动物的.图片。)这些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文。

自评: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而生动了感知课文,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自由读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读一读,学一学,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用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一读,同桌读一读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领读(组词)

(4)抢读,看谁读得快。

4、朗读感悟

(1)刚才同学们读生字、读句子都很好,你们一定能把文章读得更好,在认真读的基础上,你喜欢故事中的哪能一个小动物?为什么?

(2)把你喜欢的故事中的小动物说的话用笔画出来,再读读。

5、课件出示小动物的对话

(1)喜欢读同一种小动物语言的同学齐读。

(2)指名读

(3)评价谁读得好?为什么?

6、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教师范读后三个自然段。

自评: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7、夏天的夜晚很美,文中小动物心灵也很美。我们同学画的夏夜美不美,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出示实物投影)

自评:出示课前布置学生的作品,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课前活动:

课间十分钟,同学们玩得快乐吗?你们都玩了些什么?(生自由说)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通过课前的了解,老师知道同学们生活得很开心,就像快乐的小天使,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而我们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小英又怎样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学语文课文《掌声》。

二、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小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你从哪句话或哪个词中体会出来的)

(1)【投影出示1】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若学生答不出则听老师读画横线的话。

第一遍去掉“默默”,让学生体会“默默”说明了什么。第二遍去掉“总是”,再次体会“总是”说明了什么。第三遍去掉“一角”,体会“一角”又说明了什么。

(2)整个这句话,我们读出了什么样的小英?(自卑、忧郁、孤单、沉默,板书:自卑 忧郁、孤单)

(3)是什么原因让小英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4)过渡:同学们,面对自卑的小英,面对孤独的小英,面对忧郁的小英,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小英灿烂的笑容,阳光般的微笑,勇敢地站起来,和同学们快乐地嬉戏……)

2、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在大家的祝福声中,小英真的变了,让我们来看看改变后的小英。

(1)【投影出示2】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2)这句话这样读行不行:她不再忧郁,她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甚至还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不行)为什么?(走进舞蹈房,更加说明小英敢于正视和挑战自己的缺点,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3)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去图书馆上体育课 排练课本剧 参加演讲比赛)

(4)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小英呢?(活泼、开朗、自信,板书:活泼、开朗、自信)

(5)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一起祝贺她,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6)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7)是什么让自卑的小英变得如此自信与乐观?是什么化解了小英的忧伤与孤寂?是什么给小英的生命注入了蓬勃的活力? 是……?(掌声)

(8)从哪儿找到答案的?(指名读小英的来信)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默读有利于思考,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英动作、神情变化的句子。

2、指名读学生划出的句子。 从这些句子中你有没有感受到小英的变化?哪些变化?(鼓励学生用“先、然后、最后”来说,如:小英先是胆怯、自卑、痛苦,然后变得感动,最后是感激。)下面就让我们来细细体会小英的'变化。

3、体会小英的胆怯、自卑、痛苦和无奈。

【投影出示】胆怯、自卑、痛苦、无奈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男生齐读。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女生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

小英一摇一晃地向讲台走去,走去,每一步都像他的心情一般的沉重,【投影出示】小英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 地想: 。

(4)齐读大屏幕上的三段话,好好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

4、体会小英的感动。

(1)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2) 从“骤然间”你能读出什么?(掌声响的突然,掌声响的让小英出乎意料. 说明大家的不约而同,包含着大家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掌声,小英内心是多么的——(生答:感动)

(3)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投影出示】:我想对小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英,只要有勇气,再难的事也能成!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 小英,你终于战胜了自己. 我们支持你. 我们相信你)

(4)谁再来读第一次掌声?把你想说的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投影出示】感动

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指名读,评读。(评:小英一定能听懂你的掌声!谢谢你的掌声!小英感动了!)

(5)当小英结束了演讲的时候,大家又给了她经久不息的掌声.是什么样的演讲震撼了大家呢?老师找到了小英的演讲稿,但有部分已经模糊了,请我们同学来当一回小英补全它.

【投影出示】

早晨,当你们背着书包跑进校门的时候,我 ;

课间,当你们尽情嬉戏的时候,我 ;

双休日,当你们跟随父母去爬山,去郊游的时候,我 ;

特别是当我看到爸爸,妈妈为了给我继续治腿而四处借钱时,我 。

(6)学生填写 指名演讲(哪位小英愿意上台演讲,让所有听课的老师来聆听你的声音,欣赏你的表情,与你一起感受小英的内心)

学生鼓掌(经久不息)

(7)这就是经久不息的掌声,现在你又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小英,你的演讲太棒了! 小英,你真行,我们都为你高兴!)

(8)听了同学们话,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感激)无数感激的话语在她的心头涌动,她想说: ……(指名说)(感谢同学们,我会珍惜你们的支持。 我会更加努力的)

5、体会小英的感激。

(1)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感激地(引读)

【投影出示】感激

小英向大家深深地拘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2)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啊!你的内心和小英的内心一样吗?请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谁愿意再读这句话?(指名读)

6、是啊,掌声使小英鼓起了勇气。掌声使小英的心和同学们的心紧紧连接在了一起,掌声表达了同学们对残疾人的关爱。

【投影出示】生配乐朗诵(掌声响起来)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

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

花香能够使人振奋起来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

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是一把钥匙,

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

能把害羞淹没!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

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四、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1、学生读完后,教师深情地读——【投影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1)“掌声人人需要”:需要的其实是鼓励和关爱,人都有身处困境的时候,都离不开别人的——掌声,因为它代表——关爱鼓励,“珍惜别人的掌声”就是把它化为动力,同时也不要忘记,把你的关爱鼓励献出——那世界就没有(擦板书:忧郁自卑 孤独)只有(乐观、开朗 自信)

(2)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这感人的哲理,并把它铭记于心。试背7段(放背景音乐小学语文课文《掌声响起来》,会背的全起立背诵。

2、爱心不仅仅是掌声,谁来说说你在生活中是怎样表达爱的?

(爱是一杯热茶,爱是给爷爷奶奶捶背,爱是给无家可归的小鸟搭窝……)

【投影出示】配乐朗诵(爱的奉献)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

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寒冷严冬一杯温热的茶

爱是瓢泼大雨中一把小花伞

爱是……

(1) 爱还是什么?(爱是黑暗中的一支蜡烛)

(2) 投影出示:一青年志愿者标志,学生读上面的语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 同学们,记住这句话(引读: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世界充满阳光,充满温暖(在板书上加……)

3、最后请同学们向后转,说声谢谢老师们,并把感谢的掌声送给他们。

作业:

在学校里,在家里,在社会生活中,处处需要掌声,需要爱,你想把这掌声,这爱献给谁呢?说说吧。(机动)也可回家写在日记本上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1、体会人物的心情。

2、课前进行一个词语积累的训练:我们要描写优美景物时常常要用到一些好的词语,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老师说一个,大家认真听,微微清风,谁能像我这样也这样说几个词语,教师板书。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一段情,流传千古,令人荡气回肠,有一个故事世代久远却历久弥新,成为歌颂友谊的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是继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之后与文言文的又一次亲密接触。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喜欢文言文,为自己的文学积累加上更加厚重的一笔。

板书课题:

伯牙绝弦

2、谁能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3、伯牙绝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是何魅力让它流传千古仍能动人心弦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4、指名读文,指导注意句子的节奏和停顿。教师做范读。读好语气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们已经读通了文章,接下来,就要读懂文章,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读懂文言文的好方法。(结合注释、工具书、讨论交流等)学生自学,然后进行交流。

2、都读懂了吗?交流一下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⑴通过解题,让学生理解“绝弦”的本意和变通的含义。学会因文而异,理解词语,不机械翻译。

⑵“善”的含义,理解在文言文中同字不同意的情况,具体词要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善哉”可以怎么理解?体会表示赞叹的作用。

⑶理解2、3句,谈出各自不同的体会,说自己的理解,具体体会“善鼓琴、善听”。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利用课前练习积累的词语进行仿句训练,体会语气。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伯牙,子期,进行仿句训练。深化“善鼓琴、善听”。通过“若、似”理解文言文中同意不同字的情况。

⑷假想伯牙听到的他人的赞美和子期的赞美又和不同,进而深一层理解“知音”的真正含义。想象伯牙无知音时的痛苦和遇知音时的兴奋。

⑸再读课文,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体会知音含义。感受知音难求,二人互为知音。

⑹通过“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体会伯牙丧友之痛。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如何破琴,如何绝弦?感受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的心情。再扣课题。

三、拓展内容,深化情感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传说,俞伯牙与钟子期是在江边相识。当时,伯牙在船上鼓琴,子期在岸边听见,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二人从此成为知音。无奈,月由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钟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后,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面对子期的坟墓,伯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鼓琴,子期听琴的情景──写下了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