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设计 > 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5W 次

第一课时

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虚实结合写法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教学的难点是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比较悲惨,学生要结合故事背景去理解课文,走进小女孩的感情世界去体会。

教法与学法

采用“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在比较中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内容,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我们认识了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对你留下来怎样的印象?

生:贫穷、寒冷、饥饿、可怜……

师:这个可怜的孩子在大年夜冻死了,但是她是怀着美好的愿望而去。

二、下面我们研读第二部分(出示课件)

1、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2、以汇报的方式,通过对比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完成表格,在美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对比中,突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小女孩最后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是那么强烈。

三、围绕中心,另外主题

1、出示句子

“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只有死亡才能让她远离寒冷、饥饿和痛苦。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3、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配乐朗读。

四、思考问题,体会写作方法

1、讲解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及作用。

2、练习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的运用

五、拓展延伸

1、以写读后感或写信、写歌曲的方式练笔。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怜冷酷的现实(实写)

“幸福”美好的幻象(虚写)

痛苦悲惨的命运(实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