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设计 >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大纲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3W 次

1.导入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资料:《邯郸学步》。明确:寓言,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自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然而有位作家却反对小孩子读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读<伊索寓言>》,看看他是怎么读寓言的。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资料,领会寓言含意;生发问题:为什么作者要反对小孩子读寓言呢?

「设计意图:由一段寓言的视频资料入手,具体可感。视频之后的导语旨在引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2.作者简介

教师活动:提示课题小组推荐学生讲解作者情况;

展示课件:作者生平、作者风采、图片资料;

总结明确: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1910年出生于无锡。1998年12月去世。钱钟书先生的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论》;学术名著《管锥篇》。(其余见课件)

学生活动:

课题小组:推荐学生讲解作者情况;

其他同学:听讲识记,了解钱钟书的生平、作品等情况;

「设计意图:把识记性的内容交给学生去做,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进学生的筛选与组织信息的能力;教师总结旨在从钱钟书善于读书生疑的特点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初读课文

教师活动:

播放音频资料:课文朗读。

初读提示:体会九则寓言的寓意,点画课文的重点、疑点。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体会文章大意,点画课文的重点疑点。

「设计意图:善于发现问题是研究探讨的关键环节,初读课文是为下一步品读研讨作铺垫。]

4.品读研讨

教师活动:

出示研讨问题一:文中九则寓言揭露了哪些病态世相?

明确:蝙蝠──比喻无德无行的文人。蚂蚁──比喻那些专靠给死人写文章而抬高身价的文人。狗──比喻那些不学无术、妄自尊大的人。天文家──地位沦落仍想“上进”的政客。乌鸦──比喻那些品质卑下、嫉贤妒能的人。蛙──比喻那些自以为是、嗜痴成癖的人。母鸡──比喻那些嗜财如命、极端吝啬的富人。狐狸──是比喻那些贪心不足的人,一是比喻那些既得利益者。驴子跟狼──意在揭露那些伪善者的面孔。

出示研讨问题二:钱钟书是怎样解读《伊索寓言》的?

明确:作者并非在解释寓言,而是在借题发挥,所以内容大多是论今而非述古。原意与作者用意落差很大。主要的思路和方法是:引申(如“乌鸦的故事”)、反其意(如“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换角度(如“蚂蚁和促织的故事”)。启示:我们要学会观察思考,学会辩证分析。

学生活动:

聚焦式品读:就文中九则寓言的原意与新解思考问题,参与讨论。

「设计意图:两个问题一个侧重于内容理解,一个侧重于行文方法。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比笼统的`提问“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个旨在引导学生思考行文方法,为下一步的迁移训练做准备。」

5.迁移训练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资料:《蕉鹿自欺》。

训练题目:借鉴钱钟书先生解读《伊索寓言》的方法,对这则寓言加以新解。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资料,思考寓言的寓意。

迁移训练:模仿写作。

「设计意图:引入课外的寓言,以训练的形式巩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6.质疑探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三个阶段进行质疑探究:课文内容的理解侧重于难解语句;课题探究一:鲁迅与钱钟书讽刺艺术比较(或韩寒与钱钟书讽刺艺术比较);课题探究二:钱钟书妙语赏析。

附课文难点分析:

(1)钱钟书“新解”《伊索寓言》的用意何在?(或: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明确:见研讨问题二。

(2)文段第一句话的意旨何在?

明确:作者在这里借题发挥,意即对儿童的教育不能只讲真善美,简单化、理想化而脱离社会实际,这样有害无益。同时呼吁净化社会环境,为后代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

(3)作者真的认为“《伊索寓言》是不宜作现代儿童读物的”吗?

明确:卢梭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他认为小孩子不辨是非,有可能学坏。这里卢梭是指出了读寓言可能发生的负面作用。而本文作者认为,“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也就是说,如果社会具备高度的精神文明,孩子们读寓言,会有益于身心发展。至于作者提到卢梭说小孩子不同情被骗的乌鸦,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证明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这并非作者同意此说法,而正是借此指出了戕害小孩子心灵的社会风气、社会原因。

(4)作者说:“我是相信进步的人。”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明确:卢梭主张复古,回到原始状态,那是倒退,也是不可能的。作者相信进步,就是相信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相信进步,也是相信真善美终将战胜假恶丑;尽管伴随文明的进步有些人的心越来越坏,但是假的恶的丑的终究是站不住的。而要战胜假恶丑,就要认识假恶丑。世界是复杂的,新事物会越来越多,人也会不断长大,必须具有复杂的头脑和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的能力。

(5)“苍蝇”比喻什么人?为什么在“相信进步的人”的后面又带一句:“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明确:苍蝇比喻那些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的人。作者这样写是顺手讽刺那种以救世主自居的狂人,这种人像那只苍蝇一样可笑,实际上对历史的前进丝毫没有推动作用,却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一方面表明自己谦虚的态度,一方面又讽刺了“苍蝇”一样的人。

学生活动:

课题组就课文内容提问,学生通过讨论自行解决问题。课题探究阶段,课题组派人阐述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自由发问,由课题组成员准备答辩。

「设计意图:把质疑探究的权力下放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专题拓展的课题研究及答辩的质疑形式,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课题组的学习组织形式,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容易形成质疑探究的学习气氛。」。

7.作业设置

常规性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延伸性作业:拓展阅读《围城》,每个小组从中确立一个课题展开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