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反思 >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4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4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8W 次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4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1

《凡卡》这篇小说由俄国著名作家契珂夫的作品。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凡卡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本文表达上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辉映。二是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对这篇课文的设计我的意图是:

1、长文短教、重点突破

从外国文学作品及本篇特点出发,采用长文短教、重点突破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划、读、品文学作品中学习语言文字,从中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深刻体会凡卡的痛苦、孤单与无助。

2、对照互比,领会妙处

文章采用了对比反衬的表达方法,把乡村生活虽清贫但也快乐、自由同学徒生活的极度悲惨形成鲜明对比,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反差,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朗读来体会凡卡痛苦的内心和想回家的强烈愿望。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感觉内容安排上容量太大,如果仔细钻研每一处,时间安排上比较仓促,但是如果只是注重形式走过场,学生学得不够扎实。所以怎么更好地安排这类长文的教学,有待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2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然后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读诵诗句,感悟美。

请小朋友们读读诗歌。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让学生读课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 “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

1.理解东南西北方位时需要加以练习就更好了,这样到运用的时候才会比较熟练。

2.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故不须在背诵上花较多时间,应着重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在指导朗读诗的第二句时,因为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学生读起来会没有精神,如果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的环节,就会达到预先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3

一、 谜语导入、就题质疑

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大家猜猜看“一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有朝一日不见他,不是刮风就下雨。”猜出来了吗?

2、书写“阳”,拿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写阳字

3、当太遇到阳,阳就要怎么读?(轻声)跟老师读一遍。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四个太阳》。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四个太阳都是什么样的?这四个太阳都有什么用?)

二、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己小声地读课文,从文中找找答案。注意读课文时要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谁来说说这是四个什么颜色的太阳?

3、你喜欢哪一个太阳呢?把他所在的段落找出来,自己读一读罢。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

A、绿色的太阳

1、文中哪一段写了绿绿的太阳,大声的读一读。

2、学“街”

(1)这段文字有个生字宝宝,大家一起喊出他的名字吧。

(2)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他的?

(3)你能用它组组词吗?

3、提到夏天,你想到了什么?

5、现在呢?

6、是呀,看到这绿绿的太阳,小花觉得清凉,小草觉得清凉,还有谁也觉得清凉?

7、对了,在炎热的夏天,有了这个绿绿的太阳。(出示课文第一段话)高山上的树会说( ),田野里的庄稼觉得( ),街道上的人们想( ),校园里的小朋友也会说( )

8、真是到处一片清凉啊!

9、你能从你的朗读中让老师体会到夏天的清凉吗?先自己试试(指名读,同桌互读)

10、跟老师合作把清凉送给大家吧。

11、完成填空

我画了个( )的太阳,挂在( )的天空,( )、( )、( )、( ),到处一片( )。

12、指名填,集体读,集体背诵。同学们,其实背书并不难,只要抓住关键词句,你一定能成功的。

B、金黄色的太阳

1、喜欢金黄色太阳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板书丰收)

2、带着你的喜爱之情去朗读这段。

3、这段有三个生字宝宝,跟老师认识认识。

(出示熟、伙伴)

(1)谁来说说熟的反义词

(2)用伙伴造句。

4、果园里,果子熟了。到处都弥漫着香甜的气味。那到底是哪些果子熟了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吗?

果园里,果子熟了,有( )、( )、( )……(逐层深入引导学生从颜色、味道、形状等方面来说)

6、请女生带我们一起走进那金色的秋天去感受那丰收的喜悦吧!

C、红色的太阳

过渡:金色的秋天很快就过去了,随后来的是猛烈的北风和满天的大雪(课件出示冬季图),在这寒冷的冬天,你有什么感觉?(引导理解冻僵)

1、小明画了一个怎样的太阳送给寒冬呢?

2、出示:红红的太阳升起

3、现在是什么感觉?

4、老师也想通过朗读让大家暖和暖和,该怎样读?谁来教我?

5、生自由练读,师学读

6、结合老师出的填空题,用刚才教你们的办法背背课文。

我画了个( )的太阳,照亮( ),阳光( )着小朋友的手和脸。

7、指名背、男女赛背

D、彩色的太阳

过渡:小画家给夏天送去了凉爽,给秋天送去了丰收,给冬天送去了温暖,那它给春天送去了什么呢?

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哪里,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提供句式:

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 , 变成了 色。

小画家画了个多彩的太阳送给春天,是他给春天带来了万紫千红,就让我们跟随音乐,去感受春天。(边放音乐边读,你觉的春天怎么样?你能用以前学过的词来赞美春天吗?)

(:柳绿花红、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春回大地、百鸟争鸣、百花齐放、泉水丁冬……)

春天真美啊?就让我们沐浴着彩色的阳光去感受这迷人的春天吧!自己练习读读。

小结:是啊,这位小男孩真是一个对生活对他人充满了爱心的小朋友,让我们带上自己的爱心,一起来个配乐朗诵吧!会做动作的也请你做做动作!

五、拓展

1、(播放《种太阳》)静静的听听这首歌,说说看唱了什么?

2、其实每位同学都有种太阳的愿望,就请你把心中的太阳播种到卡纸上,将你心中的话以这样的句式写下来吧!

3、出示句式:我画了个 太阳,送给 ,让他 。

(生写诗)

展示学生作品。(投影)

4、就让我们将温暖的种子洒遍大地,让所有的生灵都能幸福健康!

教学反思: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花了四个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了作者美好的心愿。

我在设计教学时,结合课标及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想象之美、音乐之美,从而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并将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内化,从而创造美。

开课伊始,质疑学生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种颜色,可书上怎么会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潜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读、去想、去说、去做,引导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

同时,借助文本,再造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试图在活动化的教学时空里,让学生学习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给师生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提供激发想象、即兴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想象王国里驰骋。

如在教学“彩色的.太阳 ”这一段时让学生说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哪里,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柳树上,柳枝绿了。”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桃树上,桃花红了。”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油菜花上,油菜花黄了。”这一设计使学生从书本世界回归于生活世界,当学生感悟到了“春天的色彩”后,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四字词组来描绘春天的景色,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感悟到小画家想象之美。这样既有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有再造想象的升华。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七八岁的孩子,是一株株的幼苗,让他们在想象中创造,在想象中积累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学完课文后,播放音乐《种太阳》,让学生利用准备的材料,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太阳,并想一想你要把它送给谁?为什么要这么画?最后展示作品,发表想法和意见。此时,配乐画面,表达交流,把美术、音乐和语文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想象力无疑插上了翅膀,学生们的眼亮了,语言也闪光了。有的说:“我画了个蓝色的太阳送给大海,让大海蓝得像宝石。”有的说:“我画了个心形太阳送给灾区儿童,让灾区儿童感受温暖的爱心。”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4

反思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实践中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审视小学写作教学现状,根据写作教学现状,积极探索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反思

1。 写作内容空洞化。目前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主要依靠语文课本阅读材料,以及课外各类作文范文。学生缺少生活积累,这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一味地模仿范文,写作内容严重脱离生活,写作内容空洞化,缺乏真挚的感情,不能写出真情实感,因此作文往往缺乏感染力。

2。 教学形式程式化。小学语文往往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积累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往往被语文教师淡化。这使得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缺乏作文写作指导,教学形式单一化,程式化。程式化的写作教学使作文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写作的兴趣不高,也不利于促进写作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

3。 写作阅读孤立化。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等多种能力,这就要求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意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孤立化,没有充分发挥阅读文本对写作的导引作用,严重浪费了教材阅读资源。

4。 二次写作薄弱化。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也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小学生写作习惯的养成直接关系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目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重视对学生进行写作前指导,也及时进行作文评讲。但是二次写作薄弱化,教师写作前的指导有没有落实到位,评价后的指导意见是否引起学生重视,都直接体现在二次写作中。

二、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1。 多管齐下,积累写作素材。小学生正处于作文素材积累的关键期,也是引导学生养成作文素材积累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多管齐下,引导学生多路径积累写作素材。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少儿版的经典名著,加强作文阅读等,通过阅读间接地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仔细的观察生活,积极参加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尽管小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但是只要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一定能够提升作文积累;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只要方式,教师要将写作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带着目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将一些作文素材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积累,还能够丰富学生情感,使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2。 优化教法,提升写作趣味。教师的教法直接关系着小学写作教学的`实效性。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优化写作教学方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写作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写作教学采用最多的方法是讲解法。通常是老师在学生写作前进行指导,然后学生写作。教师要积极尝试范文或者片段导引教学法、作文探究教学法、片段仿练法等。教师可以根据作文训练的知识要点,选择关联的范文或片段,以之为导引,引导学生解剖作文,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范文导引法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从仿作到独立作文;作文探究教学法意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对范文、失误作文进行探究,自主发现成功作文的成功之处,以及失误作文的“败笔之处”,在探究的成功体验中增强学生兴趣;

3。 读写结合,写作阅读互动。语文教学强调读写结合,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能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孤立开来,要重视读写结合,促进写作与阅读的互动,使两者互相促进,互相提升。

以阅读促写作。“教师在教学阅读课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有特点的范文作为阅读内容,帮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写作顺序、写作方法和中心思想”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教材文本研究,善于挖掘阅读文本中的写作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将文本作为写作的范文。

以写作促阅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会进行写作方法、写作知识、写作思路等引导,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将写作学习中形成的知识自觉地地迁移到文本阅读中来,提升阅读学习的实效性。

4。 强化修改,二次写作常态化。教师的指导有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直接体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因此强化修改,将二次乃至多次写作常态化对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将求数量的作文观向求质量的作文观转变,强化作文的修改。“‘二次作文’轻指导, 重讲评的教学方式, 尤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重视修改, 学会修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写作,教师一方面要认真批改作文,对每一位同学的作文提出富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修改的依据;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作文评讲,在评讲过程中,教师要突出作文中出现的共性现象。教师也可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评价形式,例如学生互评、小组内互评等,尝试让学生指出修改的建议等,强化学生写作基本知识与方法、技巧等运用意识。

总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意义重大。语文教师要加强写作教学反思,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作文教学,为学生终身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5

执教完《小鹰学飞》第二课时后,我认真听取了刘春梅主任和二年级各位老师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就整堂课的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做如下反思:

根据教材特点和编者意图,我将教学目标设置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朗读一、二小节;半扶半放指导三、四小节;演读五、六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鼓起劲”、“急促地喘着气”等词语,学会用“已经”说话。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反思一:应适当进行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朗读一、二小节时,我让学生边读边划出小鹰和老鹰的第一次对话,然后抓住“我已经会飞啦!”这个关键句让学生体会小鹰飞上大树后的心情,引导学生做一只高兴的小鹰,读好这句话,从而读好老鹰与小鹰的对话。教材三、四小节与一、二小节句式相同,因此我采用“半扶半放”,让学生学着学习一、二小节的方法去学习。但是,在学完一、二小节后应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比如:该如何边读书边划出对话?教师适时进行总结,这样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

反思二:句式对比设计要有针对性。

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4自然段)时,我采用男女赛读、小组赛读的方法,试着放手让学生朗读。这一环节设计有些粗糙,如果能对重点句子“我真的会飞啦!”加以指导,设置两个对话即“我已经会飞啦!”和“我真的会飞啦!”的句式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小鹰从“已经”会飞到“真的”会飞的心情变化过程,学生的朗读效果会更好。

此外,在学习课文第三部分(5-6)自然段时,我设计比较两个句式“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和“这下我总算会飞了吧?”来让学生体会省略号的意义,感悟小鹰说话喘气,上气不接下气的那种累。如果换成三个句式的比较:我已经会飞啦!”、 “我真的会飞啦!”和“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小鹰心情的变化,为接下来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反思三:朗读指导应落实到每一位学生。

教材中的重点对话如:“我已经会飞啦!”、 “我真的会飞啦!”和“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这些句式,可采取开火车的形式撒网式指导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这样就不局限于个别学生,便于教师掌握基本情况,扎扎实实将朗读训练落实到位。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学新手,我需要不断学习和刻苦钻研,好好把握每一次上教研课当成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学中教、在教中反思,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学能手。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6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设法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运用想象、比较等方式读好课文,并在读中感悟、理解、体会阳光的美好和宝贵。课下,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觉得以下几点做的还是挺好的。

一、重视朗读教学。

识字和朗读一直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不忘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及时、正确的评价语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朗读。一个学生用平淡的语气读完了“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教师及时地做出了评价:“你读得很正确,可惜阳光只照到了一两个地方,而不是洒遍喽!谁的朗读能使我们感受到更多的阳光呢?”孩子们立刻领悟了,第二位学生的朗读明显有进步,第三位学生就读得更棒了。此时再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谢谢你,你的朗读使老师觉得阳光仿佛也照到了我的身上,让我觉得暖暖的。学生们齐读时便有滋有味了。

2.转换角色,让学生入情入境,有助于朗读指导。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棵禾苗、小树,正享受着阳光的`温暖,此刻,你会觉得自己——,你会怎样来感谢阳光呢?在朗读时,我并不称呼学生的名字,而是说:“这棵禾苗,请把你的快乐告诉大家吧!小树们,请用你的朗读来感谢阳光吧。”这样的设计,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朗读时也更有感情了。

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和“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两句话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课堂上,我让学生观看了锦缎的图片,可由于图片不够清晰,学生看了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幸好当天有学生穿的衣服含有锦缎的成分,于是立刻让学生观看实物,学生这才恍然大悟。由此便想到奶奶家的被面也是锦缎做成的,锦缎滑滑的,亮亮的,很美。此时再让学生欣赏阳光下波光粼粼的小河,学生便能轻易地理解这两者的相似之处了。在备课时一直觉得“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句话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可教学时学生的回答却是出乎意料的顺利。“阳光可以使禾苗长大,使小树变高,使花儿更美,可金子不会。”“金子是可以用钱买到的,阳光是不管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没有金子我们照样能活,可没有阳光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听着学生的回答,我的内心是喜悦的。我想,学生能深刻地理解这句话,是因为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已深深地体会到了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7

本学期的期末测试工作已经结束,本次我校学生的考试成绩基本情景如下:

一年级共三个班,共219人参加考试,平均分分别是93.7、94.1、93.4,优秀率分别是95.43%、96.73%、96.42%,及格率都为100%。二年级共三个班,共153人参加考试,平均分分别是92.25、90.77、93,优秀率分别是96.35%、94.12%、98.9%,及格率都是100%。三年级共三个班,共218人参加考试,平均分分别是91.32、92.92、92.5,优秀率分别是90.28%、93.06%、93.78%,及格率都是100%。四年级共三个班,共218人参加考试,平均分分别是82.52、83.29、83.27,优秀率分别是79.72%、81.78%、80.81%,及格率分别是100%、100%、93.24%。五年级共三个班,共230人参加考试,平均分分别是75.02、82.27、80.21,优秀率分别是42.35%、74.43%、55%,及格率分别是94.22%、97.40%、90.3%。六年级共三个班,共202人参加考试,平均分分别是75.69、78.36、72.21,优秀率分别是65.66%、68.21%、66.35%,及格率分别是72.21%、74.03%、74.12%。

经过本次测试可知: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在积累的量上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本事欠功夫,习作的总体水平不很高。下头作具体剖析:

试卷评价

试卷题型以三年级为例:满分为100分。积累运用占40分;阅读与感悟占40;习作占20分。试题突出了语文的训练重点,侧重考查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本事,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具体来说,试题体现以下特点:

1、题型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研室供给的这份试题,注意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一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表;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本事等各个方面。试题中涵盖了多方面的资料,从大方面讲,实现知识与本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整合,小方面讲,拼音、汉字、词语、成语、古诗、句子、段落、篇章等等方面的有机溶合。阅读和作文题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及想象本事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异常是异常是作文题目,结合这几场大雪写写自我的感悟、感动。)

2、贴近生活

试题的背景取向注意靠近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答题信心。如阅读和写作就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会觉得自然、熟悉,有利于表达。

3、注重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将丰富语言的积累分别列入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本次试题注意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考查。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和积累运用部分学生掌握还可,阅读、习作部分失分较多。

一、日积月累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此题分别考查了学生对反问句改陈述句、修改病句、缩句的掌握情景。学生的掌握情景不好,出错率较高以后多注意练习。5、6小题是对词语的书写和补充句子的考察。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

二、美文有约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资料、课外阅读题的理解。学生对课内阅读这部分资料都很熟悉,所以答的比较好,可是课外阅读仍是学生失分的重地,学生出现读不懂题或理解错意的现象,感悟不深,理解不够透彻,到位,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本事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这些都是教师应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事项。

三、习作芳草地

以四年级作文题目为例:

1、作文题目:以《风雪中的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我和一支歌的故事》

2、大部分学生能根据今年冬天这几场大雪结合自我的经历搜索素材完成,但写得较平实,一般,资料不够精彩趣味,体现不出特点来,学生有话说不出,其中也体现了学生在语言和表达感情上的贫乏。

四、反思整改

1、注意积累,夯实基础

扎实的基础是提高本事,异常是驾驭综合题和开放题本事的前提。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应走出把三维目标对立、分割的误区,正确处理好基础知识与创新的关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立足于真实,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牢固掌握,夯实基础。从一笔一画到间架结构,从每个生字词字型到每一个生字的读音,从每个词语、句子含义到名篇的背诵、积累,这个基石非扎扎实实铺设不可,在这方面来不得半点虚假,在这方面要舍得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重点抓好字词的积累、语段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

2、关注思维,培养本事

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从某种意义来说,小学语文的阅读、作文所要考查的'主要是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仅有具备了良好的思维本事,才能在各项评价中,在学习中畅通无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吸纳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养成灵活创新的思维品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确定力、综合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重视对学困生的辅导,异常是基础知识应用及练习,努力提高其成绩,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有时说,考卷不是考学生的,而是考教师的水平的!此话也有必须的依据。我们做教师的,更应多写下水文,先观察水的深浅,再下水试探,然后引导孩子,上岸后讨论在水里的得失,以便下次游泳时有的放矢。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反思,多总结,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8

评价语文教学的优化,必须注意师生的时间精力的投放入。协调语文教学与家庭的关系是非常的重要的。

影响语文教学的因素众多,取得家长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学科改革是非常的重要的。

确实,经过这些年的教学,特别是现在任教的这个班级,我的这个感受也是更加的深刻。家长的支持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这个班级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班级。能人也不少,根据以往的考试情况来看,应该说也是很好的。但是,我们班有一个最大的缺憾,那就是有人作业经常的不完成,而且也不是一个,二个。可以说,这些人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成绩,也让老师,课代表,小组长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特别是和有的家长交流接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这和家长的态度,家长是否支持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这些作业经常不完成的家长的态度足以说明家长的关心和支持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是多么的重要。

这些作业经常不完成的学生的家长和他们交流时,他们无一例外的说同一句话:“我问她了,她说做好了。”更有一个家长说:“家校联系本我昨天问她了,她说签字了,让她爷爷签字的。”我把家校联系本给她看,她还在说着什么。不过她又说,:“以前她也经常不做。”从这几句话中我们是否可以看出一些什么。

还有一个家长跟我说:“晚上他不做,他总是早上起来做的。”说实话,我对这句话真的非常怀疑。早上起来做?那么晚上在家里干什么?冬天早上起来做作业,来得及?后来有一次,家长的话才道出了他的真实的想法。他说:“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了。”看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关心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观影响是非常的大。

当然也有的家长经常和教师保持联系,经常在家校联系本上写一些能够反映学生在家作业的真实情况。这样对我们教师的工作帮助是非常大的,我们教师的工作是在真实的情况下进行的。那么我们教师的工作肯定是有效的。

我们的语文教学是离不开家长的全力关心和支持的。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我们语文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方向,无所适从。

对于新课标,新理念,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于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以及与其它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习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教学资源的整合问题,是一篇大文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多言了。

对于新课标,新教材,应当说大部分教师都尚处于学习阶段,并无多少实际的经验可言。也许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诱惑力。自然,我们为之研究的空间也是极为广阔的。当然,课程改革是漫长和艰巨的。“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新课标,不能形而上学,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歪曲曲解。对于传统的一套,我们要怀疑,要创新,但又不能完全摒弃。毕竟教有法,而又无定法。不然,我们又会陷入某种教学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这当不是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9

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一是要突破单一封闭的教学模式。教师仅靠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潜力。澳大利亚教育部长卢比说,未来是个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文化、信息化工作的时代,如果人们没有阅读和沟通潜力,没有团队合作的潜力,就没有通往工作的渠道,也没有通往文化的渠道。这就启发我们阅读教学也务必把教育对象引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使学生得到更多的信息;二是在教学方法上要从传统走向现代。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单纯偏重理论灌输一种形式,这一种单一的、封闭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限制。现代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信息双向交流,是师生合作,教师的职责是激励学生自主阅读,积极质疑,大胆创新。结合本人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开放性阅读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开放阅读空间,体现主体地位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务必要构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一样,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务必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阅读空间,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在开放性的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这样和谐、活泼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例如学习《一夜的工作》时,我让学生默读2―6自然段,要求用“――”划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圈划重点字词,在书旁空白处写出你的体会,并练习感情地朗读。这样让学生在阅读圈划字词、写点评,旨在教给学生边读边悟的读书方法,随时记下思维灵感的火花。然后,给学生充分读书、感悟、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的时光,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灵感,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组交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谈体会、细分析、感情读。不仅仅体会作者对周总理的真情实感,而且掌握文中表达的情感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样,把教师主导作用充分体此刻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使学生学得自在,学得简单。

二、开放阅读兴趣,满足阅读需求

“需求是行为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潜力带给了内因条件,构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因而教师需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现代的教学媒体进入学生的阅读课堂,开放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点。《桂林山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利用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的美丽景点,让学生有如置身在画中游玩,生在阅读学习中真正获得探究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新的乐趣、积极向上的乐趣,并将这些东西转化为学习的动机。我在设计《惊弓之鸟》一课时,变平时的阅读为学生感兴趣的配音,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评论。变平时的教师给目标、方法为学生在兴趣中自主探索,确定目标;变平时的分析理解为讨论后的争辩;变平时教师总结寓意为学生联系实际自我归纳,让学生在简单的氛围中持续一份愉悦、健康的心态,并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三、开放思维发展的质疑点,培养阅读潜力

“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提升和外露,教师需指导学生学会思维、开放学习思维的质疑点。例如《一夜的工作》中有一句“花生米并不多,能够数得清颗数,好象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有学生质疑,这句话是说花生米跟平常一样多,没有增加分量。我先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自主探究,大体把握全文脉络,启发学生抽丝剥笋:先由“一小碟花生”感受其少,其次由“能够数得清颗数”证明其“少”,再由“好像”的辨析提示其“少”,这样环环相扣,步步蓄势、层层进逼,突出花生米“少”与总理生活简朴有机融合了,花生米如此之少,但是总理工作时光长,工作量大比较何等鲜明!学生对此感触甚深,自然悟解,总理的精神印入心中。

四、开放学习资源,培养获取信息潜力

获取信息潜力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课内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它包括阅读潜力、搜集、积累和使用资料的潜力。

1、从阅读中获取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我的看法,作出自我的决定。”

(1)指导学生从教科书中提取信息,掌握各单元、各课的学习重点,对全期的学习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具体到每一篇课文的学习时,又要让学生透过多遍阅读分步解决基础知识,资料分析、归纳掌握等方面的信息,打破学科界限,使教科书的阅读过程成为获取语文知识信息与综合运用信息的过程。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我们要努力开放教学过程,让学生从各科教材中获取信息。从自然教科书中了解地球的知识;从社会学科中学到有关我国的资源、气候、从面深刻认识“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各学科互相渗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可谓水到渠成。

(2)指导学生从课外书中提取信息。

阅读课外书,既能够帮忙学生学好课内知识,还能够帮忙学生获取超多的课内所没有的新鲜信息。信息有多种多样,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因此,指导学生读书首先要有选取地读书。如读有价值的科普著作、期刊杂志、文学名著、优秀诗文等。其次是养成阅读中有所得,透过写简要笔记或做摘录积累贮存信息的习惯。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2、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教学的信息资源得到空前的。扩大和丰富,使学生理解知识,信息的渠道增多、容量扩大,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的成果,指导学生适应电子阅读的需要,掌握透过电子阅读从互联网迅速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方式和技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带着自我提出的疑问,去读书、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感受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快乐,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开放性阅读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理念,实施开放性阅读教学,不断引导学生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以及想象的表现的欲望,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活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10

阅读是人们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身心愉悦,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如何才能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就成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紧迫问题了。

所以我们所提倡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有着现实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阅读、交流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相信学生在学习性阅读中应该而且也可能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阅读创造,就其结构,包括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就其过程,包括理解中的创造和运用中的创造;就其层次,包括原创和仿造;就其核心,包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在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上,要让学生养成阅读行为定势;但在训练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时,却要突破阅读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究。在阅读探究中如果小学生能有一点独特体验,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都应热情鼓励。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11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能够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因为是农村小学,所以在学习本课之前,让学生回家观察农民伯伯在田间劳动的情景,在上课的时候将自己看到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可自己拼读、可同桌互读、也可小组合作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并鼓励学生自己上台朗读,让其他学生当小评委,评选出“小诗人”,教师适时给予奖励。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表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悟出诗中的意境。并适时播放轻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背诵古诗,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锄禾》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12

《西门豹》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味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课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因此,我紧紧抓住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激发学生想象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而感受人物的特点及品质。

首先,对话了解表达需要。当西门豹刚来到邺地,看到土地荒芜,民不聊生,进行调查时。请学生读“四问四答”,看看这些问答和其他课文中的问答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很快就知道,西门豹和老大爷之间的四问四答没有繁琐的叙述交代,而是干净利落,直入主题,显得真实可信。这让学生也明白为了简单明了的叙述是表达的需要,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要详尽生动的叙述。

其次,对话激发学生想象

一、西门豹弄清了邺地田荒人少的原因后,说“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河伯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西门豹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走入西门豹的内心世界。学生有的说:“这么说巫婆和官绅就会以为西门豹也是支持他们的,为了降低巫婆和官绅们的警惕性。”有的说:“其实他是想等到那一天好好地惩罚巫婆和官绅。”有的说:“他不想过早把自己的计划泄露出去,免得打草惊蛇。”

二、”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句话让学生边读边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很快明白: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要为河伯重新选媳妇,只是以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从而达到破除迷信,教育群众,惩治巫婆的目的。紧接着充分利用书本插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学生仔细看图,同桌交流,有的学生说:“巫婆慌乱极了,嘴张得大大的`,好像在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有的说:“巫婆手伸得长长的,似乎想抓到一棵救命草。”……通过想象,使学生明白西门豹聪明过人,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惩治了邪恶,为老百姓报了仇,出了气。同时也让学生想象,当时的老百姓会怎么想呢?学生想象“为什么巫婆这么害怕见河伯?”“她难道回不来了吗?”“她为河伯办事,为什么要这么害怕呢?”

三、”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这句话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就会懂得西门豹并不是真的在等巫婆回来,而是做样子给官绅们和围观的百姓看。提出问题:围观的群众会有怎样表现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啊?他们这么怕,是不是有诈?”有的学生说:“哎呀,我的孩子啊,可怜的孩子啊,你死的太冤了……”有的说:“看来巫婆是假的,太坑人了……

通过对话想象,学生很自然感悟到了一个胸有成竹、不露声色实施诚挚恶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地方官形象。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13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一时语塞、不合逻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时语塞、反驳、不合逻辑、惬意”等词义,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旅居”。

2. 通过提炼关键信息,能简洁地向他人介绍乌塔。

3. 通过抓住提示语、创设情境,自然地读好对话。

4. 通过创设情境、对比阅读,体会乌塔驳得有理。

【教学重点】

通过提炼关键信息,能简洁地向他人介绍乌塔。

【教学难点】

通过创设情境、合计朗读,体会乌塔驳得有理。

【教学流程】

导入

写课题,读课题。读过课文,我们知道,乌塔是个14岁的德国女孩。

一、疏通字词

课文都读过了,我们来学习词语。

第一组:

旅居:出示原文,猜意思(评价:你抓住“旅”字来理解词语);出示字典中的解释。

第二组:

一时语塞(“塞”在成语中读作se;理解成语只要理解“塞”字,“塞”是指塞住,堵住;是指一时说不出话来。)

马上反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马上反驳)

不合逻辑(不合道理,不合规律)(由学生说出“逻辑”的意思。)

第三组:

筋疲力尽(“筋”前鼻音)

睡眼朦眬(你什么时候是睡眼朦眬的?形容人快要睡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疲倦

睡得正香

惬意(出示原文,找近义词:满意、称心、舒服;你什么时候会感到很惬意) (男女生合作读词语,发现分别是写“我”和乌塔的;“我”,一个成人,在旅游途中…,乌塔,一个孩子却…,她一定有着丰富的旅游经历)

二、介绍乌塔

过渡:是的,乌塔,虽然年仅14岁,却到过很多国家。自己读一读。 出示:她还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最后还要去希腊。

1.介绍地名:这段话也出现了一些国家和城市的名称,请看(出示欧洲地图)。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都属于欧洲,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三座城市。

2.指名读。

3.简单说说乌塔到过哪些地方。(课件)点拨:不把那么多国家都说出来。

4.乌塔到过那么多地方,毫无疑问,她一定有丰富的旅游经验。默读第七自然段中的这一部分,思考,乌塔有哪些旅游经验,用横线划出来,并标上序号(课件)。 出示: 乌塔说,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小孩玩。

5.交流:投影。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第7自然段,思考:乌塔有哪些旅行经验。标上序号。

6.交流,课件出示划线、序号。自由读。 7.介绍乌塔:如果把这两段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就可以介绍乌塔这个人了,在介绍的时候,老师要向大家提一个要求——那就是要讲的尽可能简洁(板书:讲得简洁)可以这样开头——

出示:爸爸妈妈,我向你们介绍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

同桌互练,一个先当爸爸妈妈。

8.展示。老师当妈妈。评价:用上了“一、二、三、四”,介绍得更清楚了;加上了…,介绍得更清楚了;14岁的孩子一个人旅游,太不可思议了;小小年纪,旅游经验那么丰富,佩服;(2名)。

三、自然对话

过渡:但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是通过“我”和乌塔的对话把故事写得生动。

1.先学习“我”和乌塔的第一次对话,请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乌塔

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我说的话。

2.交流。

3.老师把第五自然段改成一组对话。请一位同学读乌塔。老师当文中的“我”,其他同学读旁白。(对“乌塔”说)我们同住在青年旅馆,而且同住一个房间。俗话说“相遇是一种缘分”,微笑着打个招呼吧。嗨,你好。朗读指导。 出示:

乌塔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她还对我说: “我叫乌塔,今年14岁了。我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下一站是希腊。” “你一个人吗?”我有点吃惊。

“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预设一:学生没有读出大叫的感觉,(对“乌塔”说)小姑娘,你在异国他乡遇到我这个老乡,心情怎样?

预设二:学生读出大叫的感觉,你为什么那么激动?

当然。 预设一:学生读得很自豪。我觉得你读的有点儿自豪,可文中说他是自然的答道,你们觉得是自然还是自豪的?为什么?

预设二:学生读得很自然。你回答得很自然,你小小年纪游历了这么多国家,不觉得自豪吗?

4.同桌练读:两人面对面,给对方一个微笑。分角色读对话,旁白不读。

5.展示读。(1)

预设一:如果读得自然,评价:读得很自然,把当时的情境读出来了。 预设二:如果学生读得有读书腔,评价: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得自然些。

6.小结:要读好对话,就要对得自然。(板书:对得自然)

三、驳得有理

过渡:乌塔觉得一个人旅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她我问——同桌读对话。 展示读,一对同桌分别读乌塔和“我”,其他同学读旁白。

1.一时语塞:采访“我”。为什么当乌塔要问你中国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旅行时你会一时语塞?当时被这样问时,心情怎样?在前面可以稍作停顿。

2.不合逻辑:采访乌塔。你当时为什么马上反驳?

3.概括乌塔的话:也就是说乌塔说得很合逻辑,很有道理。自己读读乌塔的话,想想说一个什么道理呢?

引导:我认为爱孩子就要时时刻刻跟他在一起。而乌塔认为爱孩子是要——

4.师生合作读:老师当一回文中的我,你们来反驳我。

5.小结:乌塔就针对我的观点就得反驳,我们觉得他驳得有理(板书:驳得有理)

6.乌塔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出示:光从电视和书本……一起读。

7.这是针对我的对一句话进行反驳的。出示:中国有电视……

8.师生合作读:这回你们当文中的“我”,我来当乌塔。生说,师答“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为什么不能去掉后面一句?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可见乌塔——驳得有理。(板书)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说话的三个技巧,跟爸爸妈妈介绍乌塔时要——说得简洁,跟人对话时要眼睛注视对方,给对方一个微笑,——对得自然,反驳别人时,要——驳得有理。

板书:

说得简洁

对得自然

驳得有理

【作业】抄写词语;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乌塔。

【教学反思】

整堂课缺乏课外延伸和学法的指导。教师地位过于强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学生没有鲜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14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很快的,一个学期已过大半,回首过去的日子,反思这一段的教学经历,也有一些收获和问题。在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很大的收获。

我尝试借鉴了几个做法,发现效果还挺好的。

1、语文的课堂上,把肢体运作学习活动和语文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搭一搭、动一动、演一演、说一说,将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是容易的事。在在语文教学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化难为易。另一方面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形象而又夸张的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既觉得活泼,又变得生动。学生不仅兴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经常意味着一个新领域的开辟”。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可以提些问题,如: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身回答问题,提高内省智能,同时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内省智能、交际智能得到了培养。

3、“以人为本”,这是新课程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里,享受阳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目标。

4、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融合起来。如把作文教学与各学科融合起来如在音乐课中,让学生记一记自己是怎样学习歌曲、舞蹈和当时的心情。在美术课中写一写自己是怎样画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的,及看到自己画的感受。

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润物细无声”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的品质,张扬他们的个性,和他们一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