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一年级教案 > 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反思?2

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反思?2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14K 次

  《咏华山》教学反思1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采用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教学时紧扣华山的“高”,以读为主,辅以简笔画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领悟华山的雄伟壮丽和寇准的聪明才华。

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反思?2

整篇文章的中心句可以说是围绕“啊!华山真高啊!”这句话来写的,因此,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主要抓住了这句话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先请学生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华山是怎样的。学生回答说:“华山很高。”于是,我抓住这个中心,追问:“你从哪里看出华山很高?”根据学生的回答来逐个体会文中的句子。对于每一句话的教学,我都是通过体会字词,观察图片,指导朗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的。其中,我还利用了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如讲到华山很高时,我就相机在黑板上画了一座高山;讲到“远远近近的山”时,我就在黑板上请学生贴上远远近近的山,体会山的“多”,并与华山形成对比,体会华山的高;讲到“太阳显得那么近”和“朵朵白云”时,就相应的请学生贴上太阳和白云,帮助学生体会太阳的“近”和白云的“多”以及它们所在的位置,通过问题“为什么太阳会变得近,白云会到身边?”来理解华山的高。接着,我又问学生,你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华山很高呢?学生们都能说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的爬上山顶。为什么会爬的这么艰难呢,通过介绍华山,学生理解很好。在理解完每一句话时,我都会回到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啊!”,让学生知道这几句话都是描写了华山的高。最后我又通过引读,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啊!华山真高啊;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啊!华山真高啊!他们沿着山路艰难的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啊!通过引读,再次让学生感受华山的高。

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古诗时,我分了这样几个步骤,首先让学生读诗,整体感知诗境,因为有了前阶段教学的铺垫,诗意理解自然水到渠成。我还提醒学生这首诗的意思就藏在第二自然段中,我让他们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在读中进一步感悟,学生很快找到诗句的意思。

在吟诵古诗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寇准来吟诵古诗,摇头晃脑,用富有童趣的肢体语言演绎着华山的壮美,加上我的适时评价,学生吟诵古诗的情绪高涨,课堂增加了情趣,调动了气氛。

  《咏华山》教学反思2

今天,因教体局对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要求,我和刘萍萍老师分别上了一节阅读课,我上的是苏教版一下第八单元第25课《咏华山》。现将我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反思: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所有的名师起先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我想,作为一名教学新人,我还是要而且是一定要多借鉴前人的优秀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帮助自己成长!于是,课前我利用网络资源,查看了大量的教学设计和优秀课件以及课堂实录,并结合本班级学情撰写了教学设计,制作了教学课件,这为了接下来的课堂的实战提供的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导入部分我采用的是生字词复习导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而精读部分毫无疑问是第二自然段,重点是帮助学生在反复的有层次的朗读基础上体悟小寇准的赞叹:啊!华山真高哇!对于这个重点的突破我采用的是比较朗读的方式,在我范读的基础上,让生找出文中写华山高的语句,找到句子后,逐层用PPT出示,让生反复诵读。感受作者是通过将“远远近近的山”、“太阳”“白云”与“华山”作对比进而突出华山的高俊。,初步学习“对比”这一写作手法。整体来看,这样的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也能从学生的朗读中明确感受到孩子对“华山”之高的那种崇敬与赞叹之情。

“用板画的形式,感受华山之高”是本节课的亮点。怎么板画呢?即在学生朗读描写华山高的语句时师相机板画出华山、红日、白云、远远近近的山,构成一幅和谐而优美的华山登顶图。此举有效的降低了诗句理解的难度,得到了听课教师合肥师范学院周良平教授的好评,但周老师同时提出,如果把板画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极大激发,同时整个课堂也会充盈灵动性!

低段的课堂离不开识字写字教学。本节课我安排的写字是会写“与”与“齐”这两个字。“与”是独体字,它的第一笔是短横,而不是竖折折钩,一定要特别强调。而“齐”这个字是上下结构,撇捺要舒展。范写过后,我让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同时同桌互评。我在巡视的过程中,挑选了两份学生作业投影展示,一份是书写漂亮美观的,一份有待改进的,我让生上台指出两位同学的优缺点,并用红笔现场修改,打分,让学生不仅会写字,还要学评价,帮助同学一起进步!

对于要改进的地方周老师是这样建议的:第一,“回首”的意思是回头,而不是低头(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我也想到这个问题,但我以为这是小诗人登山山顶后向下俯视时所看到的景象,所以解释为“低头”可能更合适。)。周教授说无论是从登山的过程还是登山山顶之后的欣赏来说,都应该是回头看,人们在登山的过程中如果想欣赏已领略的风景肯定是回头看,此处可以结合登山经验来阐释。第二,对于句子“这个小孩儿就是宋代的寇准,那年才七岁”中“才”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的意思的解释上,而应该挖掘到“才”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成分,即是对小寇准七岁就能写出如此“好诗”的赞叹与敬佩,这才是语文应传达的知识。

整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效果还是较好的,尤其是学生的朗诵水平,那是刚刚的啊,我想,这与我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密切相关的。作名一名专业的知识传递者,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学生的明天的发展埋下饱满而有力的种子!

自邀课《咏华山》教学反思